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爽靠什么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真相是什么

曹爽靠什么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414 更新时间:2024/2/14 2:40:35

说到曹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高平陵政变。在公元249年的一天,大将军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司马懿乘机发动了政变,控制了首都洛阳,又逼曹爽交出了兵权,最后控制了曹魏朝廷。

曹爽真的是个无能之辈吗?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曹爽集团和司马懿集团各自的特点。

曹爽的父亲叫曹真,在三国时期也是著名的大将,多次和蜀汉作战。曹真是曹家的宗亲,他的父亲曹邵是曹操手下的将领,有一次在招募士兵时被当地官员杀了。曹真成了孤儿,曹操看他可怜,于是将他收养为义子。由于曹真从小和曹丕一起长大,所以关系非同一般。在曹丕当皇帝时,曹真就当上了大将军,可谓是宠信非常。

我们再来看司马懿,他是士族出身,祖上十几代都在汉朝做官,可谓是显赫已久。司马懿从小学习儒家文化经典,对历史上朝代的兴衰了熟于心。他的理想基本与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保持一致。

从出身上来看,曹家属于寒族,司马家属于士族,二者本来没什么太大关系。可偏偏是东汉末年的一场黄巾起义,揭开了寒族和士族将近百年的斗争史。

黄巾起义发生后,东汉中央政府因为腐败无能,无力镇压起义,于是下令地方州郡扩军平乱。于是各地的豪杰纷纷崛起割剧一方,原来的士族豪杰以坞堡为基地来维护自已的利益,他们推举袁绍为主公,主要范围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士族豪杰之外,寒族的势力也在逐渐崛起,代表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曹操。由于黄巾起义的主要战场在豫、青、䆓、徐等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和山东,而且后来董卓乱京城也同样是这些地区。河南山东地区的士族势力受到的打击很大,东汉朝廷也成了流亡政府。曹操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在黄巾起义后期,青州的黄巾军主力并没有被镇压,而是投降了曹操,曹操选出其中身强力壮者组成了青州兵。

青州兵实行父子相继的制度,还是军屯的主力,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了曹操壮大势力的主要依靠力量。曹操还逐渐收拢各地游民,给他们土地进行耕作,人口增长迅速。在政治方面,曹操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如何,都可以做官。

曹操的势力不断上升,大大威胁到了士族原有的势力。由于士族势力的衰落,袁绍统治下的不少百姓也纷纷投向曹操。袁绍对此肯定不能容忍,对曹操发动了进攻,最后官渡一战大败。之后,曹操用了十年时间平定了河北,从此寒族取得了对世族的压倒性胜利。可是胜利不是永久不变的。曹操在统一北方,朝廷基本稳定之后,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到朝廷做官。此时的人才标准就不能只是"唯才是举"了,而是需要有治国才能和有文化的人,士族在方面的优势就显出来了。当然,曹操和士族的矛盾也非常严重,他杀害了孔融,逼死了荀彧。但是仍然阻挡不了士族势力的扩大。可以想象,士族的人才们在袁绍这颗曾经的大树倒下之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侵入到了曹操的集团中,真是何其怪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操死后朝廷内部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那就是青州兵消失了。原因在于,青州兵在投靠曹操之前就是一支高度自组织化的军队,他们父子相继,而且实行屯田自给,结成了独立的体系,非常类似于现在的雇佣兵。这也决定了青州兵只可能听曹操一个人的命令。曹操死后,青州兵以天下将乱为由散去,根本不服从其他人包括曹丕的领导。

青州兵的离去使曹魏政权失去了一去重要的支撑力量。此时,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旧将也逐渐凋零,包括张辽徐晃等人。曹丕就不得不重新起用新的将领去组织军队,于是就任命了曹真为大将军,去掌握军权。

曹丕对待士族的态度就和曹操完全不一样了。他在位时,士族进入朝廷做官的人不断增多,曹丕接受了陈群的建议,正式确立了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保障了士族的利益。在曹丕在位时,司马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堪比萧何

曹丕在临死前,给自己的儿子曹睿安排了三位顾命大臣,曹真、陈群和司马懿。曹真作为大将军,掌握军权,陈群和司马懿都是士族的代表。此时曹魏的老臣已经基本去世,士族几乎占据了整个文官集团。后来,曹家宗室中能用的武将也越来越少,只好起用司马懿带兵打仗。士族的手伸向了军队。这一段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三国演义》里有太多精彩的描写。后来曹真去世,曹魏朝廷里再也没有人的威望能与司马懿相比,军队中也出现了很多想要追随司马懿的人,士族又向最高权力迈出了一步。曹睿死后,只能继续延用父亲曹丕的托孤之法,让曹真的儿子曹爽担任大将军,和司马懿共同抚政。可是,此时的曹爽已经途有其名,威望和资历远远不够了。

曹爽也不是个一般的人,他非常清楚司马懿在朝廷的影响力。于是他让司马懿担任太傅,明升暗降,剥夺了他的权力。曹爽心里明白,要想真正掌握大权,就不能用世族的人,因为他们都是司马懿的同盟。他要组织起自己的班底来抗衡士族。可这是一件几乎比登天还难的事。从史实上看,曹爽提拔的人大多数是自己的兄弟和虚浮不实的名士,如何晏、邓飏、李胜等人。这些人在朝内都担任了重要职务。他们个个都没有威望和实际的行政能力,自然不能服众,人们都怨声载道。曹爽掌握曹魏的权力十年,他能做的就是控制各个要害部门,排斥司马懿,稳固自己的地位。可是士族还是不买他的账。于是曹爽尽量去控制皇帝,皇帝,将太后和小皇帝分离。他自己的饮食车马服饰都来效仿皇帝,企图通过这种看似荒唐的举动来震慑群臣,但还是于事无补。

