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中鲁肃比诸葛亮高明在哪里?三国奇才鲁肃简介

三国中鲁肃比诸葛亮高明在哪里?三国奇才鲁肃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32 更新时间:2024/2/13 7:34:05

鲁肃简介:鲁肃,有戏剧中与历史上的两种形象。忠厚近似愚昧,儒雅误为可欺,稳重变成胆小,这是戏剧作品中塑造出来韵鲁肃形象。历史上的鲁肃却不是这样的,他是一个少有的文武兼长的名将,东吴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活动家。正如陈寿《三国志·吴书》赞之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坍;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罗贯中的笔下,鲁肃是一个反应迟钝,又是一个善于调和的人。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鲁肃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他虽然在心高气傲的周瑜和才略超群的诸葛亮面前显得暗淡无光,但是他高明的战略思维和谋略艺术,总是在他的主公孙权面前体现得淋漓尽致,高人一筹。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稳固的孙刘联盟,就 没有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也就没有后来江东基业发展成为吴国的升华。

当吴太夫人谈到时常患病的周瑜,好与诸葛亮比较,容易动怒,担心年寿不永,影响江东发展时,同样也为周瑜担心的孙权则对吴太夫人说,子敬(鲁肃)之才不亚于公瑾(周瑜)。有此人在,可安江东20年。这是一句中肯的评价,充分体现出了青年孙权的慧眼识人。

鲁肃是东吴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倡导者。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路线图,而实际上诸葛亮也清晰地看到了汉室的气数终将耗尽。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势力削减,而刘备在迅速崛起,孙权固有江东后,势力也得到了发展。三足鼎立的雏形已经形成。

孙权是鲁肃的知己,鲁肃也是孙权的知己,二人对天下形势和吴国策略的谈论终于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鲁肃单独对孙权说,主公可望在将来称帝。立即被孙权痛斥。孙权说,如今天子还在许昌,汉室是天下之主,怎么能够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呢?鲁肃立即跪下,点破曹操和刘备都有这种心思。孙权这才说,他是深知时机不到啊。鲁肃立即喜上眉头,说原来主公早有天下之志啊。

鲁肃与孙权的对话,是新版《三国》中最大的看点之一。当周瑜与曹仁打得难解难分,两败俱伤时,诸葛亮派赵云乘虚而入,取了南郡,坐收渔利。气得周瑜落于马下,周瑜发誓要与刘备血战,夺回南郡,这势必会破坏脆弱的孙刘联盟。而一旦孙刘两家火拼,两败俱伤,曹操必定是渔人得利。鲁肃为孙权出谋划策,坚决阻止周瑜攻打南郡的赵云。而且鲁肃对孙权曾说了这样一句眼光独到的话,孙刘两家在30年之内结成联盟,江东基业大事可成。

鲁肃看到的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达30年之久的联盟策略。这在当时曹、孙、刘还都属于割据势力的时候,就看的如此长远,而且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是正确的战略谋划,的确是令人由衷钦佩的。

鲁肃谋事议事的眼点主要是东吴发展的战略问题,这是辅佐年轻的孙权善始善终地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的关键所在。例如,周瑜对诸葛亮屡动杀机,看似为东吴除掉一个强劲的对手是正确的,但却是害人害己的行为。因为当时的江东离不开与刘备的联合。

鲁肃是孙刘联盟的策划者和实践者。在赤壁之战之前,了解诸葛亮事事比自己高明的周瑜心里十分嫉妒,让诸葛亮造箭,以及祈东南风,这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周瑜就想以此使诸葛亮伏法,除掉这个眼中钉。是鲁肃处处周旋,事事协调,弥合两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大智大慧的诸葛亮又何必总是显露自己,总是将自己看穿周瑜心事的聪明透露给鲁肃,又使周瑜知道呢?当然诸葛亮得到了周瑜“此人有神鬼莫测之术”的高度评价,但是也得到了周瑜无论如何也要除掉诸葛亮的杀机。

罗贯中这样的写法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历史的真实是,杨修总是能够提前看穿曹操的心事,但最终死于曹操的刀下。

