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子与是告子什么关系?人性是善还是食色本能?

孟子与是告子什么关系?人性是善还是食色本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764 更新时间:2024/1/17 4:56:13

孟子人高于禽兽,禽兽只有“食色”的本能,而人在“食色”的本能之上,还有更高层次的道德价值追求,这个道德价值就是来源于四种“善端”、表现为“仁、义、礼、智”的四种道德。而告子认为人性就是食色的本能,对此孟子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因为它直接动摇了性善论。孟子必须与告子来一场辩论,彻底驳倒告子,以维护性善论的正当性。

孟子和告子共进行了四段辩论,每一次他都让告子先说,他就像一个武林宗师,看着对手“将招数使老”,然后找到漏洞,一击毙命。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告子说:“天生的资质称为性。”

孟子说:“天生的资质称为性,那就等于说白色的东

西称为白吗?”

告子说:“是的。”

孟子说:“白羽之白犹如白雪的白,白雪的白有人白玉的白吗?”

告子说:“是的。”

孟子说:“那么狗性犹如牛性,牛性犹如人性?”

告子认为人性是吃喝拉撒睡和生殖冲动,是人类生存本能。孟子就拿“白色之白”来类比“生之谓性”,告子认为白色都是一样的,孟子马上反问,那么狗性、马性和人性都是一样的吗?很显然,地球人都知道,人和狗、马是不同的,除非告子承认自己就是狗马。告子当然不可能承认自己是狗马,告子先输了一城。

告子不服气,说不带这样的,重来。告子发现孟子擅长打比方,干脆自己也打比方。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

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说:“人性好比急速的水流,在东边冲开缺口就东流,在西边冲开缺口就向西流。所以人性没有善不善之分,就好比水没有流向东西方之分。”

孟子说:“水确实没有东流西流之分,难道没有向上流向下流的定向吗?人性是善良的,就像水向下流一样。人没有不善良的,水性没有不向下流的。当然,拍水使它跳起来,可以高过额角;堵塞水道使它倒行,可以引上高山。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使它这样的。人之所以不善,其本性的变化与水的变化也是一样的。”

告子打的这个比方,确实很有说服力。因为水的流向是不确定的,哪边有缺口就往哪边流。人性如流水没有什么善恶的定性,所以人性无善无恶。哪想到孟子来了一招姑苏慕容家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是用水来打比方,孟子先说水都是往下流的,这是生活识,告子表示同意,但话锋一转,孟子说水固然可以往下流,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水还可以往上流。这不是说水性改变了,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同理,人性是善的,恶是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告子没想到孟子竟然用水可以往上流来反驳自己,又输了一城。

不屈不挠的告子还是不服气,说再来一次。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杯棬也;以人性为仁义,

犹以杞柳为杯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杯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杯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杯棬,则亦将戕贼人

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说:“人性好比是柳树,义好比是杯盘;把人的本性纳于仁义,就好比是用柳树制成杯盘。”

孟子说:“你是顺着杞柳的本性来做成杯盘呢?还是伤

害它的本性来做成杯盘?假如说要伤害杞柳的本性来做成杯盘,那么你也会伤害人的本性来使人具有仁义吗?带领天

下人来损害仁义的,必定是你这种言论。”

告子这次观点很新颖。他打比方说,杞柳是原材料,杯子是制成品,人性好比是杞柳,而仁义礼智就像杯子,这需要一个人为加工的过程,而孟子的以仁义为人性的观点,相当于直接把原材料看成了制成品。这难不倒孟子,孟子反问告子:是顺着杞柳的本性制成了杯子,还是伤害杞柳的本性制成了杯子呢?这是一个“二难”的问题。也就是说,告子必须要回答,仁义是人性自然发展的结果,还是对人性的破坏和摧残呢?假如告子说顺着杞柳的本性制成了杯子,那就相当于承认人的本性是善的;假如告子说伤害杞柳的本性才能制成杯子,那就相当于要推行仁义,就必须伤害天下人的本性,这样告子必须承担摧残天下人本性的罪名。告子一听,原来自己罪孽深重啊,算了吧。告子又输了一城。

与告子的决战

孟子与告子的最后一场辩论,堪称经典。告子和孟子就仁义到底是内在于心还是外于心的问题,展开了激辩。因为这是他们观点的核心部分。如果仁义是内于心,那么证明孟子的性善论是正确的;如果仁义是外于心,那就说明告子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战争,所以,论辩双方各自放出大招,以辩倒对方。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

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

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

故谓之外也。”

曰:“嗜秦人之炙,无以异于嗜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嗜炙亦有外与?”

告子说:“饮食男女,这是本性。仁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义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

孟子说:“什么叫仁是内在,义是外在呢?”

告子说:“他年纪大我就尊敬他,恭敬之心不是我所预有;正好比外物是白的,我便认为它是白的,这是因为外物的白被我认识的缘故,所以说是外在的东西。”

孟子说:“白马的白和白人的白或许没有不同,但不知对老马的怜悯心和对老人的恭敬心,有没有不同?而且,所谓义,是在于老者呢,还是在于恭敬老者的人呢?”

告子说:“是我弟弟就爱他,是秦国人的弟弟就不爱他,这是因为我自己喜爱的缘故才这样,所以说仁是内在的东西;恭敬楚国的老者,也恭敬我自己的老者,是因为外在的老者的缘故才这样,所以说义是外在的东西。”

孟子说:“喜欢吃秦国人的烤肉,和喜欢吃自己的烤肉无所不同,各种事物也有这样的情形。那么,难道喜欢吃烤肉的心也是外在的东西吗?”

