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最后胜利,为何评价上比曹操差了那么多?

司马懿最后胜利,为何评价上比曹操差了那么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810 更新时间:2024/3/19 14:45:40

曹操司马懿区别可大了,曹操是生逢乱世,大丈夫当建不世之功,司马懿是啥?在司马懿夺权的时候,曹魏完全没有像汉朝那样走到无以为继内外皆崩坏的地步,当时北方已经基本稳定了,以当时的形式和曹魏的国力,用不着他司马懿,魏国统一天下都只是时间的问题。他所做的只是投机取巧的夺权,为了自己夺得权利而放弃底线,背信弃义,无视道德,两面三刀,进行血腥的杀戮。他和曹操一样狠,但曹操不管奸与不奸,都还是当得起一个雄字。司马懿,你要说他是政治家吧,我也不能反驳,但他更准确来说不过是个阴谋家,曹操抛开文学造诣不谈,格局就比他开阔,拿他和曹操相提并论还真是太瞧得起他了。

名分上来讲,刘备和曹操的关系只能算中央政府和地方藩镇,毕竟刘备本人是承认汉王朝还存在的,各朝各代藩镇再强大还是需要中央政府名义上的封号,中央政府再不情愿也得意思一下,但是刘备是自己给自己封的。有汉一代异姓王虽然少,但是真的有存在的,比如光武帝刘秀自己封的代王卢芳,所以曹操的魏王也不算太违背祖制,这不是刘备能自封的理由。倘若刘备不承认那个傀儡中央政府,他该自封的就是汉帝了,所以,名分上来讲确实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藩镇的关系,刘备这样已经僭越礼制了。

其实真正的藩镇时代中央政府也对藩镇无能为力,谈不上有实际管辖权。就像唐晚期,藩镇之间相互攻伐、藩镇首脑的替换都由不得中央政府一样。至于我说他们属于藩镇关系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认知体现出来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诸葛亮的出师表里说,兴复汉室,攘除奸凶,还于旧都。这就是蜀汉官方对自己的定位:我不是乱臣贼子,是你曹丕废掉了汉室,我才不得不站出来接手,而且我还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那么在那个汉室名义上还存在的时候,刘备也是承认汉室的,但是傀儡政府又不在他手上,他手上唯一一个有分量的可以当汉室继承者的,所以刘备这边其实没有一个有效的话语权(刘备自己的宗室身份就算是真的也隔了那么多代很难有说服力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刘备只能算地方藩镇,也是在这种话语权的逼迫下,刘备才跳过了汉庭的册封,自己封王。

刘备当时的处境确实就这么麻烦,刘备不同于孙权,刘备是有雄心壮志的人。孙权可以当乌龟,送质子,受封号,劝帝位,刘备却因为自己举的汉室旗号统统不能干,不然天下士人谁还信你。而且不得不考虑的是刘备大器晚成,取得成就的时候比曹操孙权都晚,曹操孙权可以不急,他却不能不急。关于刘备血统问题,有两种记载,一种是大众记法,中山靖王之后,另一种是临邑侯的后代,临邑侯一般认为是刘秀儿子。这个离得更近。所以无论哪种说法,包括敌国史书,都承认刘备是汉室后裔的身份,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曹操受人诟病的事他残忍好杀,屠城灭族,但他的文韬武略,文采沛然,一统北方,痛击乌桓的那些功绩从来没人都否定过。曹操毕竟是“超世之才”,在当时他压制士族提拔寒门是有进步性的,而司马家则完全是反动的,司马家掌握政权是历史的倒退,再退上几步就是奴隶制了。

对于李世民和朱棣,我看重的是他们对一个王朝的奠基作用,革除前朝积弊,开创一个王朝好局面才最重要的。而司马氏,对汉末以来的社会问题没有解决之法,反而愈加严重。晋朝初建就已经有了历代王朝末年的迹象了。黄巢之乱农民起义是历史浪潮中无法避免的,土地兼并问题几千年的封建王朝都没解决,锅甩不到统治者身上。反倒是八王之乱把国力耗干引得五胡乱华。锅甩不到司马懿身上但甩的到开国皇帝司马炎身上,西晋王朝实际上也就这一个皇帝吧。五胡乱华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几百年间北方战乱不断,百姓(不论夷华)流离失所,动荡不断也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如果给那个时代选择,他们肯定宁愿选择温和的方式来完成民族融合,事实上东汉末年,大儒马日磾改名和后来匈奴人改刘姓就可以看出民族融合的趋势了。

