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的绿帽子:吕后是否背着刘邦与审食其偷情?

刘邦的绿帽子:吕后是否背着刘邦与审食其偷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05 更新时间:2023/12/24 5:35:25

辟阳侯审食其刘邦同里,面目清秀,口齿伶俐。刘邦起兵以后,因家中无人照应,用审食其为舍人,叫他代理家务。吕后与他日夕聚谈,视若亲人,渐渐的眉来眼去,渐渐的目逗心挑,当时太公已经年老,子女又皆年幼,于是两人互相勾搭,瞒过老翁幼儿,竟演了一出露水姻缘。一番偷试,便成习惯,好在刘邦由东入西,去路越远,音信越稀。两人情感渐深,俨如一对患难夫妻,昼夜不舍。即使后来刘邦家眷被项羽所掠,在楚营身为抵押之品,审食其与吕雉依然同寝共食,也未稍露破绽,真是一位偷香的妙手。到了刘邦称帝,在吕后怂恿下,封审食其为辟阳侯。审食其感念吕后,从此在床上更加尽心尽力。以上是历史的演义,事实是不是这样,并没有人会知道。不过吕后与审食其有患难之交,这倒是事实。

不足二十岁的吕雉嫁给了一个四十一岁左右的泗水亭长,一年后得女,三年后得子,七年后刘邦离家,起兵反秦。而且,这一走,就是七年。年轻的吕雉长期处于独守空闺的痛苦之中。那么,吕雉这段独守空闺的生活是否被人闯入过呢?《史记·郦生陆贾传》有一段记载:吕后非常宠幸辟阳侯审食其(yìjī,意基),有人在惠帝面前诋毁审食其。惠帝听说后,十分震怒,立即把审食其抓到狱中,想杀掉审食其。吕后知道审食其被儿子所抓,想出手相救,但是,心中羞惭,不能出面营救审食其。大臣们平日里早就怨恨审食其的飞扬跋扈,都想杀了他一解心中之怨(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

这段记载中的辟阳侯就是审食其。审食其原是刘邦的属下,但是,在刘邦起兵反秦之后,审食其和刘邦的二哥刘仲一直留在刘邦父亲身边,侍奉太公。吕雉和太公生活在一起,也与审食其有交往。太公、吕后被项羽扣为人质之时,审食其以“舍人”(侍从)的身份陪伴着吕后度过了两年零四个月的人质生活。因此,审食其与吕后有此一段患难之交。《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后想废掉碍手碍脚的右丞相王陵,于是升王陵为小皇帝的太傅,夺了王陵的相权。王陵明白吕后对自己是明升暗降,不让他掌握实权,于是告病假回家休息。吕后将同意封诸吕为王的原左丞相陈平升为右丞相,让辟阳侯审食其当了左丞相。审食其虽然当了左丞相,但是,却不处理朝政,只负责太后宫中之事,类似郎中令。但是,审食其由于得到太后的宠幸,实际上主理朝政,公卿大臣们都通过他来办事。

上述记载引发了吕后与审食其是否有私昵关系的一桩疑案。通行的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这段记载表明了审食其与吕后的确有私情,甚至有人将审食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男宠之一。理由两点:第一,惠帝既然知道审食其是母后的宠臣,为什么一定要置审食其于死地?第二,吕后为什么“惭”?为什么不敢出面相救?由于惠帝处死审食其是因为审食其与其母有私情,惠帝又无法处理他的母后,只得把全部怨气发泄到审食其头上。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吕太后虽然不会受到儿子的处罚,但是,这桩隐情由身为皇帝的儿子处理仍然使吕后大为难堪。“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八个字非常准确地传达出此时吕后内心的尴尬。

第二种看法是:吕后仅仅是宠幸审食其,二人并没有私昵关系。理由是:第一,谁也不可能以太后与审食其的私昵关系状告审食其,因为以此为理由告审食其不仅取证极为困难,而且,一旦坐实,皇家脸面何在?第二,审食其被告是另有取死之罪。由于罪大,无法赦免;吕太后也觉得无法出面讲情,因此,“吕太后惭,不可以言”。但是,这种“惭”不是因二人有私昵而惭,而是觉得审食其为患难之交,遭此重刑又不能相救而深感自惭。第三,“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说明大臣们早就痛恨审食其,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两句话恰恰从反面说明审食其与吕后无私昵关系。如果审食其私昵太后,罪不至诛;纵有其事,臣下亦当为尊者讳,决不至公然申行诛戮。

我觉得破解这桩疑案的关键是两点:一是惠帝因何震怒,必置审食其于死地?二是吕太后为何“惭,不可以言”?审食其在反秦斗争中长期侍从太公,与吕后有较长时间的接触;楚汉战争中与吕后又有过患难之交,因此,深得吕后信任。观前文所讲吕后罢免王陵而升审食其为左丞相可知吕后是多么宠幸审食其。深得太后宠幸的审食其如果不能夹着尾巴做人,很难避免恃宠而骄,弄权犯法,获取死之道。这应当是惠帝震怒、必置他于死地的主因。太后之“惭,不可以言”,主要是因为审食其罪情严重,太后欲救不能。

