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唯一乱政太监,姜维要杀被他躲过了,最终被司马昭凌迟

三国唯一乱政太监,姜维要杀被他躲过了,最终被司马昭凌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831 更新时间:2024/2/1 13:13:17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太监最猖獗的时期之一。特别是东汉后期,皇帝与太监一道盘剥百姓、卖官鬻爵,使得朝政腐败、民不聊生,酿成了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埋下了东汉灭亡的导火线,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基于此,三国时期,不管是曹魏、蜀汉,还是孙吴,都在尽量抑制太监力量,不允许太监干预朝政。但人算不如天算,到了三国后期,蜀汉还是出现了一名乱政太监。他玩弄权柄、排挤忠良,甚至明目张胆地欺骗皇帝,向大臣隐瞒钟会邓艾大军将至的消息,导致蜀汉被邓艾数千奇兵就灭了。

他叫黄皓

托孤大臣

太监能够乱政,通常是因为皇帝足够昏庸。刘备一世英名,无奈生了刘禅这个“扶不起的阿斗”。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临死前,刘备将刘禅托孤于诸葛亮,千叮咛万嘱咐:“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段话,重点在后一句。刘备对刘禅的才能心知肚明,因此,如果刘禅实在不行的话,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大计,允许诸葛亮“取而代之”。当然,诸葛亮不是司马懿那样的人,他怎么能干出“取而代之”这种“不忠不义”的事情呢?赶紧跪在地上回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死时,刘禅已经16岁了。在古代,这样的年龄已被视为成年人。照说,诸葛亮辅佐起来,应该比较轻松。然而并不是。诸葛亮一方面要着手准备北伐,处理军政大事;一方面又要悉心照顾刘禅,事必躬亲。

很明显,诸葛亮对刘禅是不放心的。最大的不放心,就是担忧他“亲小人,远贤臣”。这里是“小人”,指的就是心腹太监一类人物。为此,诸葛亮在即将北伐的紧张忙碌时刻,还要上《前出师表》,苦口婆心地劝导刘禅“亲贤臣,远小人”。什么是“贤臣”呢?诸葛亮直接推荐4个人: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

托孤大臣做到这个程度,也真是累。难怪诸葛亮只活了53岁就鞠躬尽瘁了。那完全是累死的。

弄权乱政

刘禅对诸葛亮很尊重,也很忌惮。诸葛亮在世时,他不敢乱来。当诸葛亮去世后,他就开始胡作非为了。比如,宠幸太监黄皓。

黄皓这人心术不正,对刘禅阿谀献媚,处心积虑往上爬。就在这时候,诸葛亮当年在《前出师表》中夸过的董允站出来,劝谏刘禅,斥责黄皓。黄皓很怕董允,不敢为非作歹。董允在世之日,黄皓官位一直不过黄门丞。

当董允也去世后,黄皓在尚书令陈祗的支持下,得到了机会参与朝政。他的职位也不断升迁,从黄门令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在朝廷中的话语权也逐渐增大。刘禅弟弟刘永厌恶黄皓,黄皓就有本事在刘禅耳边吹风,让刘禅10多年不见自己的弟弟。大臣罗宪不肯依附于黄皓,黄皓将他贬为巴东太守。

身败名裂

黄皓在朝廷里倒行逆施,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愤慨。262年,大将军姜维奏刘禅,请他处死黄皓。刘禅不以为然地说:“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皇帝将话说到这份上,姜维还能说什么?他见黄皓在朝廷的势力越来越大,自己这番劝谏皇帝,恐怕会招来杀身之祸,便借口到沓中屯田,逃出成都,此后再没回来。

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征集18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蜀汉。姜维闻讯,上书给刘禅,请求调兵遣将,做好迎敌的准备。你猜黄皓怎么着?他竟然告诉刘禅,曹魏大军并不会来。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

刘禅信以为真,没当回事,朝廷大臣也根本就不知道曹魏大军进攻的消息。以至于后来当邓艾率数千精锐,借道阴平小道,进入蜀汉本土时,包围成都的只有数千人马。

面对邓艾天降神兵,刘禅早被吓破了胆,他在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下,举手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邓艾早就听说过黄皓的种种劣迹,将他抓起来,要处决。没想到黄皓不是傻子,他用重金贿赂邓艾身边的人,逃过一死。

然而,黄皓能够买通邓艾身边的人,却不能买通司马昭。蜀汉灭亡后,司马昭再次抓获了黄皓,以他“祸国殃民”为由,将他凌迟处死。

黄皓死了,他的“名声”却流传下来。《三国志》说他“操弄威柄,终至覆国”,《晋书》也说:“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应是盖棺论定之言吧。

