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吴质

吴质——三国时著名文学家

吴质

吴质的资料

  中文名:吴质

  国 籍:曹魏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177年

  逝世日期:公元230年

  职 业:文学家、振威将军、侍中

  主要成就:辅佐曹丕登基

  代表作品:《思慕诗》

  籍 贯:兖州济阴郡(今山东定陶西北)

  谥 号:威侯

  字 号季重

吴质的介绍

吴质(177—230),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爱。在魏文帝曹丕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吴质出谋划策,立下大功。与司马懿、陈群、朱铄一起被称做曹丕的“四友”。为人放诞不羁,怙威肆行,卒后被谥为“丑侯”。其子吴应数次上疏申辩称枉,正元年间方改谥为“威侯”。

吴质出身“单家”,又不能取“与乡里相浮沉”的态度,所以不能跻身汉末的名士派之列,得以在政治领域大显头脚;纵然后来曹丕征吴质到洛阳,亦“不为乡里所饶”(《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典略》)。当然还有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其文学才力不能与建安七子相匹敌,所以不能以文学实绩显名于建安文坛。《三国志·魏志·吴质传》曾称:吴质“以文才为文帝所善,官至振威将军”,究其实,其中当有更复杂的政治原因。

曹操喜欢延纳文学之士,曹丕、曹植亦有乃父之风,除交结建安七子之外,身边还集结着一批年轻的文士,曹操立嗣问题不明朗时,曹丕、曹植以及他们身边的文士还能相得以处;当曹操立嗣问题突出来后,双方就各自施展方略尖锐对立起来。《三国志·魏志·曹植传》裴松之注引《世说新语》:杨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太子患之,以车载废簏,内朝歌长吴质与谋。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验。太子惧,告质,质曰:‘何患,明日复以簏受绢车内以惑之,修必复重白,重白必推,而无验,则彼受罪矣。’世子从之,修果白,而无人,太祖由是疑。”《三国志·魏志·吴质传》裴松之注引《魏略》:“魏王尝出征,世子及临淄侯植并送路侧。植称颂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王亦悦焉。世子怅然自失,吴质耳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行,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皆歔欷,于是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可以说,吴质当是曹丕的智囊人物,使曹丕对他刮目相看。

不过,吴质并非不沾文学的边缘。《三国志·魏志·吴质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及河北平定,大将军(曹丕)为世子,质与刘桢升在坐席。桢坐谴之际,质为朝歌长,后迁元城令。”四年后,吴质回京述职,曹丕盛张宴席,款待久违的吴质,为之曹植曾写作《与吴季重书》,微言大义,期冀吴质能“为我张目”;当然其中也有提到吴质依仗曹丕的支撑所张扬的骄奢气焰。吴质即作《答东阿王书》,申明“至乃历玄阙,排金门,升玉堂,伏虚槛于前殿,临曲池而行觞”,只不过是“恃平原养士之懿”,实“愧无毛遂耀颖之才”,露出仗人以假威的心迹。至于“张目”一事,吴质则借“儒墨不同,固以文矣”,把曹植搪塞过去。这篇答书,词繁藻丽,典奥实密,假之以“愧无毛遂耀颖之才”相贯串,前后严密布成一体,亦可以说颇得建安文学“以气为主写文章”(鲁迅:《而已集》)的风气。

有关“吴质”的历史故事

  • 三国吴质简介-三国吴质(三国时著名文学家)

    吴质简介: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小编今天讲一位三国历史人物:三国吴质,历史上评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吴质,三国历史吴质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吴质,国籍:曹魏,民族:汉族吴质(177230),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

  • 曹丕心腹吴质简介,曹魏四友之一的吴质怎么死的?

