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金日磾因长子与宫女淫乱而大义灭亲?

金日磾因长子与宫女淫乱而大义灭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5 更新时间:2024/1/14 1:46:27

金日磾传》出自《汉书》的卷六十八、传的第三十八篇,同在一篇的还有霍光。两人都是汉武帝的重臣,其驾崩后成为昭帝刘弗陵的辅政大臣。金日磾的传记位于霍光之后,约2500字,详细记述了他的一生和家人,最后一段则是对他的评价。

金日磾原来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带兵攻打匈奴,金日磾的父亲被同族另一个王杀害,自己就带着家人头像了汉朝,在宫廷养马,当时只有十四岁。

之后,金日磾得到武帝的宠信,连他的母亲也得到了嘉奖。而他的儿子小时候深得武帝喜爱,是他的弄儿,长大后肆意与宫女淫乱,金日磾见此就杀了他。后来有人叛乱在深夜意图刺杀武帝,也是金日磾提前发现、冒死救驾。

金日磾几十年在武帝身边,一直保持着忠厚谨慎。等到武帝病重,他让霍光辅佐太子,霍光谦让给金日磾,而金日磾也推辞,只肯做他的副手。之后,他又推辞秺侯的封爵,直到他病重才封成。金日磾病逝,时年49岁,陪葬茂陵,谥号敬侯。

在金日磾的生平之后,传记里也介绍了他的后人。他有两个儿子,可是三代以后开始衰败。反而是金日磾的弟弟金伦,他的后人逐渐兴盛。

最后一段,传记的作者赞赏金日磾自己忠诚恭谨,而他的后人也世代都以忠孝著名,整整七代都为内侍,非常光荣。而他的姓氏“金”,是因为休屠王用金人来祭天,所以得到武帝赐姓。

金日磾后代

根据《汉书》的记载,金日磾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小时候深得汉武帝喜爱,成为他的弄儿,长大后肆意与宫女淫乱,金日磾见此就杀了他。较小两个儿子金赏、金建和昭帝刘弗陵年龄相近关系甚密,后来都是他的侍中。

金日禅两个儿子在朝廷,和父亲在世时差不多都十分尊贵。因为金赏的妻子是霍光的女儿,而霍家后来意图谋反而被族灭,金赏只能休妻也得保全。可惜,等到了三代以后,金日磾的直系后裔就开始衰败,反而是他弟弟金伦的后人逐渐兴盛。据说他的儿子被封侯,先是关内侯,后又封都成侯,死后的谥号和金日磾一样是敬侯。总的来说,金日磾的子孙后代之后一直在汉为官,而他的封国也一直得以传承下去,整整显赫了七代,是当时的豪门贵族。

直至王莽篡权、西汉灭亡,金日磾的后代才真正衰落。据说,后来因为遭到迫害,金日磾的部分后代就逃亡到了山东文登丛家岘,就改了原来的“金”姓,而把那里的地名“丛”作为姓氏,不过他们大多还是把金日磾尊为始祖。这些后人至今还有不少生活在那里,这也是中国目前丛姓的渊源之一。据说现在整个中国姓“丛”的人约有150万,不过其中也不全是金日磾的后代。

此外,还有一些金日磾的子孙后人,把他的名字作为了姓氏,称为日磾氏,后来就简化成了日氏或者磾氏。

金日磾怎么读

西汉武帝时期著名政治家金日磾的姓名读作,jinmìdī。“日磾”这两个字的读音现在学界基本上已经统一,但对“日”字读mì的原因还颇有争议。同样情况的还有东汉后期的大臣马日磾,而他取此名可能就是为了追慕金日磾,而且两人的字也都是翁叔。

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因为霍去病攻打匈奴,父亲被杀所以投降汉朝,后来武帝得到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而赐他“金”姓。

“磾”的意思只有一个,是古时候的一种黑色石头,一般用来染缯。此外,它现在也是一个姓氏,有许多渊源,其中之一就是金日磾,是这些后人把他的名字汉化成了姓氏。

对于“日”字读mì的原因,众说纷纭,主要有三个理由。第一个是“日”字古时候本来就有mì这个音;第二个是“日”字是讹字,也就是沿用下来的书写时的错别字,和这个“汨”字相似,这个“日”正确地应该写作“冃”;第三个是“金”字以前的韵尾是m,两个字连读导致“日”的声母也成了m。

这三个理由中,第一没有依据,后两个都有一些人找到了依据,所以更为可信。据《说文解字》记载,“冃”是蛮夷小孩的头巾。据说这些头巾和帽子就是由缯做的,这样“冃”字和“磾”字的意思就有了联系,而且和金日磾匈奴人的出身相符。而现在的朝鲜语和韩语中,“金日”连读时后面的“日”字的确很像mì。

金日磾墓

金日磾是汉武帝刘彻的重臣,深受其信任,之后又成为昭帝刘弗陵的辅政大臣,因此在他死后,昭帝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且陪葬茂陵。也就是说,金日磾墓是汉武帝墓茂陵的陪葬墓。

金日磾墓,现在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兴平,在茂陵的东边。茂陵周围共有二十几座陪葬墓,除金日磾外,同样陪葬于此的还有卫青、霍去病、霍光等人,他们都是武帝所宠信或建立大功的人。而卫青墓、霍去病墓和金日磾墓三座,由西向东紧挨着的,并且是“一”字排列。金日磾墓距离西面的霍去病墓大约有100米。