小编认为:西蜀偏居一隅,以一州之力对抗天下其余八州,纵有诸葛又如何?诸葛亮不过是尽人臣本分,给自己一个说法罢了。司马懿人品罔论,才智还是一等一的,他知道诸葛亮的存在是他把握大魏军政的最大砝码,所以他龟缩不战,心里想的却是“诸葛老弟,求你再多活几年吧”。君臣之间,无所谓绝对的信任,谁信任谁也是有条件的,也会设置各种防范。但是皇帝信任重用司马懿显然是事实,如果文帝、明帝一心要把司马懿挤压到边缘地位,甚至要杀掉司马懿,司马懿估计是反不了天的。司马懿地位低于曹操是事实,这就好像,宇文氏统一北方;杨氏只是在北周的基础上升华,但是普遍历史的评论,都会把杨坚捧得非常高。这种差别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司马氏建立西晋,拉开了中国大分裂的序幕;而杨氏建立隋朝,拉开了中国从大分裂进入大统一的序幕。

标签: 三国曹操

更多文章

  • 司马懿才智不如诸葛亮,他哪些地方比诸葛亮厉害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司马懿

    在三国中,智慧能够和诸葛亮相比较的应该就要算到司马懿了,他最大的优势就是特别能忍,不过遇到诸葛亮这样沉着的的人,也算的上是棋逢对手了,不过这也并不代表他的能力没有诸葛亮高,反而诸葛亮最后还是被司马懿给耗死的。虽然当初表面上司马懿看似中了诸葛亮空城计的圈套,实际上这背后的阴谋他们两个人都知道,诸葛亮就

  • 为了争储曹操的儿子互相残杀,那司马懿的儿子又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司马家族为了能够夺得皇位,杀了无数的人。不仅杀了对自己有威胁的人,连带他们三族也不放过,司马懿动手,最出名的就是“夷三族”。史料中记载“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持刀的司马懿,并没有怜悯。凡

  • 诸葛亮才智胜司马懿一筹,为何几次交锋司马懿总是占优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司马懿

    司马懿是个可怕的人。在对司马懿的谋略折服的同时,总是不由地胆寒,每次想到这个名字,都莫名的恐惧。关于司马懿的杂闻传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在曹操担任司空的时,曾经征辟司马懿做幕僚,而司马懿并不愿意加入曹操,于是宣称有疾病,呆在家中养病。连“吾好梦中杀人”都能说出来的曹操自然不信,于是派人扮装刺客在深夜

  • 司马懿政变成功这么容易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司马懿

    对于司马懿这个人,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他除了长寿之外,还非常懂得运用心计与隐忍之术。司马懿后期通过装病让曹爽不把他当成阻碍,于是在曹爽带新皇外出时,由于他们带了大队人马,于是司马懿便趁着内部空虚,率领家中府兵直接攻占洛阳。然后他借用太后名义发了一纸诏书,说把曹爽的官职罢免。这时曹爽因为带着大队人马,于

  • 除了诸葛亮外,还有哪些让司马懿害怕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曹睿

    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笑道最后的一个人,不仅成为了魏国江山三代的重臣,子孙还架空了曹魏的江山,在他的人生之中,除了帮助魏国江山之外,最出色的就是跟诸葛亮在北伐战场上的斗智斗勇。司马懿虽然作为三国时期非常牛的人物,不仅通晓军事,还是个厉害的政治家,但是在他人生中也是有非常害怕却敬佩的人,因为这三个人的本领

  • 曹操的儿子争权斗得你死我活,为何司马懿儿子不争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司马师

    众所周知,司马家族的天下,是从曹操家族手中“偷来”的,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夺取最高权位,就是因为这个家族十分喜欢争斗。不过,说到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存在了,既然司马家族这么喜欢争斗,为何在争夺储君这个问题上,从没听说过司马师和司马昭出现斗争的情况呢?不管是正史也好,野史也罢,其中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这到底是

  • 司马懿为何会被套上“不仁不义不忠”的头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司马懿

    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三国历史。为什么司马懿的历史评价极差?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他早已死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早期的历史可以说是分分合合的不断重演,政权交替频繁,同时也是众多才能各异的英雄人物辈出的时代。三国时期就是很好的一个典型,这个时期

  •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真的没有内斗吗?其实是没必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司马师

    三国时期曹操先统一了北方,后来曹魏的政权被司马家族夺取了。曹操的儿子为了继承王位互相争斗,曹丕和曹植更是差点儿反目成仇。那么司马懿夺权之后,他的两个儿子有没有互相争斗吗?要知道司马家族是好杀的,杀了那么多人,就是为了夺取权力,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曹丕和曹植因为一个王位继承的问

  • 司马懿被曹丕视为心腹,到底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懿,三国

    说到司马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在三国里,诸葛亮是个悲情的军师,他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了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他在辅佐刘禅期间,六出祁山伐魏,但结果都功亏一篑,导致北伐不成功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其中有重要一条就是诸葛亮在伐魏过程中遇到了一生中

  • 诸葛亮死后 司马懿为什么不敢进攻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懿,诸葛亮

    对司马懿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在当代仍然享有着非常崇高的位置,历代史学家都非常推崇诸葛亮,他在我们心中几乎已经是封神了一般的存在。他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就走上了匡扶汉室的征途。历经艰险,死而后已。在刘备去世以后。他受刘备所托,忠心辅佐蜀后主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