这次告子先做了个妥协,他承认人类相亲相爱的“仁”是内在的,但他认为“义”是外在的,这就相当于承认孟子的一半的观点。告子认为,只要驳倒了孟子的义也是内在的观点,他就算赢。告子运用了生活经验中的事实判断来论述,我尊敬年长的人,是因为他年长;我看到白色的东西,是因为那个东西是白色的。言外之意是人类的行为方式是外在的,与人的主观认识无关,人总不可能睁眼说瞎话把白的东西说成黑的吧。告子这是基于事实判断和生活经验,听起来很雄辩的样子。但是孟子比他更“狡猾”,这一次孟子不和告子谈事实判断和生活经验,孟子从人类的价值判断的角度去怼告子。

孟子说人对白色的东西判断确实是一样的,因为这是事实判断,但是在尊敬长者方面,却不一样。因为人对老马和老人的感情完全不一样,这是包含了人类情感的价值判断。告子你不是一直说“食色性”也吗,这说明你就是个吃货,你认为吃东西是人内在的本性。这就相当于你喜欢吃烤肉,不管哪里的烤肉,还不是取决于你的口味吗?而口味不就是内在的吗?

这一回,告子被辩得体无完肤乖乖认输。

标签: 告子春秋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那些无法持续的盛世,折射出古代国家在治理时有何困境?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等。然而王朝不断循环的现实表明,历史上再伟大的盛世也只能维持于一时。那些无法持续的盛世,折射出来的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困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集体性腐败导致王朝政治周期性紊乱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表明,

  • 为什么曹丕到临死之时才确定册封曹叡为太子?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曹丕,战史风云

    曹丕当上了皇帝,完成了曹操的遗志,建立了大魏国,只可惜曹丕才干了七年就一病呜呼,撒手人寰了,享年40岁。就在去世的前一天,曹丕才决定册立嫡长子曹叡为太子,同时任命陈群、曹真、曹休和司马懿辅政。为什么曹丕到临死之时才确定册封曹叡为太子呢?答案就是曹丕其实很不待见曹叡。为什么曹丕到临死之时才确定册封曹叡

  • 为什么武将画像肚子这么大?挺着大肚子怎么上战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为什么武将画像肚子这么大?挺着大肚子怎么上战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对于古代人的长相,我们现在只能通过一些画像来构建出他们的样子了,毕竟当时也没有相机,他们真实的样貌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不过,古代武将的画像却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肚子总是非常大,这就让人想不通了,肚子这么大,上战场

  • 晋朝最奇葩的皇帝,为生儿子还封昆仑奴为皇后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昱,晋朝,野史秘闻

    在历史上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是整个国家的主人。皇帝的后宫也是让人羡慕的,三宫六院有很多漂亮的妃子。虽然皇帝有很多女人,但是也非常关心自己的子嗣。在后宫就有母凭子贵的说法,如果一个不受宠的妃子生下来一个皇子,那以后的生活是不用担心的,保证衣食无忧。但是在东晋王朝有一个奇葩的皇帝,为了生出儿子连昆

  • 宋朝末年神射手何灌,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何灌,宋朝,风云人物

    在没有热武器的古代,要说最具杀伤力的远程武器大概就要数古老的弓箭了。弓箭最早的出现可以追索到遥远的神话时代,后羿射九曜的传说。当然除了传说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堪称百步穿杨的高手。比如说李广,花荣,吕布,薛仁贵等等都是其中名人。今天要说的就是一位宋朝末年的神射手。此人的名字叫做何灌,1065年出生于

  •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神医,那么他的医术究竟学自何人?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战国时期,我国出了一位神医,名叫扁鹊。他发觉齐桓侯有病,主动要给他治病。而齐桓侯却讳疾忌医,不承认有病,以致病入骨髓,不治身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故事,读过初中的人都熟悉。但是,扁鹊在行医前是干什么的?他的医术是从哪儿学来的?对此,一般人恐怕就不知道了。因为中学课本上

  • 和尚原之战结果如何?又有哪些历史影响呢?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和尚原之战,战史风云

    “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这次战争由着名抗金将领吴玠、吴璘兄弟俩指挥,分别于1131年五月和十月挫败金军,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保住了川陕的门户。金军于1127年灭亡北宋后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乘势数次南下并进攻陕西,抢占了黄河两岸许多地区,并

  • 明朝为什么会被八旗军吊打?他们不是有红夷大炮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八旗军,清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战场上,冷兵器作为古代战场最重要的作战武器。但是,随着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出现传入西方国家后,人类就进入了火器时代。火器与冷兵器相比有着巨大优势,跨时代的兵器作战,往往就能决定战争的胜负,甚至是国家的存亡。也是结束了冷兵器在战场上千百年来的统治。我国在明朝时期就对火器很重视,明朝嘉靖

  • 历史上的两个怪梦预示着改朝换代!“三马同槽而食”的出处来自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曹操,野史秘闻

    历史上总是会发生一些以常理无法解释的事情,尤其是做梦,梦里的事情无法解释,如果梦境成真就更无法解释了。而在历史上,有两个很奇怪的梦境,但凡是做过这两个梦之后,一定会发生改朝换代这样的大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两个梦境又是什么样的内容,梦境和现实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吗?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如下的经历:有那么

  • 历史上胡大海的儿子为何会被朱元璋所杀?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朱元璋从一个最底层的人,什么都没有,到建立明朝,当了皇帝,确实不简单,比起另外两位皇帝刘邦和刘备,朱元璋是最差的,刘邦最开始,还是一个亭长,刘备虽然出身低微,但是,也可以卖草鞋卖席子,朱元璋曾给地主放牛放羊,最后,到寺庙当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