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枭雄公孙述为何在短短的两年内被刘秀灭国?

枭雄公孙述为何在短短的两年内被刘秀灭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03 更新时间:2023/12/7 5:17:27

公孙述称王的时候,刘秀正在河北地区同各支农民军交战,当时他的势力范围也就是河北和山西部分地区,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地盘都比不上公孙述。由于川蜀地区易守难攻,当地也很少有战争,因此很多逃难的百姓都来到川蜀避难。益州日渐繁荣起来,几个小国也前来进贡,公孙述感觉挺美。这时李熊趁机又进言了:“现在益州地区沃野千里,百姓安定;大王又是兵多将广,益州地区也是进可攻,退可守。您的威名早已远播在外,只是您的名号还没有确立,您应该早日登上帝位啊。”

公孙述听后心有所动,但没立刻拍板。当晚公孙述恰好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对他说:“八厶(si)子系,十二为期。”这句话的意思是公孙啊,你要想当皇帝的话,期限只有12年。公孙述把这个事情和家人商量,他的妻子和弟弟们也怂恿公孙述称帝。公孙述思前想后,最终决定称帝。公元25年4月,公孙述自称“白帝”,整个国家崇尚白色,国号“成家”。如果从时间方面来计算,他比刘秀称帝还要早两个月;如果论这个时候的实力,公孙述和刘秀在伯仲之间。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川蜀地区最终还是纳入了东汉的版图。这都是川蜀君臣偏安一隅的后果啊!

网络配图

公孙述称帝前,益州部分偏远地区还未归顺;称帝后,公孙述派兵把这些城池全部占领。这一举措确实巩固了他的统治。

公元27年,公孙述又派人占据了汉中部分地区,并试图拉拢陇西军阀隗嚣。谁知当时的隗嚣早就向刘秀称臣了,还帮助刘秀打跑了公孙述的军队。可能是为了保存实力,尽管4年后隗嚣归顺,公孙述也只是小打小闹,要么派兵支持隗嚣,要么派兵袭击汉军,但是没有大规模用兵攻打汉中地区,以致于汉中被刘秀占据。

公元27年,枭雄延岑也占据着汉中部分地区,枭雄田戎占据着南郡。他们所在城池都是战略要地,而且这两个军阀也不愿意臣服刘秀,在各自的地盘里和刘秀苦战。谁知道这时候公孙述竟然坐山观虎斗,根本没想过“唇亡齿寒”,也没想过“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原先没有拉拢人家也就罢了,人家有难了却还不派兵支援。

虽然延岑、田戎在公元29年都投靠了公孙述,但是地盘已尽归刘秀。公孙述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同盟军,也错过了进军中原的良机。虽然公孙述没有想着图谋天下,但是手下人骑都尉荆邯却很有危机意识。公元31年初,荆邯看到刘秀已经平定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早晚要进军川蜀,就面见公孙述,向他分析天下形势:

网络配图

“现在整个天下刘秀已经占据四分之三了,而且还在不断扩张,早晚会威胁到成都。益州北面的隗嚣既不和我们联手,也不趁机攻打刘秀,不能再信赖他了。根据微臣的见解,现在豪杰还能招募过来,人民还能安抚,我们可趁机派田戎率兵占据江陵,依山傍险建造防御工事,然后向吴、楚等地发出檄文,这样长沙以南地区就尽为我有;另外再派延岑出兵汉中,进军中原。这样隗嚣等人也会向我们臣服,我们因此至少可以和刘秀分庭抗衡,日后也可以图谋天下。”这个荆邯确实具有战略头脑。他的这一番分析,不单单把天下形势分析透彻,也将用兵策略详细列出。荆邯这番言论不亚于后世诸葛亮的“隆中对”。谁知公孙述又犯了犹豫不定的毛病,虽然刚开始采纳了荆邯的建议,但是后来又听从自己家人的话,最终出兵半途而废,从而失去了抗衡刘秀的最后时机。公孙述没有主动进军,刘秀却早就在“得陇望蜀”了。刘秀在攻打隗嚣的过程中,就开始谋划攻打川蜀了。

公元35年,刘秀派出两员大将攻打川蜀,他命令来歙在陆地上从北向南进军,岑彭走长江水路由东向西进军,水陆夹击。公孙述这个时候才害怕起来,赶紧派兵抵抗。他派大将王元在下辨地区抗拒来歙;派弟弟公孙恢到资阳防御岑彭;派大将延岑据守广汉,和公孙恢遥相呼应,希望借此挡住汉军攻势。不料来歙和岑彭都是智勇双全的将领。来歙率兵直接打败了王元,岑彭更是出奇制胜。岑彭攻占江州地区(今重庆)之后,一方面命令臧宫分兵牵制延岑,自己则率兵绕开公孙恢重兵把守的资阳,走长江水路,直接逆岷江而上,来到了距离成都很近的武阳。

网络配图

岑彭的神奇用兵把公孙述都吓呆了,公孙述用手杖连连击地:“汉军怎么会这么快啊?”他最后孤注一掷,派刺客去刺杀来歙和岑彭,希望通过这样的办法来挡住汉军。虽然来歙、岑彭先后被人刺杀,但是二人的前期用兵为吴汉、臧宫进军川蜀打下基础。公元36年,汉军直抵成都城下。

公孙述与吴汉大军交战时,身受重伤不治而亡。吴汉最终攻破成都,进而平定川蜀。从公元25年到36年,公孙述称帝正好12年。公孙述在天下大乱之际,乘势而起,独霸益州,的确是一代枭雄。但他没有刘秀一般的雄才大略,更没有及时进军中原,才导致自己在短短两年内身死国灭。不知后人游览白帝城时,对这位曾经轰动一时的“白帝”又都是什么感慨呢?

