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昭第一个消灭的国家为什么不是东吴 而是第一个挑蜀汉下手

司马昭第一个消灭的国家为什么不是东吴 而是第一个挑蜀汉下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19 更新时间:2023/12/24 9:09:55

司马昭灭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55年,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立晋国。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在弑杀曹魏皇帝曹髦后,司马昭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曹魏的权势,更是扫清了支持曹氏的力量。当然,在完全掌握曹魏大权后,司马昭希望通过建功立业,以此为取代曹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于是,在公元263年的时候,司马昭征调18万左右的兵力,正式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从而成功消灭了蜀汉。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掌权曹魏的时候,为何选择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呢?也即司马昭决定先灭蜀国的理由是什么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昭之所以先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原因主要有三个。就第一个原因来说,是因为攻打蜀汉的成本较低,而想要消灭东吴的话,需要付出的成本相对较高。

《晋书》中记载:“夏,帝将伐蜀,乃谋众曰:“自定寿春已来,息役六年,治兵缮甲,以拟二虏。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

在正式进攻蜀汉之前,司马昭就和曹魏的文臣武将商议,认为自平定淮南三叛之后,曹魏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作战了。现在,曹魏已经休养生息好了,可以进行结束三国时代的计划了。对此,司马昭认为,如果灭吴,大略计算一下,造战船,开水道,需要征调10万人,经过数个月的工作,才可以完成进攻东吴的准备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和东吴调兵遣将,做好防御的时间。

与此相对应的是,进攻蜀汉的话,不需要造战船,更不需要开通水道,只需要调集骑兵和步兵,就可以进攻蜀国。并且,因为诸葛亮姜维多次北伐中原,曹魏已经在雍凉二州驻扎了越来越多的兵马了,这些大军可以直接参与到魏灭蜀之战中。

就第二个原因来说,在公元263年的时候,姜维因为担心被黄皓所害,只能屯兵沓中,这导致蜀汉在汉中的防御非常空虚,再加上后主刘禅昏庸,更容易拿下蜀汉。

《晋书》中记载:“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

公元262年,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后主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彼时,作为蜀汉大将军,姜维掌握了数万精兵。因此,远在沓中的姜维,很那及时支援到蜀汉的门户——汉中。在司马昭看来,这显然是一个进攻蜀汉的良好机会。况且,后主刘禅是一个比较平庸的皇帝,一旦曹魏大军攻入蜀地的话,他一定不会坚持抵抗到底的。至于后主刘禅最后的表现,确实和司马昭之前预料的情况比较一致。与此相对应的是,当时东吴在位的君主孙休,则比较有能力。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也即孙休的能力和水平,显然是高于后主刘禅的。

就第三个原因来说,则是先消灭蜀汉,方便接下来进攻东吴。反之,先消灭东吴的话,虽然也有助于消灭蜀汉,却不如前者那么明显。

《晋书》中记载:“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在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虞定虢,吞韩并魏之势也。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

在司马昭看来,先派遣大军消灭蜀汉的话,可以从巴蜀之地顺流而下,直接水陆并进进攻东吴。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蜀汉处在东吴的上游,确实拥有顺流而下的客观条件。并且,蜀汉的兵力只有9万多人,守卫都城成都以及南中等地就有4万,所以,蜀汉能够抵挡曹魏的兵力,只有5万左右。在此基础上,蜀汉的兵力相对较少,自然也是司马昭优先消灭蜀国的原因。

最后,如果先消灭东吴的话,司马昭执掌的曹魏可能要动用更多的兵力,也即远远不止18万大军。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成功消灭东吴,也不会对进攻蜀汉有多大帮助。在夷陵之战后,刘备只要镇守住永安白帝城,东吴的大军就很难突破这道防线,进入到巴蜀之地。因为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不管从哪个方向进攻蜀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即便先消灭了东吴,也不会明显降低消灭蜀汉的难度。既然如此,司马昭还是决定先进攻蜀汉,而不是东吴。

