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师司马昭为何没有发生内讧?他俩没时间、没精力、没意愿?

司马师司马昭为何没有发生内讧?他俩没时间、没精力、没意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82 更新时间:2024/1/13 11:48:14

司马师司马昭为何没有发生内讧?他俩没时间、没精力、没意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三国时期,在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后,窃夺了曹家天下之后,想必很多人都很纳闷,在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是如何做到没有爆发内讧夺权的,毕竟当时谁成为司马家的领头人,谁就有称帝的机会,这是赤裸裸的诱惑啊,在皇位和权力之下,根本不存在什么亲情。

个人的观点是,当时司马师和司马昭没时间、没精力、没意愿去内讧。

高平陵之变是249年,司马懿在251年挂了,司马师死于255年,也就是说两兄弟一起撑起司马家的时间大概是4年,这段时间司马家对曹魏还没有到完全控制的地步,两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没有你死我活的地步,而且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聪明人,如果两兄弟只有一个是聪明人的话,没准司马家也是为被人做嫁衣了。

要知道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表面上看是轻松窃夺了曹魏的天下,但是司马两兄弟面对的局势和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势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司马家的局势太飘了,曹操当年可是有十足根基的,曹氏宗亲统领兵权,所以当时的曹家天下是实打实的,可是司马家只是成为了士族的代表,各方势力只是暂且听从于司马家,如果局势有变的话,想淮南三叛那么大规模的叛乱会此起彼伏,所以说司马两兄弟作为聪明人,太知道这个时候内讧,那就是步袁氏集团覆灭的后尘。

而且司马师和司马昭也没时间精力去内讧,内部不稳,外部势力挑衅不断,他们没有那个闲工夫去内斗。

《晋书.景帝纪》正元元年春正月,天子与中书令李丰、后父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等谋以太常夏侯玄代帝辅政。

《晋书.景帝纪》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

《三国志.姜维传》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

这三件事最能体现出当时司马家的处境,曹魏余恩又在,还是有忠于曹魏的大臣的,而诸葛恪是当时东吴最好战的代表,怎么会放过曹魏国内局势动荡的机会呢?对司马师司马昭更尴尬的是,主张休养生息,闭关休战的费祎被刺杀了,姜维掌握了蜀汉军权,安静的西线烽火再起,可以说,司马兄弟如果处理问题不合时宜,都有可能引起连锁发应,夸张点说,这两兄弟是如履薄冰,当然要牵着手渡过难关,只要脑子没坏掉,就不会去干内讧的傻事。

有人说司马昭不夺权,是因为司马师无子,司马昭把自己的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也就说,司马家如果能够夺得天下的话,那么皇位终归是会到司马昭这一支,但是还是那句话,皇室之中无亲情,如果司马师称帝将皇位传给司马攸怎么办?对于司马昭来说,是自己儿子当皇帝爽,还是自己当皇帝爽?

再者不要忽略的是,司马师是无子,但不是没有生育能力啊,他只是和第一任夫人夏侯徽生了5个女儿,要是司马师没那么早挂,保不齐就能生出给儿子来的,看看后来司马攸的结局就知道,在皇位争夺上,没有什么亲情可言。

《晋书.司马攸列传》及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皆谄谀自进,攸素疾之。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

司马攸最终是被诬陷被贬,最终抑郁而终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内外部的压力,司马家已经妥妥的掌控天下了,司马师活的还够久,两兄弟不斗个天翻地覆才怪呢?就算他俩不想斗,各自手下的人也会撺掇两人内讧的。

相对来说,当时司马师的才能的确是要强于司马昭的,所以司马昭也是愿意听从于自己这个哥哥。

《晋书.景帝纪》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晋书.景帝纪》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帮助司马懿在高平陵事变取得成功,司马师的功劳是要远远大于司马昭的,尤其是私藏了3000死士,其心智非常人可比,而且处事不惊,的确是接替司马懿的最佳人选,反观司马昭,和司马师相比,还是有些不足的,当司马师死后,接掌司马家的司马昭面对当时的局面多少是出现了一些慌乱的。

