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327 更新时间:2023/12/13 3:25:40

读书有三个阶段,求知,求真,求道。一开始都是第一阶段“求知”。打开《史记》一读,新知入脑,沾沾自喜。长平之战白起一举坑杀了赵军40余万,原来如此。李斯、尉缭,还有诸多说客不停地说,“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再加上又有很多秦军攻城略地的记载,那自然应该是秦昭王打残了赵孝成王

程步研究原创,可是“求知”阶段都有一个问题,大多对书和作者心怀敬仰,对获得的知识一知半解,只知其一,不知二三。没有能力,最主要是没有心气和胆量对作者、知识质疑求真,照鲁迅的话说,就是任由作者在你的脑子里跑马。这就难免上当受骗。

比如一举坑杀40万人怎么实施?比如秦军的那些攻城略地都守住了吗?为什么没多久同一城池又再次攻打《芈月、秦昭王一朝最败家》《秦昭襄王一生白忙活》?比如赵国打到函谷关,打到咸阳,为什么沿途没有攻城略地记载,难道赵国用的是空降兵?是司马迁遗漏,还是故意隐瞒?比如“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这类话在没有录音录像的年代,谁听见了,怎么记录下来?难道不是作者借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意思,诱导读者接受作者的结论吗?而且这类话,《史记》中的说客们对其他诸侯王也说过,能相信吗?

第二阶段,把《史记》通读几遍,稍加留心,种种疑点、矛盾印入脑海。前后对比,左右考量,再把《史记》之外的知识参考对照,这就进入了读书的第二阶段“求真”。说秦昭王打残了赵孝成王,真的吗?

秦昭王一朝两次对赵作战,都是大败而归,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损失惨重。秦昭王三十八年,中更胡阳攻赵国阏与城,结果被赵奢打得大败。《秦本纪》记吃不记打,只轻描淡写说“不能取”(三十八年,中更胡阳攻赵阏与,不能取)。《赵世家》用词却是“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

十年之后秦昭王再次发重兵攻赵,70岁的秦昭王一千多里亲赴前线部署(王自之河内),重赏全国百姓,不管有功没功,参与没参与河内大战,每人赐爵一级(赐民爵各一级),15岁以上男丁全部参与作战或支前(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这等竭尽全力,前所未有,列国未闻。结果怎么样呢?长平之战秦军付出了“死伤过半国内空”的代价,却只将赵军击溃。白起为了交差,也为了给秦昭王遮羞,谎报战功,说赵军40余万皆降,被他一举坑杀。秦昭王信以为真,下令秦军趁胜追击,攻取邯郸,结果一打两年,秦军复又伤亡惨重“陵兵亡五校”,却连将邯郸包围也做不到。与此同时,赵国因势利导,就着白起的谎言向列国施苦肉计,说“赵王壮者皆死长平”,“邯郸急,且降”,而且已经“炊骨易子而食”。在安顿好了列国之后,赵国开始反击,一仗复又把秦军打得大败。《凭什么说白起长平之战谎报战功?》《赵胜使了什么妙计,叫赵国长平之战反败为胜?》《白起为什么宁死不去打邯郸?》

看看这次秦国秦昭王被赵国赵孝成王打得有多惨:1,秦军副统帅郑安平率两万秦军投降,这在秦国历史上前所未有。注意,赵国没把这两万人皆坑杀,为什么?那都是劳动力,是财富。2,上党郡、太原郡、河东郡被赵军占领《秦昭襄王一生白忙活》。那里的守军、官吏有多少人被杀被俘,史无记载。不过河东郡守王稽是逃跑了,被抓回来砍了脑袋。秦昭王打了五年不仅一无所获,还被赵国夺走了自家的河东郡。3,一系列高官被处死。秦国最高级别的文臣武将,武安侯白起被赐死,相国范雎被砍了脑袋。还有河东郡守王稽,将军司马靳被处死,蔡尉被立斩阵前。秦军长平邯郸之战败到什么程度,才会导致秦国人这般自残?秦王这般朝自己宠信的将军相国痛下杀手,如若不是前所未有的惨败,不会出现这样前所未有的自残。究竟谁打残了谁,难道不该发一声疑问吗?

