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主父偃之死:因为太过有才被公孙弘构陷致死

主父偃之死:因为太过有才被公孙弘构陷致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01 更新时间:2023/12/30 20:29:36

汉武帝时期,名臣辈出。其中有两位特别值得一提,一个是公孙弘,一位是主父偃。公孙弘年轻时是个猪倌,四十多岁才开始攻读儒家学说,武帝即位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多岁,武帝向天下招纳贤良之士,公孙弘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不久后,武帝派他出使匈奴,在回到长安后递交给武帝的报告没有使武帝满意。公孙弘知道皇帝恼火,就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家。

他这一告老还乡就是近十年,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朝廷下诏书,征召文学,公孙弘所在的川国又推荐他。公孙弘此时深知自己的主张不能被武帝所接受,推辞再三。但群众不答应,非要让他再去试试。公孙弘无奈,只好再次入长安,在一百多个征召而来的儒生的对策中,公孙弘的对策被排到了最后。但当全部对策送到武帝那里后,武帝看到了公孙弘的对策,居然大为赞叹。武帝就将他的对策提为第一。二人相见,武帝看到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的公孙弘,早已经忘记这就是他十年前憎恨的那个公孙博士,再次封他为博士。公孙弘每次在朝议时,小心谨慎,只是提出问题,并且分析问题,从来不解答,他把这个权力留给了武帝,这样,渐渐地他得到了武帝的喜欢。一年之中被提拔为左内使,不数年,即迁御史大夫,位居三公。

我们的另一位主角主父偃与公孙弘不同,他所修习的是纵横术,纵横术兴盛于战国,到武帝即位时,这种学说已经衰落。不过,主父偃并非是纵横家的忠实信徒,他还学习了儒家经典《易》、《春秋》。或许是缘于他的性格,又或者是他的思想主张,总之,他在自己的家乡齐国曹到排挤,从而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为了可以进入官场,主父偃曾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齐王,但齐王的老母亲不同意,还对主父偃破口大骂,主父偃在齐地的名声更加臭了。他只好离开齐国,到燕、赵、中山等国寻找他的理想。但他的理想因不能取悦任何人而无法付诸实践。

不过,这并不能使主父偃丧失信心,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找到了当时最受武帝所宠爱的卫青将军。他请卫青将军把自己直接引荐给武帝。卫青虽然尽力来办理此事,但武帝并没有对这个主父偃产生兴趣。主父偃只好走最后一条路,就是上书言事。武帝时期,平民百姓也可直接向皇帝上书言事。这一规定为很多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进入国家政体内的人提供了一条终南捷径。主父偃的上书,文字很多,“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武帝登基不久,就打破了汉帝国与匈奴的关系。两国进入了不友好状态。汉帝国在这个时候正准备向匈奴开战,有反对的人,也有赞成的。主父偃认为不可伐匈奴,他认为,秦帝国所以迅速灭亡,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征伐匈奴。“曝兵露师十又余年,死者不可胜数”,致使赋税繁重,人民疲弊,“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织不足于帷幕”,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群雄并起。所以,如果真的要与匈奴开战,可能就要走秦帝国的老路。

汉武帝对匈奴问题虽然感兴趣,但可能不是全部。主父偃所提出的其他八事可能使汉武帝更加有兴趣。他在早晨接到上书后下午就接见了主父偃,并当场拜为郎中。从此,主父偃经常上述言事,很得武帝赏识,“一岁四迁,至太中大夫”。

主父偃为帝国贡献最大的就是“推恩令”,所谓“推恩”,用圣贤的解释就是“推恩足以保四海”。恩,爱也,推恩就是将己之所爱推及他人之意。汉帝国最大的祸患之一就是诸侯问题。景帝时期还闹过七国之乱,使得帝国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诸侯王的子弟。按汉制,侯国隶属于郡,等于把王国土地纳入郡县,长安政权的土地扩大而诸侯国土地缩小。如此一来,诸侯王们就再也没有实力给长安政府制造麻烦了。

由此可以看出,主父偃与公孙弘不同的是,他个性张扬,喜欢肆意发挥个人意见。那么,这样的两个人是如何进入到一个故事中来的呢?而且还是一个落井下石的故事。

主父偃被汉武帝重用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复仇生涯。他最先是从燕王刘定国开始的。燕王这个人生活作风有问题,他与其父康王的姬妾私通,后来又夺取其弟弟的妻子为妾。其弟无法忍受哥哥的所为,就将燕王乱伦的事告到朝廷。主父偃当初在游燕时,未得燕王的看重,所以始终怀恨在心,得到这份状子后,他立即建议武帝,对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要严厉惩罚。武帝之所以会同意他的意见,是因为对待诸侯王的问题上,武帝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于是,燕王被诛,燕国顺势被取消。

不久后,主父偃又把矛头对准了齐王。他对武帝说:“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殷富,巨于长安,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今齐王于亲属益疏。”按他的话而言,像这样大而且富庶的齐国理应由天子的亲生儿子担任侯王,可现在的齐王与武帝的亲属关系非常疏远。况且,“吕太后时齐欲反,吴楚时孝王几为乱。今闻齐王与其姊乱”。自然,这些话是很对武帝口味的。武帝希望主父偃能想一个办法。主父偃就让武帝任命自己为齐相,受命调查齐王。主父偃先是找人让其揭发齐王,当然,一个诸侯王想要没犯错,是不可能的。当齐王知道这件事后,惊恐不已,选择了自杀。

赵王在得知两位诸侯王死掉的消息后,开始慌张了。因为当初主父偃也在他这里待过,并且也没有受到自己的重用。他决定先下手为强,趁着主父偃在齐国的空当,派人跑到朝廷向武帝告主父偃接受其他诸侯的贿赂。