金日磾墓形状呈圆形,占地大约1400多平方米,高约12米。它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在四十多年前也早已建有茂陵博物馆。虽然如此,在茂陵围墙内的陪葬墓一直只有霍去病墓,而紧挨着的金日磾墓一直是在围墙之外,未受到真正保护。据说墓地周围被当地的农民种满了果树和庄稼作物。

金日磾的后人到如今也还有不少,他们有时会来他的墓前扫墓拜祭。他们见自己的祖先之墓如此置身荒野遭人破坏。2013年,这些后人与茂陵博物馆进行合作,在国家文保部门审批许可下,开始了对金日磾墓的保护工程。据说,在从农民手中租地,再对墓地进行回填和修建围墙,最后则是绿化美化,不仅会铺设道路,还有设立功德碑。

标签: 金日磾金日磾墓

更多文章

  • 养马专家金日磾为何被汉昭帝赐葬茂陵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昭帝

    始元元年(公元前86),金日磾病重,卧床不起。因两年前金日磾殿前擒拿莽何罗有功,汉武帝赐他“秺侯”,金日磾谦恭不受。如今他人之将 死,贵为辅佐大臣,却无侯爵,霍光心中难受,遂上奏汉昭帝,请求册封他为“秺侯”。朝廷的封侯印绶送到金府,金日磾已病入膏肓,无力起身跪接“秺侯”印 绶,只好躺在床上接过了印授

  • 金日磾:匈奴休屠王的太子 救过汉武帝一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金日磾,霍去病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曾先后发动15次对匈奴的战争,可以说汉武帝一生都在与匈奴作战。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一位匈奴王子却在关键时刻,救下汉武帝的性命。汉武帝病死后,这位匈奴王子还受命辅政,连霍光都对他敬畏三分。那么这位王子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人生传奇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独孤雁一一道来!此人就是历史上赫赫

  • 揭秘:养马专家金日磾为何被汉昭帝赐葬茂陵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金日磾,汉昭帝,汉朝,茂陵

    导读:始元元年(公元前86),金日磾病重,卧床不起。因两年前金日磾殿前擒拿莽何罗有功,汉武帝赐他“秺侯”,金日磾谦恭不受。如今他人之将死,贵为辅佐大臣,却无侯爵,霍光心中难受,遂上奏汉昭帝,请求册封他为“秺侯”。朝廷的封侯印绶送到金府,金日磾已病入膏肓,无力起身跪接“秺侯”印绶,只好躺在床上接过了印

  • 金日磾后人是谁?金日磾后人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金日磾,汉朝

    金日磾(jin mì dī)(前134年―前86年),字翁叔,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秺(dú)侯。昭帝即位后,他担起了辅佐少主的重任,鞠躬尽瘁,死后被封为敬侯,陪葬茂陵。金日磾在维护国

  • 匈奴王子金日磾为何会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金日磾,匈奴,汉武帝,汉朝

    对汉武帝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对他有褒有贬。贬谪他的是,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他的所作所为与秦始皇差不多。褒扬他的是,秦这样做就灭亡了,而汉不但没有灭亡,反而兴旺起来了。这是因为他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

  • 金日磾怎么读?金日磾怎么死的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金日磾,汉朝

    金日磾(日音“mì”,磾音“dī”)(前134~前86),字翁叔。本名为日磾,汉武帝赐姓金,故称为金日磾。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西汉元狩年间(前122年—前117年)霍去病奇袭休屠王,休屠王被杀,年仅14岁的金日磾随昆邪王投降汉朝,沦为官奴,被送到黄门署饲养马匹。后升马监、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赐姓

  • 从马奴到汉武帝托孤重臣:西汉传奇大臣金日磾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奴,汉武帝,金日磾

    “咸阳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养马来”在呼和浩特市和林县新店子一号汉墓中室的壁画上,可以看到几个以母贤子孝为题材的故事。其中一幅画的主人公,是深受汉武帝赏识、重用并“笃慎忠心,数十年无过失”的西汉名臣金日磾。金日磾本是匈奴人,而汉武帝一生更以讨伐匈奴而功绩卓著。身为异族降臣,金日磾却在武帝的朝廷中担任了

  • 秺侯金日磾:汉武帝时期的匈奴族朝廷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日磾,汉武帝,重臣

    、他出身于显赫的匈奴皇族,却被汉武帝赐姓“金”,从“降虏”、“马奴”一跃而成为汉朝首屈一指的重臣。为了庄重朝仪他怒杀行为不检的爱子,为了保护汉帝他以身相拼,为了辅佐少主他鞠躬尽瘁……金日磾,以其传奇的经历和正直忠孝而誉满天下!金日磾(前134-前86年,日磾音密低),字翁叔,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匈奴出

  • 贾谊是怎么死的?汉朝政论家贾谊活了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谊,汉朝

    贾谊是怎么死的?汉朝政论家贾谊活了多少岁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 解密:贾谊为何深受文帝赏识却不被文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贾谊,过秦论,汉文帝

    根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记载,贾谊不仅少年才俊,文辞高妙,而且韬略纵横,堪称栋梁之材。但他至死不能得到重用。后世文人多为此叹息。不过一般都把责任推到汉文帝身上,认为那是皇帝的失策。唐诗人李商隐“可怜半生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明明白白批评汉文帝了是一个糊涂蛋了。老实说,这些不过是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