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昭君和亲后第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再嫁新任单于

昭君和亲后第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再嫁新任单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255 更新时间:2023/12/13 5:37:34

导读:蒋方指出,昭君出塞,嫁去匈奴,实现了汉匈之间的和亲友好,这是人们熟知的事实。但是,这一次和亲的不凡意义,却很少有人提及。王昭君汉元帝的掖庭待诏,而不是通常充当和亲女的皇室宗亲,故汉元帝是以“赐”的名义将昭君嫁给了匈奴单于呼韩邪

近日,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汉月边关万古情——昭君与昭君文化》一书,作者是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方。她长期从事于古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著述可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蒋方称,文学与历史的交织融合造就了一个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王昭君,但人们往往不能分清,哪一位是历史上真正的王昭君。“虽然史料缺乏,无法确凿考证,但要走进王昭君,首先应厘清历史真相,尽可能地去还原与接近一个真实的昭君。”

明仇英画昭君图

汉元帝以“准妻子”嫁单于,更显和亲诚意

蒋方指出,昭君出塞,嫁去匈奴,实现了汉匈之间的和亲友好,这是人们熟知的事实。但是,这一次和亲的不凡意义,却很少有人提及。王昭君是汉元帝的掖庭待诏,而不是通常充当和亲女的皇室宗亲,故汉元帝是以“赐”的名义将昭君嫁给了匈奴单于呼韩邪。

“此前汉朝嫁与匈奴的女子,都是皇帝的下辈人,嫁为阏氏后,依照汉朝礼节,皇帝就是单于的岳父,而单于就是汉朝皇帝的女婿。汉匈名义上结盟为兄弟,实质却是汉朝皇帝占着辈份的优势而居于单于之上。”但是汉元帝刘奭却没有遵行旧规。蒋方称,所谓掖庭待诏,就是在后宫等候皇帝召幸的女子。当汉元帝将王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为妻,就是将自己后宫里待选的“准妻子”送给对方,视单于为平辈,给予单于以兄弟的尊重。正是汉元帝所表现的这种平等的手足之情而令呼韩邪单于非常感动,当即上书表示愿意为汉朝守卫边疆,从东边的上谷起,直至西边的敦煌以外,誓保汉朝的千里边境平安无事。

蒋方指出,在今天的某些文艺作品中,昭君被冠以“公主”之称而呼元帝为“父皇”,这是想当然的戏说。“历史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资源,不是不可以展开想象,故戏说也是一种创作的路数。但是无论何样的戏说,历史人物的伦理关系是不可以破坏的,这会造成人们对史实的误解,也使戏说失去凭借历史的意义。”

清费以耕摹明唐寅昭君图

昭君“自请出塞”,努力改变自身命运

元帝决定从后宫挑选女子嫁给匈奴单于,王昭君是如何成为“这一个”的?蒋方说,学界对昭君出塞和亲,一直就有“赐婚”与“自请”两种说法。“尽管史料无载,难以考证和坐实,但是我们可以在史料的基础上综合事理与人情来做分析,来做推断,以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史实。”

蒋方说,“自请”说并非空穴来风。“自请”说原出自范晔的《后汉书·南匈奴传》。“虽然范晔的描述非常剧情化,可能有虚构的成分,但不至于歪曲事实,凭空发挥。”经过史料的搜检,蒋方在东汉荀悦的《汉纪》中发现了“自请”的记载,推测这可能是范晔《后汉书》中描写的一种来源。“虽然目前所发现的《汉纪》版本只是“自请”的孤证,但遥体人情,综合事理,我仍然认为‘自请’的可能性最大。”

蒋方称,学界中,“自请”说是主流,而关于“自请”的动机却有不同说法。“有两种观点影响较大:一者认为昭君愿做和平使者,一者认为昭君追求爱情,我则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拔高历史人物之嫌。”

