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用人一大败笔:重用了魏延却疏远赵子龙

刘备用人一大败笔:重用了魏延却疏远赵子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613 更新时间:2023/12/20 16:21:04

建安26年,关羽失守荆州,败走麦城,被吴将猎杀,后两年刘备举兵伐吴,为关羽报仇,成为历史的悲剧美谈,为兄弟可领百万雄兵,只为孙权人头祭奠那一缕亡魂。而历史的真相往往如妓女的衣服,拔掉了,也就知道她本来的面目了,帝王的权术是作为臣子及百姓不能撺掇的。就这段美谈小编提出几个疑问?

网络配图

1、为什么时隔两年后才伐吴?

2、从原文中知道吴国一直对关羽的死进行口头妥协,赔偿。而从做不蜀国会对吴国开展的准备,难道吴国间谍信息会如此差?也就是说吴国其实知道,刘备不可能因为关羽的死而举百万大兵伐吴

3、诸葛亮一直作为蜀国军事,从不犯险,为什么一没阻止这看似发热的军事行动,二没随军出征?

4、和吴国谈割地赔款其实是维持三国平衡的策略,作为一代雄主的刘备为什么会最终拖了几个月后还是进攻了?

难道历史的真相真的会藏着另外的玄机么?

网络配图

刘备在蜀建立蜀汉政权,属于外来政权,关于败走麦城失荆州,加剧了当地门阀的不信任的危机,刘备曾公开表示:“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始终之分不足。”因此刘备给关于报仇不是目的还是手段,为的是朝廷威望,巩固蜀汉统治。

随着蜀汉骨干的年时已高,年青才俊为得到及时发掘及培育,刘阿表的懦弱无能,刘皇叔怎能不知道,作为汉室正统的刘皇叔,称汉中王,雄霸天下之心可想而知。内有诸侯门阀的不信任混乱,后继无人的疲乏,北有曹魏的虎视眈眈,如果你是刘皇叔,明知自己年时已高却想着雄霸天下,当时对东吴下手是最好的选择,而关于的死亡给刘皇叔送来借口,用两年的时间准备,举百万雄霸伐吴,这也是诸葛亮并没有阻止这一个犯险军事行动。

关羽的死,根本不能扰乱一个帝王的心,出兵伐吴朝堂之上全部都是反对之声,而诸葛亮只莫名其妙的说了句“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说明诸葛亮其实对整套计划了如指掌,并策划了当时的一些事情,分析通过局部战争是有可能夺回荆州主权是可行的,而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吴国竟然真的拉下脸面向曹丕称臣,臭不要脸,失去了曹魏对东吴的钳制,使荆州战场形势瞬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刘备就此骑虎难下,他根本无法班师回朝,只得硬着头皮将战争打下去。

网络配图

八月,陆逊火烧连营,刘备败退,次年刘备亡于白帝城,一代枭雄落幕。刘备为关羽报仇可以说是天下一次豪赌的军事计划,奈何惜败,为取得东吴,虽说历史歌送了兄弟情谊,但刘备最希望的肯定是后世史书,将记载他统一全国,称霸天下的功绩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杀死魏延竟是因为担心刘禅驾驭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

    很多人都有疑问,在《三国演义》中,魏延为何无缘无故被诸葛亮杀了呢?死的不明不白的。诸葛亮说他造反,真的是这样的吗?到底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呢?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对蜀汉来说,汉中和荆州是益州的两翼,而汉中又居于门户要地,战略地位十分显著。而那时刘备又选魏延镇守汉中,

  • 诸葛亮为何死活不同意 魏延的子午谷之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公元223年,由于刘备冒进东吴,一时冲昏头脑的刘备扎营于山林,不料被陆逊火攻,致使整个连营被烧,刘备大败,蜀汉国力大减,可以说是枉费了诸葛亮等人10年的努力,网络配图兵败之后的刘备,无奈之下只得退守白帝城,不久刘备病重,只得将兴汉的重任交于丞相诸葛亮,孔明临危受命帮助幼主刘禅一同治理蜀国,同时派陈震

