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史解密:汉武帝刘彻为何非要杀郭解这个游侠儿?

汉史解密:汉武帝刘彻为何非要杀郭解这个游侠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76 更新时间:2024/1/25 23:55:14

中国历史上的“黑社会”或者准确地讲是地下社会在史料中几乎是一个空白,中国的私人修史到司马迁达到高峰也由《史记》而戛然而止,之后的正史全部是官修史。正因为如此,只有《史记》中以一篇《游侠列传》对江湖豪侠(实际就是准黑帮老大)做了记载,之后的官修史中关于地下社会的信息只能零散见于历朝能臣剿匪平寇功绩中对于“匪情”的描述。

这也可以理解,对于目的在于“尊正朔、明兴替”的正史来说,只有黄巢这类撼动王朝的“巨寇”才值得作为反面教材记述。不过也应该看到,很多动摇了王朝根基的造反最初都来自于秘密结社,象黄巾军、方腊、红巾军、太平天国,因此秘密结社一直是历朝历代明令禁止并列为重罪的。

不过在对待秘密结社形成的地下社会问题上,历代统治者还是有一个规律性的原则的:对于只是为求财而形成的地方恶势力通常并不予制度性制裁,至少它不在朝廷一级考虑的范畴内,对于它的偶发性惩治是作为某些“清官”与“能吏”事迹中的素材存在的,更具有戏剧性(实际上中国的传统剧目中有很多这种题材)。而一旦这种地下社会组织出现了政治诉求和政治纲领,其核心人物出现了“领袖情结”并开始进行泛政治活动,那么它便进入了朝廷重视和打击的范畴,因为这里面就会孕育“巨寇”,像清朝终其一朝都在和这种地下社会之间上演绞杀和反绞杀,如“天地会”、“白莲教”、“天理教”、“哥老会”等。

对照上面的原则,汉武帝杀并无什么政治抱负的“黑老大”郭解就有点令人摸不清头脑了。这是为什么呢?只能说是郭解太江湖习气、太不了解政治了。

郭解郭大侠是难得入史的豪强之一,《史记·游侠列传》几乎一半的篇幅都在写他。

郭解,轵(今河南济源)人,换今天的话来说,他从小便是蛊惑仔一枚,斗殴杀人、替人出头甚至偷坟掘墓无所不为,不过运气好从未落入法网。成年后便显出“大哥”风度,折节为俭、以德报怨,以“任侠”享大名,很是干了些“义薄云天”之事,比如:其外甥仗着他的势力喝酒时喜欢不管他人死活地灌酒,一次终于在酒席上把人灌急了一刀将其杀了,郭解找到此人并问明原委后认为自己外甥该杀于是放此人走路自行把外甥收葬了事。

可想而知,这类事情的存在必然让他成为天下闻名的豪侠,以至于“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室而养之”,这无疑就已经形成一个地下社会组织了。大概正是在这个时候,还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马夫的卫青与郭解认识了,并有所交情。卫青发达后,显然也没忘记这位义薄云天的老朋友。汉武帝徙山东豪富于茂陵时,郭解找到了已身为大将军、皇帝的小舅子兼姐夫的卫青,请求说情,不要让自己迁徙。卫青遂上言“郭解家贫不中徙”,希望从汉武帝让人所拟的豪强黑名单中将郭解的名字拿掉。

一般来说,皇帝这个面子会卖的,可惜遇到的皇帝是豪强且刚愎多疑的汉武帝,他毫无情面地驳斥了卫青的理由,说:“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一个老百姓能够请国家的大将军为他说情,他家不富有才怪。本来皇帝可能还不会注意郭解,他或许还可以浑水摸鱼,逃避被迁徙的命运。但这下皇帝都注意他了,郭解全家这下想不迁徙也不行了。

不过,豪侠就是豪侠,到哪里都吃得开,迁徙关中后不久即与当地豪强打成一片,“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但闻其名争与交欢”。而后,郭解的亲信接连杀了参与徙解他们的杨氏父子及家人以及当众诋毁郭解的儒生,因没有证据证明是郭解指使,办案的官员主张郭解无罪。显然,郭解已打通一定级别的官员。但郭解碰到了硬骨头,御史中丞公孙弘提出“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全家。

从上面史料可以看出:郭解生平是十足的黑帮老大风范,如果他只是在老家发展小弟是不会有什么大事的。但当卫将军出面为其说话后形势就变了,汉武帝刘彻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卫青执掌禁军相当于京城卫戍司令,一个京城卫戍司令和一个传统上不大臣服朝廷的地区的黑社会老大搞在一起是多么严重的事态,因此郭解必须入关置于朝廷监控之下,但此时武帝还是给了郭解一条生路的。而郭解竟还愚蠢地在汉武帝眼皮底下发展自己的黑社会组织,这就是绝对的是取死之道了,当两起杀人案暴露后,郭解虽然在司法上把自己择地很干净,但公孙弘犀利地指出了他的危害——一个已经不用自己动手就可以除掉敌人,而且还有公务人员为其说话,这样一个黑帮头目存在于帝阙之下,那还了得?

