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到底为何要除掉掌握边防重兵的魏延

诸葛亮到底为何要除掉掌握边防重兵的魏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78 更新时间:2024/1/23 22:10:06

根据三国志,魏延根本不是投降过来的,而是刘备的部曲,也就是刘备的贴身家将出身,因此和刘备的关系非常亲密,是深受到刘备信任的。刘备贴身部队后来称白旄军,是三国时期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与曹操的虎豹骑齐名。魏延出身白旄军,武力值是不用说的,难得的一流虎将,随刘备入川、打汉中,都立下了很大军功。

后来刘备封汉中太守,没有选张飞,而是选魏延,一军皆惊,但是实践证明了刘备的眼光是很毒辣的,魏延守汉中是固若金汤,魏延也是蜀国少有的与魏军交锋从不落下风的大将,甚至独立领军的时候一直占有优势,比如出征羌中曾大败郭淮

网络配图

反之,刘备并不信任诸葛亮,托孤的时候,居然说君可自取,惊得诸葛亮出一身冷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诸葛亮突然发觉刘备并不信任他的忠诚度!

刘备非但不信任诸葛亮的忠诚度,而且进行了部署,将军权全部托付给李严,并让李严驻守永安,等于是对诸葛亮进行了牵制。

刘备死后,诸葛亮大权在握,甚至对刘禅进行了监督控制,刘禅宫中的宫女太监都是诸葛亮派去的,诸葛亮甚至要求刘禅不得对宫女太监有意见,宫女太监的惩罚必须由丞相来进行,参见《出师表》,可知刘禅的地位与汉献帝无异。

但是,因为魏延、李严掌握军队大权,诸葛亮无法再更上一层楼。如果诸葛亮篡位,掌握边防重兵的魏延和李严随时可杀回成都。

为了夺取这二位边防大将的军权,诸葛亮假意发起了北伐。为啥说是假意呢?因为诸葛亮北伐,都只带一个月二个月粮草,这是真北伐么?刘备攻四川都打了一年多,魏国比当年刘璋强大很多,北伐至少要带七、八个月粮草吧?古时候打仗粮草至关重要,所以从粮草这个细节就可以窥见诸葛亮并不是真北伐,那么点粮草能打下什么?

网络配图

打着北伐的旗号,李严无法反对,诸葛亮乘机获得兵权。诸葛亮又假意多次写信请李严驻守汉中,改任汉中太守,参看《给李严书》。这又是一石双鸟之计,既将李严调离江州,又可夺取魏延汉中太守之职。

因为是假北伐,因此诸葛亮对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毫不犹豫就否决了,本来北伐真实政治目的就是为了夺取魏延兵权,岂能再让魏延立大功?

最终北伐次次失败,但是诸葛亮却达到了自己政治目的,一是将托孤大臣李严成功调离江州,最后找个借口贬为庶民,二是秘密安排诛杀了魏延。

其实李严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要远大于诸葛亮,第一李严兴修水利,一直沿用到今天,造福了一千多年,第二,李严修建了坚固的江州城,也就是重庆,在抗战的时候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在也是直辖市。

很多人对诸葛亮杀魏延有异议,认为是杨仪私自杀的魏延,但是这无法解释二个疑问:第一,诸葛亮一方面密奏刘禅说杨仪心胸狭窄性格暴躁,不可重用,一方面却又把杨仪提拔为十万军队总指挥,给予指挥大军的军符,为何?以至于后来,杨仪说本来可带领十万大军投靠魏国的。第二,杨仪擅自杀了征西大将军,假节,蜀国爵位最高的南郑侯魏延,刘禅不认可魏延造反,但是杨仪事后居然不受任何惩罚。

唯一的解释就是,第一,诸葛亮认为杨仪是魏延死敌,可以利用杨仪来杀魏延,因此提拔其为总指挥;第二,因为杨仪是奉丞相之命杀魏延,因此无罪。

网络配图

诸葛亮唯一没有料到的是,自己那么短命,机关算尽,却毫无意义,只是帮了敌人司马懿几个大忙。晋朝后来追封诸葛亮为王,以纪念诸葛亮对司马家族的重大贡献。诸葛亮生前只是一个乡侯,不及魏延的县侯,死后却被敌人追封为王,古往今来只有诸葛亮一个,这不算是一个巨大讽刺么?