  • 赵云官职为何如此之低甚至不如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云

    后刘备奔袁绍于邺与云相遇,随从至荆州,战博望,出长阪,迁为牙门将军,仅为一名护卫偏将,随刘备南定诸郡后,方升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而关羽已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张飞也是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后刘备入蜀,留赵云于荆州,领留营司马(相当于警备队长),专司内务,截江救阿斗就是在此时发生的。网络配图 随后由诸

  • 魏延为何不能跻身进入蜀汉第一武将行列之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延

    魏延是蜀汉大将,颇有谋略。此人精通军事,而且武艺高强,昔日曾受到刘备的重视。当年刘备命人镇守汉中的时候,众人都以为非大将张飞莫属,结果刘备却中意魏延。刘备问魏延如何应对,魏延说:“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对这句话很欣

  • 三国真正想除掉魏延的人并非诸葛亮 而是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延

    魏延、杨仪的不和已经算是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话题了,多数人对二人是各打五十大板,但是经过细致的史料对比,咱家不偏袒得说,魏延当然要对二人交恶负责,但是责任要占得比例远比杨仪要小得多。虽然以前就说过这个问题,但这里重新拉出来聒噪一遍。网络配图据《三国志》介绍:魏延,南阳郡义阳人,以刘备帐下私兵的身份进蜀,

  •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 为何诸葛亮打死不同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延

    三国中,蜀国实力最弱,吴国次之,魏国最强。首先统辖的领地,蜀国后来也就是一个益州,而魏国早已占据天下大半。再者兵力悬殊较大,单从人口来说,魏国有近700万人,而蜀国充其量也就100万,而人口是决定兵力数量的最根本因素,同时曹魏的兵力十分强悍。因此,若蜀国想要战胜魏国,强行硬怼必然死的很惨,必须要用谋

  • 名相诸葛亮借七星灯续命 竟因魏延功亏一篑!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

    众所周知,古代皇帝即位后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经常服用一些所谓的灵丹妙药。由于这些所谓的“灵丹妙药”里面绝大部分的成分都是有毒的化学物质,比如水银、汞等,结果反而成为催命毒药。除了服“灵丹妙药”外,古代还有人企图通过道术来向天续命,这里面最出名的就是诸葛亮的“七星灯续命法”。网络配图“七星灯续命法”这种

  • 诸葛亮北伐为何至死不用魏延计谋直取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

    很多对三国历史很痴迷的读者经常会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何诸葛亮北伐时,最后连自己性命都丢掉了,也不愿意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呢?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进驻汉中,封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刘备死后,魏延成为诸葛亮率领蜀军北伐的最重要的一名将领。子午谷位于长安的南边,是汉中通向关中的一条谷道,也

  • 魏延的奇袭计被诸葛亮拒绝,千年后被此人用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延

    三国末期实际上是蜀汉与曹魏集团的舞台,说得具体一些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争,双方交战数回合不分胜负,诸葛亮虽然谋略兵法远胜司马懿,但多次北伐都因各种原因失败,或许这是天意,或许是司马懿运气太好,不过诸葛亮在进兵过程中,魏延曾经献过一条子午谷奇袭的计策,不料被诸葛亮拒绝了。千百年来,许多三国迷对魏延这

  • 后人为什么多称赞姜维,批判魏延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延

    魏延厉害吗魏延一开始虽然是跟随这刘表,但是他后来是自愿追随刘备的,并不是像有的将领一样投降而来,他靠着军功的积累一步步走到刘备的身边成为他的得力干将,在魏延镇守汉中之前他在刘备身边的地位就已经很高了。他在镇守汉中的过程中,表现的几乎完美,守备的才能实在是难能可贵,而几次独立出征也都是大获全胜,这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