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叔孙通:因溜须拍马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

叔孙通:因溜须拍马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166 更新时间:2024/1/2 10:29:48

刘邦手下能人良将众多,出谋献计溜须拍马者更是不计其数。但有一人虽然当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综合最后结局你会发现此人显得异常特别。此人其实很聪明,曾多次抛弃信仰、改变立场,甚至为了迎合刘邦,连代表身份的衣服也不敢穿,改成平头老百姓的装束,在汉营小心翼翼,多余的话一句都不说,看起来是个谨小慎微的老实人,却在关键时刻崭露头角,在合适的机会凭一两件事扬名立万,不但生前得到刘邦、吕雉等人的宠信,就是死了以后,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越来越高,最后都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

没错,他就是叔孙通,先后当过侍诏博士、博士、奉常,最后官至太常、太子太傅,号稷嗣君,以后被司马迁称为一代儒宗,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他,儒学也许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就消亡了,因为当时不管是刘邦还是项羽,都很看不起儒学,认为儒学不过是虚妄之说,没有实际用途。

网络配图

叔孙通是鲁地薛县人,薛县就是现在的山东藤县,鲁是儒学的发源地,因此叔孙通很精通儒学,秦朝的时候,就因为精通儒学被招进朝廷,封了个侍诏博士,过去的博士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顾问吧,顾问而且还是侍诏,等候君王的召唤,地位显然是很不起眼的。

大家都知道,秦朝主要依靠法学治国,对儒学一向都看不起,当时掌权的赵高李斯都是法家的崇拜者,叔孙通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官,身份自然非常尴尬,可他也聪明,进朝廷后一看这种情况,于是立刻抛弃信仰,对自小学到大的儒学只字不提,张口闭口都是法家的道理,因此就能侥幸的存活下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都没有想起他。

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侍诏博士。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这时候国家大权全握在赵高手里,赵高原本是赵国遗民,他之所以净身入宫,就是奔着灭亡秦国去的,掌握大权后自然是种种倒行逆施,终于搅得天下大乱,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了,赵高本来压着这件事,可后来陈胜吴广闹的动静越来越大,一度时间都打到秦朝腹地的武关。

网络配图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些风言风语就传到秦二世胡亥耳中,有一天,秦二世就把他们这些侍诏博士叫过来问:听说有个叫陈胜吴广的闹的动静很大,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啊。

皇帝终于问到了侍诏博士,于是有些人就认为盼到了春天,纷纷激动的献计献策,很多人都认为,天下百姓都是秦朝的子民,子民竟敢反抗皇帝,那就是大逆不道,应该赶紧派兵镇压。

这些话虽然很有道理,但秦二世听见以后,面色却越来越是难看,终于,大家伙儿的意见都表达完了,但秦二世注意到,有个叫叔孙通的侍诏博士竟然从始到终一句话都没说,于是对叔孙通扬扬下巴,言下之意是,你有什么高见呢。

叔孙通就很恰当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你猜他怎么说,叔孙通说:“他们说的那些都是谬论。如今天下归为一统,各郡各县的城池都已铲平,民间所有的兵器都已销掉,这就早已向天下人宣布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当今又上有英明的皇帝,下有完备的法令,派出去的官吏都效忠于职守,四面八方都像辐条向着轴心一样地向着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人敢造反呢!所谓的陈胜吴广之流,不过是一群偷鸡摸狗的盗贼,哪里还值得一提呢!各地的郡守郡尉们很快就可以把他们逮捕问罪了,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几句话可真说到秦二世心里了,于是很开心的认为叔孙通是忠臣,对天下局势有正确的判断,而那些说有人造反的,一定是心怀叵测,想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网络配图

于是表彰了叔孙通,赐给他二十匹丝绸,一套新衣服,并提升为博士,然后把说造反的人都抓起来,交给廷尉治罪。

散朝之后,皇帝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博士们立刻有了忧国忧民的勇气,纷纷指责叔孙通说:“天下已经混乱到这般地步,你不赶紧想着出个好主意,怎么还拍皇帝的马屁呢。”

叔孙通白眼一翻:“你懂个屁,我刚才差点掉火坑里。”

说完就回家收拾行李逃跑了。为什么逃跑,不刚刚受到皇帝的嘉奖吗,讨的皇帝的欢心,以后一定是前途无量,可叔孙通呢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乎意料的逃跑了。原因无他 ,是因为他已经看到,秦朝已经无药可救,自己犯不着为秦朝陪葬。

