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昭为什么说“这天下江山是我哥哥司马师的”?

司马昭为什么说“这天下江山是我哥哥司马师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12 更新时间:2024/1/28 6:27:33

司马师,字子元。他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对头司马懿的长子,路人皆知其心司马昭的哥哥,一统三国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司马师和乃父司马懿、乃弟司马昭一样成了奸诈、阴险的代名词,标准的一个乱世奸雄,反派人物。然而,倘若我们能够抛弃以蜀汉为正统的“罗贯中思想”,仔细研读一下历史,你会发现:司马师其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公元208年,司马师出生于河内世家大族司马氏家中。《晋书》中说他“雅有风彩,沉毅多大略”。司马师很小的时候,便有名气,与当时名士夏侯玄何晏齐名。何晏评价他“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赞他有治国之才。成年后,司马师掌管选才之法,推贤任能,整顿纲纪,使文武大臣各司其职,朝野肃然。可以说,倘若生在治世,司马师一定是一位能臣。

可惜天下并不太平。当时已是三国末期,那些曾经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英雄们早已风消云散,零落殆尽。曹操已死多年,诸葛亮也在五丈原被司马师的父亲司马懿给活活气死,“鞠躬尽瘁”了,一直活到七十一岁的吴大帝孙权也死了,天下只剩下司马懿一个英雄在那“荷戟独彷徨”。

自古以来,能力与权力始终是要相配的。能力超强的司马懿当然不甘心久居人下,他加紧了篡夺曹魏政权。而当时横在他面前最大的障碍是曹爽,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式人物。公元249年,司马懿以雷霆手段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了曹魏政权。

搞政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这么重大的事仅靠司马懿一人之力是完不成的,和谁商议呢?外人又靠不住。司马懿看中了自己的大儿子司马师。司马师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全程参与了“高平陵之变”。父子二人,密谋策划,连司马师的亲弟弟司马昭都被蒙在鼓里。古语有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行事机密是政治家最基本的素质。等到政变前夜,司马懿突然将行动计划告诉两个儿子,结果,司马师听后安寝如常,好像没事人一样,而司马昭听后却吓出了一身冷汗,紧张兮兮,坐卧不宁。司马懿由此认定大儿子司马师更有大将气度。

据说,司马师曾经暗养三千名死士,散落在各地,等到举事那天,三千死士骤然聚集,仿如天兵下凡一般。这是《孙子兵法》“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最经典诠释,它充分展现了司马师超凡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

两年后,司马懿撒手西去,魏国群臣以“伊尹既卒,伊陟嗣事”的古训,推举司马师辅政。司马师自任大将军,将曹魏军政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公元253年,吴国太傅诸葛恪率军攻打魏国新城,曹魏群臣如临大敌,纷纷建言立即发大兵迎战,司马师却十分沉着镇定,他认真分析了一下形势,主张采取深沟高垒、以逸待劳的战术,终使诸葛恪欲战不得,旷师日久,粮草不继,狼狈而退,在归途中还被司马师早已布置好的伏兵痛杀一顿。

如同曹操当年篡夺东汉政权遇到许多阻力一样,司马氏在篡夺曹魏政权的过程中,也遭遇到了抵制和反抗。公元254年,魏国第三任皇帝曹芳和中书令李丰等企图扳倒司马师,推举夏侯玄辅政。但是,与曹操一样,司马师同样是一位出色的权谋家。他很快察觉到李丰等人的阴谋,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以企图“废易大臣”的罪名将李丰连同夏侯玄等人全部抓住,灭了三族。为了更好地实施司马氏的统治,司马师以天子不理朝政,整天只知道骄奢淫逸为由,奏请皇太后,将曹芳废掉,另立曹髦为帝。通过废一帝,立一帝,司马师的权力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然而,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司马师的身体却出问题了。司马师三岁时便发现左眼眶内生有肿瘤,虽经治疗,但是一直未根除。越到后来,肿瘤越厉害。到司马师48岁的时候,这个肿瘤也猖狂到极点。司马师整天强忍者疼痛理政。

