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名将魏延悲惨结局 他是诸葛亮亲手提拔的

三国名将魏延悲惨结局 他是诸葛亮亲手提拔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08 更新时间:2024/1/26 8:42:57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上了演义著者的当,以为魏延是坏人。“脑后有反骨”,而且打仗的本事平常,老喜欢与黄忠争功,其实,魏延这个人极忠心,极勇敢,而且深受刘备本人与诸葛亮的赏识(魏延是行伍出身,为人粗豪。这时候的军阶,是“牙门将军”)。近几年来,关于为魏延这位蜀国名将翻案的评论越来越多,各种观点莫衷一是。这些拔高魏延、贬低诸葛亮的分析和评论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因为魏延确实是有勇有谋的大将,诸葛亮在北伐后期确实没有重用魏延,这都是事实。

刘备在自称汉中王之时,就不用别人,而用了魏延坐镇汉中。刘备给魏延的官职是:“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网络配图

魏延镇守汉中的时期,正是蜀汉政权岌岌可危之时。建安二十四年(208年)下半年,刘备的荆州三郡被孙权夺去,关羽也被东吴杀害。刘备怒不可遏,在称帝后不久,就倾全国力量东征孙权,结果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这一败,导致刚刚建立的蜀汉政权内部引起骚动和反叛,曹魏随时有可能进攻汉中。汉中是蜀汉的重要屏障,正是由于魏延治军有方,守卫得当,才使得曹魏不敢窥视汉中。

诸葛亮在建兴五年带了十万人来到汉中,特地选用魏延为“督前部”(先锋司令)。叫他兼为“丞相司马”。这丞相司马,是诸葛亮为了魏延而新设之官,地位相同于丞相长史(秘书长)。在事实上诸葛亮是以丞相身份,兼为统帅,而魏延是以“丞相司马”的兼职,做了统帅部参谋长或参谋处处长的事。魏延的本职,是“督前部”,先锋司令,因此,才在“雍州”与魏方的郭淮交锋。

网络配图

魏延在(甘肃省西南部的)阳溪与郭淮的主力相遇,把郭淮打得溃不成军。诸葛亮得到捷报,很高兴,保荐魏延由镇远将军升为“前将军”;同时封他为南郑侯。这南郑侯是“县侯”的一级,比“乡侯”与“亭侯”大。

在魏延军中,辅助魏延的高级军官之一吴懿,也升了官。吴懿是刘备的吴皇后的哥哥;陈寿《三国志》把他的姓名写成“吴壹”,为了避司马懿的“讳”。

关于魏延进献“子午谷奇谋”之事,因为没有历史实践,说它成功或失败均都是分析,所以不宜夸大它的作用。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子午谷奇谋”的记载出于《魏略》,与本传记载不同。由于《魏略》关于蜀汉事务的相关记载多与本传不合,甚至被裴松之批评为“妄说”、“敌国传闻之言”等,因此子午谷计本身的真实性令人怀疑。即使确有此事,诸葛亮也不会采纳“子午谷奇谋”这样的计策,因为它太“悬危”。诸葛亮的北伐,实际上也犹如刘备征东吴一样,是倾全国之力进行的,所以不能冒险。冒险成功了则罢,一旦不成功就会导致国家的严重危机。所以,诸葛亮北伐的战争指导思想,主要是图谋稳当地在陇右建立基地,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从蜀汉的实际国力、包括军力而言,对诸葛亮的北伐步骤,不能不认为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网络配图

平心而论,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实在是过低估计了子午谷道路的艰难和强大的魏国军事力量。历史本来是不能假设的,这里不妨作一假设:诸葛亮采纳了“子午谷奇谋”,魏延率奇兵从子午谷直奔长安。子午谷道路崎岖,遇雨还泥泞,魏延军不能按预期赶到(建兴八年,魏使张郃率军由子午谷攻蜀,就因“大雨道绝”,不能前进,张郃军只得退还);勉强走出子午谷时,长安的魏国守军已布好防守之阵;诸葛亮的大军也不能按期到达(几次北伐都推动不走就是证明)。此时的魏延及其大军,便只能懊悔轻率出征了;蜀国遭此重创,也再不可能组织像样的北伐了。

至于魏延的死,有人说是诸葛亮遗计让马岱杀的,其实这是根本没有依据的。

在分析诸葛亮与魏延关系的时候,有一点是许多论者都不应该忽略的,那就是:倘若没有关羽失荆州,没有刘备夷陵惨败,让蜀汉元气大伤,那么蜀汉“兴复汉室”的北伐就应该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规划的开疆拓土的两路出击,而不是后来诸葛亮因为实力不足只能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略;如果是大刀阔斧的进攻,像魏延这样有勇有谋的大将是能够发挥出特长也可以建立更为辉煌的业绩的。可惜,历史没有给魏延这样的机会。在诸葛亮不得不“稳妥”进行的北伐中,有勇有谋的魏延确实有难以施展能力的困惑。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揭诸葛亮一定要杀得力大将魏延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很多人都有疑问,在《三国演义》中,魏延为何无缘无故被诸葛亮杀了呢?死的不明不白的。诸葛亮说他造反,真的是这样的吗?到底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呢?孔明借刀杀人魏延本身就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是一个军事奇才。但他的才干受到了诸葛亮的质疑和压抑。每次出征,魏延都要求自己领兵一万,与诸葛亮分道出击,诸葛亮始终未

