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里哪些名人比较胖?司马懿兄长司马朗

三国里哪些名人比较胖?司马懿兄长司马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79 更新时间:2023/12/27 13:41:07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有意思的是,无论人生的列车中转何处: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还是公司单位,似乎我们的身边总能寻到一位有爱的胖子。当然,我们大可漫步三国,来寻觅一番住在那个时代的胖子们。关于他们的出场,却在一如既往的喜感,只不过,在乱世的兵戈铁马下,似乎染上了悲催的色彩。

首先出场的这位胖子,名叫司马朗,是晋宣王司马懿的兄长。有趣的是,司马懿在诸多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大多是个瘦子,可他的这位哥哥,却是个天生胖子。《三国志》记载倒也直接:“腰带十围”。腰这个部位,臭美的女孩子们应该是比较敏感的,这个月是胖了还是瘦了,拿把卷尺腰际一量就知晓了。当然,古书上也常用以作为计度古人腰围长度的基准单位,倘若引用东汉郑玄在《仪礼》注里的说法,以九寸为一围,如此估算,若某位美眉的“水桶腰”到此地步,花容失色恐怕是难免了。尽管算法有些夸张,但无论如何计量,司马朗是个胖子,这是毫无疑问的。

因为胖的干系,我们司马朗同志的少年时代,常惹些乌龙想必也是应该了。《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年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也就是说,我们的小胖子十二岁那年,参加了当时国家组织的低龄干部贮备统一考试。当然,这和我们现在的体育比赛里,一般分为少年组、青年组、成人组一样,对年纪是有严格要求的。

面对考官的质疑,司马朗自然委屈,尖声反驳道:“胖子怎么呢?人家长得就是酱紫嘛。成年人不许酱紫欺负人家小孩子嘛。我可是个有志气的胖子,我是不会哭的,我偏要笑偏要笑偏要笑……”(“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考官瞧着这个小胖子言语稚气,憋红了脸的模样也算几分可爱,于是摆出慈祥模样,和蔼一笑,笔试资格总算有惊无险地拿到了。

相比司马朗考场上落下的乌龙,接下来登场的这位胖子,恐怕要郁闷的多。这位胖子的名字,叫做曹真。曹真的身份,是曹操的干儿子,有了这张招牌,自然在魏国是被讨好的角色。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因为胖的缘故,却惹下了一鼻子的难堪,当然,我们不妨先翻开《三国志》,把事情的原由捋一番。

原来,魏文帝曹丕有个幸臣,名叫吴质,十分得宠(当时曹操已经“升天”)。某日,吴质外地调研回朝,曹丕命曹真等人给他接风洗尘,到吴质家搞联欢会,产生费用由公家报销。这个吴质,仗着曹丕宠幸,行事颇为荒唐,曾在朝中得罪不少人,晚会上,此君为了活跃气氛,喊上几个江湖艺人,表演了一出“二人转”,竟揶揄起席上客曹真、朱铄的身体特征(曹真极胖、朱铄高瘦)。被人当众戳痛短处(胖子好像大多敏感),曹真当即表示了不满,吴质却也毫不相让,两人随即展开骂战,一场好端端的联欢会最终不欢而散。(“质召优,使说肥瘦,真负贵,耻见戏”《三国志》)

长得胖,不仅会招来奚落,有的时候,甚至会引来血光。接下来的这位倒霉蛋,来头可是不小,因为他的身份认证,可是曹操的亲生老爹曹嵩。众所周知,曹嵩是太监曹腾的养子,太监这个职务,在东汉后期可是相当吃香的,至于家产自然也算丰盈。太监裤裆底下好乘凉,衣食无忧的曹嵩,心宽体胖自然也是应该。成年之后,拿着“父辈”留下的家底一个张罗,妻妾成群自然不是难事。

本来,左拥右抱的曹嵩,快活日子过得也胜似神仙。可惜,汉末的世道终究乱了,要打仗了。揭竿的队伍里,他的儿子曹操就是其中一支。打仗自然要得罪人,曹操得罪的人里头,有个叫陶谦的。陶谦这人,可不是演义里宣传的那样谦谦君子,倒是很有脾气的,他曾和曹操抢地盘,碰了一鼻子的灰,自然寻思着找个撒气的主。于是,家门口的曹嵩自然进了名单。打不过别人,就找人爹出气,这在秦汉时代,是相当让人不齿的做法(当年项羽绑了刘邦的老爹,因碍于舆论压力竟也奈何不得)。不过,陶谦绝对做得出来,当然,曹操也想到了。

《世说新语》的记述倒是绘声绘色的:“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看得出来,曹操的反应,比起陶谦的节操,还是慢下半拍。更悲催的是,曹嵩听闻门外马蹄声一片,竟以为是曹操派来的搬家公司,居然喊出家丁,洞开大门笑脸相迎(“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接下来,自然是疯狂地大逃杀,曹操的内弟曹德眼见形势不对,拉上一干家丁组成肉盾,高喊爹地快跑。大难当头的曹嵩,不知为何,道德情操忽然爆棚,竟不独自夜奔,倒也满怀深情喊上一干妈咪,寻思着从后门暗道悄然爬出。

可接下来,却是见证“杯具”的时刻了。原来,有了曹嵩平时的照应,妻妾们居然各个肥头大耳,可这暗道,定做的标准倒是按于寻常身材。不用说,胖子自然卡住了(“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逃生的路口堵住了,瓮中之鳖的一干人等,终于在一阵血雨腥风之后,零乱地横在了残亘破瓦之间(“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

