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贾谊为何深受文帝赏识却不被文帝重用?

解密:贾谊为何深受文帝赏识却不被文帝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10 更新时间:2023/12/7 5:16:25

根据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记载,贾谊不仅少年才俊,文辞高妙,而且韬略纵横,堪称栋梁之材。但他至死不能得到重用。后世文人多为此叹息。不过一般都把责任推到汉文帝身上,认为那是皇帝的失策。唐诗人李商隐“可怜半生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明明白白批评汉文帝了是一个糊涂蛋了。

老实说,这些不过是中国文人的天真的想法。

贾谊是个人才,这没错。读过《新书》,甚至只上过中学的人对贾谊都比较容易有很好的印象。文采好,学问好——这都没错。《史记》里就说他十八岁出名,二十岁做朝廷博士,雄辩滔滔,老博士们都不是他的敌手。但大家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贾谊所表现和他所获得的所有东西(名声、官位、皇帝的喜爱、治国的见解等)——都是“纸上谈兵”。这倒不是说他的看法不对,而是说他的看法仅仅只是理论,与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倒很像现在的许多学者的论政,只求完美而不管现实操作层面的问题,听起来不错,却一点也不管用。

按司马迁的说法,汉文帝其实曾经尝试着提拔贾谊作国家重要领导人——担任公卿之职,但这一提议受到周勃灌婴等朝廷重臣的极力反对而最终失败。我相信这事可能发生过,但汉文帝绝对不可能坚持自己的主张。

因为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汉文帝应该最清楚,他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只有在没有阻力或者阻力不大的情况下才可能变成现实的政策,而可行性与有效性是他必须坚持的原则——因为他首先要考虑的是不能失去国家。但他偏偏继承的是一个处于内忧外患都没有消除的国家:外寇环伺,内乱初定,朝臣恃功而骄,天下疮痍未平,自身威望不高。在这样的形势下,他纵有宏图大志,还不得不学会忍耐、妥协,甚至听之任之。因为——

他应该比所有人都明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他应该比所有人都明白“前功尽弃”的后果的严重性。

而贾谊最多不过冷眼旁观,看到了问题。然后就急不可耐,以为他的皇帝老板应该赶紧听他的、按他说的办——这难道不是中国文人的自命不凡的通病?

汉文帝当然明白贾谊。但他更清楚自己的责任。他不可能跟贾谊一样天真到以为正确的便是现实的,以为靠理想与热情便可以解决冷峻与残酷的问题。所以——

在汉文帝的世界里,贾谊最多只配做一个参谋——一个开智慧,讨论形而上学问题的教授专家。事实上他与贾谊讨论鬼神之事以及让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做他最喜爱的孩子的老师(长沙王太傅)已经是知人善任了。当然,贾谊如果能够理解皇帝的一片苦心,而经得起岁月与时世的磨炼,未尝不能成就一番“治国匡世”的大业。可惜的是文人终究是文人,自比屈原,郁郁而死,只为后世文人留下一些同病相怜、顾影自怜的哀怨话题——罢了。

司马迁倒还比较客观——不过已经有点过誉。而他把贾谊没有被重用的责任有意无意地推到周勃等人身上多多少少是值得怀疑的——因为这样一来就等于让我们相信汉文帝打算用一个至少是既没有背景支持又很少经验的年轻人来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这恐怕把享有“文景之治”美名的汉文帝看得有点小、有点轻率。按我的看法,这事儿该是真的,但更多地应该是皇帝明知行不通而故意玩的一个鼓励与安慰年轻人的姿态,而且从中也可以检验一下自身权力得到重臣重视的程度,而结果应该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而李商隐简直就是胡说了。当然文人而如李商隐,除了自命不凡与顾影自怜,还能会有什么呢?不过在文学却是妙绝的东西——但已经与本文无关了。

标签: 贾谊过秦论汉文帝

更多文章

  • 贾谊简介 汉文帝刘恒时期著名的政论家贾谊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贾谊,汉朝,汉朝大臣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

