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人笔下平庸属歪曲:鲁肃忍辱负重促孙刘团结

文人笔下平庸属歪曲:鲁肃忍辱负重促孙刘团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194 更新时间:2024/2/13 10:41:37

将帅的才能,并不只限于排兵布阵,纵横沙场。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却有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无论在小说或在影视、戏剧中总是被人忽视,乃至遭到贬损,这便是东吴大将鲁肃。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鲁肃不过是一个忠厚而又平庸的好人,好到有几分颟顸,平庸到成为诸葛亮神机妙算和关羽忠勇过人的反衬。

比如写诸葛亮“草船借箭”一节,诸葛亮偕鲁肃同往,一个成竹在胸,一个被蒙在鼓里;一个谈笑自若,一个惊慌失色。最后是孔明借箭成功,志得意满,而鲁肃钦敬拜服。

网络配图

再如关云长“单刀赴会”一节,鲁肃在被孙权多番埋怨的情况下,为讨回荆州,设下刀斧手,请关羽赴宴。结果不仅未达到目的,反被关羽识破计谋,佯醉退席。小说这样写道:关羽强拉着鲁肃的手直到船边,鲁肃吓得“魂不附体”,“如痴似呆”,眼睁睁“看着关公的船乘风而去”。在各种影视戏剧中,这样的场面被更加夸张地加以渲染,鲁肃似乎愚蠢到几近无能了。

然而,事实上,鲁肃却是这样一位非凡的人物,没有他,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三国局面的形成,取决于孙权和刘备联手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而在这场大战前后,积极穿梭于孙、刘之间,分析形势,指陈利弊,同时有效协调两家关系,最后导致战争胜利的就是这位鲁肃。

鲁肃和周瑜是至交,正是周瑜慧眼向孙权推荐了鲁肃。他说:“鲁肃有辅佐帝王的大才。”孙权立即召见鲁肃,对他说:“我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勋,应该怎样办呢?”鲁肃为他分析说:“现在曹操的势力很大,将军怎能建立齐桓、晋文那样的霸业呢?当今之计,只有保守江东,坐观形势变化。如果北方有事,则乘机灭掉黄祖,然后沿长江西上,据有荆州、益州。”孙权深以为然。鲁肃这一席话,实际上奠定了孙吴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决策。

当时,曹操大败刘备,并乘胜东下。东吴朝野震惊。在孙权召开的朝会上,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占了上风。还是鲁肃力挽狂澜,他先以利害得失打动孙权,而后又奔赴夏口,说服刚刚打了败仗惊魂未定的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当时刘表刚刚亡故,荆州一片混乱,两个儿子不和,军队分崩离析。如何吸纳荆州的军事力量投入抗曹,关键在寄寓荆州的刘备。刘备有相当的人脉,但遭受新败后对战事已全无信心,想到广西投靠苍梧太守吴巨。鲁肃劝他说:吴巨是平庸之辈,所据有的苍梧郡又十分偏远,不久一定会被人吞并掉。而孙权聪明过人,又礼贤儒士,江东英雄豪杰都归附于他。现在替你着想,不如和江东结好,共同干一番事业。正是鲁肃向他分析形势,表明孙刘联手抗曹的可能,才有了改变整个局势的赤壁会战,从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保全、巩固了孙吴政权。

网络配图

刘备按照鲁肃的安排,率领本部和部分荆州军队进驻樊口,加入抗曹作战序列,而后又派遣诸葛亮作为军事代表赴孙军大营。鲁肃的个人诚信成为两家合作的基石。

尤为重要的是,鲁肃作为抗曹联军总司令周瑜的副手,处处从大局出发,以高超的外交手腕,成功地协调了孙、刘两家以及周瑜、诸葛亮个人间的微妙关系,维护了团结,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没有鲁肃的穿梭外交,没有鲁肃的深明大义,没有鲁肃的大智若愚,特别是没有鲁肃的高瞻远瞩,便不可能有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把鲁肃说成是这场战争的总导演其实并不过分。

这一点,东吴国君孙权看得很清楚。战争刚刚结束,孙权得知鲁肃回来,亲自出城迎接,一见鲁肃,便下马施礼,对他十分恭敬。

这一点,东吴统帅周瑜看得也很清楚。因此,周瑜临终前极力向孙权推荐鲁肃顶替他的统帅职务。他这样说:“鲁肃为人有忠臣烈士的气概,处事认真负责,从不苟且,可以代替我的职务。”须知当时功勋卓著的老将程普黄盖等俱在,而鲁肃不过是一介书生罢了。

这一点,诸葛亮看得更清楚。鲁肃病逝,诸葛亮为之发哀。他明白,孙、刘联盟自此宣告解体。果然,不久便有吕蒙白衣渡江袭荆州之举,导致关羽战败走麦城;更导致刘备兴兵伐吴,最后兵败彝陵。