虽然诸葛亮内斗内行,外战外行,但是因为三国演义的编造,却成了古今第一智慧神人,这也是历史开的最大玩笑。说到这里,原因很清楚了。诸葛亮是为了权力二字,发动的北伐,并在临终之前还不忘除掉魏延。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备受刘备信任的五大将之一魏延最后为何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延最后为何造反

    五虎将,是三国中让人赞叹的五位大将,其智勇双全被世人感叹。而魏延精通兵法,其勇武超过常人。那么,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将,反而是一个普通的大将军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五虎将其实只是个封号,其赞颂名誉方面的倾向更加多一点,当然也代表着蜀汉最高首领刘备更加重视也会重用五虎将军。不过根据三国相关典籍我们可以看出

  • 魏延能力不俗为什么诸葛亮反而不喜欢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延

    魏延一开始虽然是跟随这刘表,但是他后来是自愿追随刘备的,并不是像有的将领一样投降而来,他靠着军功的积累一步步走到刘备的身边成为他的得力干将,在魏延镇守汉中之前他在刘备身边的地位就已经很高了。他在镇守汉中的过程中,表现的几乎完美,守备的才能实在是难能可贵,而几次独立出征也都是大获全胜,这些方面都能看出

  • 诸葛亮讨厌魏延:“天生具有反骨”道出其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

    五丈原,54岁的诸葛亮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六出祁山得寸土,却也不得不去见先帝了。但是,他却给身旁的人留了一道意味深长的遗言:“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句话在杨仪听来是诸葛亮认为魏延有反意,让自己与姜维率三军先退回汉中。而魏延觉得这是诸葛亮允许自己带领亲兵,继续北伐。这便让本就有

  • 无关诸葛亮!一代名将魏延死于权力的游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延

    五虎将死后,魏延是蜀汉当之无愧的第一猛将,但魏延之死,也成了三国里最大的冤案,历来争议不断。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所谓部曲就是嫡系部队,可见魏延很受刘备信任,而且入蜀后迁牙门将军,和赵云一样。网络配图刘备对魏延有多信任呢?选将镇守汉川时,当时大家都觉得

  • 历史探秘:诸葛亮为何死后要杀大将魏延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延

    “谋反”过程回放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他死后,蜀汉政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首先是马谡被斩,然后是李严被废,接下来的魏延谋反更是震动了蜀汉当局。魏廷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勇将,多次委以重担。关于魏延谋反,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绘,说他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而谋反也

  • 揭秘最牛八大三国杀 名将魏延之死千古奇冤!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延

    三国是出男人戏,杀人自然是少不了。这里,我们不妨盘点乱世中最牛的八大三国杀,如下:第八名:华雄斩潘凤潘凤原为韩馥部将,武艺不甚精,却敢勇于挑战名将华雄,最终人头落地。但也在后世留下英名。当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小人物要想在三国留下名气,只有死路一条。网络配图第七名:甘宁射凌操甘宁原属黄祖,孙权部曲

  • 三国名将魏延悲惨结局 他是诸葛亮亲手提拔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延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上了演义著者的当,以为魏延是坏人。“脑后有反骨”,而且打仗的本事平常,老喜欢与黄忠争功,其实,魏延这个人极忠心,极勇敢,而且深受刘备本人与诸葛亮的赏识(魏延是行伍出身,为人粗豪。这时候的军阶,是“牙门将军”)。近几年来,关于为魏延这位蜀国名将翻案的评论越来越多,各种观点莫衷一是

  • 揭诸葛亮一定要杀得力大将魏延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很多人都有疑问,在《三国演义》中,魏延为何无缘无故被诸葛亮杀了呢?死的不明不白的。诸葛亮说他造反,真的是这样的吗?到底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呢?孔明借刀杀人魏延本身就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是一个军事奇才。但他的才干受到了诸葛亮的质疑和压抑。每次出征,魏延都要求自己领兵一万,与诸葛亮分道出击,诸葛亮始终未

  • 揭秘:三国中的魏延和赵云 到底谁更适合做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云

    三国中的魏延和赵云其实都是蜀汉名将,但这两人又有些不同,因为赵云不仅是蜀汉五虎将,还是刘备的结盟兄弟,人称四千岁。人常说: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但事实上,魏延比赵云是更要优秀的。刘备善于识人,正在创业的刘备一定会重用开拓性的将领,魏延正是如此,而赵云性格很谨慎,善于守城。下面从刘备在世时,二人的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为何会重用王平而排斥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

    导读:汉中太守一职,是蜀汉要位,其地位不次于“荆州牧”,得此职相当于“第二关羽”。当这块云彩飘落到魏延头上下起雨来时,蜀汉众将无不艳羡。个性同本领一样强,这是魏延的特点。关于他的才气与功绩,无论史书还是演义,都是公认的卓著。每次战役均打前锋,斩王双,救危难,屡立战功。尤其献“兵出子午道径取长安”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