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俗话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俗话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16 更新时间:2024/1/25 16:15:4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郭嘉和三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结尾处讲,曹操被一路追杀,终因关羽的仁义而逃出包围,随后遇到了曹仁带兵接应,心中终于安定。

小说随即提到“曹仁置酒与操解闷。众谋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恸。”当众谋士问他原因时,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

《三国演义》在过去数百年间于民间具用超然的地位,各种戏剧、评书、相声、京韵大鼓、河南梆子里,都有当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以《演义》为根据进行的再创作。

罗贯中这部章回体小说因此广泛传播,罗公在作品中对郭嘉生平事迹进行了周详的描写,评价很高,因此民间对曹操帐下这位大谋士的认可度也极高。以至于流传到今天,有人提出了“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其实《三国演义》中对郭嘉的表述基本属实,书中所提到的郭嘉生平事迹,绝大多数见于正史《三国志》。《三国志·郭嘉传》中亦记载了“曹操哭郭嘉”: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在东汉末年迅速举起,击败了以袁绍为首的北方各路军阀后,眼看要统一中国,却在赤壁之战遭到惨败,大业付出流水。

按照《三国志·郭嘉传》中曹公之逻辑,郭嘉如果还活着,不会让他有赤壁之败,那么所谓“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自然也是合理的。

郭嘉如果活着,真的能够让曹操避免赤壁之败吗?

首先,郭嘉善于观察敌人内部矛盾,他确实极有可能为曹操避免赤壁之败

郭嘉生命短暂,给曹操贡献的计谋主要体现在讨伐袁绍父子时。

官渡之战时,孙策要偷袭许都,郭嘉说孙策迟早要被江东人暗杀,后来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所杀;

袁绍死后,曹操准备讨伐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但是郭嘉却认为,如果强攻,会导致兄弟二人团结起来,如果曹军假装进攻荆州刘表,那么兄弟二人必然自相残杀。后来兄弟二人果然为了争夺继承权反目,袁谭投靠曹操;

刘备投靠刘表后,曹操准备征讨荆州,郭嘉却认为,如果首先进攻北方的袁尚和蹋顿单于,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刘备和刘表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必然互相猜忌。结果果然如郭嘉所料,刘表不重用刘备,而曹操顺利斩杀蹋顿。

由此可见,郭嘉对敌人内部矛盾洞若观火,倘若赤壁之战时他还在,应当是可以提出缓图江东,坐视刘备孙权火并的意见的。最后的历史也证明,刘备和孙权的结盟,确实会随着北方压力的衰减而衰减。

其次,郭嘉熟知江东局势

《三国志》曾有过一段颇具争议的记载:曹操正与袁绍对垒官渡,孙策却训练军队准备偷袭许都,这让曹操以及帐下的武将们非常惊慌。但是郭嘉却说了这样一段话: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策轻而无备,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很多人认为,这里郭嘉预言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是有违常理的。如果单纯从预言的角度去看,这显然不合理。因为即使孙策一定死于匹夫之手,却无法预料他何时死于匹夫之手,万一官渡之战打完了,许都劫完了再死,对曹操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而曹操之所以采纳了郭嘉的建议,显然,这是因为他们有较高的把握。

如果对三国历史有较多了解,可能会知道孙策在扫平江东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曹操集团手中有天子,为正统,所以与曹操集团进行了密切的沟通,比较知名的如王朗、许贡等人。

因此我们可以最起码的判断,曹操集团是有较为准确的江东情报的,而郭嘉对江东局势则非常了解,清除的知道许贡门客这类人准备在短期内刺杀孙策。甚至不排除:郭嘉协助甚至策划了刺杀。

郭嘉对江东熟悉,且颇有些人脉,会有助于讨伐江东;即便是不能够直接为曹军取得胜利,最起码能够了解江东格局,知道孙权、周瑜的军事实力,从而增加更多针对,亦或是放弃受先攻打江东。

再次,从曹操对郭嘉的信任程度来看,郭嘉确实是有说服曹操的实力

其实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帐下另一位谋士贾诩曾经劝阻过曹操不要进攻东吴。但是贾诩提出的依靠北方发展经济从而让男方自动归附的方法,根本不能够打动雄才大略的曹操。而且贾诩虽然足智多谋,其人却并不值得信任,他在为董卓、张绣等人出谋划策时,虽然屡有奇谋,却常常不顾苍生和主公安危,多数为自己着想。

董卓死后,西凉军回师长安的主意就是贾诩出的,这一计直接给了汉室最后一击,导致天下大乱的趋势无法阻止;贾诩为张绣出谋划策,在张绣杀死了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的情况下,居然仍然劝张绣投降曹操,表面上是为张绣着想,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利益谋划。后来张绣被世子曹丕逼死,而贾诩却在曹丕称帝后拜太尉。

这样的人曹操怎么能信任呢?