    曹丕心腹吴质简介,曹魏四友之一的吴质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吴质(177—230),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爱。在魏文帝曹丕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吴质出谋划策,立下大功。与司马懿、陈群、朱铄一

  • 吴质:三国著名文学家,与魏文帝曹丕关系极好

    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吴质。在魏文帝曹丕的身边曾有一个小圈子,人称“太子四友”,都是与曹丕关系最铁的人,其有司马懿、陈群,与他们二人相比,另一位吴质名气就小多了。论才气,吴质恐怕还要胜过司马懿和陈群;论与曹丕的关系,吴质一开始也更受重视。然而性格决定命运,吴质的一生却争议不断,他完全

  • 曹丕老师吴质的智谋如何?

    [摘要]:曹丕老师吴质的智谋如何?是一段三国历史的历史,吴质与曹丕的关系?吴质与曹丕是君臣关系。吴质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丕“四友”之一代表作《思慕诗》吴质(177年—230年),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三国...曹操为什么不让司马懿当曹丕的老师?为什么曹操不信任司马懿,而曹丕把他当

  • 吴质简介,吴质使了什么手段来辅佐曹丕登位?

    吴质简介,吴质出身“单家”,不能采取“与乡里相浮沉”的态度,所以不能成为汉末名士之一。后来,即使曹丕征吴质到洛阳,亦"不为乡里所饶"(《礼记》宋注引《三国志》)。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它的文学才华比不上建安七子,所以我们文学成就比得上建安文坛显赫。《典略》曾说:吴质以文才为文帝所善,官至振威

  • 吴质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吴质,字季重,汉末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曹丕是一个城府很深、刻薄寡恩、心狠手辣,非常善于掩饰自己的政治家,按理说这种人很难有什么朋友的。但有句俗话说得好,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曹丕也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吴质。在《三国演义》里吴质的存在感不强,所以可能有的人看到吴质

  • 吴质

    吴质(177年—230年),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魏国大臣。那么吴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吴质又是怎么死的那?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吴质简介吧。公元204年,曹操为发展力量,在鄄城招贤纳士,吴质应召而至。因其才学通博,受到曹氏父子的赏识,成为曹丕的挚友,曹植的

  • 吴质是什么人?他死后的谥号是什么?

    吴质,三国魏济阴人,东汉末及三国时曹魏官员。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迫使汉献帝刘协退位,正

  • 立下大功的吴质为何总得不到曹丕的重用?

    吴质,字季重。喜欢文学,善于阴谋,曾一度作为曹丕的智囊,为曹丕最终被确立为太子,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曹丕称帝,对吴质似乎没有过多的赏赐,而且吴质去世后,皇帝给他的谥号是非常低劣的,难道曹氏祖孙三代都卸磨杀驴的主。想当年,曹操活着的时候,对待自己的儿子,本来想确立一个最有本事的人。刚开始曹操最为欣赏的是

  • 为何说吴质是曹丕夺嫡成功的最大赢家?真相是什么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太子四友”的说法来自《晋书·宣帝纪》,指的是四个为曹丕夺嗣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司马懿、陈群、吴质和朱铄。其实除了这四位,曹丕能够顺利成为太子,贾诩才是功劳最大的那个,但这五人中受益最多的

  • 吴质是谁?他与曹真之间的关系为何如此之差?

    吴质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与司马懿、陈群、朱铄一起被称做曹丕的“四友”。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魏文帝曹丕有四位好友,曹丕与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他们也是曹丕的重要智囊。这四个人,分别是陈群、司马懿、吴质和朱铄,他们并称曹丕“四友”。陈群和

  • 曹丕的重要谋士高参吴质为何不受重用呢?