《晋书.文帝纪》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

这里又可以看出司马家的局势了,魏帝抓住了司马兄弟在外的机会,让司马昭留守许昌,这就是赤裸裸的夺权行为,可以说,如果司马昭是另一个曹爽的话,听命留守许昌了,那么魏帝就算不能趁机夺回权柄,也能扶立其另外一门士族对抗司马家,那么司马家的结局可能就是覆灭了,当时司马昭自己可能没想好主意,是傅嘏和钟会建议,干嘛听那个傀儡皇帝的,直接领兵回洛阳就好了,死抓兵权不放,就可以利于不败之地,司马昭也照做了,这样才在威逼之下,曹魏皇室承认了司马昭的地位。

所以总的来说,有太多的人想看到司马家的败亡了,稍有不慎,大好局面就会立刻化为乌有,那么司马师司马昭这两个聪明人自然都懂得其中利害,不会互相使绊子的。

让人觉得司马昭阴了司马师的事件,可能就是司马师之死了,原本他虽然有眼疾,但是可以活的更久一点的,只是当毌丘俭文钦叛乱的时候,他非要去亲征,结果因眼疾而病死在了许昌,正常是不存在阴谋论的,如果说非要探究其中可以地方的话,司马昭没有太大的问题,要说有心思,可能只有钟会是有私心的。

《晋书.景帝纪》帝会公卿谋征讨计,朝议多谓可遣诸将击之,王肃及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劝帝自行。戊午,帝统中军步骑十余万以征之。倍道兼行,召三方兵,大会于陈许之郊。

面对当时的情况,个人认为司马师亲征与否各有利弊,司马师亲征那必然是能够快速平定叛乱,增加司马家的威信,但是同样有危及,那就是司马家要做好留守后方的准备,司马昭被安排留守洛阳,避免后院失火,但是如果司马师在前线平叛时间拖的久,那么后果可就不一样了。

大多数人是支持派别人去征讨毌丘俭、文钦的,只有王肃、傅嘏、钟会支持司马师亲征,王肃是王朗之子,当时他建议司马师亲征的理由是。

《三国志.王朗传》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

也就是抓住了淮南将士并不想跟随毌丘俭、文钦反叛的心理,所以只要司马师行动快,叛军自然很快就会土崩瓦解,因为大多是淮南将士不想打仗,而傅嘏则是当时的名士,曹爽主政时备受打压,高平陵之变后,被司马懿重用。

《三国志.傅嘏传》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为河南尹

《傅子》河南尹内掌帝都,外统京畿,兼古六乡六遂之士。

可见司马家对其重视程度,他应该是不会有私心去立劝司马师亲征的,如果非要说司马师亲征淮南有阴谋论的话,那就只剩下钟会了。

当时司马师的身体条件的确不适合亲征。

《晋书.景帝纪》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

《魏氏春秋》钦中子俶,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於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俶率壮士先至,大呼大将军,军中震扰。钦后期不应。会明,俶退,钦亦引还。

《魏末传》殿中人姓尹,字大目,小为曹氏家奴,常侍在帝侧,大将军将俱行。大目知大将军一目已突出......大将军听遣大目单身往,乘大马,被铠甲,追文钦,遥相与语。

在平叛中,因为被文鸯的一次突袭吓到,司马师眼疾加重,眼睛都被吓出来了,可是当时只是文鸯自己率部突击,文钦都未敢出战,也就是说当时的局势并非危局,司马师的部队没有被冲散,司马师也不是个胆小之人,为何会被文鸯的一次非致命性突击而吓出眼珠,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司马时的病情不能有情绪波动,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的身体加上急行军,不出事才怪。

司马师亲征对平叛有利,但是对司马师个人有害,加上钟会劝谏,的确是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毕竟钟会是天生异志,后来平蜀后直接反叛,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说他一直就是这样的人,而对于钟会来说,什么样的局势最能让他找到机会呢?那就只有是混乱动荡的局势,把司马师弄下去对钟会是有利的。当然关于钟会有意让司马师亲征遭遇不测的说法,只是个人的揣测,大家也不必太当真。

