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疏广疏受俩叔侄为何被合称为“宁邑二疏”?

疏广疏受俩叔侄为何被合称为“宁邑二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464 更新时间:2024/1/1 19:47:59

历史上被人称为“宁邑二疏”的那就是疏广、疏受这一对叔侄。疏广出生时间不详,史书上对其记载,只知道他在公元前45年去世。而疏受的话,其生平更为不详,连他的出生死亡时期都没有记载,其实这叔侄俩的事迹都差不多,有所相同。

他们两个从小都乐于学习,精通六经五义,先后都被朝廷征召为官,疏广先是做了博士郎,之后担任太子少傅,最后升为太傅。而疏受他在年幼的时候,就被举荐为良,征召为太子的家令,主管太子家中大小事务,为人十分恭敬,对礼仪等方面都精通,就因为日后跟汉宣帝的一次接触,就被升为太子少傅。叔侄俩共同服侍太子,传授其知识和为人之道,让太子在12岁的时候,就已经精通《论语》等名著,于是,他们就想告老还乡。

于是,他们告老还乡的想法得到了汉宣帝的恩准,并赐他们黄金20斤,而太子见自己两个师傅要走,追加赠予50斤,以表示他们对自己的教诲。直到他们两个离开京城的时候,大夫和亲戚朋友都在东郭门前替他们饯行,单单送行的车子就达到一千辆左右,路上观望的路人更是多不胜数,都赞叹道:“贤哉二大夫!”很多人都为此留下了眼泪。

二疏回到故里之后,不是过上奢靡的生活,而是将钱财赠予乡里。等到二疏死了之后,乡亲们为了感激他们两个的散金的恩惠,就把二疏的宅旧址取名为“二疏城”,在他们散金的地方,立下一个石碑,名为“散金台”,又在城中建造二疏祠,祠中放着二疏像,让后人们对此祭祀不绝。

疏广论遗产

疏广论遗产其实讲述的是古人如处理如何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理念,虽然疏广的方法让人看起来不尽情理,但是他的一番议论足以让人醒悟一番。谁都知道让子孙们活在安逸的环境中,那么他们就会丧失斗志,只会逐渐地沦陷,此举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让他们能够不断地奋斗,才能够不断打造更加健全的人格,而如今的社会,家庭是富了,让孩子也富了,这其实是在害他们。

疏广回到家乡之后,过着不是安逸的生活,而是整天在家里大摆酒席,让那些长辈和朋友前来吃饭,跟他们一起娱乐。他还多次问自己的妻子家中的钱还有多少,并多次催他们去购买食物。过了一年多后,疏广的这种做法,让族中的子孙们有所不满,跟疏广的兄弟们说:“子孙们都希望祖父还活在人世的时候,能够替家多赚取一些钱财,可是他每天这样铺浪费,迟早家中的余钱会用完。希望您能够到我祖父面前,劝说他能够购买田地和宅房。”

老人就找了一个机会,跟疏广说了这些话,疏广说:“我还没到老糊涂的年纪,只是家中原有的土地和老宅,足以让子孙们勤于劳作,就可以过上温饱不愁的生活,跟普通人差不多。但是如今有这么多的余钱,只会使子孙们逐渐懒惰。况且这些钱交到他们手中只会让他们就成了富人,如今的富人就是所有人的仇视对象。我没有办法来教导子孙,也不希望他们被众人所怨恨,更何况这些钱是圣上补贴我告老还乡的钱财,我希望跟乡亲们共同享受圣上的恩赐,来度过我剩余的时日,这不更好吗!”于是乎,乡亲们对他都表示心悦诚服。

汉书疏广传

关于疏广,我们对他教育子孙的方法印象深刻,以至于后人能够记住他。其实在《汉书》中,关于他的事迹和言论都有所记载,想要了解其人,见《汉书》卷七一。

疏广,字中翁,是东海兰陵人。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对《春秋》有所见解,由于他博学,族人们就让他来教授那些比之年幼的孩子,求学的人来自于五湖四方。之后,被征召做了博士太中大夫。在地节三年的时候,汉宣帝还只是被确认为皇太子,由于疏广的博学受到众人的称赞,就选他为太子少傅,过了没几个月,就被升为太子太傅。他的侄子疏受同样研读礼经,其思维敏捷,并且他还有满嘴的口才。

有一次,汉宣帝驾临东宫时,就是疏受前去迎接圣上,他能够快速的回答皇帝的问题,汉宣帝非的高兴。之后没多久,疏受就被任命为太子少傅。只要是太子上早朝的时候,疏广就会在前引导,而疏受跟在后面跟随,叔侄俩一起担任太子的师傅,可以说是一段佳话。太子位居东宫五年,已经是12岁,他已经对《论语》等名著有所了解,并通晓他们的真谛。疏广就对自己的侄子说:“我懂得一个道理,会满足的人不会受羞辱,而令行而止的人不会遭受危险,一个人如果功成名就的话,那就应该及时隐退,这就是自然规律。如今我们两个的俸禄已经达到二千石,可以说身居高位,倘若我们两个这时候还不知道离开的话,那么将来肯定会有所后悔,所以与其这样,倒还不如咱叔侄俩早点隐退,弄个荣归故乡的美名,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吗?”于是,疏广就上表朝廷请求让自己退休,汉宣帝认为他年纪过高,允许他告老还乡,并且赠予其大量的金银财宝。