当然,秦昭王、白起的粉丝可能还是会执迷不悟,那我们就换个角度再往下看。

秦昭王五十年邯郸大溃,到秦始皇六年,在这16年间赵国打了三个大仗,一次是打燕国,两次是打秦国。如果赵国被秦昭王打残了,那它打燕国应该很吃力,打秦国更应该一败涂地。可是结果却正好相反。

赵孝成王十五年,燕国出动两千辆战车,有说60万大军(遽起六十万以攻赵),相国栗腹挂帅,兵分两路攻赵,结果被赵国打得大败。相国栗腹阵亡,副帅卿秦,名将乐毅的儿子乐闲被俘投降(燕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将而攻代,廉颇为赵将,破杀栗腹,虏卿秦、乐閒)。赵军趁胜追击包围燕国都城(廉颇逐之五百余里,围其国),迫使燕国割地求和。赵国这等实力,是个被打残了的样子吗?

当然有人会说,燕国不算。那我们就来看秦国。如果是秦昭王打残了赵孝成王,秦赵再战,应该是秦国痛打赵国,再次进迫甚至包围邯郸。可是不幸的是,战争的结果却正好相反,是赵国攻入秦国纵深,甚至打到都城咸阳。赵孝成王十九年,秦军渡河攻赵,结果又被打得大败。赵魏联军一直追击到函谷关,围关猛攻。商鞅变法之后一百年间,函谷关从来没有受到过攻击。却在秦昭王长平大战、邯郸大战后,被赵魏联军堵着关门猛打。赵魏军一路追击到函谷关,其间自然攻克了许多城池,只司马迁不写。即便如此,大败惨状也无法掩饰。究竟是谁打残了谁?

几年后是秦始皇六年,赵国再次击秦,这一次更是打到了蕞邑,离秦国都城咸阳只有35公里,也就是后来项羽、刘邦一起喝酒的戏水鸿门(庞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这更是前所未有,自商鞅变法迁都咸阳之后,都城从来就没有受到过威胁。当时的秦孝公十分自信,有函谷关把守,又有河水、渭水护卫,咸阳不会受到威胁,所以连城墙都没有修建。却不想经他那弱智的孙子秦昭王在位56年败家,致秦国孱弱如此,被人打到都城门前,离咸阳宫只35公里。如此的悲催,究竟谁打残了谁?

长平、邯郸战役之后,赵国三次大战,攻燕大胜,攻秦又两大胜,而且是攻入纵深,兵临城下,赵国这是被打残了吗?显然不是。长平之战后,秦国两次被赵国攻入国土纵深,离咸阳只35公里,谁打残了谁难道还不一目了然?是赵国打残了秦国。是赵孝成王打残了秦昭王。

汉朝是造反夺了秦始皇的江山而建立起来的。秦始皇消灭楚国,不杀楚国的王公大臣,反而是一视同仁,唯才是举。刘邦、萧何等一干建立汉朝的功臣,都在秦始皇治下被唯才是举,得到任用。可是他们却恩将仇报,叛乱造反,摧毁了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开明、宽仁,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他们心虚,有愧,所以不得不污蔑秦始皇以自保。汉要合法,秦就要无道。司马迁或是因为长期被洗脑,或是不得不迎合汉代统治者的需要,在《史记》中竭力贬低、丑话、诋毁秦始皇。面对秦始皇灭六国,消灭战乱一统江山的丰功伟绩,没有办法抹杀隐瞒,只好用这等卑劣的手段,隐瞒秦昭王败家被人打残了的事实,抬高秦昭王以贬低秦始皇。更用一句“奋六世之余烈”,暗示读者秦始皇一统江山,只不过是摘了祖先的桃子。如此拙计,我们不能上当。

至于后来为什么是秦始皇消灭赵国一统江山,而不是赵王消灭秦国霸有天下,《史记》中有,只不过不在司马迁结论性文字中,也不在人物对话等作者诱导性文字中。越过求知,求真始得。

更多文章

  • 皇帝居住的养心殿,为什么会阴冷潮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养心殿,清朝,历史解密