参考资料《晋书.景帝纪》《晋书.文帝纪》《晋书.司马攸列传》《三国志.王朗传》《三国志.傅嘏传》《三国志.姜维传》《魏氏春秋》《魏末传》《傅子》

标签: 三国

更多文章

  • 如果司马昭没有取代曹魏称帝,中国还会不会经历“五胡乱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

    如果司马昭没有取代曹魏称帝,中国还会不会经历“五胡乱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大汉过后,三国鼎立,而后西晋灭三国,一统天下,国家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份安宁过后,却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五胡十六国时期。此时的国家陷入了不断的战争之中,百姓生活苦

  • 既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没夺位,诬陷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

    既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没夺位,诬陷了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早已变成民间俗语。即使是没读过几天书的人,也可以刻骨铭心地了解,并十分熟练地应用。换句话说,这句话的本义、引申义、形容义我们都知道。而做为本义,所所的是司马昭想篡夺帝位,自身称

  • 都说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 为什么司马懿死后没有将大权交给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司马昭

    还不知道:司马懿死后为什么没有将大权交给司马昭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这句话应该没人没听过,语出《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纪注》,意思是司马昭要篡权的用心十分明显,恐怕路人也看得清楚。但在司马懿死后,真正奠定司马家篡魏之路的人是司马师不是

  • 曹髦聪明谨慎!为何鲁莽地带人和司马昭硬碰硬?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曹髦

    曹髦是个怎么样的人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髦是曹睿之后,又一位颇具血性的魏国国君。曹髦即位时只有13岁,但他早已对司马氏的专权感到不满。曹髦长大后,自己的权势却日益衰退,所以他有了除掉司马昭的打算。不过曹髦采取的方式可能让很多人都没想到,曹髦并没有派人暗杀司马昭

  • 司马昭为什么到死都没有称帝 只因为司马懿对他说了四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昭,司马懿

    还不知道:司马昭为什么到死都没有称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情还得从司马懿的起家史说起,当时汉末天下大乱,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得知司马懿有才华之后,下令征召他到丞相府任职。但当时司马懿不想入仕,而且也反感曹操的所作所为,于是装病拒绝。曹操自然知道司马懿的

  • 灭亡蜀汉谁的功劳最大?司马昭为什么要满门抄斩邓艾一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司马昭,邓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昭为什么要满门抄斩邓艾一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君王无能,奸臣当道,朝政腐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遂发动起义,天下大乱。一些有野心有志向之人趁着乱世拥兵自立,并通过厮杀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比如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他们便奠定了三国鼎立

  • 钟会和邓艾作为灭掉蜀国的大功臣 为什么司马昭会杀死这两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钟会,邓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钟会和邓艾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钟会、邓艾,都是三国后期,曹魏一方的大将官员,他们在司马昭时期做出过的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灭掉蜀国,使得三国局面终于得到了改变,失去了来自蜀国的骚扰和攻击,剩下的也就只有东吴这一个对手了。但是,作为灭掉蜀国的大功臣,邓艾和

  • 司马懿为什么不将权力交给司马昭 而是交给司马师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司马师

    司马懿为什么将权力给司马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司马懿的众多儿子当中,司马师和司马昭最为出名,而且他们兄弟俩也是少有的,没有因为权力的归属问题最终打起来的,否则的话司马家族最终恐怕根本就没有任何篡位的可能。不过在司马懿临死之前,却还是把权力交给

  • 司马昭灭蜀成功之后 益州又是被怎么处理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昭,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昭灭蜀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263年,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仅仅四个月后刘禅就主动投降了。那曹魏灭蜀后,司马昭是如何处理益州的呢?当时钟会还藏有私心,他打算在蜀中谋反,还陷害邓艾,不过钟会并没有达成他的目的,最后是死于乱军之中。当然就算钟会计划得逞

  • 司马昭纵容手下杀了曹髦,他为何没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昭,三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司马昭的故事。曹髦被杀,对于司马昭来说,是一件既高兴又棘手的事情。高兴的是,这个最大的威胁被剪除了,司马家族又朝皇位胜利挺进了一步。棘手的是,曹髦毕竟是皇帝,杀曹髦可是一件弑君的事情。处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