如果强行干预,恐有损太后名望。审食其平日飞扬跋扈,得罪了不少当朝大臣。因此,当审食其被惠帝下狱治罪之时,大臣们都希望审食其得到应有的惩罚,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出面求情。惠帝朝政的特点是惠帝与吕后都有很大的权力。惠帝是皇帝,处罚大臣是其职责;太后不能直接干预朝政,只能通过其子间接行事,而此事偏偏是其子震怒之下亲自处理。吕后独掌朝政是在惠帝下世之后。因此,人们的不满不会告到太后那儿,不等于没人告到惠帝那儿。

标签: 刘邦吕雉审食其汉朝

更多文章

  • 审食其是谁?审食其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审食其,汉朝,刘邦,吕雉

    审食其(?—前177),读shěn yì jī,西汉沛县(今属江苏徐州)人。初任刘邦舍人,与吕后同时为项羽所俘,渐为吕后所亲信。后封辟阳侯。吕后时,任左丞相,公卿皆因而决事,权势很大。历史上对审食其与吕雉的关系众说纷纭,特别是在审食其与吕后同在楚军为俘虏的三年期间,虽然没有史书详细记载,但是三年多时

  • 吕雉喜欢的人不是刘邦?揭吕后与审食其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雉,刘邦

    导读:年轻貌美的吕雉,在警服哦父亲的层层挑选,竟然要被嫁给一个大他十五岁的中年男子刘邦。这个刘邦官职大,那也就不说了,可是当时的刘邦仅仅是个亭长,并且还没有结婚就有了一个儿子刘肥。由此可见,当年的吕雉要被嫁给刘邦,若非真心喜欢,怕都是心中有委屈的吧。然而,吕雉是真的有委屈,因为,她不爱刘邦,心中另有

  • 西湖三杰分别是什么人?张苍水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苍水,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西湖三杰”中张苍水又是何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旅游景点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风景,一类是人文风景。我国因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所以众多原本是自然风景的也变成了人文风景,比如西湖。西湖是杭州的一张名片,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也让全国人民即便是没去过西湖也

  • 张苍水:弃笔从戎抗清20年,他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苍水,南明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张苍水的故事。对于张苍水,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过,毕竟史书上对他的描述太少,实际上他却是明朝最后的忠骨,他死了后明朝才彻底结束。他和于谦、岳飞并称为西湖三杰,如果去过这里,相信应该知道张苍水是什么样的人。岳飞就不用多说了,在抗金的多年

  • 汉朝御史申屠嘉:不管是男宠还是改革家一律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申屠嘉

    申屠嘉的一生,经历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五朝,可谓长寿。跟随刘邦时,申屠嘉起先是一个力大无穷的武士,能拉强弓硬弩。和项羽的军队作战的时候,因功升至队率,大概就是个小队长的官职。平定鲸布的时候,又因功升至都尉。汉惠帝时,任淮阳守。汉文帝继位的第一年,把当年跟随刘邦

  • 西汉大臣卫绾位居显要却默默无闻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汉大臣卫绾

    卫绾乃是西汉大臣。汉武帝继位,他的官位升至丞相。一生为官,位居显要,并没有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所以也就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一生只是默默无言,守道而已。卫绾是代郡大陵人,因有弄车的技艺才当上了郎官,用来服侍汉文帝,慢慢的逐渐升为中郎将,他的性情敦厚谨慎,没有其他杂念。在孝景帝做太子时,曾召请皇上左右近

  • 解析汉朝丞相卫绾如何以不称职之名被罢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卫绾

    史上关于皇帝与宰相的关系,最著名的就要数汉武大帝的丞相们了。这位千古一帝的丞相不仅仅只有一个,虽然当时汉初奉行的是虚君实相的基本国策,但是在汉武帝统治的54年中,先后当政的13位丞相却很难传承萧规曹随时期的遗风。汉武帝与卫绾汉武大帝身边的丞相总得算下来一共有13位丞相,但是令人值得感叹的是,在这13

  • 卫绾怎么读 西汉大臣卫绾生平简介 卫绾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卫绾,西汉,丞相

    卫绾(?-公元前131年),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汉文帝时,以弄车之技当上郎官,迁中郎将,出为河间王太傅。汉景帝时期,从平七国之乱,升任中尉, 加封为建陵侯,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汉武帝继位,官至丞相。卫绾一生为官,位居显要,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只是默默

  • 揭秘:窦婴为何阻拦汉景帝将帝位传给弟弟刘武?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窦婴,汉景帝

    窦婴,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西汉大臣,封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的皇后——窦皇后堂兄的儿子。汉文帝在位期间,窦婴曾任吴国国相,后因病免职。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继位,窦婴担任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家中事务的官员)职务。汉景帝继位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册立太子。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窦太后对刘武十分疼

  • 揭秘:汉武帝为何一心要杀窦婴?窦婴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窦婴

    窦婴出身名门,是窦太后的亲侄子,窦婴是汉景帝的表兄,是汉武帝的表叔。曾担任大将军平定七国之乱,后有担任丞相要职。有这么大的功名再加上这样的一层关系,汉武帝最终还是杀了窦婴,何也? ­窦婴是汉文帝时托付给景帝的,文帝驾崩时告诉景帝:若国内有兵戈,窦婴可任大将军。果然在汉景帝时发生了七国之乱。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