  • 揭秘:三国中的魏延和赵云 到底谁更适合做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云

    三国中的魏延和赵云其实都是蜀汉名将,但这两人又有些不同,因为赵云不仅是蜀汉五虎将,还是刘备的结盟兄弟,人称四千岁。人常说: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但事实上,魏延比赵云是更要优秀的。刘备善于识人,正在创业的刘备一定会重用开拓性的将领,魏延正是如此,而赵云性格很谨慎,善于守城。下面从刘备在世时,二人的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为何会重用王平而排斥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

    导读:汉中太守一职,是蜀汉要位,其地位不次于“荆州牧”,得此职相当于“第二关羽”。当这块云彩飘落到魏延头上下起雨来时,蜀汉众将无不艳羡。个性同本领一样强,这是魏延的特点。关于他的才气与功绩,无论史书还是演义,都是公认的卓著。每次战役均打前锋,斩王双,救危难,屡立战功。尤其献“兵出子午道径取长安”妙计

  • 有反骨:诸葛亮为何要排挤和打击大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

    魏延是刘备集团的铁杆之一,早在刘备涿州组织武装镇压黄巾起义时,魏延就是其中的一员,是刘备集团的铁杆之一,这从刘备的任命可以看出。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并要返回成都经营后方。汉中军事、经济地位十分显要,自然要挑选重要将领在此镇守。大家都认为,镇守汉中的职任必张飞无疑,张飞也是这样看的。出乎众人

  • 魏延为何不是五虎将?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延

    今天,我们对魏延简介做个深入的了解,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他从早年间便跟随刘备,在刘备支援刘璋抵抗张鲁大军时,魏延因为他的勇武,屡建奇功,遂受到刘备的重视,从一名小

  • 名相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真相让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不喜欢魏延并不是什么先入为主,也不是魏延有什么狗屁反骨,而是因为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即私兵将领,类似于清朝的李卫,虽然官致总督,却是雍正的家奴,魏延既是如此,部曲是三国时代的一个特殊状况,也是后来门阀的雏形,魏延效忠的是刘备父子,所以在刘备时代,魏延的官爵虽然不高,但是却受命镇守汉中,实际地位几

  • 三国有勇有谋大将:魏延跟姜维 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魏延

    一直以来认为正如三国演义中所说,魏延生有反骨,留之必反。但是最近看到有些说魏延其实很无辜,只是想继承诸葛亮的事业而已。魏延的个人性格上有很多缺陷,与同僚,尤其是文官、名士存在矛盾,最为突出的就是杨仪,也因此而死。但是所有黑锅都抛给他就不合适了。杨仪也是心胸狭隘的人,他在魏延死后的表现如下。当然,从三

  • 刘备用人一大败笔:重用了魏延却疏远赵子龙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备

    建安26年,关羽失守荆州,败走麦城,被吴将猎杀,后两年刘备举兵伐吴,为关羽报仇,成为历史的悲剧美谈,为兄弟可领百万雄兵,只为孙权人头祭奠那一缕亡魂。而历史的真相往往如妓女的衣服,拔掉了,也就知道她本来的面目了,帝王的权术是作为臣子及百姓不能撺掇的。就这段美谈小编提出几个疑问?网络配图 1、为什么时隔

  • 诸葛亮杀死魏延竟是因为担心刘禅驾驭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

    很多人都有疑问,在《三国演义》中,魏延为何无缘无故被诸葛亮杀了呢?死的不明不白的。诸葛亮说他造反,真的是这样的吗?到底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呢?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对蜀汉来说,汉中和荆州是益州的两翼,而汉中又居于门户要地,战略地位十分显著。而那时刘备又选魏延镇守汉中,

  • 诸葛亮为何死活不同意 魏延的子午谷之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公元223年,由于刘备冒进东吴,一时冲昏头脑的刘备扎营于山林,不料被陆逊火攻,致使整个连营被烧,刘备大败,蜀汉国力大减,可以说是枉费了诸葛亮等人10年的努力,网络配图兵败之后的刘备,无奈之下只得退守白帝城,不久刘备病重,只得将兴汉的重任交于丞相诸葛亮,孔明临危受命帮助幼主刘禅一同治理蜀国,同时派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