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

汉武帝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58 更新时间:2024/1/18 19:54:32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可以说,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朝廷上下,人才济济,很多能人涌现了出来,而刘彻,对于人才管理也自有一套。特别善于权驭之术的他,在选拔和任用人才方面也颇有心得,让这些文武百官都俯首称臣,任凭调遣。这样的处事能力,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在当时的朝廷之上,丞相田蚡窦婴二人互相看对方都不怎么顺眼,明争暗斗,在朝堂之上也是人尽皆知的。窦婴,是汉文帝皇后窦氏表哥的儿子,也就是窦太后的侄子,在吴楚七国动乱之时,其被景帝任命为大将军,驻守城池。七国破后,便封了他位魏其候。

田蚡是汉景帝皇后同父异母的弟弟,汉武帝的舅舅,他天资聪慧,口才过人,特别是在他姐姐当了皇后,自己的亲外甥刘彻又当了太子之后,他便开始飞黄腾达了。公元前140年,刘彻当了皇帝,田蚡被封为了武安侯。

由此可见,二人的来都都不小,背景也都很深厚,两人势均力敌,互不相让。窦、田二人可以说,分别代表皇室当中的两代外戚力量,为了能在这两方力量当中权衡其中的利益,更好的让能人为己所用,汉武帝同时给他们两个人加官、任命:让窦当了丞相,田则做了太尉。

要知道,在西汉初期的时候,这两个官职都是朝廷的重要职位。这样的操作,让窦、田两大势力集团,都得到了相对平衡的安置,同时,在面对各种国家决策之时,也能让两方势力相互牵制,相互制约。

刘彻不仅对待朝堂文臣这般谨慎,对于军队当中的各种势力做起人事工作来,他也是颇为仔细的。卫青的头上可以说是有很多的光环和荣誉的,比如:奇袭高阙、二出定襄,更是击败匈奴,文明于世的常胜将军,是刘彻封的长平侯、大将军。

这样的出色武将,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如果一直听之任之,势必会让其手中掌握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势力也会持续提升。万一哪天不受控制了,很有可能会威胁皇权。汉武帝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并没有把所有的军事权利都一并交给卫青处理。

之后,他快速地培养和提拔了年轻的将领霍去病,并且,还设置了大司马位,让霍与卫共同担任。这样一来,避免了卫青独自掌握兵权,也让双方的权力实现了分割和制衡,算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

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

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

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汉武帝识人才,重人才,同时也善于使用人才,他的用人理念,在当时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不受传统世俗观念所束缚的。他用人只看贤能与否,只看能力大小,而对于那些出身和背景之类的事情,他却不是很看重,可以说是任人唯贤的。

其实,在汉朝时期,对于家族和门第之分还是比较讲究的,阶级观念还是严重的。桑弘羊本来是个商人,卫青则是奴隶出身,卜式以前是牧民、金日碑是俘虏,如果,按照常规的人才任用体系来说,这些人是根本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但是,汉武帝却完全不管这些人之前是做什么的,他只看重他们的能力,并且,乐于提拔他们,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卫青本来是一介奴仆,姐姐入宫之后,幸得了皇帝的宠爱做了皇后之后,才有了显赫的身份。

而卫青平时行事也非常低调、谨慎,从表面上看,没什么出众的才华,资质很是平庸。但是,汉武帝通过多年的细心观察,慧眼识英才,看出了卫青的个人能力其实是非常出色的,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人。

卫青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做事又十分讲究原则,不越界,不苟且,志向远大,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所以,刘彻在处理一些军事行动的时候,会与卫青进行讨论,并破格提拔他,给他征战沙场的机会,最终,将其培养成为了一位享誉中外的出色将领。

除此之外,还有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倪宽,还有严助朱买臣等等,这些人都是贫苦大众出身,是贫民之中选拔出来的人才。此外,还有一些人是士兵、小吏,有些将军甚至是越人和匈奴人。甚至,一些在战争中俘获的俘虏、养马的奴隶,也都成为了汉武帝破格提拔的人才。

总之,只要是有才能的人,能够为自己的统治贡献力量的人,汉武帝都一视同仁,毫无士族门第的偏见,一律委以重任。由此可以看出,汉武帝的确有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对于人才是非常重视的,他也是具有先进思想理念的一代君王。

