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夺权篡位的底气在哪?司马家势力有多大

司马懿夺权篡位的底气在哪?司马家势力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98 更新时间:2024/2/11 5:38:41

司马懿谋权,最后司马炎建立了晋朝称帝。

司马家族的底气在哪呢?为何曹操不敢杀司马懿呢?

其实,曹操对司马懿相当忌惮,杀司马懿之心一直都有,可是终究还是不敢,只有和曹丕严加控制司马家。

先来看看司马家族的由来,司马家族的起源有七种说法:

1、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曾抚育重黎之后。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2、源于陈姓、田姓,出自春秋时期司马穰苴。

3、源于改姓,出自姬姓许氏、郝氏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据史书记载:许穆之、郝惔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因故改为司马氏。许穆之、郝惔之二人,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流民首领,属于氐胡民族,在史籍《宋书》、《通俗文》、《图经本草》、《本草纲目》中,多将其列入“清水氐”。但本书认为其不过是曾经依附于清水氐杨氏家族,并非属于清水氐世系,因此其具体源起何族支,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网络配图

4、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司马子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子反,名熊侧,即楚公子侧,是春秋时期楚共王熊审执政时期(公元前590~前560年在位)的楚国上卿,官为大司马,执掌楚国军队,曾多次为楚国建立功勋,是楚共王属下的重臣。

在司马子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

5、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司马韩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韩厥,谥号献,史称韩献子,是春秋时期晋国韩氏家族的第五代领袖。韩厥是韩子舆的儿子,他早年丧父,由晋国上卿赵盾抚养长大,后被赵盾推荐为晋军的大司马,是春秋时期晋国政治舞台上极其重要的人物。在韩献子逝世后,他的儿子韩宣子韩起继位,培植起了一个庞大的韩氏家族,为日后与赵氏家族、魏氏家族联手进行“三家分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在韩献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

6、源于改姓,出自东晋王朝大司马王导,属于避难改姓为氏。王导,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琅砑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出身名门望族。王导出身中原著名士族,是一个非常老练的政治家,也是东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当时晋元帝缺少才能和声望,在晋室中又是疏属,之所以能够取得帝位,主要靠王导的支持。晋元帝因此把王导比做自己的“萧何”,极为倚重。

在王导的后裔子孙中,后有避难改姓者,以先祖官职称谓以及晋王朝国姓为姓氏,称司马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王氏司马氏族人皆尊奉王导为得姓始祖。

7、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孔父嘉,公元前?~前710年,著名春秋初期宋国大夫,名子嘉,字孔父。是孔子的六世祖,官为大司马。

这七支,无论是哪一支传下来的,都代表着一种尊贵,拥有成为帝王的潜质。

再来看看为何曹氏家族一直想杀而不敢杀的司马懿,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首先,曹操就是被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举荐当官的,在这里,曹氏家族就欠了司马一家一份天大的人情,这也是曹操一直容忍司马懿的比较重要的一点。

其次,司马家族虽然一直没有出过大官,但是家学渊源,尤其在司马懿一代的时候,出了司马八达八位兄弟。

“司马八达”指东汉末年河内名门司马家族兄弟八人: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孚,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鸿胪丞司马恂,字显达;魏中郎司马进,字惠达;魏安城亭侯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平亭侯司马敏,字幼达。因其兄弟八人的字皆有“达”,于是并称为“司马八达”。

司马懿还有一个叔父,人送外号“水镜先生”。

没错,就是举荐了号称卧龙凤雏的诸葛亮和庞统给刘备的司马徽了。

司马徽的才能不用说,能够教育出诸葛亮和庞统这样的当时俊杰的人,能差?

其实,在卧龙凤雏之后,还有两人,其中一个就是司马懿-冢虎,一个是姜维-幼麒。

即便曹操不顾当年司马防的举荐之恩,但是司马家的另外七个,都是身居高位,手握实权,而司马懿也狡猾如狐,丝毫不留证据,曹操能够随意的杀杨修一样杀司马懿,如果将司马懿杀了,一直处于外强威胁的魏国,再有大的内乱,曹魏将会很危险。

关键,谁也没料到,司马懿这孩子这么能活啊!

