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度为相的赵普,后人对他毁誉参半,他到底做过哪些事?

三度为相的赵普,后人对他毁誉参半,他到底做过哪些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421 更新时间:2024/2/19 16:38:18

赵普是贤臣还是“不仁之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赵普是北宋初年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作为宋太祖、宋太宗的肱骨之臣,三度为相,屡出奇谋,对于北宋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赵普死后被追封王爵,“配飨太庙”,做到了人臣之极。

但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对赵普的评价也有另一面,《宋史赵普传》说他“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清代王夫之在《宋论》中评价他“阿附朋党,倾危善类”“密谋行险,戕害天伦”,是个“不仁之人”。如此毁誉参半的赵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北宋宰相赵普

情商极高,处事圆滑,善抓机遇。赵普是今天的天津蓟县人,出身于一个下层官吏家庭,在五代末年的乱世之秋,在局促困顿、风波不断的生活历练中,赵普的心智日益成熟,洞察人情世故,成为“社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然后从基层小官吏干起,急切期盼得遇明主,干出一番事业。

当时是后周末年,赵匡胤已是显赫一时的领军大将,为了能攀上这高枝,赵普费了不少心思。有一次,赵匡胤的父亲病重,赵普鞍前马后、衣不解带地看护照顾,把老人家深深感动了,将同姓的赵普当做了家族子弟,赵匡胤对赵普自然有了不错印象,两人交往日渐增多。

此后发生了一件事,让赵匡胤对赵普更是刮目相看。公元956年,赵匡胤率军攻下滁州后,抓获了一百多名盗贼,正准备就地正法。赵普劝阻了赵匡胤,让他重新审讯一番。赵普在基层历练多年,深知基层事务的复杂,他怀疑这些抓获的盗贼中有无辜者。通过审讯,抓获的人中确实有许多无辜者,赵普此举,挽救了许多生命,也使赵匡胤免于犯下大错,心怀感激的赵匡胤就把赵普留在身边做起了掌书记(机要秘书)。

赵匡胤和赵普

学问不高,智谋一流,助力北宋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赵普是小官吏出身,没有受过系统正规教育,读书不多,学问不高,人们常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就是赵普。这句话既可以从正面理解,是赞扬赵普书读得少却读得精,能够活学活用,处理事务有谋略技巧。但也有反面解读,说这句话是讥讽赵普胸无点墨、不学无术,只会钻营取巧,不走贤者大道。

不管怎么解读,有一点必须承认:赵普虽然读书不多,但善观大势、智谋超群,堪称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的左膀右臂。赵普参与谋划的事很多,其中有三件大事至关重要,改变了历史走向。第一件大事是帮着赵匡胤谋划了“陈桥驿兵变”。让人假传辽国入侵,引诱后周朝廷调赵匡胤北上御敌,趁机在京城开封东北23公里处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赵匡胤不情愿地被“黄袍加身”,随后回师京都,胁迫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登基,北宋建立。这次改朝换代,没有喋血宫门,浮尸遍野,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作为主要策划者的赵普居功至伟。第二件大事就是策划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历经宋太祖、宋太宗两任皇帝,历时18年,先后剿灭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完成了国家统一。

赵普参与谋划的第三件大事就是“杯酒释兵权”及一系列集权于皇帝的措施。赵匡胤当了皇帝后,马上面临着巩固政权的问题,毕竟从唐代“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五代十国结束,藩镇割据、武装叛乱的硝烟此起彼伏,赵匡胤心里很不踏实。老谋深算的赵普此时从容献上“杯酒释兵权”之计,借一场酒宴威胁利诱,让石守信等高级将领主动交出了兵权,到地方上养老。

随后赵普又给皇帝献策,在中央施行“两府三司制”,以枢密使、三司使分走了宰相的军权和财权,进而又设置参知政事(副相)、枢密副使来进一步分散宰相和枢密使的权力;收天下精兵组成禁军,把战时指挥权和平时训练管理权分设;罢除地方武将的统兵权,改让文官统兵;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将地方钱粮大部输送中央,限制了地方节度使的财政粮饷权限……如此一套组合拳下去,中央集权大大强化,北宋朝廷得以巩固。

以权谋私,飞扬跋扈,投机钻营,人品有亏。赵普一生行得大多是见不得光的阴谋之道,而非堂堂正正的圣贤之道,像策划“陈桥驿兵变”,逼着后周幼帝寡母让位,像威胁利诱开国功臣交出兵权,这些事都上不得台面。而且随着权力地位的蹿升,赵普性格中专横跋扈的一面充分显露,对同僚如此,对皇帝有时也是梗着脖子拗到底,不得私利不罢休,弄得周围人都很忌惮他。

赵普还特别贪财,对各方孝敬来者不拒,有一次,吴越王钱俶送了他十瓶“瓜子金”,恰好被来赵府串门的赵匡胤撞见,场面很尴尬;赵匡胤担心大臣们串联架空皇权,明令宰辅大臣之间不得通婚,赵普却视若罔闻,不管不顾与枢密使李崇矩结成儿女亲家;国家禁止私贩木材、私购土地,赵普却明知故犯,私买木材修建豪宅,私购土地扩充房产……如此不法之事,赵普还干了很多,弄得群情激愤、怨声载道,最后赵匡胤也生气了,把他从中央弄到了地方任职,略作惩戒。