标签: 汉武帝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刘贺仅在位二十七天,是因为昏庸无道还是大臣的阴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汉昭帝刘弗陵二十一岁去世,并没有留下儿子可以继承王位,最后选择了立刘贺为太子。不过历史上刘贺仅在位二十七天就被废为了庶人,史称汉废帝。汉废帝被废真的是刘贺昏庸无道吗?真的是传说中的那样荒淫无度吗?还是大臣的阴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贺是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皇帝,作为西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国,秦昭王,赵孝成王,战史风云

    读书有三个阶段,求知,求真,求道。一开始都是第一阶段“求知”。打开《史记》一读,新知入脑,沾沾自喜。长平之战白起一举坑杀了赵军40余万,原来如此。李斯、尉缭,还有诸多说客不停地说,“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再加上又有很多秦军攻城略地的记载,那自然应该是秦昭王打残了赵孝成王。程步研究原创,可是“

  • 皇帝居住的养心殿,为什么会阴冷潮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养心殿,清朝,历史解密

    当下的旅游业可以是非常发达,很多国家都有非常著名的景点。我们国家就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很多外国的友人都非常的喜欢。说到关于古代的景点,就不得说一下北京的故宫了。故宫里面有非常多的宫殿,其中养心殿是有些阴冷潮湿的,大伙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现在这些古代建筑已经是非常的陈旧了,所以是需要不定期的维修的。故宫也

  •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谁最可能会在成功后卸磨杀驴?想不到竟然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刘备,野史秘闻

    刘备统一全国后,最有可能大杀功臣,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一:曹操有能力,而且爱才1,从自身讲,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他对自己的领导能力是充满自信的,所以他能够轻松驾驭所有人,没必要大开杀戒。2,都说曹操奸诈阴险,可是他对手下将士是非常好的,即使是关羽、赵云这样的敌方将士,曹操都不忍心杀害。整个三国演

  • 丁宝桢不过是山东巡抚 他为什么敢杀慈禧身边的宠臣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丁宝桢,山东巡抚,风云人物

    山东巡抚丁宝桢为何敢对安德海下手?其实不外乎一个“理”字。大清朝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君王虽有至高无上的专制之权,但终究逃不过一个“理”字的束缚,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掌权,想要让汉人臣服,在大面儿上必须要讲“理”才行。丁宝桢不过是山东巡抚,为何他敢动慈禧宠臣安德海呢?安德海在慈禧手下做太监总管时,可是一个

  • 朱元璋死前留下了大将耿炳文,朱允炆为什么却不用他?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对于那群为自己出生入死打下江山的“淮西勋贵”痛下杀手。但是有一个人他也是淮西人,朱元璋却没有杀他,并把他留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用来保江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人就是朱元璋在和陈友谅争天下的时候,以七千兵马拖住张士诚十万大军,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赢得时间

  • 探索鄢陵之战的具体经过,晋、楚两国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地区爆发了战争,史称鄢陵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战争中,晋国军队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及其联盟郑国的两国联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晋国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

  • 吴三桂为什么坚持不渡江作战?他的造反有可能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吴三桂,明末,历史解密

    吴三桂,字长伯,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吴三桂的时候,不少人都表现出的是一种愤恨在其内,因为吴三桂的背叛才让明朝彻底灭亡,从而满清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其实即使没有吴三桂的话,明朝的路也已经走到了尽头。由此来看,吴三桂只

  • 来莺儿是谁?她真是唯一一个让曹操流泪的女子?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来莺儿,三国,曹操,野史秘闻

    来莺儿是东汉帝都洛阳的歌舞妓,乱世之中,他随着曹操四处游走,为曹操表演歌舞弹唱,深得曹操喜爱。但曹操忙于军国大计,又有众多美女伴随,对来莺儿多少有些冷落。而曹操有一个侍卫叫做王图,机敏英俊,来莺儿与他偷偷相爱。一次,曹操派他带领人马深入敌人内部打探,来莺儿舍不得情人,整晚抱着他,使他错过了深夜出发的

  • 司马孚为什么敢反对司马炎篡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孚,三国,风云人物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尽管许多人不相信命运,事实却就是如此!牛人牛一族,怂人怂一窝。比如之前最火的历史人物司马懿,他们家8兄弟个个都是“达人”,而说到老三司马孚,可以说是大有来历。司马孚的父亲名叫司马防,此人共有八子,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时称“司马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