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贾诩老师 正宗三国第一"毒士" 连皇帝都向他下跪

他是贾诩老师 正宗三国第一"毒士" 连皇帝都向他下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88 更新时间:2023/12/20 17:28:07

核心提示:武有吕布,文有李儒,两人即为董卓左右臂膀,缺一不可。李儒聪明绝顶,处事果断,每次出场都影响着董卓势力的发展走向,是董卓乱政时期一流的政治人才。

网络配图

李儒是《三国演义》中第一位出场的“谋士”,在董卓帐下尽力辅佐,立有大功。既让人佩服,又令人愤怒;既使人赞叹,又让人惋惜。李儒聪明绝顶,处事果断,颇有计谋,但却助纣为虐,心狠手辣,是位有才无德的人物。在帮助董卓取得权力的同时,也已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但由于李儒为反面角色,陈寿《三国志》中甚至没有提及,故而专门论述此人的论著较少,正史史料中关于李儒的描述极少,仅在《后汉书》、《后汉纪》以及《曹全碑》等中有记载。

李儒字文优,又名李孝儒,为汉少帝时王国郎中令,自比管仲乐毅,乃王佐之才,而且政治天赋极高,董卓每做出重要决策之时必然少不了李儒,成为影响东汉政局的关键性人物。李儒先后参与策划了几件大事,见证了整个董卓集团的兴灭过程。与史料中记载不同的是,李儒并没有归顺李傕,而是在董卓被杀之后被家奴绑缚来献,王允斩之于市曹。

李儒不仅有政治才能,也具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当孙坚进攻洛阳时,李儒献计迁都长安。而离开洛阳后,他料到诸侯会趁势追击,便提议使用诱敌之计掩杀对方,保证西进顺利。结果如李儒所料,曹操部队急忙追到,吕布、徐荣军大败对方,曹操死里逃生,董卓等顺利迁都长安,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军事力量。

网络配图

李儒遇事冷静,能够做到审时度势。董卓欲废帝立陈留王。李儒果断配合响应:如犹豫不决,则容易生变,刚性的处理方式表明李儒当机立断,做事干脆利落的性格;但李儒果断并不执拗,当董卓欲斩反对废帝的丁原时,看到丁原后有吕布,知吕布非常人,于是“李儒急进”曰:“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最后众人劝丁原离去,避免了一场冲突。李儒能随机应变,克卓怒而顾大局,乃识时务者。

李儒颇懂舍得之道,其一,在李肃前去说吕布之前,李儒支持李肃以赤兔马献与吕布,此乃舍宝马而取吕布。其二,十八路诸侯讨卓,来势汹汹,直取洛阳,李儒献计迁都长安。但面对不利局势,保存实力以后图之是最为合理的做法。虽然董卓当时势力未必弱于联军,但民心早已尽失,落败是迟早之事。

其三,王允使连环计间隙董卓父子,可以说董卓死于吕布之手,直接原因就在于两人因貂蝉生隙。李儒早先言貂蝉不过一女子,舍之可以换取吕布的忠心,劝董卓:“以蝉赐布,布必以死报太师”。此乃舍美色而换忠心。李儒屡献良策于董卓,卓对李儒也是言听计从(贾诩此时被董卓撂一边,不被重用,与李儒是同僚,是上下级关系,笔者揣测或是贾诩不愿献策所致)。董卓听取了李儒建议,得到吕布,从此众诸侯不敢再轻举妄动;但董卓因为贪图美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拒绝了李儒赐送貂蝉的建议,并因此而导致杀身之祸。

网络配图

李儒虽名“儒”,但却有“毒士”之作风。很多重大的成功都是以滥杀无辜,牺牲百姓为代价。李儒之毒,体现在几件事情上:先是议论废帝时,建议董卓“有不从者斩之,以鸩酒灌杀少帝”;再后来迁都长安时,建议“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使得洛阳富户“尽斩于城外,取其金”;李儒的铁血建议,均被董卓采纳,以至于朝中大臣噤若寒蝉,反者必遭诛;城中百姓人人自危,敢怒不敢言。

李儒聪明绝顶,处事果断,每次出场都影响着董卓势力的发展走向,是董卓乱政时期一流的政治人才,奠定了他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忠心耿耿,对万人唾弃的董卓不离不弃;但作为董卓的重要智囊,面对董卓的残暴行为却没有丝毫劝阻。董卓民心既丧,败亡是迟早的事,而李儒命运的可悲之处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注定不能实现宏图大愿。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两大顶尖谋士回答同一问题:贾诩得善终而他却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