然而,这一年却不怎么好。正月,魏国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作乱,向司马氏发起挑战。而且那文钦大有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把自己的四个亲生儿子送去东吴做人质,以取得东吴的援助。两路叛军集结五六万人渡过淮河由寿春出发,攻占项城,兵锋直指洛阳。面对气势汹汹的叛军,司马师在剧痛中表现得十分镇定。

为了鼓舞士气,司马师带着病驱,亲自挂帅出征讨伐叛军。他审时度势,派监军王基带领前锋部队先行迎住叛军,调诸葛诞率豫州兵由东面进攻寿春,又令征东将军胡遵领军从南面截断毋丘俭退路,再派兖州刺史、名将邓艾统兵万余,由西北攻向项城。如此四路大军,已形成对毋丘俭、文钦的包围之势。

亲临前线后,司马师果断地命前锋王基抢先夺取叛军屯粮地南顿,自己则率军从汝阳急行至乐嘉,与邓艾军会师,叛军大乱,文钦先行撤退。司马师遣800精骑穷追猛打,先吃掉了文钦部。接着,司马师对毋丘俭部实行围而不攻战术,待其军心溃散,不战而败。毋丘俭仓皇逃跑,在慎县被人杀害。

司马师虽然十分漂亮地打赢了这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拥曹势力,进一步巩固扩大了司马氏的权力,但是,司马师也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正当司马师得胜之际,文钦之子文鸯趁夜带兵袭营,司马师被从梦中猛然惊醒,一时急火攻心,他左眼中的肿瘤再也无法容忍眼球的束缚,终于夺眶迸裂而出,司马师撕心裂肺般地疼痛难忍。但是,为了不影响军心,司马师将自己裹进被窝,死死咬住被子,一直将被子咬烂,都没有喊出声来。司马师活脱脱一个晋朝版的邱少云。

文鸯被击退后,司马师班师,刚到许昌,便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对于毋丘俭、文钦的叛乱,司马师本可以不必亲自去征讨,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他毅然决然带病出征,直到为此搭上性命。在平叛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师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历代强权人物最凄惨的是自己突然暴亡,而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致使辛苦创下的功名事业瞬间化为乌有。公元255年,司马师死于许昌。由于没有儿子,临死前,他将权力移交给了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昭。

历史证明,司马师做了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司马昭接替哥哥任大将军后,对外西灭蜀国,南征东吴,基本荡定天下,对内,干掉曹髦,彻底掌控了曹魏政权,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只不过是顺手摘掉早已经熟透了的果子而已。

司马师是一个优秀的权谋家,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个将国家利益、革命大业看得高于一切的负责任的领导人,一个乱世中的英雄。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成天下之大功的司马师,没有来得及享天下之大位,只活了48岁。但是,他却泽被后世。司马昭多次对人说:“此景王之天下也”。后来,开创晋朝的晋武帝司马炎追谥司马师为景皇帝,算是对司马师一生功业的最好缅怀和评价。

从分久必合的历史大趋势看,由三国分裂到晋朝统一,是历史的大潮流。司马师正是顺应了这个潮流,推动了历史进步,最终为此献出生命。这也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吧。

标签: 司马师司马昭

更多文章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为何多次强调王位传侄儿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昭,王位

    在历代皇权的争斗中,核心竞争就是夺嫡之争。东汉末年,曹丕和曹植兄弟的世子之争,可说是一波三折,风起云涌。而时间一晃到了曹魏末年,又上演了司马炎和司马攸之间的兄弟之争。先说司马攸。司马攸虽然是司马炎的弟弟,可是在继承的顺序上却在司马炎之前。要知道,司马氏的权力,在司马懿的手上初步建立,可是根基未固。于

  • 谯周:比诸葛亮还神 算出了司马昭等人与自己死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谯周,诸葛亮,司马昭