不过赵普在地方上没干多久,赵匡胤就突然驾崩了,他弟弟赵光义登基当了皇帝,把赵普又调回了京城。赵普自然闻出了这场皇权更替中的不寻常味道,也捏到了赵光义心中的痛点,那就是急着找一个“弟继兄位”的正当理由。于是在京城任闲职的赵普主动上书,陈述了一个他在场见证过的大事—“金匮之盟”,大意就是赵氏兄弟的母亲杜太后临终前,把儿子和赵普叫到跟前交待遗言,确定了一个皇位继承的顺序: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接任,赵光义死后赵廷美接任,再由赵廷美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这段遗言是赵普记录的,由杜太后安排人“藏之金匮”。这个说法一出来,赵光义登基就天经地义了,赵普重获圣宠也就水到渠成了。

不过“金匮之盟”给赵光义也挖了一个坑,就是他死后要将帝位传给弟弟,这让他昼夜难眠。于是赵普又当了解惑人,与赵光义一起密谋,连施手段,对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侄子赵德昭等人不断地贬斥打击,使他们郁郁而终,彻底消除了皇帝心中的忧虑。如此赵普,怎能不得皇帝眷宠!

公元992年七月,三度为相的赵普病逝,终年七十一岁,宋太宗赵光义痛哭流涕。纵观赵普一生,体现的是人性之复杂,很难用一两句话精准评价,而且世易时移,后世人的评价也不一定客观,笔者的说法更是仅供一瞥。

标签: 宋朝赵普

更多文章

  • 踌躇满志的宋哲宗赵煦,为何在24岁的青春年华离世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赵煦

    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只有10岁,无法亲政,只能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代表皇帝处理政务,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赵煦虽然小,但心里挺明白事,知道自己的皇位是祖母给争来的。因为神宗赵顼病重弥留之际,他的两个同母弟弟赵颢、赵頵一看哥哥的儿子们都年幼,加紧串联活动,盼望像太宗赵光义那

  • 荀彧为何要帮曹操?荀彧自称汉臣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荀彧,曹操

    荀彧为什么要帮助曹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汉末时期,曹操的谋士荀彧,不仅在当时,曹操给予了他非常高的评价,认为他就是自己的“谋圣”张良,在后世,荀彧也同样是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只不过有一个很矛盾的地方,就是关于荀彧帮助曹操的事情。荀彧一直自称是汉臣,但是我们知道,曹操有“汉

  • 诸葛亮掌权十一年时间 诸葛亮死后到底留下多少家产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刘禅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的家产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我们所知道的诸葛亮大抵是基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里的诸葛亮肯定不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而且在《三国演义》里边崇刘贬曹的倾向十分严重,所以只要是刘备阵营的人物往往都抬高了一个层次,更何况是对刘

  • 东吴灭亡的真相是什么?长寿竟然成为了孙权的最大弊端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权,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东吴灭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末期,吴国最后输给了晋国,根本原因是实力有差距,但还有一个间接的原因,就是孙权临死前,没有选好接班人,导致吴国内乱,出现了严重的消耗。孙权活了70周岁,虽然不如张昭的80周岁,但也觉得是长寿的皇帝。要知道,汉朝平均年龄只有22岁

  • 杨仪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利用魏延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仪,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将领杨仪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后,诸葛亮一直辅佐着他的儿子,在诸葛亮平定了今天的云南地区后,他准备出兵北伐,攻打曹操,他先后出兵6次,却没有战胜对方,经过几番大战之后,诸葛亮的病情严重了,他的一生十分操劳,积劳成疾,在

  • 朱元璋消灭元朝之后俘获十万蒙古女子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这些女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蒙古

    还不知道:朱元璋和蒙古女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元代,蒙古族统治天下。那时候的人分为四等,一等人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也就是西域那边比较早被蒙古征服的部族;三等人是汉人,指的是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四等人是南

  • 为何说吕雉是最心狠手辣女人?吕雉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吕雉,心狠手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历史上最心狠手辣的女人是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女人之美在其外表、更在其心。一个女人若是徒有绝世的容貌、内心却残忍不堪、肮脏阴暗、那她依旧是丑陋的。女人、尤其是美丽的女人、能够让见者心生爱怜、一旦这些女人内心歹毒了、其可怕之处更甚相貌普通女人千万倍。吕后即吕雉

  • 西周是怎么灭亡的?西周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西周,灭亡

    西周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幽王灭亡的真正原因,归结起来,既不是由于谣言,也不是因为一个女人,更不是因为一台烽火。那么,真正的原因又在哪里呢?《史记》中更有详细的记载:“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

  • 卫子夫当上皇后之后为什么要自缢?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卫子夫,汉朝

    卫子夫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古时候的女人最大的愿望都是能成为一国之君的女人,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女人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地位,但是成为皇帝的妃子就他一样了。不过,能够成为皇帝妃子的女人一定是不平凡的,即使是富贵人家的女儿想成为皇帝的妃子都很艰难,何况是平常百姓家

  • 赵国除了廉颇之外都还有哪些名将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战国,廉颇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在长平之战的初期,是廉颇在指挥赵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