    核心提示:曹操又问了一遍,贾诩还是装作没有听见。曹操不满地说:我和你说话呢,你为什么不理我呢?贾诩连忙转头作揖,面无表情地回答:我在想一件事,所以没理你。网络配图一曹操为立世子的事拿不定主意。按长幼顺序当然应立曹丕为世子;但是,他的另一个儿子曹植才华横溢,深得他的宠爱。立哪个为世子,曹操举棋不定。一

  • 三国毒士贾诩一生损人利己做坏事为何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毒士贾诩

    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23年,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谋士。曾是李傕、董卓、张绣等的部下,随张绣依附曹操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贾诩在沟通交流方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说辞对方绝不墨守成规,应变能力强。在三国中主要有这几点谋略:效力凉州、献计张绣、劝绣归曹、离间马韩、支持曹丕,这些成功案例,都

  • 三国贾诩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谋士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

  • 三国最善权变的谋士贾诩:在乱世中保全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

    贾诩是三国曹魏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三国志》把他排列在荀彧荀攸之后,三人同传。陈寿评曰:“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但是认真说来,贾诩“经达”尚在其次,“权变”倒是他的特长。网络配图所谓“经达”,就是能宏观长远地看问题,所谓“权变”,就是能因势利导,权益变通。那么贾诩在汉

  • 三国鬼才贾诩: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

    三国中能人志士颇多,智勇双全谋略了得。比如天下无双吕布、雄霸天下的枭雄曹操、四世三公袁绍、西凉战神马超等。但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个人,以上说的这些人全是他的手下败将。连诸葛亮都对他自愧不如,此人就是具有鬼才之称的贾羽。网络配图贾诩年少的时候并不是十分出名,但是当时有一位伯乐阎忠认为他智慧超群,说他有张

  • “三国第一谋士”贾诩谋略究竟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诩

    [导读]在官渡之战前的关键时刻,贾诩说服了主公张绣投降曹操,这不但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还增加了曹操打击袁绍的军事力量。为此,曹操说贾诩是使他“信重于天下者”。贾诩归附曹操以后,在曹操官渡之战、关中平定马超韩遂等诸侯叛乱时多有奇谋,尤其是在曹操立储和曹丕争位的时候,贾诩寥寥数语就使天枰偏向了曹丕一边

  • 身为曹操的谋士,为什么曹操的这个问题,贾诩却不敢回答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贾诩,吕布,刘表,曹丕,曹植,杨修,

    喜欢三国的人都知道,吕布死之前,刘备给曹操说了一句话,让曹操下定决心杀掉吕布,那句话就是: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意思是说吕布跟着的人(丁原、董卓)都已经死了,曹操一听,哪还敢留下吕布让他跟着自己,于是下令杀了吕布。公元211年,曹操想废曹丕立曹植为太子,问贾诩意见,贾诩迟疑了很久不肯说,曹操又问

  • 为什么贾诩和诸葛亮都瞧不起刘表?瞧不起刘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贾诩,诸葛亮,刘表,韩嵩,曹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刘表传》注引《傅子》,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年间,主人公是时任荆州牧的刘表和荆州从事中郎韩嵩。原文如下:初表谓嵩曰:“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嵩对曰:“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

  • 《三国机密》贾诩是个怎么样的人?历史上的贾诩做过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机密

    《三国机密》中的贾诩是一个令人看不透的人,然而历史上也是如此,贾诩这个人足智多谋,但却有点不忠心,他在东汉末年几经易主,却没有被处死,可见其十分的聪明狡猾。贾诩是曹魏的开国功臣,早年投奔于董卓,董卓死后他又为董卓旧部李傕和郭汜献计反攻长安,后来转投张绣,曾两次献计帮助张绣击退曹操,最后又劝张绣归顺曹

  • 《三国机密》贾诩和曹操是什么关系?他们有什么恩怨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机密

    要说曹魏之所以能够开国,是离不开贾诩的。早前的时候,贾诩投奔董卓,但是在董卓死了之后又为董卓旧部李傕和郭汜献计反攻长安。在此之后贾诩又转投张绣,两次献计击退曹操又归顺曹操。这么复杂的关系实在是让人头疼。张绣与曹操作战时,贾诩向张绣提出了两条计策,最后都帮助张绣打败了曹操,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