事实上,主父偃绝对是个贪污犯,他不但接受诸侯王们的贿赂,在长安城中也经常接受众大臣的贿赂,受贿累千金。有人曾奉劝他不要过分玩弄权势,不要如此张扬,做人应该为自己留点退路。主父偃却说:“吾日暮途远,故倒行逆施之。”

汉武帝可能也知道主父偃有这样的毛病,当赵王的状子来到长安时,他并没有想追究此事。可当他听到齐王自杀的消息后,大为震怒。他立刻怀疑是主父偃逼迫齐王自杀的,于是下令搜捕主父偃。调查结果显示主父偃受贿是真,但并未胁迫齐王,齐王确实是畏罪自杀。既然事情已经调查清楚,那么主父偃虽然有过,但并不是大过,所以,武帝决定饶了他。可就在这个时候,公孙弘站了出来。他认为:齐王自杀没有留下儿子,王国应当废除,收归朝廷划为郡县;若朝廷不杀主父偃,皇帝您则有贪图齐国领地,故意指使主父偃残害宗室之嫌疑。

这段话说得非常精准到位,而且正好射中了武帝的痒处。把封国废除是武帝想要的,但绝对不能让天下人说齐王自杀是自己的主意。公孙弘无疑是给武帝出了一个只有一个答案的多选题。那就是,必须要杀主父偃,否则,皇帝就要背上骂名。

武帝略加考虑,就把主父偃推上了断头台。

公孙弘与主父偃并无大的恩怨,二人在性格上与政见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身为三公之一,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落井下石。公孙弘可谓最善于利用这一诬陷技术。可公孙弘这么一落井下石,主父偃就非死不可了

标签: 主父偃汉武帝公孙弘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对栾大十分宠信还将女儿嫁给他 最后为了什么而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汉武帝

    还不知道:汉武帝最后为何杀栾大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话说在中国历史当中有着数不胜数的皇帝,能够有着很大作为,并且称之为一代明君的皇帝在少数,像那种的昏君或者是一事无成的皇帝倒是有着很多。而在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刘彻,他算得上是个数一数二的明君,现在只要是世人提

  • 贺卡的起源是什么?历史上第一张贺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李世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贺卡的起源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是2020年的开端,不论你在去年过的怎么样,在这个新的一年的开始,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心想事成,天天开心。说道新年开始,亲朋好友们互相送个祝福还是很有必要的呢,然而赠送贺卡我觉得是在现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社会的一种文化的坚持吧,

  • 毕岚发明翻车的初衷是什么?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汉灵帝刘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永康元年(168)十二月,汉桓帝驾崩,由于其生前没有子嗣,身为帝室之胄的刘宏便被拥立为了大汉王朝的新任君主。他在位时期荒淫无道、卖官鬻爵,搞得朝政混乱不堪,引发了黄巾起义,将东汉王朝推入覆灭的边缘。之后外戚和宦官之间产生了争执,而以宦官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发动了“

  • 德高望重的大将军蒙恬究竟有没有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将军蒙恬,蒙恬

    历史上有关蒙恬后人的笔墨很少,现在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蒙恬后代的信息是后人根据史书里记载的内容推断出来的。有人认为蒙恬并没有子嗣,但有的人认为根据史书推论出来的关于蒙恬后代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根据记载蒙恬很早之前就在一个叫“安定”的地方定居了,近代很多人一致认为中国的蒙氏就是从安定这个地方开始出现的,

  • 唐朝时期的才高望重社稷之臣:宰相申公高士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宰相,高士廉

    导读: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高士廉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后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贞观五年,高士廉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后奉命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贞观十二年、,改封申国公,世袭申

  • 北宋典范皇帝:宋仁宗为后世皇帝所敬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位皇帝。身为皇帝,集天下大权于一身,生杀予夺,全在其一念之间。然而,他并没有胡乱妄为,而是严于律己,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甚至为后世皇帝所敬仰。那么,宋仁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

  • 北宋典范皇帝宋仁宗:中国历史最繁荣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位皇帝。身为皇帝,集天下大权于一身,生杀予夺,全在其一念之间。然而,他并没有胡乱妄为,而是严于律己,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甚至为后世皇帝所敬仰。那么,宋仁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

  • 东汉大龄丑女孟光:找到爱情还嫁给了高富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孟光

    凤姐罗玉凤的征婚条件很多,但最苛刻的是要有刘德华的帅气、任达华的性感、立威廉的俊俏、谢霆锋的冷酷、韩寒的才气。这个条件是神仙也难以达到,于是这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难道凤姐这样的人真的就不能获得甜美的爱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东汉时期也有一位这样的“凤姐”,不过,这位“凤姐”不仅最终钓得金龟婿,而

  • 举案齐眉居然出自东汉时期丑女孟光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举案齐眉,孟光

    梁鸿、孟光是东汉时期的一对恩爱夫妻,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就是今天陕西咸阳市西北人。提到梁鸿,必定会想到他的老婆孟光,他们两夫妻的结合是有一个故事的,下面就来看看关于梁鸿和孟光的故事吧。梁鸿孟光在史书记载中,梁鸿家是一个很贫困的家庭,但是他很有才华,很多有势力的大家族的女儿都想嫁给梁鸿,但梁鸿

  • 古代的四大丑女是谁?举案齐眉竟出自丑女孟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四大丑女,举案齐眉,孟光

    嫫母古代最出名的丑女,当首推嫫母,形同夜叉,丑陋无比。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屈原《九章·惜往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但她为人贤德,黄帝娶她为妻。嫫母果然不负黄帝的厚爱,对妇女们实施德化教育。相传,人类使用第一面镜子就是嫫母发现制作。有一次,彤鱼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