    日常中,大家喜欢将某个聪明人形容为诸葛亮。据说诸葛亮“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似乎天底下没他不会的,诸葛亮此人真实存在,但若说真有三国中那么大本事,恐怕相当多历史学家不太信。《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能看出人的吉凶祸福,还能“借东风”。而鲁迅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他是妖怪。网络配图诸葛亮真的有那

  • 如何解读司马昭的亲信 弑杀曹魏皇帝的贾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贾充

    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三国曹魏末期至西晋初期重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其女儿贾褒及贾南风分别嫁予司马炎弟司马攸及次子司马衷,与司马氏结为姻亲,地位显赫。网络配图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

  • 悲催司马昭:终于有实力称帝却因命短错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昭

    皇帝看上去是个光鲜的职业,无数人为他而疯狂,但其实他的背后充满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两晋时期就有这样一位皇帝,终于熬到可以称帝时却因命太短而错失皇位。网络配图晋朝是一个挺混乱的朝代,晋朝的统治者才能有限,所以晋朝不是“八王之乱”就是“五胡乱华”,晋朝的老百姓没过几天安生日子。晋朝的统治者能力不行,但

  • 魏帝曹髦御驾亲征讨伐司马昭 为什么会兵败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髦

    曹髦作为曹魏的帝王,御驾征讨臣子司马昭的府邸,为什么会兵败身亡呢?网络配图1.首要原因:两者实力悬殊司马家族通过高平陵政变、嘉平废帝,基本上掌控了曹魏的军权和政权,而魏帝曹髦已经做傀儡7年了,从未掌握一天政权,甚至小小的皇宫他都不是主人。当发动政变时,曹髦率领的都是什么兵?殿中宿卫兵、苍头、官僮,这

  • 走马灯:司马昭是如何一步步篡夺曹魏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昭

    三国之事始于东汉末年纷争,自刘秀开国创建东汉至三国开端已近200年时间,东汉(因刘秀所建王朝都城在洛阳,相对于刘邦建立西汉时的都城长安地理上属于东面,所以史学家也称之为“东汉”)也是继秦朝和西汉后的又一个大一统时代,但王朝命运更迭始终逃不出历史规律的限制,自董卓犯乱后,东汉基本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特

  • 有其父必有其子?诸葛瞻为何不是司马昭的敌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瞻

    诸葛亮之子是谁?蜀汉灭亡关头临危受命的诸葛瞻是也。而司马懿之子又是谁?长子大将军司马师,次子魏国晋王司马昭。这些大家都知道,至于他们的父辈,司马懿与诸葛亮更是在几次战争中都杀的难舍难分。三国已经定型后的战争,蜀汉若不是有个诸葛孔明,以攻为守,五次北伐消耗曹魏国力。怕是早已被灭,但换个角度来说,若是曹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的意思司马昭到底是什么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昭

    常常听人讲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没怎么办明白直到看了《虎啸龙吟》,所以说看电视还是能学到文化知识的。大哥司马师比较稳重谨慎,弟弟司马昭则不同总是行动快过脑子,太过心急。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司马昭没有经过司马懿的同意就擅自去劫了一小队木牛流马,司马懿大怒,司马昭仗着自己成功满脸得意还没意识

  • 除了司马师和司马昭,他们也是三国时期的第二代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爽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中,许多知名文臣或武将的后代也发生了许多故事,有的如钟会、司马兄弟,与其父一起成为历史的缔造者;有的则如曹爽,或成为他人功业的阶梯,或沦为历史的尘埃,被人遗忘。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盘点一下三国时期的那些官二代们。一、蜀国因为蜀国名义上是三国正统,所以我们先来盘点蜀国。1、关兴关兴,字安

  • 刘禅笑死司马昭是真的吗?乐极生悲令他当场毙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禅

    司马氏的传奇故事可真的太多了,司马昭有两个着名的典故,其中一个就是“乐不思蜀”和“乐极生悲”,他真的被刘禅给笑死了吗?刘禅就这样把司马昭给杀了?司马昭与两位“废帝”留下了两个着名的典故,一个是曹髦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另一个就是“阿斗”刘禅的“乐不思蜀”了。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