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庞统到底为蜀汉做了哪些贡献?庞统的实际地位怎么样?

庞统到底为蜀汉做了哪些贡献?庞统的实际地位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42 更新时间:2024/2/10 19:44:25

庞统到底为蜀汉做了哪些贡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现代人看待历史一般有两种误区,一种人看到什么信什么,不分正史还是野史;第二种人往往会反其道而行之,大家都说好的、热门的人物,他就会说不好,偏门的、对历史贡献小的人物,他就会为其平反,夸张冷门人物的重要性。比如诸葛亮,已经被民间弘扬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于是就有相当多的人开始贬低他,没错,演义的成分确实多,但是也不能矫枉过正,毕竟诸葛亮真的算是一位出色的内政方面的管理专家。而像郭嘉、庞统这样的人物,在当代网络上又被无限地拔高,本文就从正史角度客观的看待一下庞统的历史地位。

诸葛亮与庞统并称“卧龙凤雏”,在刘备帐下的官职也是相同的,都是军师中郎将。但是下场不同,凤雏早早去世、诸葛亮托孤护蜀。

原本庞统只是周瑜手下的一个功曹(就是个低级从事),本来二分天下的趋势因周瑜暴病而终结,当时庞统作为营中信使跑回东吴送丧,期间本来很平淡的一件事,却被史书写成表现其能力的时刻,而这种表现全都体现在清谈议论,没有一件实在玩意儿,也没有干过一件事。总结这一记载就是说,庞统临走的时候一群东吴名士来送他,庞统对他们一一评价一番,显得庞统智商很高,如此而已。我想说,评头论足谁都会,现代人叫他们“键盘侠”。

在东吴没混好于是去投靠刘备,刘备给了他个县令,他通过故意不理政务来提醒刘备自己是个大才,自己被委屈了。而刘备不吃这套直接将其免职,其实刘备做的也对,县令都干不好何谈干大事?再者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不从基层做起,老想着一步到位,那么对于那些一步一步苦熬苦夜干上来的人岂不太不公平?后来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统不适合干这种小官,刘备依然不信。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刘备确实是个了不起的领导人才,“卧龙凤雏”的名号在他三顾茅庐之前便耳熟能详,但正等凤雏来到他面前,他却还是只相信事实,而不信传说。当初请卧龙也是经过长谈之后才决定重用的。直到诸葛亮也在刘备面前说庞统的好话,刘备才将信将疑,而且并没有直接提拔庞统,而是也把他叫来深入交流一番,发现确实有才干之后,才给他安排了个治种从事的官职,这个官职的意思就是——州牧的辅佐者。当时刘备是自领荆州牧,因此这虽然是集团中央官职中最低的,但起码进了“核心领导层”。

其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跟随刘备西入川蜀。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刘璋法正请刘备做自己的盟友,当然也是想拿刘备当枪使。刘备也认识到荆州经过曹操的南征之后,已经在人口上大大减少,很多土地要想恢复生产也需要几年时间,而且地理位置上处于曹操、孙权、刘璋的中间,无论谁打谁都得经过荆州,特别的尴尬和危险。庞统劝刘备拿下益州,而刘备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态度,并没有下太大决心。于是留下诸葛亮和关羽留守荆州,刘备带着庞统和其他将领西入益州。

他们并没有直接到达成都,而是在半路上就被刘璋前来迎接的人马截住了,表面上高洁远迎,实际上防范在心,刘璋设下酒宴跟刘备表明心意,意思就是你带来的这些军队的粮草我都包了,然后呢,你去给我打张鲁。刘璋就率人回了成都,刘备就暂且就近驻兵到了葭萌关。

刘备也不傻,他也不可能轻易被人当枪使,但是在葭萌关住了整整一年。你想想在那个兵荒马乱、天下大事瞬息万变的年代,在那里空耗一年也是挺无所事事的。住这一年刘备有两个考虑,一方面远离荆州战乱地,确保自身安全;第二只要他的兵马在这里一天,就可以无偿地享用刘璋的粮草,如果不打仗省吃俭用点,甚至还可以把省下来的一部分拨回给荆州的诸葛亮关羽。基本上可以算是借益州的国库,养荆州的兵马。而且刘备是非常想拿下成都的,但是苦于没有具体方案。

庞统给出了上中下三策,分别是:上策直取成都(看起来确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在刘备驻地与成都之间有一关口被益州俩名将把手,中策就是假装自己想回荆州,请这两位名将前来赴死,然后再进军成都;下策是回荆州,以后慢慢再图益州(是不是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所谓上策就是进、下策就是退,只有中策还稍微涉及点智商,这种论述与人才辈出的三国同时代其他著名谋士,如荀彧贾诩程昱等实在无法相提并论。自然刘备选的是中策,一路直指成都进军非常顺利,但在包围雒城时,庞统率军攻城被箭射中去世,当时他只有36岁。

