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虞翊是谁?为什么反对大将邓骘放弃凉州?

虞翊是谁?为什么反对大将邓骘放弃凉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508 更新时间:2023/12/28 7:20:01

翊是谁?为什么反对大将邓骘放弃凉州?

虞翊,东汉名将,被邓太后认为有“将帅之略”,东汉欲放弃凉州,虞翊坚决反对,被任命为武都太守,领兵3000人前去镇压羌人。增灶,弱弓诱敌,换装惑敌,埋伏兵……奇计迭出的虞翊用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平定了羌人的叛乱。

邓骘(zhì)(《东观汉记》作邓陟 ,?—121年),字昭伯。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南)人。东汉时期外戚、将领,太傅邓禹之孙、和熹皇后邓绥之兄。最初被大将军窦宪征辟,因其妹邓绥入宫为贵人,任郎中。永元十四年(102年),邓绥被立为皇后,邓骘升任虎贲中郎将。汉殇帝即位,邓绥临朝听政,邓骘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殇帝驾崩,与邓绥册立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封上蔡侯,邓骘坚决推辞,不久拜大将军。他曾倡节俭,并辟召杨震等名士。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去世,安帝再封邓骘为上蔡侯,位特进。不久,邓骘为宦官李闰等诬陷,改封罗侯,回到封国后绝食自杀。

献策任尚

久经沙场的任尚被任命为中郎将,接替班雄,驻守三辅(长安一带),此时朝廷从各郡国招募了约二十万的步兵,看起来阵容颇为庞大,准备发动第二次对零昌的打击。任尚很幸运,因为他走马上任之前,得到一位高人的指点。这位高人是谁呢?正是前番以莫大勇气反对大将邓骘放弃凉州的虞翊,如今的他还只是个小小的怀县县令,但他对任尚说的一番话,却令这位久经沙场的悍将也不得不佩服。

虞翊对任尚说:“将军多次临危受命,讨逐群贼,掌控的三州屯兵二十万人,士兵们放弃农活,苦于兵役,却徒劳无功,人力物力的消耗极大,倘若此行无功而返,那么将军的处境就很不妙了。”这话真讲到任尚的心里了,任尚叹气道:“哎,此事我也忧心忡忡,也不知如何才好。”

虞翊说道:“将军,兵法有云:‘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这是形势使然,北地的羌人虽然人数不多,但皆为骑兵,日行数百里,来如风雨,去如绝弦,以步兵追击骑兵,肯定是徒劳无功。兵贵精不贵多,我为将军考虑,最好的办法是裁撤二十万的屯兵,让每位士兵捐数千钱,这样每二十名士兵的捐款可以购得一匹马,总共可以购得一万匹马。这种做法,即有利于屯兵返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又有利于国家节省开支,如此可以组建一支一万人的轻骑兵部队,凭借机动性,便可对羌人进行围追堵截,敌人便穷途末路了,这样大功可成。”

任尚听完不禁一动,一拍大腿,果然是高招啊。这些年战争的巨额支出,财政几乎破产,军队所需的马匹,居然要士兵们掏钱来购买,真是苦了这些农民出身的人。任尚马上将此计划上报朝廷,朝廷认为可行,于是罢二十万屯兵,组建一万精锐的骑兵。

有赖虞翊的计谋,任尚牛刀小试,率新骑兵北上丁奚城,与杜季贡打了一仗,结果证明虞翊的见识实在高明,任尚率部斩杀四百余名敌军,缴获的牛、马、羊等数千头。

连任尚这样身经百战的将领对虞翊都言听计从,这引起了帝国实际统治者邓太后的注意,她听说虞翊有将帅之才,便大胆起用,将他从县令的位置提拔为武都太守。不能不说,虞翊乃是后汉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富谋略的人物。我们先来说说虞翊的故事。

处危平乱

当大将军邓骘企图放弃凉州时,正是虞翊以莫大的勇气,挑战邓骘的权威,最终使得“放弃凉州”的主张被朝廷否决。若不是虞翊,那么河西走廊不复是中国的领土了,虞翊因此而声名鹊起。然而得罪大将军邓骘的后果是很严重的,邓骘想方设法置虞翊于死地。

永初四年(110年),邓骘将虞翊派往朝歌担任县长,此时朝歌正爆发一场严重的暴动,暴动首领是宁季,拥众数千人,袭杀朝歌前任县长,州郡围剿数年之久,仍然无法平定。很显然,邓骘想借刀杀人,让暴动者杀了虞翊。

邓骘的阴谋实在太昭彰了,虞翊的朋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只有虞翊神色自若,他笑着对朋友说:“遇事不避艰难,这是职责所在;不遇盘根错节的复杂局面,便不能真正甄别谁是真正英雄。这正是我建功立业之秋也。”就凭这几句,虞翊的英雄本色便跃然纸上,可为现代的成功学作一范本了。遇到陷害,不怨天尤人,不长嗟短叹,不怒气冲天,不躲避责任,而是当作人生的挑战,面对挑战迎难而上,这就是虞翊。结果虞翊不仅没有被消灭掉,反倒把朝歌的暴动平息了。