等到疏广回到故里之后,他不断的以招待宾客的名义,散发银两,用来教导其子孙后代。

标签: 疏广疏受

更多文章

  • 叔孙通:因溜须拍马成了名垂千古的圣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叔孙通

    刘邦手下能人良将众多,出谋献计溜须拍马者更是不计其数。但有一人虽然当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综合最后结局你会发现此人显得异常特别。此人其实很聪明,曾多次抛弃信仰、改变立场,甚至为了迎合刘邦,连代表身份的衣服也不敢穿,改成平头老百姓的装束,在汉营小心翼翼,多余的话一句都不说,看起来是个谨小慎微的老实人,却

  • 汉朝的那点事儿:叔孙通为何为刘邦制订朝仪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刘邦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彻底击溃项羽后,大军行至定陶时,手下一干大将包括韩信、英布、彭越等联合上书,请求刘邦称皇帝。刘邦几次谦让,大将们几次上书,双方表演一番后,刘邦终于同意称帝。二月初三那天,在“汜水之阳”(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称帝,建国号为汉。称帝时,刘邦对一干大臣说,秦朝那些宫廷礼仪

  • 叔孙通为刘邦制订朝仪:要求竟是刘邦能学会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汉朝,礼仪,

    原文: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背后的故事: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彻底击溃项羽后,大军行至定陶时,手下一干大将包括韩信、英布、彭越等联合上书,请求刘邦称皇帝。刘邦几次谦让,大将们几次上书,双方表演一番后,刘邦

  • 高句丽名将渊盖苏文:抵挡住李世民兵锋的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渊盖苏文,李世民,高句丽,

    渊盖苏文(603年-666年),又名渊盖金(渊姓),是高句丽末期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铁腕军事独裁者。在中国的史书上通常避唐高祖李渊讳而称为泉盖苏文(泉姓),《旧唐书》称之为钱盖苏文(钱姓)。《日本书纪》记为伊梨柯须弥。一方面渊盖苏文成功地抵御了唐朝想灭掉高句丽的企图。高句丽是古代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渊盖苏文是谁 高句丽渊盖苏文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渊盖苏文,高句丽

    韩剧《刀与花》正在热播中,本剧讲述了高句丽时的故事。女主角舞英的父亲荣留王被渊盖苏文所杀害。那么那么渊盖苏文是谁?他为什么要杀死荣留王?他自己最终是怎么死的?下面通过荣留王的简介来认识一下他。姓名:渊盖苏文又名:渊盖金朝代:高句丽出生日期:603年去世日期:666年职业:大对卢职务:掌高句丽军政大权

  • 唐姬:汉少帝刘辩的唯一的嫔妃,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姬,东汉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姬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之前播出的电视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该剧讲述曹操迎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汉献帝刘协周旋列强之间,与同道携手为复兴汉室而搏命的故事。剧中有很多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想必读者都了解一些。比如刘协、司马懿、伏寿皇后、

  • 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他与王妃唐姬结局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辩,汉朝

    还不知道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他与王妃唐姬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辩,汉灵帝刘宏之子,母亲何氏本为宫女,舅舅何进本为屠夫。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十四岁的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不久大将军何进与宦官的火并中,同归于尽,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流落街头。何

  • 历史上有几个唐姬?少帝刘辩的弘农王妃唐姬坎坷情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姬,少帝刘辩,弘农王妃,西汉

    历史上一共有三个比较出名的被叫做“唐姬”的女子,她们的身份各有不同。她们一位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一位是汉景帝刘启的妃子,最后一位则是弘农怀王刘辩的妻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有没有发现,三位唐姬居然都和刘氏皇族有关系。我们按照历史顺序来说,首先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汉高祖刘邦是有些好色的,正是因为他好

  • 揭秘侍女唐姬是如何因为意外被光武帝临幸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侍女唐姬

    唐姬是汉景帝后宫女子程姬的一名侍女,这程颐是深受汉景帝的喜爱的妃子,据《史记》记载,有一次汉景帝想要临幸程姬,但是程姬正逢月经,不适合进侍,于是就让身边的侍女唐姬乔装打扮,给送到汉景帝宫里去了。这汉武帝喝的醉醺醺的,以为是程姬就临幸了,结果唐姬怀孕了,汉景帝酒醒了以后发现不是程姬但是也没什么办法,等

  • 唐姬:一个被作为他人替身送上龙床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姬

    汉光武刘秀是汉景帝儿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代,而这刘发又是汉武帝和唐姬的私生子,据说当时汉景帝喝的酩酊大醉,想要临幸自己的宠妃程姬,但是当日程姬身体不适,就让自己的丫鬟唐姬假扮自己,去服侍皇帝,没想到汉景帝让唐姬怀孕了。汉景帝也没什么办法,那就生吧,孩子出生作为皇子取名刘发,汉景帝还给刘发封地,让他当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