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汉文帝为何要诛杀薄太后唯一亲弟弟薄昭?

揭秘:汉文帝为何要诛杀薄太后唯一亲弟弟薄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560 更新时间:2024/1/1 5:20:39

在民间故事里,汉文帝刘恒是“二十四孝”中的典范,代表事迹是“亲尝汤药”:他被封为代王的时候,曾衣不解带地陪伴在生病的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尝药,长达三年。后来,朝中大臣在讨论合适的皇帝人选时,刘恒的这一举动为其大大加分,终于被迎立为天子。

不过,文帝同时还有一个“大义灭亲”的光荣事迹。诛杀的,正是薄太后唯一的亲弟弟薄昭

薄昭在刘恒被迎进未央宫之前,曾起过关键作用,他曾奉命见周勃;通过薄昭为中介,汉文帝得到了当时手握京师兵权、具有左右局势能力的太尉周勃的支持。这是大功一件。薄昭也成了薄氏中惟一封侯的。后来周勃被诬谋反,中间穿针引线,给周勃求情的人,正是薄昭。

文帝曾把周勃以造反之罪下狱。他是否怀疑二人结盟,有利益勾兑?很有可能。以文帝的心思之缜密,必然很是警惕。

《史记·孝文本纪》云:“十年冬,(汉文帝)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死。”记载太略。《资治通鉴·汉纪》载,“(汉文帝)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为什么要派汉使去找薄昭,薄昭为什么会被汉使激怒,又为何杀汉使者,都是一个谜;汉文帝为什么要鼓励舅父自杀,薄昭不肯,还让群臣穿丧服去薄家中逼其自杀,则更诡异。

在诛杀薄昭的事件中,薄太后并没有出面。一种可能是薄昭犯的是大恶,薄太后不敢;另一种可能是,文帝早跟母亲打过招呼,这个舅舅我杀定了。不管哪种,恐怕两母子之间必然已存在隔阂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论这件事情说:唐代李德裕以为,“汉文帝杀薄昭,在法律上是圣明的,在道义上却不适当。当年秦康公晋文公返国的时候,曾发出见到舅父就如母亲仍然在世一样的感叹。何况薄太后还健在,只有一个弟弟薄昭”。又引魏文帝(曹丕)说法:“对待国舅,只应当用恩泽赡养而不应当把权力交付给他。”

司马光怪文帝在处置此事时,不孝,不智。不过,我觉得,薄昭之死,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文帝防止薄姓坐大,将来难以驾驭,欲加之罪。在对待薄太后的孝与不孝之间,汉文帝的角色转换得很快嘛。

还有一点似乎没怎么引起史家关注。在文帝上台一年多时间里,实力很强的楚元王、齐哀王、城阳王等纷纷去世,也有不合常理之处。要知道,他们每个人去世时都正当壮年啊。

齐悼惠王刘肥有三子,对文帝威胁最大。大儿子齐哀王刘襄在平定诸吕之乱中功劳最大,本来差点被推举当皇帝的,但功败垂成,回去后很快就病死了。二儿子城阳王刘章,也有大功,文帝本来许诺说要封他赵地,后来有意打压他,只给了齐的一小块地方封王,刘章也在第二年就病死了。

三儿子济北王刘兴居,也只封了一小块地,早就心存不满。听说文帝亲临太原,以为皇帝将亲自统兵出击匈奴,有机可乘,就发兵造反。汉文帝迅速布兵,又用了釜底抽薪之计,刘兴居很快兵败自杀了。——想必文帝看到济北王造反,会心中一喜吧?

我真心觉得汉文帝算是中国历史上综合水平最高的几位皇帝之一,不管是行政能力还是人品德行,都很说得过去了。但他一样也在忙着除掉异己。只不过,他除掉异己的方式,既温和,又让人服气,至少没有留下大的把柄。

标签: 汉文帝薄昭汉朝

更多文章

  • 汉献帝第二任皇后曹节:巾帼不让须眉的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献帝第二任皇后曹节

    曹节是曹操的次女、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第二任皇后,历史上以深明大义、贤惠得体著称,是著名的一代贤后。曹节本来是父亲安插在汉献帝身边的监视者,她与自己的姐妹一同进宫,当时父亲曹操已经是丞相了,并且还有意做皇帝,势力非常大。汉献帝明知曹操的心思,但是也不敢不从。后来曹操将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囚禁致死,