标签: 虞翊邓太后

更多文章

  • 虞翊简介 邓太后认为有“将帅之略”的东汉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虞翊,邓太后

    虞翊简介 邓太后认为有“将帅之略”的东汉名将虞翊,东汉名将,被邓太后认为有“将帅之略”,东汉欲放弃凉州,虞翊坚决反对,被任命为武都太守,领兵3000人前去镇压羌人。增灶,弱弓诱敌,换装惑敌,埋伏兵……奇计迭出的虞翊用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平定了羌人的叛乱。久经沙场的任尚被任命为中郎将,接替班雄

  • 西汉陈汤的事迹有哪些?陈汤一战成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汉,陈汤

    陈汤是西汉大将,陈汤不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因为他有不足,其一生职业也是起起伏伏,个人本身毛病也很多,贪财不按计划走,但是正是陈汤这样的人,为安定边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来看看陈汤的事迹。西汉陈汤的事迹有哪些陈汤是西汉大将,出生年月不详,山东兖州人。陈汤是西汉能将,曾任西域副校慰。陈汤勤奋好学,

  • 陈汤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汤,匈奴,名将,汉朝

    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视野里,战争,似乎一直是暴力主凶的代名词。要么“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要么“血流漂杵,白骨累累”,对战争破坏性近乎无限地夸大,催生出两千年的重文抑武,不仅使尚武精神日渐式微,更导致了大众对于军事历史的茫然陌生。2003年,当美国试图在战争初期一击斩首萨达姆时,很多中国人

  • 陈汤简介 西汉汉元帝时期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汤,汉朝,西汉西域副校尉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后复以荐为郎,数求使外国。久之,迁西

  • 郑众简介 东汉宦官郑众的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东汉,宦官,郑众,汉朝

    郑众郑众,字季产,南阳郡犨县人 ,东汉宦官。汉章帝时,以小黄门迁中常侍。汉和帝时加位钩盾令(皇家花园管理员),郑众他不依附外戚,一心忠于王室,因此得到了和帝的宠信。人物生平郑众为人谨慎机敏有心计。永平年间(58年―75年),郑众开始东宫侍奉太子刘炟。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刘庄去世,太子刘炟继位

  • 揭秘:郑众用计破窦氏 东汉宦官参政从此开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东汉,宦官,郑众,参政

    公元88年,汉章帝刘炟暴病身亡。尚在孩提中的刘肇,十岁登基做了皇帝,是为汉和帝。因其年幼无力处理朝政,窦太后便乘机临朝称制,开始启用窦氏的亲戚。从此,窦氏一门“宠贵日盛”。随着年龄的增长,汉和帝深感窦氏专权下去会后患无穷,他想除掉窦氏,恢复皇帝的权力。可是大臣中只有司空任隗和司徒丁鸿,平时不肯依附窦

  • 郑吉的成就有哪些 西汉名将郑吉都做过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郑吉,名将,西汉名将,西汉

    郑吉(?―公元前49年),会稽(今江苏吴县)人,西汉将领。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汉宣帝时,任侍郎,率士卒屯田渠犁,因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有功,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惮率万余人归汉,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五万人将他迎降。匈奴僮仆都尉由此罢。郑吉因功为安远侯,汉置西域都护,

  • 郑吉简介 西汉名将郑吉一生都做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郑吉,名将,西汉名将,西汉

    郑吉(?―公元前49年),会稽(今江苏吴县)人,西汉将领。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汉宣帝时,任侍郎,率士卒屯田渠犁,因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有功,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惮率万余人归汉,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五万人将他迎降。匈奴僮仆都尉由此罢。郑吉因功为安远侯,汉置西域都护,

  • 解析:罗马克拉苏是被汉朝西域都护郑吉灭掉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郑吉,名将,西汉名将,西汉,罗马克拉苏

    当初波斯强盛的时候被雅典和斯巴达击败,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更是横扫波斯,一直打到印度。罗马在势力膨胀,击败迦太基,统一地中海周边后,向东扩张,重现亚历山大大帝伟业应该是比较正常的思路。前53年,克拉苏进攻帕蒂亚(安息),精锐的罗马军团在卡莱惨败,克拉苏身死。这场战争后,罗马虽然和安息还是一直打个不断,

  • 东汉名将虞诩简介 东汉名将虞诩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虞诩,名将,东汉名将,东汉

    虞诩(?—137年),字升卿,小字定安。陈国武平县(今鹿邑武平)人 。东汉时期名将。最初被太尉张禹召为郎中,历任朝歌县长、怀县令,平定朝歌叛乱。任武都太守,以增灶计大破羌军,安定一郡,治理武都政绩卓然,深受爱戴。后任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多次得罪权贵。一生九次遭到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