标签: 公孙述

更多文章

  • 蜀国白帝公孙述:没有进取心却誓死不降刘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公孙述,刘秀,东汉,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初以父官荫为郎,补任清水县长。公孙述熟练吏事,治下奸盗绝迹,由是闻名。王莽篡汉,公孙述受任为导江卒正(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称帝于蜀,国号成

  • 西汉贡禹主张废除铜钱:民间交易改用布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贡禹

    说起来,汉代真是造钱的大户,西汉曾经将铸钱的权力下放,诸侯国和富商大贾只要有铜,都能铸钱,后来虽然设立了专门铸钱的国家机构上林三官,和管理铸钱的专职官员水衡都尉,造起钱来也是大手大脚。《汉书》记载,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到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总共120多年间,西汉共铸造了五铢

  • 卫子夫第14集剧情介绍:灌夫田丞相打官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卫子夫,古装剧

    电视剧《卫子夫》第14集精彩剧情摘要:宫中再生事端,魏其侯和灌夫一起参加了田丞相的婚宴,田丞相对于魏其侯态度十分恶劣,这让灌夫看不下去了,于是出面谴责田丞相太过于目中无人,结果两个人大吵了起来,魏其侯连忙带走了灌夫,怕闹出什么事端。【剧情】:此时平阳公主也来到了婚宴之上,田丞相对于平阳公主十分的尊敬

  • 谁才是西汉第一勇士?“乃仰绝亢而死”的贯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汉,贯高

    谁才是西汉第一勇士?“乃仰绝亢而死”的贯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无惧弑君罪,效死不须刀要说西汉第一勇士,我们脑海中当出现诸如霍去病、李广等一众名字。但是,那些可以说是勇将;而我要说的勇士,乃指忠勇之士。而西汉能称得上第一勇士者,非贯高莫属。自古燕赵大地多慷慨之士

  • 《后汉书·郭伋传》原文及译文,节选自郭伋传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后汉书》

    《后汉书》是由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主要记述了东汉195年的史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后汉书·郭伋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

  • 西汉武林第一侠客郭解为何被被汉武帝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解,汉武帝,西汉,汉朝

    自古乱世出英雄,所以春秋战国侠客盛行。“侠”,作为一个职业名称,最早见于韩非子的《五蠹》,而且指责他们“以武犯禁”, 列为五蠹之一。他们重义轻生,以武犯禁,视国家法纪如无物,凭一把利剑横行天下,连秦始皇都敢刺杀。到了汉武帝时期,天下大势已定,汉武帝雄才大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些侠客的日子是也算

  • 汉史解密:汉武帝刘彻为何非要杀郭解这个游侠儿?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郭解,游侠儿,

    中国历史上的“黑社会”或者准确地讲是地下社会在史料中几乎是一个空白,中国的私人修史到司马迁达到高峰也由《史记》而戛然而止,之后的正史全部是官修史。正因为如此,只有《史记》中以一篇《游侠列传》对江湖豪侠(实际就是准黑帮老大)做了记载,之后的官修史中关于地下社会的信息只能零散见于历朝能臣剿匪平寇功绩中对

  • 西汉最牛钉子户郭解拒迁 汉武帝曾出面干预拆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郭解,西汉,钉子户,汉武帝

    西汉最牛钉子户:汉武帝时期,河南有一个人名叫郭解,有一年,中央政府下了一个通知,要求有钱的人家统一拆迁,郭解也在这一批拆迁名单中。不过,郭解并不想拆迁,因此,他就成了一个钉子户。郭解原本出身低微,他的老爸因为犯法在汉文帝执政时被官府处死。郭解受他老爸的影响,从小就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少年。《史记》上说

  • 郭舍人到底是何许人也 他是怎么把汉武帝玩弄股掌之间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郭舍人,汉武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舍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牢牢占据一席之地的皇帝,虽然说在位期间穷兵黩武,但也的确是为大汉朝打下广阔疆土。在他手上,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等打得匈奴人到处找牙,他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皇帝。不过,老虎都有睡觉的时候,更何况是人,而且皇帝身

  • 郭舍人是谁?为何说他把汉武帝玩弄于鼓掌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舍人,汉武帝,汉朝

    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牢牢占据一席之地的皇帝,虽然说在位期间穷兵黩武,但也的确是为大汉朝打下广阔疆土,在他手上,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等打得匈奴人到处找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皇帝。不过,老虎都有睡觉的时候,更何况是人,而且,皇帝身边从来都不缺弄臣,作为大汉王朝的实际掌权者,刘彻身边也同样有一些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