最后终于在公元249年,发生了高平陵政变。司马懿通过装病骗过了曹爽。曹爽陪同皇帝曹芳去祭祀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城,并以太后的名义下旨捉拿曹爽。

接下来又发生了令人争议的一幕,那就是司马桓范骑马飞奔向曹爽报信。桓范给曹爽提议护送皇帝到许昌,以皇帝名义下旨各地军队讨伐司马懿。曹爽思考再三没有采纳,最后还是向司马懿认罪了。很多人都说曹爽是因为懦弱才做出这种白痴决定。本人认为这并不是全部原因。曹爽心里很明白,现在无论是朝廷内部还是军队都被司马懿为首的士族掏空了。曹家宗室已经无人可用,即使到了许昌也组织不起有效的反抗,反抗会加快自己灭亡的步伐。他心里可能还是认为投降后还有一丝存活的幻想。可没想到,时间不长就被处死。

可以说,曹爽是曹魏政权最后一个掌握实权的宗室。在曹魏宗室人才凋落的时候,又通过各种看似荒唐的方式苦苦挣扎了十年,也算是对得起魏武帝曹操了吧。从大的背景来看,曹爽的失败也意味着士族最终战胜了寒族,重新回到了统治的地位。

标签: 曹爽三国

更多文章

  • 曹爽为什么选择相信司马懿?曹爽到底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政权走向末路的标志性事件,司马家正式掌控大权,曹家的天下实际上已经改名换姓了。而在这场事变当中,曹爽的表现也实在是让人感叹,当时的情况,只要曹爽不答应司马懿,谁胜谁负犹未可知,然而曹爽就相信了司马懿说的不杀降,乖乖的听话,结果还是死在了司马家的刀下。那为什么曹爽还是选择相信司马懿?

  • 曹爽把司马家的很多人赶出京城,为何司马懿还能政变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曹爽

    正始年间,曹爽把持魏国军政大权,而司马懿诈病在家闭门谢客,当时的魏帝曹芳尚且年幼,尤其在曹真死后,魏国大小事务都由曹爽一人决断,行天子令,好是威风,并且对非曹氏一族打压甚重,就连司马一族也未能幸免,偌大的河内司马氏,只剩下了司马懿这样一个名义上的太傅,而其余人不是被贬官就是被赶出京城,顾而人心惶惶,

  • 曹爽如果听取了桓范的建议的话 他能不能反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爽,桓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爽和桓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而且还将很多心腹、亲信提拔到了重要岗位。正是他的这一番操

  • 曹魏著名文学家桓范,为何宁可选择曹爽也不投靠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桓范,三国,曹魏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桓范的故事。桓范在三国群英聚会的局面下,其实是个不起眼的人物。诸葛亮、司马懿、曹操这些人要比他闪亮得多,不过桓范的子孙后代中,有一票非常著名的人物。桓范是谯郡龙亢桓氏第六世中的一个人物,也是士族大家。虽然族谱散落,但是根据田余庆老先

  • 如果曹爽不投降的话,司马懿能够政变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曹爽

    谈及三国,很多人都感到有遗憾,曹操曹孟德一世英名,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最后却被司马懿鸠占鹊巢,夺取了胜利果实。人生之悲,莫过于此。然而,司马懿叛变之后,为何曹操当年的老部下,基本上都坐视不管呢?相信只要曹操老部下动手,那么作为不掌握军权的司马懿,绝对很难抵挡,只有失败一条路。那么,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内

  • 为什么说有桓范作为智囊,曹爽是必败无疑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桓范,曹魏

    桓范,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大部分高官都站在他这一边,但有一个人例外,这就是大司农桓范。桓范被称为是曹爽的智囊,不过,这个人却是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比他好,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提醒他一句都不行。有这样一个人成为曹爽的“大脑”

  • 李胜被曹爽任命为景州刺史,为什么最后没能上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胜,曹魏

    说到李胜,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高平陵之变前,大权独揽的魏国大将军曹爽任命一个荆州刺史,还没有等到这个人上任,高平陵之变发生了。随着曹爽的倒台,这个人和曹爽一道被杀。那么,这个人为什么没有到荆州上任呢?此人叫李胜,父亲是李休,南郑人。李休曾经是张鲁任

  • 何宴与曹爽的关系如何?最后为什么会被司马懿夷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何晏,曹魏

    说到何晏,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何晏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母亲被曹操纳为妾室,何晏也被曹操收养,是为继子。何晏在年少的时候因为才华横溢而出名,后来娶了曹操的女儿为妻。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他并没有被封官,魏明帝曹睿则认为何晏虚浮,所以也只给

  • 大乔小乔分别嫁给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小乔,大乔

    大乔嫁给了小霸王孙策 二乔的父亲是乔玄,因为天下大乱,失去妻子的乔玄辞去朝中的官职,带着两个女儿返回庐江郡皖县故乡,不问世事。 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

  • 铜雀春深锁二乔:史上貌美的大乔是天下的不幸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大乔

    大乔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美女,她的丈夫就是赫赫有名的江东小霸王孙策,因为孙策人长得漂亮,号称孙郎。大乔也很标致,书上说:“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可见大乔小乔的美丽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大乔人长的漂亮,可惜刚开始一家对这门婚姻并不看好。当时孙策虽然勇猛,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