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什么是郡国并行制?西汉刘邦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什么是郡国并行制?西汉刘邦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25 更新时间:2024/1/17 3:46:22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邦

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伟大事业,可是由于对广大农民的残酷奴役和剥削,很快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秦始皇开创的事业后来由西汉王朝继承下来,并逐步得以实现。

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建都于长安,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基本上,承袭了秦朝的制度和政策,有些地方也略有改变。那么,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呢?

刘邦当上了皇帝以后,对于秦朝”二世而亡“是很警惕的。他要求陆贾总结一下包括秦朝在内的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为他自己提供借鉴的。陆贾根据黄老学说,又结合当时国家残破经济调弊的情况,写了十二篇论文。主要是说;"事逾烦、天下欲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说这是“长久之术”,也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治”。

刘邦很赞赏陆贾的意见。陆贾的十二篇论文被整合成书,刘邦为之命名《新语》。《新语》的理论和观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朝后期的政治和社会实际,结合刘邦的建国思想,在西汉初为成为最高级团的统治指导思想。

刘邦建国之初,对中央机构完全继皇帝秦朝的制度,在皇帝之下设置三公和九卿,组成中央政权。但对地方的统治方式略有不同,虽然在名义上也实行郡县制,但实际上是郡国并行制。

刘邦早在楚汉战争期间,为了争取项羽的十八诸侯中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以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又为了鼓励本集团某些拥有强大兵力的将帅与他合力打败项羽,他曾封了若干人为王。如韩信为齐王,后为楚王;英布为淮南王;彭越为梁王;张敖为赵王。这些异姓王都非刘邦的嫡系,多拥有强大的兵力,有震主之威,这是刘邦的大忌。有些人兵力虽不强大,但雄踞一方也为刘邦所不喜欢。因此,在数年之中,除吴芮外,其他人相继被杀。

这样情况下,刘邦还是担心他的江山不稳固,他认为秦始皇不分封子弟为候王,致有“孤立之败”。于是在诛除异己的同时,大封他的子弟为王,称为诸侯王。高于列侯,不在二十级爵中。这些诸侯王拥有绝对的权利,在封国内是国君。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同时还有军权和财政权。

当时的郡只有十五个,主要设置在旧秦国的疆域之内。郡下面设有县,郡守和县令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命。诸侯王国和郡都直属于中央,但诸侯王的地位远远高于郡,诸侯王国的太傅和丞相职位也高于一般的郡守。这种现象,知道汉景帝以后郡和国的地位才真正相当。

西汉也是土地私有制度,实行“有功劳、行田宅”的奖励政策。刘邦成为皇帝以后,大小官吏都分到了许多的土地和宅舍,小部分成为了军功地主。西汉实行的税赋制度主要有田租、人口税和更赋。田租原为“十税一”,后来刘邦减为“十五税一”。

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人每年纳一百二钱(一算),所以叫做算赋。口赋是儿童税。七到十四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纳二十钱。

更赋是一种代役税。西汉规定,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之间,要服兵役两年。此外每人每年在本郡服役一个月,叫做更卒或卒更。不服役的每个月出钱二千叫做践更。每人每年要戍边三天,不服役的,出钱三百叫做过更。西汉的田租比较轻,人口税和更赋很重,这对无地少地的劳动人民是很不利的。

刘邦即位以后,社会经过长期战乱,城市人口散亡,经济调蔽,商人乘机囤积粮食操纵物价。国家财政也很困难。这种情况对于,对于刘邦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是很不利的。因此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刘邦“重农”政策有:复员军队士卒都给予土地和宅舍,其中的少数成为地主,多数成为自耕农。号召逃亡人口回乡。减轻田租十五税一。下令解放因生活困难而自卖为奴婢的人。这些措施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调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农业生产。

刘邦“抑商”的政策有: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吏。商贾不得拥有私有土地。商贾不得穿锦绣等名贵衣服。不得乘车、骑马、携带兵器。加倍征收商贾的算赋(每人两算二百四十钱)。

刘邦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东汉初年的政治家杜林说:在刘邦采取了上述政策之后,“邑里无营利之家,野泽无兼并之民,万里之统,海内赖安。”