    当下的旅游业可以是非常发达,很多国家都有非常著名的景点。我们国家就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很多外国的友人都非常的喜欢。说到关于古代的景点,就不得说一下北京的故宫了。故宫里面有非常多的宫殿,其中养心殿是有些阴冷潮湿的,大伙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现在这些古代建筑已经是非常的陈旧了,所以是需要不定期的维修的。故宫也

  •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谁最可能会在成功后卸磨杀驴?想不到竟然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刘备,野史秘闻

    刘备统一全国后,最有可能大杀功臣,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一:曹操有能力,而且爱才1,从自身讲,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他对自己的领导能力是充满自信的,所以他能够轻松驾驭所有人,没必要大开杀戒。2,都说曹操奸诈阴险,可是他对手下将士是非常好的,即使是关羽、赵云这样的敌方将士,曹操都不忍心杀害。整个三国演

  • 丁宝桢不过是山东巡抚 他为什么敢杀慈禧身边的宠臣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丁宝桢,山东巡抚,风云人物

    山东巡抚丁宝桢为何敢对安德海下手?其实不外乎一个“理”字。大清朝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君王虽有至高无上的专制之权,但终究逃不过一个“理”字的束缚,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掌权,想要让汉人臣服,在大面儿上必须要讲“理”才行。丁宝桢不过是山东巡抚,为何他敢动慈禧宠臣安德海呢?安德海在慈禧手下做太监总管时,可是一个

  • 朱元璋死前留下了大将耿炳文,朱允炆为什么却不用他?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对于那群为自己出生入死打下江山的“淮西勋贵”痛下杀手。但是有一个人他也是淮西人,朱元璋却没有杀他,并把他留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用来保江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人就是朱元璋在和陈友谅争天下的时候,以七千兵马拖住张士诚十万大军,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赢得时间

  • 探索鄢陵之战的具体经过,晋、楚两国采取了哪些行动?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地区爆发了战争,史称鄢陵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战争中,晋国军队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及其联盟郑国的两国联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晋国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

  • 吴三桂为什么坚持不渡江作战?他的造反有可能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吴三桂,明末,历史解密

    吴三桂,字长伯,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吴三桂的时候,不少人都表现出的是一种愤恨在其内,因为吴三桂的背叛才让明朝彻底灭亡,从而满清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其实即使没有吴三桂的话,明朝的路也已经走到了尽头。由此来看,吴三桂只

  • 来莺儿是谁?她真是唯一一个让曹操流泪的女子?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来莺儿,三国,曹操,野史秘闻

    来莺儿是东汉帝都洛阳的歌舞妓,乱世之中,他随着曹操四处游走,为曹操表演歌舞弹唱,深得曹操喜爱。但曹操忙于军国大计,又有众多美女伴随,对来莺儿多少有些冷落。而曹操有一个侍卫叫做王图,机敏英俊,来莺儿与他偷偷相爱。一次,曹操派他带领人马深入敌人内部打探,来莺儿舍不得情人,整晚抱着他,使他错过了深夜出发的

  • 司马孚为什么敢反对司马炎篡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孚,三国,风云人物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尽管许多人不相信命运,事实却就是如此!牛人牛一族,怂人怂一窝。比如之前最火的历史人物司马懿,他们家8兄弟个个都是“达人”,而说到老三司马孚,可以说是大有来历。司马孚的父亲名叫司马防,此人共有八子,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时称“司马八达

  • 万历皇帝为何能牢牢把控朝政,还打赢了著名的三大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万历皇帝,三大征,文史百科

    明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当政的封建王朝,但是因为这个朝代出现了很多昏庸无能的皇帝,因此国力并不强盛,百姓的生活也不美好。明朝的历史上,有一位十分奇葩的皇帝,他甚至做到了三十年不上朝。但是奇怪的是,此人虽然没有上朝,却能够牢牢把控朝政,还打赢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这是为何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

  • 石亭之战结束后孙权称帝 此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

    还不了解:石亭之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石亭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石亭之战是如何帮助孙权称帝的?石亭之战,是孙权称帝前夕,鄱阳郡,宗贼大帅彭绮,在225在义江举旗反吴,自称将军,攻打占据诸县,有。几县地盘数万兵马,宣言能替曹丕讨伐吴国。曹丕问中书令孙资,能否乘机出兵讨伐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