标签: 司马昭蜀汉

更多文章

  • 司马昭不愿意称帝是因为遗嘱吗 司马懿的遗嘱只是其中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懿,司马昭

    对司马昭不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据《三国志》记载,魏蜀吴三国前前后后分别打了将近60多年的仗,如此漫长的战争,耗死两代人,以及花费了不少人的心血。但是令曹操、孙权与刘备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最后赢得这场战役的竟然是一直在魏国,连续两代人在曹操手上做事的司马

  • 司马昭不杀刘禅真的是因为乐不思蜀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昭,三国

    司马昭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辛弃疾有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即三国的三大英雄: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后,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司马氏攫取了曹魏的权力,并短暂地统一了天下。在统一过程中,最先灭亡的是蜀汉。因姜维被猜忌,为自保,其接受了郤正

  • 三国里兄弟内斗屡见不鲜 司马昭两兄弟为何不发生内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司马昭

    司马昭兄弟为何不内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历史中,兄弟内斗屡见不鲜。比如最早的袁绍家族,顶着四世三公的名头,却也免不了手足之间的兵戈相向。先是袁绍和袁术这两个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之间,因为嫡庶之别而互相看不惯,明明是一家人,却势如水火。要知道,当时的袁绍和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为什么自己每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昭,三国

    三国中有句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相信大多数人都熟知,意为阴谋野心非常明显,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有个疑问,既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为何不自己去做皇帝呢?为此小编查阅史料,总结出以一下几点原因:大家都知道,三国后期,魏国大权基本全被司马家所掌控。有人说司马昭生性阴险和狡诈,有极度高的

  • 司马昭对皇位近在咫尺 司马昭为什么没有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昭,曹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权臣司马昭,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64年5月,曹魏权臣司马昭被朝廷册封为晋王,加九锡,进位相国。此时的司马昭,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与当时司马昭的实力和条件,登基称帝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司马昭却止步于晋王,并没有“更上一层楼”的打算。曾经,司马昭为了当皇帝而做

  • 文明皇后王元姬:司马昭=的发妻,晋武帝司马炎的生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元姬,晋朝

    王元姬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生母,一生德行兼备,贤惠恭敬,而且祖父王朗就评价王元姬说,能够兴亡我们家族的一定是这个女孩,可惜就是她不是个男孩,足见王元姬自小就与众不同。那么王元姬的生平是怎么样的呢,王元姬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王元姬简介王元姬是司马昭的的发妻,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生母。王元姬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 司马昭为什么不敢夺取司马师的权 其实道理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昭,司马师

    对司马昭不篡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古以来,王权的争夺都是残酷无情的,哪怕是骨肉手足,在至高无上的权利面前,都不值一提。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内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射杀了哥哥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最终登上宝座;

  • 司马昭为什么不能放过邓艾和钟会?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昭,三国

    你真的了解司马昭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我想对三国那个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的人,一定是听说过邓艾和钟会这两个人的。他们两个人对于魏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协助管理魏国,还一起消灭了蜀国,都可以说是魏国的功臣。一说到这两个人的死因就会想到司马昭这个人,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

  • 曹髦被杀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司马昭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髦,司马昭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髦被杀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曹髦被杀,对于司马昭来说,是一件既高兴又棘手的事情。高兴的是,这个最大的威胁被剪除了,司马家族又朝皇位胜利挺进了一步。棘手的是,曹髦毕竟是皇帝,杀曹髦可是一件弑君的事情。处理不好,司马昭就成为乱臣贼子。虽说他那时候实际上已经是乱臣贼

  • 司马炎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毒死司马昭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炎,晋朝

    晋武帝司马炎为何要毒死自己的父亲司马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司马懿家族,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奇葩的家族,特别是从司马炎之后,更加的奇葩。这个家族,为了权力,可以自相残杀到人神共愤的地步,也给华夏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让汉人一度成了濒危族群。由此,也可以大概猜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