当时那个年代有不少人评论他有能力,可见他的能力必定是有的,如果他能多活几年,能跟随刘备在实战中得到更多的见识的话,或许日后是个大才。但其跟随刘备只献一计一策,且技术含量不算太高就匆匆离去了。没错,攻打成都、夺取益州奠定了刘备的蜀汉基础,对于三分天下有其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这一策略早在隆中对时诸葛亮给规划好了的,何必凤雏来劝?也就是说历史上没干那么多出色的事,你想为他生硬的拔高都拔不动。

标签: 三国庞统

更多文章

  • 庞统当初如果得到孙权重用 三国的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庞统

    孙权重用庞统会怎么样,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时期,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曾经在东吴孙权的手下,可是因为庞统自身的一些原因,却一直没能得到孙权的重用,他自己也觉得憋屈,转而投向刘备的手下,可是出乎意料的,刘备也不怎么看好他。那么,我们不妨来假设一下,如果庞

  • 庞统的名声足以与诸葛亮比肩 孙权和刘备为什么都不喜欢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刘备

    你真的了解孙权和刘备不喜庞统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我们都知道,与人会面的时候,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像是面试这种重要的时候,仪表、形象,如果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不少。那么在古代,也是同样的道理,尤其像是三国这种战乱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可

  • 历史上庞统真的使用的连环计吗 演义里面写的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庞统,连环计

    对庞统的连环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赤壁之战时中国历史上一次相当著名的战役,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也对这次战役花费了大量的笔墨,从初期的联合抗曹、战前的准备,到战时双方的表现,虽然是用一种虚构的方式,但也是一次很精彩的阅读体验。在这中间,罗贯中安排庞统献了一

  • 庞统为什么会轻易的死在落凤坡 说到底还是太过大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庞统,蜀汉

    对庞统死在落凤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手下有一个军师,精通军事政治还有兵法,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军师,此人便是名震三国的诸葛孔明,诸葛亮,诸葛亮是徐庶推荐给刘备,当年徐庶被曹操挖走,而徐庶其实身在曹营,心在蜀,所以徐庶便答应刘备说,就算徐庶投靠了曹操,

  • 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略家 为何会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张任所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庞统,蜀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庞统被杀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庞统的死的确令人惋惜和遗憾。他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略家,何以刚率兵出征,便命丧途中,而且是被名不见经传的张任所败?从战术上来看,庞统这位盖世奇才在进兵途中,早该料到落凤坡一带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树木丛生,是最易遭伏击的地带。以他的实力

  • 庞统如果没死于落凤坡,三国格局会改变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庞统,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庞统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张松不远千里跑去跪舔曹操,可惜长得不如人意,把曹操恶心到了,于是被一脚踢走。想着找下家的张松,找到了素以仁义为名的刘大耳朵。大耳朵吃了一辈子苦头,还没有到可以以貌取人的地位,对舔狗张松一顿礼贤下士,收获了一张地

  • 庞统指出诸葛亮的致命错误,刘备为什么不听?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庞统,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庞统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诸葛亮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这与《三国演义》的广受欢迎有关。其实跳出那些光环来看的话,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主要扮演了两个角色:一是丞相,二是军师。这两个身份有很大的区别,一个总镇全局,一个出谋划策。

  • 庞统到底有什么样的能耐 庞统为什么能和诸葛亮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庞统

    还不知道:庞统和诸葛亮齐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论实际业绩,庞统的确乏有些善于可陈,这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死得太早,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抱负,不过,就有限生命而言,庞统已经十分耀眼了。名气很大:南州士之冠冕庞统是荆州名士庞德公的从子,庞德公在荆州影响力很大,是个刘

  • 庞统那么的厉害 为什么会轻易的死在这个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庞统,三国

    对庞统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手下有一个军师,精通军事政治还有兵法,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军师,此人便是名震三国的诸葛孔明,诸葛亮,诸葛亮是徐庶推荐给刘备,当年徐庶被曹操挖走,而徐庶其实身在曹营,心在蜀,所以徐庶便答应刘备说,就算徐庶投靠了曹操,但是一

  • 庞统死后他的家人下场是什么 刘备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庞统,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家人下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庞统和诸葛亮两个人的名字在三国里面是分不开的。只不过庞统的命运没有诸葛亮好,年仅36岁就早逝了。在三国里面,庞统的才华是公认的,当年诸葛亮对他也推崇备至,鲁肃写信对刘备说:“庞士元非百里庸才,以治中别驾的职务,方能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