  • 曹节认猪不争的事情他到底有多厚道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节

    在电视剧《新三国》中,曹操的次女,汉献帝的曹皇后只是一个配角,只有有限的几个镜头,好像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但实际上如果没有曹皇后的据理力争,没有曹皇后后来几次对汉献帝的保护,汉献帝的恐怕早就被人害死了,更别提以后能够善终了,曹节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不仅保护了汉献帝一家,甚至还改变了历史。在《新三国》

  • 曹节被逼嫁给皇帝 哥哥逼宫又将她从皇后宝座拉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节,三国,汉献帝,曹操

    曹节(195年―260年),建安元年出生,东汉末年魏王曹操次女。建安十八年,曹节年满十八,按说此时的她,应该嫁一个如意郎君,幸福的过一辈子。可是曹操为了控制汉献帝,将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一起送进宫,给汉献帝刘协为妃。曹操这么做,当然是为了利用女儿监视皇帝。但汉献帝此时是曹操手中傀儡,对

  • 东汉最后一位皇后是谁?东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汉,汉献帝刘协,皇后,曹节

    曹节是曹操的二女儿,汉献帝刘协的第二位皇后。她也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后。公元213年,曹操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送入宫中。 建安19年(214),姐妹三人均被封为贵人。同年,献帝的第一位皇后伏寿,她因不满曹操残暴,写密信给父亲伏完,叫他设法除掉曹操,此事被人告发后。曹操将她幽闭而死。建安二十年

  • 东汉献帝刘协献穆皇后曹节简介 献穆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节,汉献帝刘协,献穆皇后,汉朝皇后

    曹节(195年―260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献帝刘协第二任皇后,魏武帝曹操次女,母不详(有说其母为武宣皇后卞氏)。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送人宫中,封为夫人。建安十九年(214年),并封为贵人。汉献帝第一位皇后叫伏寿,她因不满曹操残暴,写密信给父亲伏完

  • 为何评论曹无伤是小人 曹无伤为什么告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无伤

    曹无伤小人小人,何谓小人,有何特征。为什么历史上对曹无伤的评价是小人二字。曹无伤剧照小人,古代的意思是指个子不高,身材矮小的人,在现今意思是指还未长大成人的孩童,但它深层次的寓意却是指的是品格低劣,行为卑鄙,常损人利己,为追究成果常不择手段,其反义词为君子。曹无伤能得小人之称号,一则,是因为他身材矮

  • 曹无伤是谁 三国曹无伤真实性格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无伤

    三国曹无伤是个小人吗 曹无伤真实性格如何曹无伤小人小人,何谓小人,有何特征。为什么历史上对曹无伤的评价是小人二字。曹无伤剧照小人,古代的意思是指个子不高,身材矮小的人,在现今意思是指还未长大成人的孩童,但它深层次的寓意却是指的是品格低劣,行为卑鄙,常损人利己,为追究成果常不择手段,其反义词为君子。曹

  • 曹无伤简介 是汉高祖刘邦手下将领曹无伤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无伤,汉朝,汉朝将领

    曹无伤(?-前206),部分史书中也写作曹毋伤。他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一名将领,官至左司马。他是导致鸿门宴事件发生的人物之一,亦因此被刘邦处死。《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

  • 汉初难评定对错的两个人:袁盎和晁错面对削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袁盎,晁错,汉景帝

    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慷慨。1. 人缘极好,且极其有原则。在处理周勃与文帝的关系上,周勃得势时,袁盎提醒文帝和周勃,保持君臣之间应有的分寸,打压周勃自以为灭吕有功的气焰。待周勃失势被人污蔑意图造反时,又是袁盎挺身而出向文帝申明其无罪。在处理慎夫人问题上则表现得聪明又有度。文帝游园,

  • 揭密:西汉历史上的功臣晁错之死的迷雾和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汉,功臣,晁错,真相

    导读:晁错的这种死法,常常使读书不细的人误以为他死得很体面。这事要怪司马迁。司马迁在为晁错作传时用了“春秋笔法”,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似乎是皇帝给晁错留面子,让他穿着朝服去死,享受了“特殊待遇”。班固就没有司马迁那么厚道,不客气地揭老底说“绐载行市”(其实司马迁也说了这话,只不过是在《吴王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