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桑弘羊舌战群儒的故事是怎样的?其结局又如何

桑弘羊舌战群儒的故事是怎样的?其结局又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26 更新时间:2024/1/9 11:17:55

提起舌战群儒来,人们都会想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在东吴的一场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精彩辩论。《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与高超的语言技巧,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其实,早在289年前的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就上演过一次十分精彩的舌战群儒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弘羊以三寸不烂之舌力挫群儒,成为史上第一个舌战群儒的牛人。

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是洛阳有名的大富豪桑家的公子。桑家是洛阳首富,桑弘羊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少年时代,他就“以心计”,而不用筹码(当时一般商人用竹制成的筹码进行运算)进行运算而享有盛名。十三岁就担任了侍中,开始在汉武帝身边侍御。三十三岁时,与东郭咸阳、孔仅“三人言利析秋毫”,对经济的分析十分深刻,从而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到了公元前115年,孔仅升为大农令,桑弘羊接替他担任大农丞,掌管会计事务。元封元年(前110年),桑弘羊成为搜粟都尉,同时兼任大农令,掌管全国的租税财政。汉武帝末年任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仍兼管财政,一直到汉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被杀为止。

桑弘羊一生从政六十年,早年在宫中担任侍中时,就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决策有所影响,后来直接掌管财经大权长达三十年,在西汉社会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汉武帝经济改革的绝大部分措施都是由桑弘羊提出并负责具体实施的,他以商人一样的经济头脑,推行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开创了均输平准、统一了货币体制,改革了财政机构,解决了汉王朝所面临的财政危机。《史记》和《汉书》虽然都因为桑弘羊的商人出身,未给他立传,但却都不得不承认他“为国兴大利”,达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理想境界。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创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这都离不开桑弘羊改善政府财政的功劳。汉武帝能成就一代文治武功,也离不开桑弘羊组织的雄厚财政的支持。郭沫若评价说:“两千多年前就有桑弘羊这样有魄力的伟大财政家,应该说是值得惊异的。”

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临终前,遗命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同时托命大将军大司马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五人共同辅政。五个人中,金日磾早死,田千秋为人圆滑中庸,遇事不表态,而桑弘羊和上官桀一起反对霍光独揽大权,这样就在政府中出现了两个政治集团的斗争。霍光为了打倒长期执掌财经大权的桑弘羊,就从他赖以起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开刀,力促召开“盐铁会议”,希望借此为反对桑弘羊制造社会民意舆论。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各郡国身份为“文学”、“贤良”的儒生,代表民间向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其下属丞相长史和御史质询当时的经济政策,称为“盐铁会议”。

会议一开始,一位人称茂陵唐生(家住茂陵)的儒生率先发难:“我是来替老百姓说话的。自从国家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后,老百姓可苦啦!这简直就是与民争利,闹得国富民穷,如此政策早该废除了。”话音刚落,另一个儒生就站起来侃侃而谈:“孔夫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要推广道德,提倡仁义,反对重利轻德而舍本求末。如此则人们就会老实听话,国家的财用自然就会充足。”

桑弘羊反击了。他说:“刚才说话的这两个人,我看是游手好闲、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寄生虫。你们叫嚣国富民穷,好像是为民请命,其实不过是为豪强势力和工商大贾请命。如果取消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得到好处的只会是这些人,国家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老百姓才真正要受苦。你们要反对的是中央集权制,你们要的是分裂之权,割据之权,这是绝对办不到的。至于说到推广道德,提倡仁义,这些腐朽的说教是根本不能治国的。”

反击都切中了要害,儒生们都傻眼了。这时,他们的主帅、谏议大夫杜延年亲自出马,他将话题转向了反对和匈奴作战的问题上来:“古时候重视道德,轻视用兵打仗。孔子云:远方的敌人不服,就用德政感化他们,使他们归服。现在放弃道德而滥用武力,就是劳民伤财。”

在座的众儒生七嘴八舌纷纷附和,一个叫万生的儒生说:“对匈奴的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战争的结果只能是民不聊生。还是罢兵休战交好为上策”。

桑弘羊痛斥道:“匈奴侵扰成性,百约百叛,对言而无信的顽敌,只能诉诸武力。汉武帝时代,就用盐铁官营的收益,修筑工事,加强防务,兴义兵以诛强暴,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我们必须沿袭武帝的政策,加强军备。你们所说的拿金钱美女去交好匈奴的做法很无耻,这又算什么道德呢?”

对方又抬出孔子来继续进攻,桑弘羊道:“诸生阘茸无行,多言而不用,情貌不相副。若穿窬之盗,自古而患之。是孔丘斥逐于鲁君,曾不用于世也。何者?以其首摄多端,迂时而不要也。故秦王燔去其术而不行,坑之渭中而不用。”在桑弘羊的眼里,儒生们只知夸夸其谈而不切实际,表里不一,就像那些鸡鸣狗盗之徒一样,自古以来就是祸害。因此鲁国国君将孔丘驱逐,弃之不用,就因为他首鼠两端,貌似圆滑其实迂腐,并没有切合实际的主张。所以秦始皇才烧掉儒生们的着作而使其言论不得传播,宁愿将他们活埋也不任用。桑弘羊还指责他们是“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妄图改变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路线。

