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学家许慎简介 许慎对六书的定义是什么

文学家许慎简介 许慎对六书的定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46 更新时间:2023/12/26 13:00:35

世人都知道《说解字》,而这本闻名于世的巨著的作者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他在经学方面的研究堪称中国之最,此外他对于文字方面做出的贡献也是历史上少有人能及的,被后人尊称为“字圣”。

许慎 画像

许慎,也称许叔重,是如今的河南漯河人,他性格敦厚、温和、质朴,自永平九年起就开始研习六书,开始了漫长的经书典籍的学习之路,他广泛阅读各种诗书易春秋以及诸子百家等著作。至78年开始,许慎初入仕途,后来担任五经博士、校书东观,他认为当今各家对于五经的解析十分混乱,且评价不一,于是特意作了一本《五经异义》,到了88年,许慎被推为孝廉。

许慎在担任校书期间,阅读面更加广泛,对于知识的涉猎也更为全面,于永元十二年,他初步完成了《说文解字》。当时他的研究日益精深,虽然创作已经完成,但是许慎始终没有定稿,一直在坚持不断地修改,并且加入许多新的知识要点与收获,使之更加完善。

直到建光元年,许慎最终完成定稿,将这本巨著《说文解字》献给朝廷,从此以后,许慎便退仕了,一直在家乡附近的村落之间教授经书、文字,最终病逝于建和三年。

许慎尽献毕生所学,致力于弘扬、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学方面,他自始至终都立足于古文经学的立场,为古文经学最终能够在与今文经学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做出了难以泯灭的贡献。

许慎故事

许慎作为我国伟大的文字学家,他用尽毕生所学撰写经典巨著,扩大了古文经学在学术以及政治上的影响力,此外他在做学术研究时,十分严谨并且执着,据说甚至还因此惹怒了太后,差点丢了自己的命。

许慎画像

民间有这样一则传说,据悉当年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有一回遇到了“窦”字的含义解释,由于当时窦太后当朝,而窦字的含义又不怎么好,但是许慎并没有避开这个名讳,毅然地将“窦”的意思解释成“洞”。更严重的是,许慎还将“狗窦”注释为狗洞,这一下子可真的就惹恼了窦太后,她将许慎革职归乡,贬为原籍。后来,太后遇到奸臣的挑唆,更是气急败坏地要取了许慎的脑袋。

所幸许慎最终没有赐死,他能活下来不是因为太后开恩,而是幸亏了他的妻子。许慎的妻子名叫天赐公主,为会叫这个名字呢,坊间有一说法,称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宫中突然吹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挂在树枝上,太后对她一见如故,甚是喜爱就将之收在身边,赐名天赐公主。

后来许慎入宫当官,太后就将天赐许给了许慎做妻子。所谓嫁鸡随鸡,许慎被免官以后,天赐也就跟着丈夫回家了。天赐得知夫君将要被赐死,于是出了一个主意,假称许慎病故,当着众人的面将许慎下葬。谁知墓中有乾坤,里面造了书房、卧室供许慎写书、休息。每到夜晚,天赐就前来送饭相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许慎完成了传世千年的大著《说文解字》。

许慎文化园

许慎文化园围绕着许慎墓为核心,自08年9月起开始建设,全园区按照对称的格局进行规划建设,以三个区为一轴,十二个节点,自南北坐落在三级台底上。该园区的服务区占地共480亩,内含有多个不同的功能区域,是我国AAAA级旅游景区。

许慎文化园

文化园的中心区域有49.5亩,其中包含汉字大道、叔重堂、魁星亭等多个不同的重要建筑,也是园区的主要景致。此外,许慎文化园围绕着许慎墓而建,许慎墓作为汉代古墓葬,是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文化园中还划分有一个墓冢保护区,占地64.5亩,主要建筑为文物本体,加上部首方针、字形解意等景观。

许慎文化园是聚集多元文化的结晶体,充分表现了文化的多样性,而汉字文化作为园区的中心文化,通过多个景致小品来表现儒学文化以及科举文化。此外,该文化园还是一个展示我国文化遗产以及纪念历史伟人的集萃场所,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探究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

许慎呕心沥血,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使整个华夏民族在同一种精神上保持统一,而许慎文化园将古代传统文化展示在现代人面前,集文化性与旅游性为一体,使我们能够读懂历史文化,它不仅成为我国研究许慎文化的精神基地,并且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的文字文化发挥了其独有的载体作用。

许慎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为《说文》,由东汉的许慎编撰而成,是我国首部按照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全球范围内出现最早的字典之一,它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说文解字

按照文字的字形结构,许慎创造了540个部首,将九千多个汉字划入这540部当中。然而再进一步细分,这540个部首又再次按照字形的联系归并为14个类别,该本《说文解字》就是按照这14个类别分成14卷来概述的。在这本字典中,许慎还独具开创性地阐明了造字的规律,即六书。

《说文解字》的著写方式是先写出该字的小篆,如果字形有发生过变化,就接着写出之前的古文,继而再解释该字的含义,以及文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而章节部首的顺序则是按照字形或者字义的联系来进行排列。许慎能够一个人完成工程量如此浩大的巨著,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许慎当时生活的社会时代,正是古文经与今文经竞争最激烈的年代,主今文经的儒生普遍推崇代代相传的隶书,而古文经的支持者则认为六国文字才是书写的经典。而许慎的这本《说文解字》推动了古文经学的兴起,对于古文经最终战胜今文经具有极大的意义。

当年许慎花了38年时间编写了这本说文解字,结果只换来了皇上的40匹布,然而这部巨著却流传至今,奠基了汉字理论体系,开创部首分类的先河,影响了后来大多数字典的整合、编写方式。自古以来,《说文解字》都是众专家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至今仍有非凡的学术以及应用价值。

