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公孙弘
公孙弘
汉朝公孙弘简介-汉朝公孙弘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5 22:04:34阅读:3401
公孙弘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汉朝历史人物:汉朝公孙弘,历史上评为公孙弘,汉朝历史公孙弘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公孙弘,字号:公孙季、公孙次卿,所处时代:西汉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其少时为吏,牧豕海
公孙弘
名人大全时间:2023/12/21 21:45:35阅读:2019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
汉武帝十三位丞相大多数都不能善终 公孙弘为什么是一个例外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4 21:37:16阅读:4211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和公孙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一生用了13位宰相,大多不得善终,为何公孙弘却长盛不衰?公孙弘能够做到丞相之位荣休,因为公孙弘比较有危机意识。一来,公孙弘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二来,公孙弘懂得审时度势,总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外。但
汉武帝在位时诛杀五位丞相 却唯独宠信他一人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5 6:28:35阅读:3305
汉朝时,皇权与相权之争十分激烈,尤其是在汉武帝时代。据统计,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一共经历了13位丞相,分别为: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其中有五位被处死,六位被罢免。剩下两个是公孙弘和田千秋。田千秋是汉武帝时期的最后一位丞相,被托孤留任
公孙弘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能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时间:2024/2/24 22:42:26阅读:2616
公孙弘最后为何能得以善终?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孙弘能够做到丞相之位荣休,因为公孙弘比较有危机意识。一来,公孙弘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二来,公孙弘懂得审时度势,总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外。但是要将公孙弘推到一个什么值得学习的楷模,或者是什么领军人物,也没有必要,因为公孙弘这
公孙弘为人究竟如何?为何被称为汉武帝时期第一奸臣?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2 15:32:07阅读:1883
此人名叫公孙弘,公孙弘才华出众,他一步步的从一个基层干部最后做到丞相的位置,而且还被汉武帝封为平津侯,可谓位高权重。史书记载公孙弘做事十分严谨小心,为人也很低调,也很勤俭节约,而且他十分孝顺,他对母亲十分尊敬,一直亲自照顾老母亲,汉武帝十分喜爱他。或许看到这会有人好奇,从此看来,公孙弘岂不是个大忠臣
他早年以放猪为生的无名小卒,后被汉武帝看中封侯拜相
历史解密时间:2024/2/6 20:43:05阅读:833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出身很不好的大人物,他们能留名青史,除了有很好的才能以外,最重要的便是有“伯乐”。他是西汉历史上第一个以丞相封侯的人,以一个放猪的无名小卒成为一国的丞相。四十岁才开始学习的他,到底有什么能力让国人两次推荐。又因为什么被好朋友嫌弃呢,他便是西汉传奇人物公孙弘。公
大汉朝的丞相结局都很惨吗?有一个无军功却被封侯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7 11:42:37阅读:3063
大汉朝的丞相结局都很惨吗?有一个无军功却被封侯得以善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一朝的丞相几乎都不得好死。三个被杀,两个自杀,其中田蚡被免职惊吓的精神分裂而死。公孙贺听说武帝要他做丞相时,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相比之下,始终被汉武帝青睐的公孙弘不仅得了善终,而且无军功仍封侯,算
公孙弘的贡献 司马迁怎么评价公孙弘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7 5:18:05阅读:4889
公孙弘公孙弘是西汉时期的名臣,担任过博士、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等职,被封为平津侯,也是西汉第一位以丞相之职封侯者,开创了“以丞相褒侯”的先例。那么,公孙弘都有什么贡献能让他如此特殊?公孙弘的贡献理论思想公孙弘是公羊学家,他没有留下自己的理论著作,其思想主要在他的贤
西汉丞相公孙弘明哲保身的哲学故事 公孙弘是小人吗?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0 1:36:20阅读:4418
公孙弘出生齐地菑川薛县(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著有《公孙弘》十篇等作品,除了政绩作为意外,他也为推广儒学做了不少贡献。当然,公孙弘能在晚年拜相,且寿终正寝实属不易,同时也让史学家批评他是个高深莫测的小人。公孙弘明哲保身公孙弘上奏章说事,有不准奏的,从来不在朝廷之上辩论。他经常和主爵都尉汲黯一道请求
西汉大器晚成丞相公孙弘生平 公孙弘结局 公孙弘子女
历史人物时间:2024/1/5 6:22:39阅读:4822