  • 霍显是什么样的人?第一个毒杀皇后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霍显,汉朝

    霍显:第一个毒杀皇后的女人,皇帝忍她近十年,终灭其全族报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世人都认为霍光狼子野心,他这一生一共就历经了四位皇帝,其中有三任皇帝都是他扶持上位的,足见其权势之大,地位之尊。霍氏一族之所以能在西汉如此显贵,除了抗匈名将霍去病的功劳,剩下的就是

  • 云中歌霍显结局是什么?霍光妻子霍显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云中歌,霍显

    电视剧《大汉情缘之云中歌》正在湖南卫视钻石独播剧场热播,该剧主要讲述了汉昭帝刘弗陵时期的故事。其中还提到了霍光的妻子,霍成君的母亲霍显。霍家的灭亡,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霍显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她的结局是怎么死的呢?霍显简介霍显,霍光的妻子,汉宣帝第二任皇后霍成君的母亲。《汉书·霍光传》只提到了她

  • 揭秘一个毁掉霍去病家族的女人:霍光之妻霍显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光,霍显

    霍去病、霍光兄弟两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很少有可以与他们相提并论的两兄弟了。霍去病虽然年仅24岁就去世了,可他六击匈奴的英雄史迹,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的“战神”。霍光则是汉武帝的托孤大臣,独揽朝权二十年,轻而易举地可以废立皇帝,但史书上对他还是推崇备至,视之为汉朝的“周公”,官拜大司马大将军,宣成侯。

  • 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霍去病,卫青,李敢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大将军,舅舅是大将军卫青。李敢也是一个著名的将领,他的父亲是飞将军李广。因为卫青和李广的关系,最终霍去病杀死了李敢。其具体原因、详细情况如下: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广和赵食其随着大将军卫青出征,李广和赵食其因为中途迷路耽误了和卫青主力会合的时期,导致了卫青不得不只用5000骑

  • 两汉风云之冠军侯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死李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霍去病,李敢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大将军,舅舅是大将军卫青。李敢也是一个著名的将领,他的父亲是飞将军李广。因为卫青和李广的关系,最终霍去病杀死了李敢。其具体原因、详细情况如下: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李广和赵食其随着大将军卫青出征,李广和赵食其因为中途迷路耽误了和卫青主力会合的时期,导致了卫青不得不只用5000骑

  • 霍去病杀李敢之谜 揭秘霍去病为什么杀李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霍去病,霍去病简介

    一:李敢伤卫青事件及其背景《史记》记载: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从这一段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漠北大战结束后,李敢获封为关内侯,出任郎中令,“顷之”李敢因父仇击伤卫青。这一年

  • 揭秘祢衡究竟是因为什么敢击鼓骂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祢衡,曹操

    祢衡为什么击鼓骂曹如果大家对于祢衡这一人物有研究的话,那么就一定知道他是一个不畏权势的人。特别是在三国演义当中,祢衡击鼓大骂曹操这一片段尤为经典。那么曹操在那个时候也是位高权重,属于说话办事极其有份量的人物,那祢衡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居然敢让自己骂曹操呢。祢衡剧照说起这个事情的起因,其实是跟曹操小看

  • 三国时期因恃才傲物而很叼导致被杀的辩才祢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祢衡

    三国演义祢衡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看过三国演义,对曹操、关羽、周瑜、孙权、诸葛亮等等都非常熟悉。而祢衡,大家认识吗?如果是三国爱好者,也许就知道,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祢衡的存在。一是因为他非常年轻就牺牲了,二是因为他不是三国的主要人物。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祢衡这号人物。祢衡剧照祢衡,取字正平,在三国中和孔

  • 揭秘:曹操到底是怎样借别人的刀将祢衡除掉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三国,祢衡

    曹操招安张绣之后,听纳贾诩的建议,打算找一位有文名的人去招安刘表。孔融荐出祢衡。谁知祢衡恃才自傲,将曹操的手下贬损一番。当时张辽在一旁,抽剑要杀祢衡。曹操制止说:“我正缺少一个鼓吏,早晚朝贺享宴,可令你担任这个职责。”祢衡不推辞,应声而去。张辽说:“此人出言不逊,为何不杀了他?”曹操说:“此人素有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