古人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总是看破他人,尤其是看破上级,看破大人物心事,而且还要显示是自己一眼就看穿了,这决不是一件好事。而智慧如诸葛亮者恰恰在这里犯了智者的大忌。这不能不令人遗憾。

而且这里的关键在于,诸葛亮的显露聪明,导致周瑜的嫉妒,两人都是各自集团中影响最终决策的中枢人物,两人关系的恶化与诸葛亮的太聪明是息息相关的,这又成为破坏两大集团联盟的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鲁肃从不在他人面前显露聪明,而只是在自己的主公孙权需要的时候,显露自己的超凡眼光和高超策略,这是真正的智慧。

人都渴望聪明,羡慕聪明,渴望自己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渴望自己是太阳底下无人不知的聪明人。而其实这种想法就是再也愚蠢不过的了。假如一个人真的达到了这个世俗之人人人期盼的目标,那么其悲剧就必将迟早上演,结果是什么呢?《三国》中早慧的神童孔融父子包括曹操的儿子曹冲无不死于非命。苏东坡则一针见血地说,生个儿子一定不要太聪明,方能“无灾无难到公卿”。而司马懿作为曹操亲自为曹冲选的师傅则感叹,曹冲公子是死于自己之手啊,他太聪明了,超过了所有的兄长,所以他早晚不得不死。

当然,诸葛亮的光辉形象以及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但是如果要从诸葛亮和鲁肃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智慧,学到策略,那么我们在学习诸葛亮的智慧的同时,也不妨学学鲁肃的“愚”商,二者互补会更有效果。

而在我们广泛地剖析古今中外关于合作、和谐、和平策略的案例中,鲁肃这个人物就是三国之中十分有代表性,对今天的和平外交智慧有着深刻迪的人物。后来的司马氏集团中的羊祜也是一个善于将和谐与和平用为谋略,而为司马炎一统天下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人物。

历史的真实是,先是有了鲁肃对周瑜的慧眼识人,赞助初出茅庐的周瑜,两人结为好友,后来周瑜将鲁肃引荐给东吴。于是,就有了东吴版的“隆中对策”。鲁肃像诸葛亮一样预见了天下三分的形势并对孙权做了分析,他更是坚定不移地推行孙刘联盟的战略决策,并将之视为生死存亡的命脉。正是这样,所以孙策在去世之前,对孙权说,子敬(鲁肃)之才不亚于公瑾(周瑜)。孙权则说,有此人可安我江东20年。

是人才重要还是战略重要?柯林斯说,人才比战略更重要。因为有了一等一的人才,就必然会有一等一的战略。而即使有了一等一的战略,却没有一等一的人才去贯彻和执行战略,那么好的战略也大打折扣了。所以,无论是孙权之有鲁肃还是刘备之有孔明,都验证了这个道理。而曹操阵营的人才济济就更是如此了。

人才比战略更重要。大智大慧的诸葛亮是人才,大智若愚的鲁肃也是人才。有时候,“愚商”比“智商”更重要。

标签:

更多文章

  • 东吴四英将之一:历史上的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吴,鲁肃,三国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都认为鲁肃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在草船借箭借东风舌战群儒里是诸葛亮的跟屁虫,在单刀赴会里是关老爷的陪衬。事实上历史上的鲁肃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的雄才大略、他的英雄气概、他的干云豪气一直受人敬仰。说鲁肃是一个英雄,或许有人不相信,那么一个唯诸葛亮马首是瞻的人物,怎么能是叱咤风云

  • 诸葛亮和老好人鲁肃的差距在哪里?缺乏气度胸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鲁肃,诸葛亮,三国,

    鲁肃和诸葛亮的作风不同。鲁肃选择由孙权右边守建业;刘备左边守荆州;自己却积极练兵。鲁肃的兵不是练来打蜀国的,而是要用来贯彻他平天下的大志的。不幸孙权和吕蒙眼光和胸襟都不如鲁肃,于是打了两场胜仗而输了整个天下!不细读历史,不会发觉鲁肃的智慧,因为写历史的儒生不可能领悟到鲁肃的智慧。三国演义里的鲁肃当然