标签: 刘邦汉朝

更多文章

  • 刘邦逃跑时真的狠心把自己的儿女推下马车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西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205年,刘邦率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进攻彭城,原以为胜券在握,不曾想项羽只带三万精骑兵,迅速回援,在半天之内,将刘邦大军击溃。刘邦惶惶如丧家之犬,被项羽追得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夏侯婴驾车,刘邦坐车,在逃亡的路

  • 朱元璋41岁建立大明,为何刘邦40多岁才开始发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西汉

    刘邦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宋太祖赵匡胤三十四岁黄袍加身,明太祖四十一岁创建大明,秦始皇三十九岁扫灭六合,然而刘邦五十四岁才登基为帝。刘邦的起步较晚,四十多岁才开始起兵反秦,一路荆棘满地,他却能一一克服,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功业。那么为何刘邦四十多岁才崭露头角?一、

  • 蓝玉为什么不反朱元璋 蓝玉造反能打得过朱元璋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蓝玉,朱元璋

    对蓝玉和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1387年以前,蓝玉一直是跟着别人去打仗,比如跟随傅友德出征四川、跟随徐达出征漠北、跟随沐英出征西蕃,等等。虽然蓝玉征战无数,但蓝玉在1387年之前,根本就不没当过大军统帅,最多就是一个方面军司令。1387年的时候,蓝玉

  • 明武宗朱厚照已经是皇帝,为什么还要给自己封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武宗,明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明武宗朱厚照的故事。明武宗朱厚照的生活习性之劣在整个明朝历史上高居榜首,他的私生活令人叹为观止,喝酒玩乐,喜好淫色,与他父亲明孝宗简直是两个极端。朱厚照其实本性聪颖,但是由于他一帆风顺的登帝之路

  • 李治如此软弱无能 李世民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李治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世民和李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古代的时候皇位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稳定,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非常有能耐的一个皇帝,可以说唐朝的建立和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却把皇位传给了非常软弱的李治,有很多朋友对此都感觉到非常不能够理解

  • 戚夫人的悲惨结局真的是她自己咎由自取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戚夫人,汉朝

    戚夫人是历史悲剧还是咎由自取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年幼便被父亲嫁给年长15岁的刘邦为妻。此时的刘邦虽然已经步入中年却仅仅是当地一个亭长而已,还有一个非婚生的儿子刘肥。家境富裕的吕雉实属下嫁。吕雉为刘邦生下一儿一女,即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

  • 汉景帝是怎么评定七国之乱的?在那之后都有些什么样的收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景帝,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七国之乱后,景帝收获了什么成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七国之乱是景帝时期吴王联合其他六国诸侯反抗汉朝的作乱行为,在高祖施行郡国并行制的社会背景下,七国控制的疆域不小于汉朝,社会财富和人口数量也不弱于汉朝,因此一度令汉景帝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危急关头,名将

  • 鲜于辅是什么人?协助歼灭刘备师兄, 又想劝降刘备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鲜于辅,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鲜于辅。汉末幽州地区的局势非常复杂,先有在如何对待外族入侵问题上的意见分歧,造成刘虞与公孙瓒之间的数年冲突,后有公孙瓒与袁绍的反目,又经历了数年的战事。这场混乱一直持续了十余年,最终以曹操控制幽州而宣告结束。而在这十余年间,有一人对当地局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 刘禅投降后,他的九个孩子分别是什么下场?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禅,三国

    你真的了解刘禅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263年景耀六年,魏将钟会、邓艾等人奉司马昭之命,率数十万大军兵分5路包抄蜀地,彼时后主刘禅已有56岁,暮气沉沉深居宫室,刘禅本非雄才之辈,其一生未曾出蜀,更没有冲锋陷阵,故而听闻魏国人马来袭,顿时慌忙不迭,完全顾不得正在拼死奋战的姜

  • 项羽和刘邦都是一代英雄,他们死前做出了什么相似的决定?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项羽,刘邦

    项羽和刘邦,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导语:项羽和刘邦本是推翻秦朝义军的同路人,最终却兵戎相见。项羽兵败,最终在垓下被围,突围至乌江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项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扼腕感叹,项羽本可东山再起,为何自绝前程。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