    是哪两位呢?杨修与吴质。客观地讲,杨修的名气大得多,与曹操比智力的几个桥段堪称精彩。吴质的名气要差得远,以至于不少人不知道他是谁。三国英雄璀璨如星空,吴质的光芒显然微弱了一些。但是,这不等于说吴质无足轻重,可以被忽略不计。恰恰相反,他在曹魏的后期,是一个大角色,是小人物在一瞬间便扭转了乾坤。那时候,

  • 三国曹魏文学家吴质的简介 曹丕为何不重用吴质

    吴质人物生平简介吴质字季重,是今山东定陶西北人。吴质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曾经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爱。在魏文帝曹丕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吴质出谋划策,立下大功。与司马懿、陈群、朱铄一起被称做曹丕的“四友”。为人放诞不羁,怙威肆行,卒

  • 吴质死后,魏朝官员为何落井下石,给他定了一个“丑侯”的恶谥?

    魏明帝太和四年,吴质病逝,魏朝官员趁机落井下石,在魏明帝曹叡的默许下,给吴质定了一个恶谥——“丑侯”,其子吴应为此事前后奔走了二十余年,朝廷才将其谥号由“丑侯”改为“威侯”。吴质是谁?曹丕的密友、谋臣,曾在“丕植争立”这个重大问题上为曹丕积极奔走、出谋划策;与曹丕身边的另外三人司马懿、陈群、朱铄,并

  • 曹丕夺嫡成功受益最多的人不是贾诩,也不是司马懿,而是吴质!

    “太子四友”的说法来自《晋书·宣帝纪》,指的是四个为曹丕夺嗣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司马懿、陈群、吴质和朱铄。其实除了这四位,曹丕能够顺利成为太子,贾诩才是功劳最大的那个,但这五人中受益最多的既不是贾诩,也不是司马懿,而是吴质。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转封临菑侯。七月,曹操攻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

  • 太子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只有吴质是曹丕真正的朋友

    曹丕是一个城府很深、刻薄寡恩、心狠手辣,非常善于掩饰自己的政治家,按理说这种人很难有什么朋友的。但有句俗话说得好,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曹丕也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吴质。在《三国演义》里吴质的存在感不强,所以可能有的人看到吴质都想不起这号人来。但吴质对于曹丕却是非常重要的,吴质最大的成就就是帮助曹丕在

  • 曹魏开国功臣吴质被赐予恶谥“丑”,曹丕的儿子曹叡为何会默认?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代汉建魏。在曹丕从曹操的儿子们中脱颖而出,成为曹操的继承人,乃至称帝建国的过程中,有四个人功劳最大,分别是司马懿、陈群、朱铄、吴质,他们也被称为曹丕的“四友”。本文就重点聊聊其中的吴质。聊吴质是因为,这个曹魏开国的最大功臣之一,曾担任振威将军、假节都督

  • 揭秘:立下大功的吴质为何总得不到曹丕的重用?

    吴质,字季重。喜欢文学,善于阴谋,曾一度作为曹丕的智囊,为曹丕最终被确立为太子,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曹丕称帝,对吴质似乎没有过多的赏赐,而且吴质去世后,皇帝给他的谥号是非常低劣的,难道曹氏祖孙三代都卸磨杀驴的主。想当年,曹操活着的时候,对待自己的儿子,本来想确立一个最有本事的人。刚开始曹操最为欣赏的是

  • 立下大功的吴质为何总得不到曹丕的重用?

    吴质,字季重。喜欢文学,善于阴谋,曾一度作为曹丕的智囊,为曹丕最终被确立为太子,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曹丕称帝,对吴质似乎没有过多的赏赐,而且吴质去世后,皇帝给他的谥号是非常低劣的,难道曹氏祖孙三代都卸磨杀驴的主。 想当年,曹操活着的时候,对待自…吴质,字季重。喜欢文学,善于阴谋,曾一度作为曹丕的智囊

  • 吴质是什么人?曹丕太子四友之一,功劳大过司马懿

    吴质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曹操先封魏公再封魏王,取代汉室的野心其实已经昭然若揭,不过他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却一直摇摆不定:长子曹昂如果不是死于宛城之战,世子之位或许非他莫属,曹昂死后曹操极为看重聪慧的曹冲,《三国志》都提到:“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可惜曹冲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