郭嘉则不同,《傅子》中提到,曹操曾于荀彧讨论郭嘉,曹操说郭嘉身体多病,常常说自己“吾王南方,则不生还”,然而即使如此,郭嘉仍然常常与曹操讨论平定荆州的大计。曹操非常感念郭嘉,称郭嘉忠厚。曹操感叹:“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

郭嘉平日里的计谋,常常是为了主攻着想而不顾及自身,所以他如果劝说曹操,曹操采纳建议的概率显然更高。

最后,曾经主张软禁刘备

魏武帝曹操的一生何其精彩,但不得不说,建安四年在许都放跑刘备是非常遗憾的。《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得知曹操释放刘备,郭嘉急忙求见曹操,说了五个字:

刘备不可纵。

可惜的是曹操派兵追刘备,已经追不上了。刘备显然是能够改写历史的人。

如果郭嘉不死,自然对刘备的重视程度会更高。即便赤壁之战失败了,也绝对不会坐视刘备进攻西蜀,更不会拒绝刘璋使者张松的好意。如此,刘备也就没有建立蜀国的根基了,曹操如果与刘璋联合,刘备也根本守不住荆州。

综合以上,年仅37岁就去世的郭嘉,如果能多活2年,坚持到赤壁之战,或许天下就不会三分了。

标签: 郭嘉三国

更多文章

  • 郭嘉的官职是军师祭酒 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郭嘉,军师祭酒

    还不知道:军师祭酒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之前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将三国里最厉害的一个谋士郭嘉搬上了大荧幕,用了浓墨重彩之笔描述了郭嘉的神机妙算,鬼神莫测。而郭嘉的官职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军师祭酒,在历史上这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呢?郭嘉剧照郭

  • 志才不死,郭嘉不出 这个戏志才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戏志才,郭嘉

    很多人都不了解戏志才和郭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相信大家都听说三国这样一句名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很多人认为如果具有“王佐之才”的郭嘉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那么根本就没有诸葛亮什么“三分天下”的事了。然而,殊不知,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类似的名言:志才不死,郭嘉不出。意思就是说

  • 影响曹操能否统一乱世的谋士是谁?是郭嘉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汉朝

    曹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歼灭袁绍,成为乱世势力最大的大名。 然后依靠皇帝用大名的手法独秀地发展曹家的势力。 无论政治能力还是军事水平,曹操已经不及任何人了。 但是曹操由于多数优势,未能完成乱世统一,不得不说是曹操最大的遗憾。 因为他在

  • 郭嘉为何能让生性多疑的曹操深信不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郭嘉

    曹操,小名阿瞒,他爷爷曹腾为东汉末年的太监曹腾,家世也算显赫。适逢天下大乱,曹操在众多割据势力中脱颖而出,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了中国的北方,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作为乱世之枭雄,虽然在《三国演义》被写成“奸雄”,但这丝毫不影响曹操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地位。客观来说,曹操的综合能

  • 诸葛亮一出山郭嘉就死了,这背后只是巧合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郭嘉,东汉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郭嘉,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我们应该都很熟悉,不过郭嘉的死实际上和诸葛亮一点关系也没有,诸葛亮也不是因为郭嘉死了才出山。但是两人总喜欢被拿出来做比较,毕竟郭嘉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第一谋士,不过郭嘉和诸葛亮并没有正面交手过,

  • 一介草根刘邦为何会成功?看看郭嘉是如何说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刘邦

    一个项羽,一个刘邦,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无敌英雄项羽为何会失败,草根混混刘邦又为何会成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许多羽粉搞不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审视二人,都是项羽胜出,人家项羽要长相有长相,要能力有能力,连出身都比刘邦高贵不知多少倍,更为重要的是项羽身上那股子勇猛,就可让古今中外多少英雄好汉折腰?

  • 曹操曾为郭嘉痛哭两次,他到底有多重视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郭嘉,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郭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为何却独宠郭嘉一人,并为其痛哭两次?在曹操率领大军向北方的乌丸进军以前,郭嘉就因为患上疾病,最后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曹操在第一时间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当着众人的面就哭了起来,并且直言郭嘉是他最看重的人之一,但是谁又

  • 郭嘉究竟有多厉害?为什么说诸葛亮是算准了郭嘉已死才敢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郭嘉,曹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郭嘉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公元207年,三国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跟随曹操征战乌丸的郭嘉病逝,一件是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因为这时间上的巧合,三国迷中间一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仿佛诸葛亮智计不如郭嘉,所以算准郭嘉已死才

  • 郭嘉的临终遗言是劝曹操诛杀司马懿,他如何得知司马懿有不臣之心?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魏,郭嘉

    大家好,说起郭嘉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群雄并起而相争,其各有所长。若论仁义,当属刘皇叔,若说奸诈,则必言曹操,但若论及隐忍,司马懿则当仁不让。司马懿历经三朝,在七十余岁高龄上才派三千死士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夺下政权。能蛰伏数年,隐忍不发,可见司马懿本事。司马懿如此谨慎,郭嘉临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什么意思?郭嘉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郭嘉,三国

    郭嘉到底有多厉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