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作为伟大的文字学家,他分析了无数个汉字字形,并且独创了“六书”理论来解析小篆字形结构,从本质上驳击了今文经学家们对于篆书字形的随意胡乱解读,改良了说字解义的弊处,他坚持从实际出发,掌握了大量真实材料,通过世代传承的文献和具有说服力的观点来证明文字的形义音,阐述微言大义。

六书

六书理论作为归纳汉字“构成”与“使用”的六种类型,许慎根据“六书”各自代表的含义,将其分别命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阐明了自己对于六书的诠释。

其一“指事”,许慎给予它的定义为:有的字一眼看上去便能识其大体,再略加仔细观察就可以得出其意义所在,比如上、中、下、本这些字。

其二“象形”,许慎认为,这类型字的特点是照葫芦画瓢,字体的字形结构与其实物的形象相仿,因此只要看到文字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比如日、月、牛、羊等等。

其三“形声”,许慎解释称这一类的字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形符,表示字义的属性,另一部分为声符,表示声音的属性,比如江、河、、柳等等。

其四“会意”,许慎认为这类字通是会和后能成意,即由若干符号通过相互组合形成联系,从而表达某种含义,有取、朝、暮、牧之类。

其五“转注”意思为两个字如果部首相同,则它们之间则含有一定的引申意义,如老、考。

第六“假借”,许慎的意思为有些词意本没有专门为其造字,就在现有的字中挑选了一个读音相仿的来替用,久而久之,这个字就归其意所有了,比如“莫”就是这样得来的。

标签: 文学家许慎

更多文章

  • 文字家家许慎在文学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字家家许慎

    世人都知道《说文解字》,而这本闻名于世的巨著的作者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他在经学方面的研究堪称中国之最,此外他对于文字方面做出的贡献也是历史上少有人能及的,被后人尊称为“字圣”。许慎 画像许慎,也称许叔重,是如今的河南漯河人,他性格敦厚、温和、质朴,自永平九年起就开始研习六书,开

  • 司马防作为司马懿的父亲 他对于曹操来说到底是不是绊脚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司马防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东汉末年的颍川名门"司马氏"的代表人物,他和曹操的交集,是从曹操20岁开始的。曹操是太尉曹嵩的儿子,但是由于祖父曹腾是宦官出身,所以在当时属于“寒门”,故而少年的曹操很是奋发图强。他酷爱读书,

  • 司马懿之父,司马防的个人生平及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防

    司马防人物生平司马防的性格耿直公正,即使在宴会这样的休闲场所,也保持着威仪。他十分爱读《汉书》的名臣列传,讽咏数十万言。年轻时在州郡任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其父司马儁是东汉颍川太守。生于汉桓帝建和三年(149年),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终年七十一

  • 夏侯惇战绩少待遇却最好?为什么吃自己的眼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侯惇

    我们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特别是夏侯惇吃眼睛的那一幕,足见其忠勇,曹操最重用的将军有四位:惇、仁、渊、辽。夏侯渊守西线汉中防刘备,曹仁守南线荆州防关羽,张辽守东线合肥防孙权,而夏侯惇则是“都督二十六军”,这个预备队队长职位的分量也不轻啊。这岂不还有点儿南宋岳飞“天下督召讨兵马大元帅”的意味?全国各线军

  • 三国历史上吕布竟然曾派人劫持曹魏名将夏侯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布,劫持,夏侯惇,三国

    导读:这件事与几个人有关,首先是陈宫,他与曹操有很多恩怨,曹操任兖州牧,他有功,曹操杀边让,他又与曹操有仇。《演义》里,他弃官不做追随曹操,因一句“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而从此分道扬镳。另外一个人就是汉末群雄之一的张邈,张邈与曹操、袁绍是好友,与吕布也有交情。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被推为盟主,因有

  • 解密:屡战屡败的夏侯惇为何还能受到曹操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夏侯惇,曹操

    夏侯惇简介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

  • 夏侯惇的眼睛究竟是怎么瞎的? 夏侯惇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夏侯惇,曹操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死

  • 汉末名臣盖勋剿灭十常侍为何失败呢?失败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末,名臣,十常侍

    盖勋在灵帝末年,深受皇帝信任,在大臣中的威信,也远过大人。在汉阳太守卸任后,汉灵帝征召盖勋入朝,询问盖勋:“天下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祸乱啊。”盖勋毫无顾忌地说:“就是因为皇帝您宠信的一些人扰乱天下啊。”当时太监头子、担任西园新军首领的蹇硕就坐在皇帝身边,汉灵帝就问蹇硕,知不知道那些人祸害国家?蹇硕全身不

  • 鲁诗学派创始人申培公,与鲁诗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鲁诗学派

    鲁诗学派创始人申公,名培,申公时期,鲁地(今山东南部)人。申公少年时与刘邦四弟刘交从师齐人浮丘伯学习《诗经》。汉初,申公以弟子师浮丘伯曾在鲁国南宫见过刘邦。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封刘交为楚元王。楚元王就职王国后,用申公为中大夫。吕后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派其子郢客与申公向浮丘伯学习《诗经》毕

  • 《诗》学中“鲁诗学”之开创者,申培公的人生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申培公

    申培公少时,与鲁穆生、白生及后来成为西汉楚元王的刘交等皆受《诗》于荀子的学生浮丘伯,秦始皇“焚书”后积压自散去西汉建立后,曾与其师浮丘伯一起见汉高祖刘邦于鲁南宫。后为楚元王的中大夫.吕后时,又与楚元王刘交之子刘郢客在长安随浮丘伯学《诗》终业。汉文帝时立为博士,又为刘郢客的中大夫,负责教其子刘戊。刘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