蒋方分析,昭君身处华贵冰冷的宫庭,既无皇帝的恩宠,又目睹人事的无情,既思念家乡父老,又倦怠宫廷的冷漠,这位来自楚地的女子,骨子里有着楚人特有的刚强和执拗,她一定会不甘沉沦,而希望奋起一搏。

“昭君‘自请’,既改变了个人的命运,又改善了两个民族的关系,并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可以说,没有‘自请’,就没有流传后世的昭君。”

昭君的存在意义,远大于实际作为

“在匈奴,王昭君的存在意义,远远大于实际的作为。”蒋方表示,昭君出塞后对于汉匈交流的贡献,学界颇多热议,但是毕竟史料匮乏,她更愿意用存在的意义来看待昭君在匈奴的交流作用。

匈奴单于的妻子称为阏氏。王昭君则是呼韩邪的诸位阏氏中拥有“宁胡”名号的阏氏。这称号表明,“昭君和亲本身即有符号意义,代表两族合睦,边境安宁,表达了汉族人和匈奴人的共同心愿。”

昭君和亲后的第三年,呼韩邪死,昭君成了新任单于复株累若鞮单于的妻子。蒋方指出,自昭君第二任丈夫复株累若鞮单于开始,此后匈奴单于的称号都加上了“若鞮”二字,意即汉语中的“孝”。蒋方分析,“孝”本是汉人的伦理道德观念,现在匈奴取“孝”用于单于称号,表达了对于汉人文化观念的向慕。汉匈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情感往往是种催化剂。“单于称号的改变恰恰发生在这两任单于之间,王昭君恰恰就是这两任单于共同的妻子,可以推想,她的存在就是单于在称号中增加‘若鞮’之名的机缘。”

昭君出塞热议千年

“王昭君是著名的历史人物,更是中国文学传播接受史上的著名人物,由此构成了一种文化的现象。”蒋方指出,同为和亲政治中的著名女性,无论是汉代的乌孙公主刘细君,还是唐代的文成公主,她们的遭遇同样引起民众的同情,唤起文人的感慨,她们也是古人著文议论或诗词题咏的对象,但是,无论是题咏的数量还是关切的深度,都无法与王昭君相比。

“以昭君为题的文学创作,不仅数量多,涉及到的文学体裁多,参与创作的人数多,覆盖了不同的社会阶层。虽然作者的地位不同,职业不同,但对昭君却有着共同的关注。显然,在古代社会里,“昭君出塞”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蒋方指出,在长达二千余年的时间里,无论是身处社会底层的百姓,还是自诩为社会精英的士大夫,“昭君出塞”这一话题总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引发人们的思考。这样一种文学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昭君之所以被持续不断地受到关注,让人们津津乐道,是因为她的遭遇汇聚了诸多的价值取向而成为一个可以不断探讨的话题。”蒋方说。

“自汉末魏晋以来,这些因昭君而感动的人们,既是读者,又是作者,或有名,或佚名,都以各种方式将自己对于社会、对于生活、对于现实、对于历史的种种认识和种种思考揉进了‘昭君出塞’的话题之中。”蒋方分析,“昭君”二字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人名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载体。“人们在历史的昭君之外,又塑造了一位文学的昭君,也成就了一位文化的昭君。”

标签: 呼韩邪单于昭君

更多文章

  • 汉匈和平使者呼韩邪单于:自请为婿朝见汉朝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呼韩邪单于,和平,王昭君,

    呼韩邪单于,(?~公元前31年)。蒙语为:Uhaanyehe(古蒙:Huhaanyeke)。意味“广智,多智”。西汉后期匈奴单于。前58~前31年在位。名稽侯珊。虚闾权渠单于之子。他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匈奴单于,因迎娶王昭君而广为人所知。西汉后期匈奴单于。前58~前31年在位。名稽侯珊。虚闾权渠单

