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经学家匡衡勤学典故分析 匡衡的墓地在哪里

西汉经学家匡衡勤学典故分析 匡衡的墓地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066 更新时间:2023/12/28 0:51:20

匡衡的故事

匡衡作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一生精彩万分,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故事,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他凿壁借光和求书的故事,在这里小编就为大家深入的来介绍一下这两个故事。

话说匡衡祖上就是种地的,一直都尊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再加上实在是穷,所以也用不起也用不到蜡烛这种东西,而匡衡不一样,他有着进取的心,想要好好学习,但是白天必须努力干活没时间看书啊,只能晚上看,而到了晚上的时候又因为没有蜡烛,没法看,匡衡就陷入到一种非常尴尬的地步。

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邻居有钱,晚上总是点着蜡烛,于是就去借一根蜡烛,但是人家怎么肯,一顿嘲热讽,匡衡心里就不高兴了,心想“莫欺少年穷,现在看不起我,以后我让你都不敢看我(后来匡衡的成就确实是让这户人家望尘莫及)。”但是没有光还是一件大事啊,匡衡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你不是不借我蜡烛吗,我直接借点光来用用。”他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为了避免被邻居发现还不敢开大了,所以透过来的烛光很微弱,但是好歹能学习了,于是匡衡努力的学着。

匡衡这么如饥似渴的学习,很快就把家里的书给看完了,觉得自己还是太没化的匡衡很想再多看一点书,于是就找到了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那个大户人家有着很多的藏书,匡衡就对主人家说:“我可以免费工作,只要能够让我看您家里的书就好了。”那个主人家也是一个开明的人,最后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还有一说是说当时那户人家的主人也是一个老学究,对于像匡衡这样爱好学习的人非常看重,不只是把藏书给他看,还亲自教导他,最后匡衡总算是成为了当时有名的大儒。

匡衡墓

匡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总体上来说他为人还算是正直,能够针对当时的弊端提出切实有效的见解,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而他勤奋好学的故事更是无数人从小就学习过的,那么这么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坟墓现状如呢?

匡衡墓位于山东省峄城区,在匡衡的家乡附近,墓堆大约高达四米,直径有35米,整个坟墓的园区都种满了很多的林木,自墓穴建立以来就有不少的人因为纪念匡衡,前来吊唁,后来还建立了匡相祠,一直以来香火都不曾断绝,直到乾隆年间,当时的知县还重新修葺祠堂,并且请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梁巘题写了一块石碑,这一行“汉丞相乐安侯祠记”也是梁巘晚年的经典之作,但是这么一块石碑一直以来都缺乏保护,经历无数风雨,上面的字迹都已经有点风化了。

匡衡的坟墓一直以来都缺少保护,当时存世的那些匡衡祠也早已经变成了历史的尘埃,甚至就连封土南部都曾经被红卫兵挖了一个深坑,幸好还未抵达墓室,到了前些年更是落魄到了一定程度就连外面的一个石像都倒在了地上破碎了。匡衡墓的破败没落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所以在后来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重新修葺匡衡墓,修复了这些年来破损的地方,并且还将匡衡祠堂内部的壁画也进行了重新的绘制,使得整个匡衡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了近代保护文物古迹的一大成功典范。

标签: 匡衡西汉丞相

更多文章

  • 西汉经学家匡衡是故事 匡衡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匡衡,西汉,丞相

    匡衡,字稚圭,西汉后期人,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祖籍东海郡丞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鲁城镇匡王村),“早年求学中迁居邹邑(今邹城市)羊下村”(据朱承命修《邹县志》)。其“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

  • 西汉经学家匡衡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匡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匡衡,西汉,丞相

    匡衡,字稚圭,西汉后期人,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祖籍东海郡丞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鲁城镇匡王村),“早年求学中迁居邹邑(今邹城市)羊下村”(据朱承命修《邹县志》)。其“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

  • 西汉经学家匡衡生平简介 匡衡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匡衡,西汉,丞相

    匡衡,字稚圭,西汉后期人,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祖籍东海郡丞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鲁城镇匡王村),“早年求学中迁居邹邑(今邹城市)羊下村”(据朱承命修《邹县志》)。其“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

  • 匡衡读书的故事 古代传统好学故事凿壁偷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凿壁偷光,故事

    匡衡读书的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

  • 东汉大臣张禹:如何成为当权者邓太后的主心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禹,东汉

    张禹很有自信,成了邓太后的主心骨张禹,字伯达,东汉前期赵国襄国县人。张禹的祖父叫张况,张况的同族姐姐樊娴都嫁给了舂陵宗室刘钦,生了三子三女,其中二儿子就是光武帝刘秀。至于为什么张况姓张,而他的同族姐姐樊娴都却姓樊,还真没查到相关资料,反正光武帝都认了,笔者就啥也不说了。张况曾经多次前往南阳,见过刘秀

  • 张禹简介 东汉成帝时期光禄大夫关内侯张禹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禹,汉朝,汉朝大臣

    张禹,(?-前5年)字子文,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东)人。幼年喜欢卜相,久之,颇晓其分蓍布封之意,并能说明之。壮年,至长安从沛郡施雠学《易》,从琅邪王阳,胶东庸生问《论语》。既皆明习,有徒众,举为郡文学。甘露中,试为博士。初元中,诏今禹授太子《论语》,由是迁光禄大夫,数岁出为东平内史。成帝即位,崇经

  • 西汉丞相薛宣是怎样的人 历史是如何评价薛宣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薛宣,西汉,丞相

    薛宣,字赣君,生卒年不详,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西汉丞相,敬武公主的丈夫,封高阳侯,以知人善任著称。历任不其县丞、乐浪都尉丞、宛句令、长安令。汉成帝时,诏补御史中丞,执法殿中,外总部刺史。鸿嘉元年(前20年),任御史大夫,后任丞相。永始二年(前15年),被免去丞相之职。薛宣为官赏罚分明,用法公平

  • 西汉丞相薛宣的有儿子吗 相薛宣的儿子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薛宣,西汉,丞相

    薛宣,字赣君,生卒年不详,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西汉丞相,敬武公主的丈夫,封高阳侯,以知人善任著称。历任不其县丞、乐浪都尉丞、宛句令、长安令。汉成帝时,诏补御史中丞,执法殿中,外总部刺史。鸿嘉元年(前20年),任御史大夫,后任丞相。永始二年(前15年),被免去丞相之职。薛宣为官赏罚分明,用法公平

  • 西汉丞相薛宣生平简介 西汉丞相薛宣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薛宣,西汉,丞相

    薛宣,字赣君,生卒年不详,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西汉丞相,敬武公主的丈夫,封高阳侯,以知人善任著称。历任不其县丞、乐浪都尉丞、宛句令、长安令。汉成帝时,诏补御史中丞,执法殿中,外总部刺史。鸿嘉元年(前20年),任御史大夫,后任丞相。永始二年(前15年),被免去丞相之职。薛宣为官赏罚分明,用法公平

  • 西汉后期大臣孔光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孔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孔光,西汉,丞相

    孔光(前65—5年4月28日),字子夏,曲阜(今山东曲阜)人,西汉后期大臣,孔子的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官至大将军、丞相、太傅、太师。自幼随父徙居长安,聪颖好学,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光禄勋匡衡推举其为方正,入朝任谏大夫。他性格刚正,直谏无忌,常不合汉元帝之意,被贬出朝任一小官,后辞官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