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安史之乱为何会发生?真是李林甫放任安禄山坐大吗?

唐朝安史之乱为何会发生?真是李林甫放任安禄山坐大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09 更新时间:2024/1/2 14:07:28

每个王朝的盛和衰其实都有个渐变的过程。比如汉朝盛极而衰是因为持续百年多的匈奴战争还有皇帝的控制力下降,地方豪族的崛起。

宋朝盛极而衰来自外敌入侵,明朝的盛极而衰则是制度性腐败还有地方官僚阶级势力的膨胀。

纵观历史,还未有那个朝代,如唐朝一样,在最盛的时候一下子被一场内乱打落王座。

那么安史之乱为何发生?真的是唐玄宗不理朝政,每日和杨贵妃花天酒地缘故吗?真的是李林甫任安禄山坐大,杨国忠祸国殃民造成背叛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可是都不能算真相,原因很简单,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皇权有责任,相权有责任,民族政策有影响,但是他们都不是最主要原因。

真实的原因不过是制度化的因,造成了胡华民族政策的果,最后在皇权和相权轮番胡乱施为之下的必然爆发而已。

要理清安史之乱的根源,就必定不能脱离唐朝河北地区来讨论。

河北地区即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地,也是唐朝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

他的特殊性在于它和中央直属领地的天然割裂。

今日的河北道河朔地区,知道地理的中国人都知道,和中原大地是连成一片的,没有水系和水网阻隔。

推荐阅读:彭城之战项羽三万人击退刘邦,垓下之战项羽占据优势为何败了?

可是在唐朝宋朝时候并不是这样,就在今日国家致力于大开发的雄安新区这一线,在唐宋时期是一大片的湖泊和沼泽,有多大?

他们西起太行山,东入大海,几乎将河北道一分为二!

这些水系的存在,即是唐宋时期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唐宋时期北方的飞地。

唐朝时候,这飞地属于节度使的地盘,而宋朝时候这飞地属于宋辽边界线。

因为水系的阻隔,造成了唐代时候河北道南北两边的政治经济环境截然不同。

水系以北的幽州还有易州因为远离中原传统经济中心,生产力和经济并不发达,生产结构还处于半耕半牧的状态,这也是后世辽国为何能在燕云地区施行一国两制汉人耕种契丹人放牧政策的根源所在。

水系以南的魏州、洺州、相州等地,则是发达的农耕地区,经济发达不说,人口也非常多!

当时在唐朝,整个河北道南北想加户口数达到了唐朝的三分之一强,可说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

南北经济差异,还有他在唐朝重要地位,让唐朝,对于河北道的治理可谓费尽心力。

对于北方经济不发达的幽州、易州唐朝的政策是,在幽易之外的北方设置羁縻州。

羁縻是中国古代一个常见的词语,意思是,不施行正式的统治,而施行委派统治,被委派的就是归附的游牧民族,让他们以夷制夷,施行自治,只要保持册封进贡关系就好。

算是一种间接统治的方式,与管理成本而言,当然是更好选择,唐后的元明清边远地区都有羁縻州的存在。

因为羁縻州的存在,河北道北方除了幽州、易州之外的地区,都是胡化很深的地区,在哪里占据主流位置的都是少数民族。

那么安史之乱诱因真是因为河北道西部,经济不发达,还有羁縻州的存在,造成胡人人口大增,最后尾大不掉成了动乱之源吗?

其实这不是主因,因为纵观河北道所属的节度使,其实他们的势力中心从来都不是胡华更严重的河北道北部,而是河北道南部经济发达地区。

后来顶顶有名的河朔三镇,南部有两个即魏博与成德节度使,北部只有一个范阳节度使!

安史之乱时候,河朔三镇还没成名,而安禄山的正式官职则是平卢河东范阳三镇节度使。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其实实际控制力河北道几乎全部的势力,再加上其胡人的出生,还有幽州起家的经历,那么他和河北道北方的羁縻州也有着千丝万缕扯不清的关系。

那么安史之乱为何会发生?

如果按照因果论来看,直接诱因是唐玄宗和杨国忠,一个皇权瞎玩,一个相权瞎掰!