曹魏都死了几个皇帝了,司马懿还活得好好的,唉,活该曹魏家倒霉,到后期曹家和夏侯家人才渐渐凋零,更加离不开司马懿了,而这时候,司马懿通过几次借刀杀人等,铲除威胁,掌控军权,最终一人独大。

到后期的时候,竟然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无人敢说什么。

可见,司马懿温水煮青蛙,一步步经营的厉害之处。

标签: 司马懿曹操

更多文章

  • 三国中司马懿为何夺权?从忍无可忍到爆发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裔,即夏官祝融。远古至商朝世代袭承夏官这一职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称司马。周宣王时,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赐司马为族姓。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

  • 司马懿最得意的学生,统一天下,可惜只完成了一半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

    三国可以分成三段来看,第一段是从黄巾起义到诸葛亮出山,第二段是诸葛亮出山到去世,第三段是诸葛亮去世到天下一统。第三段,很多人称之为后三国时期。在后三国时期,也有很多牛人,像坐镇襄阳的羊祜,让羊祜占不到便宜的陆抗,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以及足智多谋的钟会等。但是若论及天才,当属邓艾。邓艾和很多有名的人

  • 司马懿奋斗四十年换来的西晋王朝却被此人给毁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懿

    很喜欢《虎啸联盟》中的一句话,“我做了一辈子别人的手中刀,这一次,我是执刀人!”诸葛亮掌握蜀汉军政,既是刀,又是执刀人,司马懿很羡慕,他也想做执刀人。司马懿历曹操、曹丕、曹叡三世,大魏三祖无一不是手段高明,御下有方之人。直到曹芳时期,经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剪处政敌曹爽,消灭曹魏宗亲,才真正做起了执刀人

  • 与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的曹爽,真的如虎啸龙吟中一样脓包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爽

    曹魏大将军,武安侯,手持军政大权的曹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怎么就被司马懿成功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政权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曹爽这个人。曹爽,字昭伯,他的出身可谓是相当不得了,他爹是大魏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的心腹大臣,威震蜀国的曹魏大司马曹真。因为他爹的原因,从小就能出入皇宫,年少时又与大魏

  • 电视上是假的别相信,司马懿并不爱张春华。此句话可以看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春华,司马懿,司马昭,柏灵筠

    近期,大军师司马懿的影视作品受到观众的广大喜爱好评,荧屏中的司马懿非常爱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张春华。司马懿将张春华视为最亲的人,即使有了爱妾柏灵筠也依然更爱妻子,给大家塑造了一个害怕妻子的妻管严形象。司马懿最终的黑化也与张春华的死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真的这么爱妻、护妻吗?实际上并不是

  • 司马懿打了一场胜仗,最终却导致司马家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

    擒孟达和平辽东是司马懿一生中最精彩,最经典的两次战役。这两战中司马懿凭借出神入化的用兵谋略被明朝刘伯温《百战奇略》编录在册。然而平辽东后,司马懿对辽东的屠杀及其人口遣返政策,极大的破坏了已经繁荣起来的辽河两岸的农耕经济,再次倒退到游牧经济,统治辽河两岸重新变成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司马懿东征辽东前,那里

  • 司马懿韬光养晦,熬死三位帝王,子孙三代成就西晋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公元179年—251年),是曹魏政权的几朝元老。司马家族名人辈出,司马懿的高祖是汉朝征西将军,曾祖是豫章太守,祖父是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是京兆尹。司马懿少年之时就聪达满誉,很有才能。曹操第一次当官,就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推荐的。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当丞相,丞相府的西曹掾崔琰说司马懿

  • 作为后代子孙,东晋明帝是如何评价司马懿父子得天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

    众所周知,三国历史的最后结局是“三分归一统”,最终被司马懿祖孙三代所建立的西晋统一。但有意思的是,虽然西晋是整个汉末三国时代的最后胜利者,但是司马懿祖孙三代的历史评价却比不上曹操、刘备、孙权这三国的“三巨头”。司马懿祖孙三代之所以比不上三国“三巨头”,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西晋没有像汉唐那样成为延续

  • 如果诸葛亮没病死,和司马懿比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

    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直都是智慧的代表人物,卧龙岗上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到他出山,后来的诸葛亮表现不负众望,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故事都是家喻户晓的,每件都显出了诸葛亮的聪明睿智,连周瑜都被诸葛亮给气死了,这么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却斗不过司马懿,司马懿还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当了皇帝,这是为什么呢?司马

  • 历史上司马懿是怎么死的?揭秘三国历史上大军师司马懿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懿

    要说起三国时代的牛人,司马懿绝对是真面的佼佼者,司马懿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国的后期,曹操死后,司马懿的才能和野心才逐渐的显露出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司马懿是怎么死的。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屡屡抵抗蜀汉的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