汉武帝时代,更多的是论及武帝的雄才大略和他手下的名将如卫青、霍去病等抗击匈奴,开疆阔土,建立了无数功勋,很少有提及武帝时默默工作的文臣集团。正如人吃多了生猛海鲜,反而对粗茶淡饭更感兴趣。名将如海鲜,文臣如淡饭,二者协调方能大可治天下,小则调人味。下面介绍的便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人物公孙弘。潦倒前生公孙弘
如何评价西汉丞相公孙弘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4 7:31:02阅读:3668
《资治通鉴》记载:前130年,汉武帝下诏,征召官吏百姓当中,能够明白当代事物、学过圣贤道术的人,由各县按次给予廪食,让他们和计簿使者一起前往朝廷,接受皇上的策问。所谓的计簿使者,就是各诸侯国每年派往京师向朝廷呈报各郡国簿册的使者。淄川人公孙弘出身平民,但很有学问,被征召到了朝廷。据史料记载,这个时
西汉丞相:公孙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7 1:22:06阅读:587
公孙弘是西汉时期名臣,了解他的朋友可能不多,公孙弘算是大器晚成,一生最大成就是推行儒学。公孙弘是汉朝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这在当时开创了一个先例,说明皇帝对他的重视。据记载,公孙弘著有《公孙弘》十篇,可惜文章内容没能保存下来。今天正好借此机会,和大家聊一聊有关公孙弘的故事,看看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好
西汉丞相平津侯:公孙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时间:2024/2/10 4:33:43阅读:3458
公孙弘,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汉大臣,官至丞相,封平津侯。他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汉武帝时期,曾经有这样一位丞相,名叫公孙弘,在为相期间名声一直不是很好,被同僚一致认为是
丞相公孙弘削竹简苦读 公孙弘盖布被子的故事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5:30:25阅读:4687
丞相公孙弘汉武帝一生可以说是换丞相比较频繁的,而且其中大部分都算是不正常死亡的,而公孙后就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担任丞相期间因病去世的人之一,这里就来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公孙弘其人。丞相公孙弘公孙弘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他少年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官吏,但是因为触犯了法律而被免了官职,后来没有钱,就不得不去替人养
扛住人生大起大落,你将是涅槃重生草根变丞相-公孙弘
历史人物时间:2024/1/5 11:07:35阅读:2414
草根变丞相——公孙弘【扛住人生大起大落,你将是涅槃重生】布衣丞相——公孙弘公孙弘,相貌英俊、晚年学识广博(注意是晚年)、能言善辩、通晓文法儒多门学科。汉武帝任命其为丞相,更重要的是封其为“平寿候”。历史上,既是丞相又能封候的公孙弘就是第一人!很多人说年纪大了就该“安享晚年”,我们一起来看看公孙弘是如
读书人的偶像公孙弘,从海上牧猪到位居宰相,如何做到后来居上?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5 17:35:22阅读:3643
汉武帝自从即皇帝位不久,就不断进行尊儒的活动,其中要以置五经博士、兴学校这两件大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都说四书五经,其实本该是“六经”根据历史考证,在我国战国末期就已经设立博士一职。而到了汉初时期,汉承秦制,博士官予以保留。可在那时,汉高祖刘邦是一个不喜欢儒生、不喜欢经学的皇帝。而陆贾却时不时在刘
公孙弘因为长得帅被汉武帝选中,大器晚成却保住一条命还得了富贵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7 6:25:23阅读:3114
说起大器晚成的故事,恐怕首推就是姜子牙,八十岁遇周文王,然后拜相,兴周伐纣,成就一番事业。但姜子牙是传说的人物,历史是有这个人,可是他是八十岁拜相是有水份的,因为姜子牙在兴周伐纣之后,又活了几十年,活到周康王六年。周康王是周文王的曾孙,周武王的孙子。历史上倒有一位真正大器晚成的人,六十岁发迹,七十岁
汉武帝用了13个宰相,大都不得善终,为何公孙弘却能独善其身?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9 1:52:42阅读:4343
武帝朝更换丞相十分频繁,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里,一共任命了十三位丞相,除了托孤丞相田千秋以外,剩下的十二位,七位被免职,三位自杀,三位被杀。被免职的七位丞相中一位被斩首,一位被吓得精神崩溃而亡。武帝统治期间,大臣们都知道官不好做,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到了武帝统治后期,朝廷要提拔一位大臣做丞相,大臣是一边
汉武帝一生用了13位宰相,大多不得善终,为何公孙弘却长盛不衰?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9 3:10:54阅读:1474
公孙弘能够做到丞相之位荣休,因为公孙弘比较有危机意识。一来,公孙弘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二来,公孙弘懂得审时度势,总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外。但是要将公孙弘推到一个什么值得学习的楷模,或者是什么领军人物,也没有必要,因为公孙弘这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地方,在历史上的评价也是可圈可点。从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