  • 探析三国东吴大将鲁肃到底是哪里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肃

    鲁肃是临淮郡东城人,也就是今天江苏和安徽淮河两岸地区。鲁肃出生在东城一富豪之家,但是在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已经去世了,他是由他的祖母抚养长大的。《赤壁》鲁肃剧照鲁肃少年时候,骑射样样精通,最爱习武。正值东汉末年,汉朝廷腐朽,宦官当政,那个时候鲁肃就遇见东汉政权迟早覆灭。天下一分为三,数曹操权势极

  • 鲁肃过蒙屯下刮目相看的故事具体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肃

    《鲁肃过蒙屯下》是《资治通鉴》中的一篇,讲述了鲁肃到吕蒙驻地视察的故事。当时周瑜已经去世,鲁肃代替周瑜成为了水军都督,一直以来鲁肃一位吕蒙只是一个武将而已,没有什么智谋,但是听到别人说吕蒙现在已经大大的变化了,于是前去视察,发现吕蒙已经是一个可以运筹帷幄的人才,于是两个人成为了好友。吕蒙剧照这篇故事

  • 鲁肃简介 揭秘为什么会说鲁肃不如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肃,樊哙

    鲁肃早年为周瑜的曹长,后随周瑜一同投靠孙权。在孙权帐中的鲁肃也为孙吴鞠躬尽瘁,为孙武鼎立江东,和赤壁之战大胜曹军都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鲁肃的一生还有哪些其他的事迹,民间又为何流传着鲁肃不如樊哙这样的话呢?鲁肃简介鲁肃出生在一个富豪之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宦官掌权,四处横征暴敛,天下大乱。无数农民流

  • 解析三国东吴孙权心腹鲁肃的才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权,鲁肃

    鲁肃是东汉末年东吴的战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说鲁肃是非常具备战略眼光的,鲁肃幼年丧父,是由祖母抚养长大的,鲁肃出身士族家庭,家里比较富裕,生的身材魁梧,生性豪爽,并且仗义疏财,在乡中具有非常不错的名望,当时周瑜正在居巢屯兵,后来向鲁肃借粮,鲁肃将家中粮食的一半借给了周瑜,于是二人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鲁肃

  • 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生平介绍 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肃

    鲁肃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鲁肃是由祖母抚养长大,鲁肃身材高大魁梧,性情非常豪爽,喜欢骑射,也喜欢读书,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鲁肃能够成长为一代名将和战略家,鲁肃看到朝廷昏庸,群雄蜂起,经常召集乡中的子弟进行训练,并且仗义疏财,在乡中具有不错的威望。 在周瑜做居巢长的时候曾经想鲁肃借粮,鲁肃非常豪爽的将自

  • 东汉外交家鲁肃其实是三国鼎立的推动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肃

    鲁肃,字子敬,生于公元172年,卒于公元217年,今天安徽定远人,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战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说是鲁肃提出并且积极的实践了东汉末年的孙刘联盟,是在鲁肃的有生之年,一直都在积极的谨慎的维护着孙刘联盟,鲁肃死后,孙刘联盟很快破裂,曹操一方很快就将孙刘两家各个击破。鲁肃画像鲁肃

  • 文人笔下平庸属歪曲:鲁肃忍辱负重促孙刘团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鲁肃

    将帅的才能,并不只限于排兵布阵,纵横沙场。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却有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无论在小说或在影视、戏剧中总是被人忽视,乃至遭到贬损,这便是东吴大将鲁肃。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鲁肃不过是一个忠厚而又平庸的好人,好到有几分颟顸,平庸到成为诸葛亮神机妙算和关羽忠勇过人的

  • 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生平介绍:他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鲁肃

    鲁肃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鲁肃是由祖母抚养长大,鲁肃身材高大魁梧,性情非常豪爽,喜欢骑射,也喜欢读书,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鲁肃能够成长为一代名将和战略家,鲁肃看到朝廷昏庸,群雄蜂起,经常召集乡中的子弟进行训练,并且仗义疏财,在乡中具有不错的威望。 在周瑜做居巢长的时候曾经想鲁肃借粮,鲁肃非常豪爽的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