而那些继续留下来当官,准备为朝廷效命的同事们今后什么下场就不得而知了。

标签: 叔孙通

更多文章

  • 汉朝的那点事儿:叔孙通为何为刘邦制订朝仪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刘邦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彻底击溃项羽后,大军行至定陶时,手下一干大将包括韩信、英布、彭越等联合上书,请求刘邦称皇帝。刘邦几次谦让,大将们几次上书,双方表演一番后,刘邦终于同意称帝。二月初三那天,在“汜水之阳”(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称帝,建国号为汉。称帝时,刘邦对一干大臣说,秦朝那些宫廷礼仪

  • 叔孙通为刘邦制订朝仪:要求竟是刘邦能学会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汉朝,礼仪,

    原文: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背后的故事: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彻底击溃项羽后,大军行至定陶时,手下一干大将包括韩信、英布、彭越等联合上书,请求刘邦称皇帝。刘邦几次谦让,大将们几次上书,双方表演一番后,刘邦

  • 高句丽名将渊盖苏文:抵挡住李世民兵锋的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渊盖苏文,李世民,高句丽,

    渊盖苏文(603年-666年),又名渊盖金(渊姓),是高句丽末期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铁腕军事独裁者。在中国的史书上通常避唐高祖李渊讳而称为泉盖苏文(泉姓),《旧唐书》称之为钱盖苏文(钱姓)。《日本书纪》记为伊梨柯须弥。一方面渊盖苏文成功地抵御了唐朝想灭掉高句丽的企图。高句丽是古代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渊盖苏文是谁 高句丽渊盖苏文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渊盖苏文,高句丽

    韩剧《刀与花》正在热播中,本剧讲述了高句丽时的故事。女主角舞英的父亲荣留王被渊盖苏文所杀害。那么那么渊盖苏文是谁?他为什么要杀死荣留王?他自己最终是怎么死的?下面通过荣留王的简介来认识一下他。姓名:渊盖苏文又名:渊盖金朝代:高句丽出生日期:603年去世日期:666年职业:大对卢职务:掌高句丽军政大权

  • 唐姬:汉少帝刘辩的唯一的嫔妃,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姬,东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姬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之前播出的电视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该剧讲述曹操迎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汉献帝刘协周旋列强之间,与同道携手为复兴汉室而搏命的故事。剧中有很多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想必读者都了解一些。比如刘协、司马懿、伏寿皇后、

  • 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他与王妃唐姬结局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辩,汉朝

    还不知道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他与王妃唐姬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辩,汉灵帝刘宏之子,母亲何氏本为宫女,舅舅何进本为屠夫。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十四岁的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不久大将军何进与宦官的火并中,同归于尽,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流落街头。何

  • 历史上有几个唐姬?少帝刘辩的弘农王妃唐姬坎坷情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姬,少帝刘辩,弘农王妃,西汉

    历史上一共有三个比较出名的被叫做“唐姬”的女子,她们的身份各有不同。她们一位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一位是汉景帝刘启的妃子,最后一位则是弘农怀王刘辩的妻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没有发现,三位唐姬居然都和刘氏皇族有关系。我们按照历史顺序来说,首先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汉高祖刘邦是有些好色的,正是因为他好

  • 揭秘侍女唐姬是如何因为意外被光武帝临幸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侍女唐姬

    唐姬是汉景帝后宫女子程姬的一名侍女,这程颐是深受汉景帝的喜爱的妃子,据《史记》记载,有一次汉景帝想要临幸程姬,但是程姬正逢月经,不适合进侍,于是就让身边的侍女唐姬乔装打扮,给送到汉景帝宫里去了。这汉武帝喝的醉醺醺的,以为是程姬就临幸了,结果唐姬怀孕了,汉景帝酒醒了以后发现不是程姬但是也没什么办法,等

  • 唐姬:一个被作为他人替身送上龙床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姬

    汉光武刘秀是汉景帝儿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代,而这刘发又是汉武帝和唐姬的私生子,据说当时汉景帝喝的酩酊大醉,想要临幸自己的宠妃程姬,但是当日程姬身体不适,就让自己的丫鬟唐姬假扮自己,去服侍皇帝,没想到汉景帝让唐姬怀孕了。汉景帝也没什么办法,那就生吧,孩子出生作为皇子取名刘发,汉景帝还给刘发封地,让他当长沙

  • 唐姬是被误幸的侍女美貌不输昭君竟挽救汉朝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姬,汉景帝,汉朝

    程姬的知名度仅次于窦漪房,并非因为两人都是以“家人子”的身份进入代国的,也并非因为她有窦漪房一样的美貌和智慧,而是因为一场“月事”。高祖皇帝刘邦驾崩后,吕后将刘邦未曾临幸的宫女,分封各诸侯王,窦漪房和程姬都是以“家人子”的身份分封给代国的,窦漪房被刘恒临幸,程姬要晚一些,她被刘恒的儿子刘启临幸,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