当然,孙吴朝堂对鲁肃极力将荆州借给刘备一事颇有微词。赤壁之战后,刘备亲自到京口见孙权,以兵多地少为由要求都督荆州。周瑜不仅上疏反对,还提出应当设法把刘备留在吴郡。只是鲁肃对孙权说,曹操虽败,但还是北方强敌,应当团结刘备。周瑜死后,他更是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同抵御曹操。

网络配图

正如鲁肃所设计的那样,由刘备控制的荆州牵制了由曹仁统领的曹操主力部队,使得曹操南下的企图一再受挫。因此鲁肃生前始终为维持孙刘的团结而忍辱负重。

而正是在荆州主将关羽全力对付曹军,致使后方空虚之际,吕蒙指挥的孙吴部队才得以大举渡江,收复荆州。荆州在完成了如此深重的历史使命之后正式划入孙吴的版图,倘没有鲁肃超凡的战略远见能实现吗?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将帅,在文艺作品中本应该光辉四射。然而,有意思的是,鲁肃不曾被时势埋没,不曾被当时的政治家们埋没,却被千百年后的文人们埋没了。

标签: 鲁肃

更多文章

  • 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生平介绍:他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鲁肃

    鲁肃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鲁肃是由祖母抚养长大,鲁肃身材高大魁梧,性情非常豪爽,喜欢骑射,也喜欢读书,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鲁肃能够成长为一代名将和战略家,鲁肃看到朝廷昏庸,群雄蜂起,经常召集乡中的子弟进行训练,并且仗义疏财,在乡中具有不错的威望。 在周瑜做居巢长的时候曾经想鲁肃借粮,鲁肃非常豪爽的将自

  • 孙权得力干将鲁肃为何对大老粗吕蒙心怀敬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鲁肃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的心腹谋臣,周瑜的至交好友,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谋略家、外交家,官至横江将军。鲁肃出生在临淮东城一个豪族之家,自幼丧父,由他的祖母抚养长大,虽然鲁肃一家家底很厚,但是祖辈无人做官,所以不算士族,只是当地一豪族罢了。鲁肃少时好骑射习武,有远大的志向,想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有所

  • 周瑜为什么那么推崇鲁肃?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鲁肃,三国

    周瑜为何对鲁肃推崇之极,原来全因鲁肃做了这一件事情,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常言道:危难之中见真情。周瑜与鲁肃相识,正是周瑜处在危难之际。当时,周瑜还是孙策手下的一名居巢长,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那日,周瑜率数百人的队伍外出执行任务,与曹操大部军马相撞。周瑜如

  • 鲁肃一死,为什么三国的结局就已经决定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鲁肃,三国

    为什么说鲁肃一死,三国的结局就注定了,诸葛亮也无力回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自从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之后,北方再无敌手,经过了几次战争,曹操基本上算是掌控了北方势力。除了西凉的马腾韩遂,汉中的张鲁有些麻烦。再也没有能够阻挡曹操在北方称雄的人了。

  • 鲁肃在赤壁之战中扮演者什么角色?有什么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鲁肃,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赤壁之战中,他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三国时候,当时的鲁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能够在三国之间周旋,可以说鲁肃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才让东吴可以和魏蜀两国摆在同一级别上。 说起鲁肃这个人,很多人都非常

  • 鲁肃是谁?刘备最信任的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鲁肃,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最信任的谋士是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提到军师这个职务,很多人的到脑海中自然是回想起一个人物的,那就是蜀汉政权的诸葛亮了,他的那副从容的表情,轻摇着羽毛扇的装扮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无数个计谋之类的作战方案就在他轻摇羽扇的过程中就会呈现出

  • 鲁肃为什么要坚持荆州借给刘备?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鲁肃,三国

    明知刘备不可能还荆州,鲁肃为何还坚持借给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演义中“借荆州”这一桥段,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耳闻,刘备和孙权,也因此事,结为更可靠的盟友关系。不过,稍微了解详细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地盘如此重要,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猜出,刘备借了荆州,根本不可能会

  • 刘表病世后,鲁肃为什么要出使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鲁肃,三国

    还不知道刘表病世后,鲁肃为什么要出使荆州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官渡之战以后,曹操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西起关中、东至大海、北抵幽燕、南达江淮的广大地区都是他的势力范围。只有中南荆州地区在刘表手中;江南东吴各郡归属于孙权;西南益州地区归于

  • 鲁肃是东吴四英将之一,他都有哪些经历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

  • 文武全才的鲁肃为何在演义中那么没存在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鲁肃

    东汉晚期战乱四起,很多百姓因为战乱而四处流亡,许多地方的豪绅地主便趁机兼并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出身士族的鲁肃却没有这样做,他反而将自家的很多土地卖出,并且经常接济周围贫苦的百姓,因此他的名声也是非常的好。借助自己的名望,鲁肃开始召集乡里的青年练武学艺,鲁肃的势力也在慢慢地增长。东吴的周瑜听闻了鲁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