标签: 黄皓刘禅刘备诸葛亮董允司马昭

更多文章

  • 司马懿的儿子中最腹黑的不是司马昭,竟然会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

    司马懿的九个儿子中,最出名的有三个,一个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一个是导致八王之乱的司马伦,还有一个就是帮司马懿篡权出力最多的司马师!很多人都觉得司马昭司马懿儿子中最为腹黑的,其实不然,司马师才是!为何这样说,在电视剧中司马昭可是为司马师的腹黑背了很多的锅,因为司马师的发妻夏侯徽,其实是司马师

  • 司马昭之心如何实现?阴谋尽出,从曹魏手里篡夺了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昭

    司马氏从司马懿开始,到司马师司马昭,机关算尽阴谋尽出,终于在司马炎这一代彻底将曹操建立的魏国据为己有。司马懿是一朵黑心白莲花,能够豢养死士3000人而不被政敌发觉,隐忍40余年后在高平陵之变中出其不意地打败曹爽,“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可谓中国历史上排名

  • 司马懿的儿子除了司马昭,师两人之外还有一个不正常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春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司马懿有两个儿子是非常出名的,就是他的原配张春华为他生的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正是这两个儿子继承了司马懿的衣钵,巩固了司马家的地位,为后来的晋代魏禅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事实上,张春华为司马懿生了3个儿子,为什么只有前面这两个儿子出名,第三个儿子却默默无闻呢?看过《军师联盟》和玩过《三国志》游戏的人都

  • 此间乐,不思蜀,刘禅之后还说了什么让司马昭笑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禅,乐不思蜀,司马昭,姜维,

    若是你自己的国家灭亡了,你的身上担负着复国的重任,不知道你又会怎么做呢?可能我的想法还是更多的倾向于隐忍下去。毕竟国家已经灭亡,自己在短时间之内无法组织起来属于国家的有生力量,而还要反抗一个无比庞大的新的国家,这件事情谈何容易啊。所以说又有很多人不愿意再去复国了,纵使是之前他的老爹是当年国家的主人,

  • 司马昭消灭蜀汉后,为什么东吴还能在支持17年之多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昭,东吴,赤壁之战,司马炎,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对于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虽然魏蜀吴三家较量了多年,但是,这一三足鼎立的局面从蜀汉灭亡开始被打破。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向邓艾的大军投降。不过,在蜀汉灭亡后,孤立的东吴却没有立即被消灭。直到公元280年5月,也即蜀汉灭亡后的第十七年,东吴才

  • 曹操比司马昭能力强,为何司马昭统一了天下,曹操却没能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曹操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八路英雄纷纷自立门派,想要在乱世之中为自己打下一片江山。而其中,又以曹操能力最强。此人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同时使得中原的社会趋向于稳定,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奸雄,最终却没有统一天下,反而是能力比

  • 三国唯一乱政太监 姜维点名要杀他 最终被司马昭凌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刘禅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太监最猖獗的时期之一。特别是东汉后期,皇帝与太监一道盘剥百姓、卖官鬻爵,使得朝政腐败、民不聊生,酿成了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埋下了东汉灭亡的导火线,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基于此,三国时期,不管是曹魏、蜀汉,还是孙吴,都在尽量抑制太监力量,不允许太监干预朝政。但人算不如天算,到了三国后

  • 司马懿去世,为什么将权力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

    历史上的司马昭,远比司马师出名,除了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还有一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但若论军政能力及历史地位,是远远不及司马师的。司马懿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司马懿要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只与一个人长期密谋,就是司马师。到了政变前的那一夜,司马懿把计划告诉了司马昭,把他吓得一夜没睡着,而

  • 钟会百战百胜,料事如神,可是他为什么识不破司马昭的阴谋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魏国

    司马昭发起的灭蜀之战,一开始很多人是并不看好的,这其中就包括邓艾。但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的钟会却认为蜀国可取,并做了一些军事上的准备,促使司马昭下定了伐蜀的决心。不过,钟会主张伐蜀却并不是为了国家统一和军事上的可行,而是有着自己的盘算,即在灭蜀后拥兵自重,进可以回师掌控朝廷,退可以据蜀自立为

  • 司马懿为什么将大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晋朝,司马师

    东汉末年,先有宦官乱权,后有董卓祸乱朝纲,之后“文和乱武”,天下大乱的帷幕彻底拉开。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孙曹刘三方势力脱颖而出,成鼎足之势,并纷纷建国,于是国祚绵延了四百年的大汉王朝灭亡,历史正式进入三国时代。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魏蜀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