因此,除掉郭解实际是汉武帝导演、公孙弘执行的一次专项“打黑”,原因就在于郭解的势力已经渗入了政治领域,已不是普通的江湖混混。

标签: 汉武帝郭解游侠儿

更多文章

  • 西汉最牛钉子户郭解拒迁 汉武帝曾出面干预拆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郭解,西汉,钉子户,汉武帝

    西汉最牛钉子户:汉武帝时期,河南有一个人名叫郭解,有一年,中央政府下了一个通知,要求有钱的人家统一拆迁,郭解也在这一批拆迁名单中。不过,郭解并不想拆迁,因此,他就成了一个钉子户。郭解原本出身低微,他的老爸因为犯法在汉文帝执政时被官府处死。郭解受他老爸的影响,从小就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少年。《史记》上说

  • 郭舍人到底是何许人也 他是怎么把汉武帝玩弄股掌之间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郭舍人,汉武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舍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牢牢占据一席之地的皇帝,虽然说在位期间穷兵黩武,但也的确是为大汉朝打下广阔疆土。在他手上,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等打得匈奴人到处找牙,他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皇帝。不过,老虎都有睡觉的时候,更何况是人,而且皇帝身

  • 郭舍人是谁?为何说他把汉武帝玩弄于鼓掌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舍人,汉武帝,汉朝

    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牢牢占据一席之地的皇帝,虽然说在位期间穷兵黩武,但也的确是为大汉朝打下广阔疆土,在他手上,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等打得匈奴人到处找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皇帝。不过,老虎都有睡觉的时候,更何况是人,而且,皇帝身边从来都不缺弄臣,作为大汉王朝的实际掌权者,刘彻身边也同样有一些解闷

  • 汉朝韩安国称得上国之大器吗 历史评价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韩安国,国之大器

    韩安国为人有大智慧,有着治世之才,为人也比较忠厚,他不仅文能提笔治国,武也能上马平天下,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这样的一个人能不能算的上是国之大器呢?《史记》之中的《秦始皇本纪》记载,“国玺,国之重器也”,国玺,作为一国的立国之本,被称为国之重器,后世有人也将那些对国家有着大贡献的臣子称为“国之大器

  • 韩安国是怎样认识汉高祖对匈奴的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安国,汉高祖对匈奴的政策

    刘邦建立大汉帝国,统一了中原大地,但是却饱受匈奴外族的骚扰入侵。所以,刘邦当时对匈奴的政策是谈判和亲,刘邦制定这个政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稳住匈奴,徐徐图之。可是,韩安国对刘邦的匈奴政策有了一定的曲解。在韩安国的眼中,刘邦对待匈奴的和亲政策不是怕了匈奴,是因为刘邦拥有着广阔的胸襟,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

  • 韩安国是哪个时期的?韩安国历经了几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韩安国,汉武帝,汉景帝,汉文帝

    韩安国,出生日期不详,死于公元前127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大臣,也是抗击匈奴的大将。韩安国历经西汉文、景、武三帝时期,初期任西汉统治的之下的梁国的大臣,后来被朝廷提拔,进入西汉的政权之内。韩安国从小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少年时就已经是很著名的辩才了,后来又成为一个学问家。成年之后,被梁孝王招为中大夫,是

  • 韩安国是什么人?他和“死灰复燃”这个词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武帝,霍去病,卫青,韩安国

    韩安国,出生日期不详,死于公元前127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大臣,也是抗击匈奴的大将。韩安国历经西汉文、景、武三帝时期,初期任西汉统治的之下的梁国的大臣,后来被朝廷提拔,进入西汉的政权之内。韩安国从小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少年时就已经是很著名的辩才了,后来又成为一个学问家。成年之后,被梁孝王招为中大夫,是

  • 昭君和亲后第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再嫁新任单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呼韩邪单于,昭君

    导读:蒋方指出,昭君出塞,嫁去匈奴,实现了汉匈之间的和亲友好,这是人们熟知的事实。但是,这一次和亲的不凡意义,却很少有人提及。王昭君是汉元帝的掖庭待诏,而不是通常充当和亲女的皇室宗亲,故汉元帝是以“赐”的名义将昭君嫁给了匈奴单于呼韩邪。近日,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汉月边关万古情——昭君与昭君文化》一书,

  • 汉匈和平使者呼韩邪单于:自请为婿朝见汉朝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呼韩邪单于,和平,王昭君,

    呼韩邪单于,(?~公元前31年)。蒙语为:Uhaanyehe(古蒙:Huhaanyeke)。意味“广智,多智”。西汉后期匈奴单于。前58~前31年在位。名稽侯珊。虚闾权渠单于之子。他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匈奴单于,因迎娶王昭君而广为人所知。西汉后期匈奴单于。前58~前31年在位。名稽侯珊。虚闾权渠单

  • 战神霍去病有没有妻子?霍嬗是不是他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霍去病,妻子

    霍去病的妻子:霍去病的妻子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是终生未娶还是另有原因,不过史书倒是记载他有一个儿子,霍嬗,字子侯,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生母未见史书,估计霍嬗的生母是个不被世俗接受的女人没能娶为妻。霍去病从十七岁到二十三岁去世,短短六年里六次出击匈奴实行远途奔袭,仗都打不过来,根本没有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