虽说受了胖的牵连,但曹嵩的死,姿势虽然难看,但也还算是安稳,接下来登场的这位胖子,可谓是死不安身。这个胖子,名叫董卓。董卓的生前,大家早已熟识,我们就不费笔墨。可是这位暴徒的生后境遇,却是堪称离奇。《英雄记》是这样记载的:“暴卓尸于市。卓素肥,膏流浸地,草为之丹。守尸吏暝以为大炷,置卓脐中以为灯”。也就是说,董卓死后,被暴尸东市,守尸吏闲来无聊,见董卓脂膏甚多,试着把捻子插入肚脐眼中,未想真点起了天灯。满朝文武见此奇观,也顾不上官大爷身份了,竟和围观的士兵草民们,手拉手围成一圈,自发地开展了一场“官民一家亲”篝火舞会。

标签: 三国,司马朗

更多文章

  • 《三国机密》司马朗勇护弟,贾本初晒剧组打球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

    网易娱乐4月12日报道 由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马天宇、韩东君、万茜等领衔出演的三国题材大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上线三周突破十亿播放量,收获口碑、热度双丰收。除去伏寿、刘平、司马懿等重要角色外,贾本初饰演的司马朗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剧中,作为司马懿的哥哥,贾本初将稳健果敢、仁厚宽待的司马朗演

  • 迟昭平身为女性如何领导起声势浩大的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迟昭平

    迟昭平,西汉末年的女性农民起义领袖,是当时反抗王莽统治的主要农民起义力量,迟昭平的生卒年月已不可考证,在后世的史书中对迟昭平记载最多的就是她作为一个女性,领导起义的事迹。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是不可多见的。迟昭平 雕像在《资治通鉴》中提到 “平原女子迟昭平亦聚数千人在河阻中,莽召问群臣擒贼方略,皆

  • 迟昭平: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农民起义领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莽,孝睦皇后,汉朝,迟昭平

    迟昭平,西汉末年的女性农民起义领袖,是当时反抗王莽统治的主要农民起义力量,迟昭平的生卒年月已不可考证,在后世的史书中对迟昭平记载最多的就是她作为一个女性,领导起义的事迹。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是不可多见的。在《资治通鉴》中提到 “平原女子迟昭平亦聚数千人在河阻中,莽召问群臣擒贼方略,皆曰 ‘此天囚

  • 女性领袖迟昭平简介 怎么样评价女性领袖迟昭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迟昭平,西汉

    迟昭平简介迟昭平,西汉末年的女性农民起义领袖,是当时反抗王莽统治的主要农民起义力量,迟昭平的生卒年月已不可考证,在后世的史书中对迟昭平记载最多的就是她作为一个女性,领导起义的事迹。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是不可多见的。在《资治通鉴》中提到 “平原女子迟昭平亦聚数千人在河阻中,莽召问群臣擒贼方略,皆曰

  • 解忧公主结局是什么?刘解忧和翁归在一起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解忧,汉朝

    在历史上的刘解忧,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中记载了一个解忧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她在出使乌孙和亲的细君公主去世后,为了维护汉朝和乌孙的和亲联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乌孙国。她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曾嫁予三任丈夫,皆为乌孙王。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

  • 为什么说刘解忧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的和亲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解忧

    刘解忧爱情对于刘解忧,我们对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她出使到乌孙国去和亲,为大汉王朝所带来的影响。不过在这里,我们要说的不是关于她出使到乌孙国为大汉带来了什么,而是要说关于她的爱情。她的一生嫁了三个男人,分别就是乌孙国的三任领主,即就是他的第一任丈夫岑陬,还有在岑陬之后代管王位的他的堂弟翁归靡,他也被人

  • 电视剧解忧公主刘解忧是谁演的?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乌孙,西域,和亲公主,

    史诗历史剧《解忧公主》由张歆艺、袁弘、袁文康、叶青、刘冠翔、张一鸾、武强、姜晓冲、杨懿等主演,讲述了解忧公主与乌孙国两位皇室兄弟之间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纠葛。该剧于2016年2月18日在央视八套播出。剧中刘解忧是谁演的?解忧公主历史原型是谁?解忧公主是谁演的?剧中解忧公主的扮演者是演员张歆艺。刘解忧

  • 揭秘古代“工作餐”制度:唐代仅供应宰相级高干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揭秘古代“工作餐”制度

    现在不少公司将为员工免费供应午餐作为一项福利制度[注: 福利制度 正文国家行政机关为改善所属公务人员的生活,通过专项会计科目开支设立的利设施和对公务人员个人生活补助的规定。],其实,这种“工作餐”制度,我国古已有之。唐代的工作餐叫“堂馔”,后来又称之为“廊餐”。网络配图 古代百官上“早朝”的时间很早

  • 李清照身世:一代才女李清照竟是属于高干家属?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清照,身世,高干家属,宋朝

    李清照的爸爸,叫李格非,山东人,进士出身,历任冀州司户参军(财政局局长)、郓州教授(市立大学校长)(北宋中期以后,各路、府、州、军、县都办有官学,每所官学置教授一人,负责管理官学和教授经书,李格非为州办官学教授,故此相当于市立大学校长。有人认为该职相当于教育局局长,实误。)、太学录、太学博士(大学教

  • 1969年北京高干大疏散:党内老同志被趁机“监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干,监禁

    1969年3月至8月间,中苏边境接连爆发了几起冲突事件,之后,大军压境的苏联于下半年又私下向美国等国试探对中国核设施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展了防范“新沙皇”侵华战争的紧张战备和疏散在京中央领导人的工作。由于事件发生在“文革”期间,当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风头正健,在他们的一手操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