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为什么不使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千年之后有人替他验证了真相

诸葛亮为什么不使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千年之后有人替他验证了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633 更新时间:2024/1/23 5:28:26

对子午谷奇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到底可不可行,历史上一直是争论不休。关于这件事的可行性,蜀将魏延对于诸葛亮不服气,其实也是开始于这件事情的发生。

《三国演义》中写到,诸葛亮出祁山伐魏,魏延提出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诸葛亮率大军主力出击魏军,另外一路则是魏延自己带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中穿出去,直取长安。两路大军最后汇合于长安。但当时这一计谋就被诸葛亮驳回了。理由就是这条计谋虽好,但太过凶险,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魏延与五千精兵全军覆没。

后世一些学者对此评价说:诸葛亮根本不会奇谋,也不太会带兵,用兵太过于谨慎了,“诸葛一生惟谨慎“,六出祁山的时候既不模仿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不听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直插长安,只会绕远绕道甘肃,所以根本不会带兵!

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可能就会得出结论,诸葛亮是对的,大军作战粮草为先,魏延5000人马,是精兵奇兵,但他们如果顺利穿过子午谷到了长安,进军如果顺利还好,如果不顺利要么是被魏军围住退不回来,要么是因为粮草不济而败。蜀军主力什么时候才能与他们会合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有人说诸葛亮本意是想要先占领魏国西部,然后慢慢的蚕食魏国领土,毕竟两国实力差距太大。这里提到了一个蚕食。而不是占领,要知道当时,蜀国内部并不稳定,荆州派,益州派,彼此间并不和谐,很大程度上讲诸葛亮北伐,打出恢复汉室旗号,是为了把内部矛盾向外转移,可问题在于你想消灭魏国并不容易,就算是魏延占领了长安又能怎样,以蜀国实力不可能派出更多军队迅速的占领魏国大片土地。更何况魏国内部团结一心,想打败他们难度太大。

关于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几千年来争论不休,一直到了一千多年后的明朝,明末起义军的例子似乎告诉人们,诸葛亮是对的。

明朝末年高迎祥起义,一心推翻明王朝,但他却遇到了明王朝的悍将孙传庭,两军几番交战后处于打不赢,进不得,退不成的状态。这个时候高迎祥就想到了魏延,想到了子午谷进入陕西的隐蔽捷径。从这条小路可以绕开汉中,直逼西安,只要计划成功他就能一举攻克西安,占领陕西大功告成。但他和当年魏延一样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子午谷路实在太难走,他原本计划几天就走出去,但却是足足走了15天才快走出谷口。这个时候已经是物资损失惨重人困马乏。

经过艰苦行军,高迎祥终于到达黑水峪,只要通过这里前方就是坦途。不料他在此处正好遇见了孙传庭。孙传庭也料到他会用这个方法,派大军在此等了15天,早布好了陷阱。结局不用说,虽然高迎祥指挥起义军奋勇突击,三次拼命突出了包围,但是子午谷狭窄陡峻,走不远就被追上包围。一代闯王就此覆灭。

所以史书记载“是年七月,迎祥出南山,挥师直驱西安,军至周至黑水峪(今陕西省周至县黑河水库),遭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被俘,押至北京,凌迟处死。起义军复推李自成为“闯王”。

古人讲究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子午谷奇谋就卡在了地利上,狭窄的山谷,加上当地多雨,道路太过难走,好不容易走出去时,粮草也就耗差不多了,人也累坏了,这时候还打个什么仗,想再退回去吗?粮食依然没有,路依然难走。最终只能是困死,累死,饿死在子午谷。

魏延一生武力值极强,为蜀汉政权立下累累战功,因此在心中多少对诸葛亮有些不服,尤其是诸葛亮不采用他的子午谷奇谋,让他更是心中怨恨,所以才有了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时,魏延说:丞相虽死,我等还在,为何不继续伐魏。甚至最后聚众哗变,被马贷斩于马下,脑袋被杨仪猛踢,并且族人悉数被杀。想想他死去时一定很不服气,更不暝目。但一千多年后高迎祥的失败死去,有力的证明了他是错的。子午谷奇谋根本不可行。

标签: 子午谷奇谋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何记恨于魏延 甚至临死前都要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魏延

    还不知道:诸葛亮杀魏延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一生胸怀大志,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可当他到中年的时候,回首往事依旧是毫无作为。但刘备的最让人佩服的是使他的精神,不放弃的精神,并且他也善于拉拢运用人才。自从刘备、张飞和关羽结拜为兄弟后,经历了多年的磨难,但他

  • 杨仪杀魏延有功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被逼自杀的地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仪,魏延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杨仪自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蜀汉的文臣武将中,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对此,蜀汉丞相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魏延和杨仪的

  • 魏延是不是真的有反骨之心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堤防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延,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延反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

  • 玄武门之变后 魏延为什么背叛旧主而辅佐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李渊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征和李世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魏征在玄武门之变后,选择背叛旧主李建成而辅佐李世民,他才能收获贤臣的美名。否则,魏征好点的结局,恐怕就是在历史书上留下一个名字,我们大多数都不会知道他;坏点的结局,恐怕到时写在史书上,魏征就变成是挑拨李建

  • 毁誉参半的蜀汉名将,揭秘魏延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延,三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魏延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魏延,字文长,初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后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汉中地理位置及其关键,而且有长期对峙的态势,需要有勇有谋的将领,这也是刘备选择由魏

  • 实力不输关羽马超,魏延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延,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延,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东汉末年,汉朝正统衰微,曹操时代,因其有惧于汉献帝,不敢轻易代之,甚至向汉献帝献上了自己的三个女儿,所以,当时的汉朝名存实亡。曹丕继位后,废除汉献帝,自立为王。刘备也趁机建立了蜀国,自立为皇帝。当然,建立蜀国,也是有不少大功臣的奉献,按照惯例

  • 诸葛亮不重用魏延的原因是什么 难道说是因为天生反骨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魏延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和魏延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备还在世时,特别器重魏延,封他为镇远将军。汉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华夏版图之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取了汉中,尽管手下良将众多,但却把魏延视为卓异之才,委以太守之任,让其长期镇守汉中,屏障益州,可谓用之不疑。魏

  • 魏延姜七星灯踢翻姜维气的要杀他 诸葛亮为什么阻止姜维杀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姜维

    还不知道:孔明不杀魏延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知道,在诸葛亮第六次北伐的时候,他寿命已尽。但为了继续北伐,他就大摆了一个七星阵,准备向天再借个20年。但遗憾的是,司马懿来偷营,魏延急冲冲到营帐内禀告军情,把七星灯给踢翻了。当时,姜维

  • 魏延有反骨之心都能重用 赵云忠心为什么却不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云,魏延

    对赵云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很多人心中,曹操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枭雄,孙权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少主,而刘备却是一个遇到事情只会哭哭啼啼的小男人。论心计,他不及曹操,论家业,他逊于孙权,他的成功,靠的是一众兄弟的“施舍”。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并不是!一个只会用

  • 魏延当初没有被杀的话 蜀汉能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蜀汉,魏延

    还不知道:蜀国和魏延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延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曾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可在孔明死后他被杨仪等人陷害谋反。对于是诬陷魏延、还是魏延确实想要谋反,这两种说法都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对于这件事情只能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