辩论进行了很长的时间,桑弘羊舌战群儒,一人大战60多名儒生,且在辩论中一直占上风,使贤良文学们“恧然不能自解”。

这次会议,由于桑弘羊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仅废除了酒类专卖,盐铁仍由朝廷专利,其他的政策也得以继续施行。关于桑弘羊的死因,《汉书?食货志》是这样记载的:“弘羊自以为国兴大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怨望大将军霍光,遂与上官桀等谋反,诛灭。”笔者认为,这个看法不免偏颇,事情远未如此简单。因为桑弘羊的才干远在霍光之上,而其时独揽朝廷大权的霍光一直视其为眼中钉。精明能干的桑弘羊一死,就只剩了老迈的丞相田千秋(已经老得不得不特许他坐车上朝),田千秋万事只求自保,因而,朝臣再也没有人能挑战大司马霍光的权力。桑弘羊只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是古代宫廷斗争中的众多悲剧中的一个而已。

标签: 桑弘羊汉朝

更多文章

  • 桑弘羊变法主要是哪方面的?变法的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霍去病,卫青,桑弘羊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常常会推行各式各样的政策和法令,来达到自己剥削人民的目的。著名的商君变法,让秦国走上了吞并诸国的道路,经过几代君王的实施,秦终于统一天下。由此可见,变法对统治者的地位有很大影响。但是像王安石这样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变法使得他们被贬不说,有的甚至丧掉性命。桑弘羊

  • 汉帝国的首席理财专家桑弘羊 完成了一场经济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桑弘羊,汉朝,理财专家

    中国数千年历史,辉煌灿烂、气势如虹的时代当属汉唐两朝,作为雄踞东方的农业帝国,即使国君有天纵之才,没有一个好的经国济世之才做助手也总是事倍功半。一代雄主汉武帝,开疆拓土逐匈奴于漠北,青史留名的功绩,没有强大国力的支撑是绝对办不到的。当时汉帝国的国力,除了文景两帝苦心经营之外,最关键的是还有一位理财能

  • 汉朝名臣桑弘羊:一生致力于汉代国有经济的发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桑弘羊,盐铁论,国有经济,

    桑弘羊一辈子努力就为了一个目标,让皇帝手里的钱多一些,他的智商全部用在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甚至在皇帝死后,还想继续贯彻当年的路线方针政策。读历史的最大乐趣,就是发现很多我们今天的苦恼,千百年前的先人们也都经历过。《盐铁论》是近几年一本可以读多遍的书,每次读都有很多会心的感受。一是这本书语言通

  • 经济奇才桑弘羊:在西汉时期就可以达到调控经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桑弘羊,霍光,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是个雄才大略之主。他继承文景之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统治,使西汉从文景之治的小康推进到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个由兴及盛的历史阶段中,被汉武帝一手提拔、重用的“兴利之臣”桑弘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实行财政改革、广辟财源,“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给”上投入的智慧、做出的贡献与卫青、霍去病等人在军事上的贡献

  • 史上第一个舌战群儒的桑弘羊:汉武帝的理财专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桑弘羊,汉武帝,舌战群儒,

    提起舌战群儒来,人们都会想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在东吴的一场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精彩辩论。《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与高超的语言技巧,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

  • 桑弘羊简介 汉武帝时期著名财政大臣桑弘羊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桑弘羊,汉武帝,汉朝

    桑弘羊简介:桑弘羊(公元前152年—公元前80年),出生于洛阳,父亲为当地商人。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人物,专长为财政。桑弘羊13岁时“以心计”入赀为侍中,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40年之久。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

  •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青楼:妓女如何进入国家编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青楼,妓女,编制

    导读:在中国古代,妓女指的也不全是那些做皮肉生意的,还有艺妓和色妓之分。艺妓主要从事表演活动,工作性质和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娱乐明星差不多;色妓就是我们今天普遍认为的娼妓。倘若再细分,中国古代妓女则可以分为宫妓、营妓、官妓、家妓和民妓。一、古巴比伦女子不论贵贱都须当庙妓谈到妓院,估计一下能勾起很多人的

  • 三国五虎上将分别是谁?魏延为何进不了五虎之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延,五虎上将,刘备

    三国五虎上将分别是哪五个人呢?五虎将又称五虎上将、五虎大将,是《三国演义》蜀汉将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五人的称号,《三国志》中,陈寿将蜀汉将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五人合为一传并称他们为国之爪牙,后经过民间艺术的演变,被称为“五虎上将”。明神宗万历年间通州民间学者彭大翼撰著《山堂肆考》

  • 汉献穆皇后曹节为何要大骂哥哥曹丕?她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节,汉朝

    曹节(196年―260年),女,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献帝刘协第二任皇后,魏武帝曹操的女儿,魏文帝曹丕之妹,生母及早期经历不明。汉献帝刘协早年受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刘协为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9月28日,刘协被司空董卓拥立为帝。在董卓死后,

  • 伏寿曹丕真的有私情吗 伏寿之谋被曹操识破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伏寿,曹丕,曹操

    伏寿 曹丕在2012年的电影《铜雀台》中,有这样一段剧情: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的曹操权倾天下。曹操的儿子曹丕暗中勾搭上了汉献帝的皇后伏寿。当两人苟合的时候,被汉献帝在暗中撞见。但是懦弱的汉献帝却将此事隐忍下来,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后来伏后事发,曹丕为伏后求情,汉献帝却不为所动,坚持让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