  • 战神霍去病有没有妻子?霍嬗是不是他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霍去病,妻子

    霍去病的妻子:霍去病的妻子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是终生未娶还是另有原因,不过史书倒是记载他有一个儿子,霍嬗,字子侯,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生母未见史书,估计霍嬗的生母是个不被世俗接受的女人没能娶为妻。霍去病从十七岁到二十三岁去世,短短六年里六次出击匈奴实行远途奔袭,仗都打不过来,根本没有功夫

  • 汉朝名臣汲黯:敢当面数落汉武帝 假传圣旨赈灾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汲黯,汉朝名臣

    汲黯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是「黄老思想的」实践者,更是敢於直谏的名臣!“汉武帝”固然是位事功显赫的名君,但其“刚愎自用”的性格也是尽人皆知。在他面前敢於直谏的人为数不多,汲黯就是这样「凤毛麟角」的人物之一。我们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汲黯”进谏,是如何不给皇帝“面子”!当时,汉武帝正大力征召儒师

  • 汉武帝时期留着逗乐的贤臣汲黯:用他的童言无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汲黯,汉景帝,

    汉武帝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代霸主,他在朝中向来说一不二,所以大臣们跟汉武帝相处的时候都非常紧张。但有一个大臣汲黯,竟然敢在朝堂之上当面顶撞汉武帝。我们知道,司马迁顶撞汉武帝被处以惨无人道的宫刑;儒生狄山顶撞汉武帝被发配到边疆,死在匈奴人的刀下。但为什么汲黯顶撞汉武帝却什么事也没有呢?甚至汲黯的做法有错

  • 汲黯简介 西汉时期名臣太子洗马社稷之臣汲黯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汲黯,西汉,汉朝

    汲黯简介:汲黯(?-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武帝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武帝称为“社稷之臣”。主张与匈奴和亲。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召拜淮阳太守,卒于任上。汲黯字长

  • 历史上的焦仲卿与刘兰芝真的双双殉情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焦仲卿与刘兰芝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不仅是一位美丽的女性,她还是一位敢于追求爱情,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中可以看出刘兰芝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文章用了大量的短句来描绘出刘兰芝美丽温婉的形象。刘兰芝遭到焦仲卿的休妻之后,她不甘以一副蓬头垢面的形象示人,即使在婆家生活的不愉快,准备回娘家时,刘

  •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母亲为何要赶走刘兰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雀东南飞,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出自于《玉台新咏》,它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的第一篇长篇的叙事诗,也是乐府诗的发展历史上的高峰之作,它同被北朝的《木兰诗》被世人盛赞作“乐府双璧”享有极高的盛誉。这篇叙事诗的内容和东汉时期在庐江郡发生的一起婚姻悲剧有关。这首诗的原名是《焦仲卿妻》或《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但是因为诗句篇首的“孔

  • 解析焦仲卿和刘兰芝 焦仲卿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焦仲卿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叙事长诗,焦仲卿就是这诗中的男主人公,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史上的爱情典范,当我们效仿的是他们两人对爱情的忠贞。他们试图冲破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教,解开封建束缚,但是结果却是个爱情悲剧。虽是个悲剧但是它带来的意义却是非凡的。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他们的爱情,在赞扬的同时也要看

  • 景丹的故事 云台二十八将景丹的轶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景丹,云台二十八将,汉朝名将

    景丹(?-26年),字孙卿,冯翊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位。景丹在王莽政权时期担任过固德侯国的相国、朔调连率副贰,更始政权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上谷郡长史。刘秀和王郎争夺河北时,景丹与耿弇、寇恂、吴汉、王梁、盖延一起率领上谷、渔阳的精锐骑兵去支援刘秀,此后在追随

  • 景丹一生都做了哪些事?景丹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景丹

    早期经历景丹年少的时候曾经游学长安,有很高的学识。王莽主政的时候,为了招揽人才,下令官员、诸侯举荐有德行、通政事、能言语、明文学者的人才,就是所谓的举四科。景丹以“能言语”而被征召为固德侯的相国。他精明能干,很快升迁为朔调连率副贰(王莽时期改上谷郡为朔连,上谷太守改称连率,副贰是太守的副手)。公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