原本李林甫在世的时候,其实安禄山安份的和小猫一样,被压制的死死的。从没想过要犯上作乱,由此才有了李林甫对安禄山的提携,而且当时的唐玄宗也有意扶持各个地方势力,将各个节度使实力平衡。

这个微妙的平衡关系,需要的是权术和经营。在唐玄宗励精图治的那数十年,这样的朝局关系维持的都很好,几乎没有叛乱的隐忧。可是在唐玄宗沉迷享受,在杨国忠执政上位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杨国忠并没有维持势力均衡的政治手腕,反而用不断的告状促成了安禄山的反心。原本的安禄山计划等唐玄宗死后再叛乱,最后被逼的没办法只能迅速叛乱。

标签: 唐朝安史之乱

更多文章

  • 王维《送熊九赴任安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送熊九赴任安阳,王维

    古诗《送熊九赴任安阳》年代:唐作者王维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 任敖在吕雉掌权后,为何会被升为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任敖,汉朝

    吕雉掌权后,为何要把已经入狱的任敖封为宰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情加重,吕雉千方百计邀名医为刘邦治疗,无奈回天乏力。在经历“病榻问相”之后,刘邦溘然长逝。随后,刘邦的嫡长子刘盈登基,是为汉惠帝,吕雉被尊为太后,从此权倾天下,成为帝国第一女主。吕

  • 任敖:一个小小的狱吏为何能得到吕雉的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任敖,西汉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重,吕雉想尽一切办法请名医治疗刘邦,但无能为力。在“临终提问”之后,刘邦去世了。随后,刘邦,长子刘盈,继位为汉惠帝,吕雉被尊为太后。从此,她成了帝国第一女。吕雉是一个有着明显爱恨情仇的独裁者。他上台后,对以前的敌人毫不留情。他杀了戚夫人,又杀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与此

  • 史部《汉书》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传原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汉书,班固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宣帝时,天下和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之间屡蒙瑞应。而益州刺史王襄使辩士王褒颂汉德,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篇。武年十四五,与成都杨覆众等共习歌之。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士,召见武等于宣室。上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哉!”以褒为待诏,武等赐帛罢。武

  • 师丹提出“限田限奴”的主张,为何会被贵族拒绝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师丹

    师丹(?~公元3年),字仲公,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臣、西汉末年著名的经济家、政治家。哀帝时曾提出“限田限奴”的主张,以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后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师丹少时师事大学问家匡衡,研治《诗》,造诣高深且品行至孝,因而举孝廉为郎官。元帝末年,为博士,因事免官。汉成帝建始年间

  • 西汉大臣师丹有谋有远见,却毁在汉哀帝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师丹,西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师丹,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起西汉晚期,大家应该都会想到传说中的“穿越者”王莽。这个谋朝篡位的枭雄,带着他那与时代不符宛如穿越一般的政策,最终还是被杀死在了历史的进程中。大家都在惊叹他那仿佛神来一笔的贴合现代社会的政策,却不知道在他之前其实就有一个人,已经提出了这种种

  • 阿史那皇后:去世仅三十几岁却经过了三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阿史那皇后

    阿史那皇后出生于公元551年,卒于582年,她的姓氏叫阿史那,属于突厥族,阿史那皇后是突厥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的女儿,后来在天和三年也就是568年成为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皇后。那么阿史那皇后生平又是怎样的呢?电视剧《兰陵王》中阿史那皇后剧照阿史那皇后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一位女性,他从小出生在皇室家族,但是

  • 宇文邕的皇后是谁?阿史那皇后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宇文邕,北周皇帝,兰陵王

    导读:阿史那皇后(551年-58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皇后,突厥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之女。为得突厥之助灭北齐,宇文邕于565年遣使迎娶木杆可汗之女。568年三月立阿史那氏为皇后。当时周、齐都对统一中原跃跃欲试,而当时北方草原崛起了一支新的民族—突厥,突厥本为柔然锻奴,地位低下、受尽欺凌。此时却击败了

  • 史良娣:戾太子刘据之妾,与刘据同时遇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良娣,西汉

    史良娣,史氏,名、字皆不详。戾太子刘据之妾,史皇孙刘进之母,汉宣帝刘询祖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卫太子史良娣,是宣帝的祖母。太子有妃,有良娣,还有孺子,妻妾一共分三个等级,儿子都称为皇孙。卫太子刘据无太子妃之记载,只有长子刘进以其母姓氏称为史皇

  • 关于史良娣有哪些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史良娣,西汉

    史良娣,史氏,名、字皆不详,戾太子刘据之妾,史皇孙刘进之母,汉宣帝刘询祖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史良娣出身于鲁国史氏,鲁国史氏在当时颇有名望。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史氏嫁与时年16岁的卫太子为良娣,生子刘进,号史皇孙。太子刘据还有一女,嫁给平舆侯的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