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杨仪谁才是诸葛亮的唯一接班人?诸葛亮看中的却是他

姜维杨仪谁才是诸葛亮的唯一接班人?诸葛亮看中的却是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68 更新时间:2024/1/19 2:18:24

三国时不管文官还是武将,人才最多的就是蜀汉。刘备不仅拥有了关张赵,还有一个天才军事家诸葛亮,不得不让人眼红。而本文要分析的诸葛亮的这些接班人也是个个不凡。

起码还有另外四个人自认为有当诸葛亮接班人的资格,他们是魏延杨仪蒋琬费祎。为了争位,魏延与杨仪进行了恶性竞争,杨仪对蒋琬后来居上也耿耿于怀,而费祎在魏杨之争、杨蒋之争中都扮演了阳奉阴违打小报告的角色。其中的是非曲直、经验教训,很值得探讨回味。

大家最熟悉,也是小说充分“演义”的,是魏延杨仪之争。

魏延觉得自己有韩信之才,劳苦功高,以为诸葛亮继承人非自己莫属,全不把杨仪等文官放在眼里。他素与杨仪不合,两人争吵起来时老魏还拿刀冲杨仪比划,杨仪被气得或吓得鼻涕眼泪一大把。

杨仪其实更觉得自己是丞相的最佳人选,觉得魏延乃一介武夫,不足成大事,蒋琬和费祎又都比自己资历浅,才能也在自己之下。

其实,老魏和老杨都错估了形势,高估了自己。诸葛亮常常公开说:“蒋琬是个忠厚高雅的人,不搞二人转之类的三俗,应该是和我一同成就皇上大业的人选。”(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他又私下给后主写密信说:“我若遇到不幸,蒋琬最适合继承我的事业。”

诸葛亮活着时不明确自己的接班人是谁,是因他知道魏延杨仪都惦着这个位置,而魏延的骁勇和杨仪的才干他都离不开。他很遗憾两人的特长不能集于一人之身,二人又不和睦。他知道如果明确偏向其中任何一个,都将导致蜀汉权力核心的内乱。但诸葛亮对魏杨矛盾难题的搁置,也为身后留下遗患。

魏延的军事才能已得到历史检验,毋庸置疑。但老魏是将才而非帅才,因为他只懂军事不懂政治,只懂战术而不懂战略。特别是,他不会处理与文官的关系——当他拿刀向杨仪比划时,他不想想,蒋琬、费祎、董允是什么感受?

杨仪的致命缺陷是心胸狭窄,涵养不够。《三国志》说他“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就是说,当他屈居蒋琬之下时,那种不平不满完全写在脸上,发牢骚时声响特大,给人感觉是从五脏六腑发出的。这与他们先主刘备的“喜怒不形于色”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人怎么适合干政治呢?最要命的,是他“言语不节”,就是管不住自己嘴,发牢骚不看对象,见谁都嚷嚷,吓得别人都不敢接近他。

诸葛亮看中蒋琬,是因老蒋没有老魏老杨这些缺点。诸葛亮刚当上丞相,准备提拔蒋琬官职、推荐他为“茂才”时,当时的小蒋就表现出谦逊之美德,坚决想让给其他人。

当然,诸葛亮不准,他该提的还是提了。以后老蒋不断升迁,直至大将军之职。诸葛亮刚病逝时,全国全军都很恐惧,而蒋琬既未露愁容,也不显喜色,就和平常一样,达到当年刘备的境界。

众人觉得有这样的人做主心里踏实。老蒋这样,其实也是不得不如此:此时他若露出愁容,就会动摇民心军心;他若显出喜色,则会让人以为他想的是个人升迁做了大官。蒋琬后来果然完全继承了诸葛亮的位置,皇上让他建立了丞相府,第二年又兼任大司马。

蒋琬能胜任要职,还因他心胸豁达,能正确看待自己、估价别人。例如,有个叫杨戏的官员,比较有个性,上司蒋琬跟他说话,他居然敢默不作声。有人趁机挑拨,对老蒋说:“领导和他说话他不回答,这也太不傲慢、太不尊重领导了吧?”

老蒋却说:“人与人心性不同,就像每个人与别人模样都不一样。当面应承背后议论,这是古人就忌讳的。杨戏如果赞同我,不是他的本心;如果反对我,则显出我的不对。因此他才沉默。这沉默反而显出杨戏的长处。”另一位官员杨敏曾背后议论蒋琬做事糊里糊涂,不如他的前任。有人向蒋琬打小报告,希望蒋琬将杨敏治罪。蒋琬却说:“我确实不如我的前任啊!没什么好追究的。”拱火挑事儿的人还不死心,还是希望蒋琬追究杨敏到底为什么说领导糊里糊涂。蒋琬替杨敏回答:“如果不如前任,就做事做得不当;做得不当,不就是糊里糊涂吗?有什么可问的?”后来杨敏还是犯事儿坐了监狱,大家以为他必死无疑,蒋琬却免了他的重罪。

蒋琬在军事上虽也想有所作为,却没有太突出的谋略。他反思诸葛亮连年征战屡屡无功而返,认为是因陆路进攻山道艰险,运输困难所致,提出从水路进攻曹魏的构想,只是由于他自己旧病复发,没能按时发兵。

大家认为取道水路如果不能成功的话,回来也难,并非上策。蒋琬又继承孔明原有战略,想联结东吴,成掎角之势以抗曹魏,提议姜维作凉州刺史联合胡羌。不过未等到这些战略构想实施,蒋琬就不治身亡。他算是得了善终。

费祎也算能臣,早年也屡屡显示过人之处,诸葛亮死后也被委以重任,也做官做到大将军录尚书事。不过他的丞相府刚建立不到一年,他就死于非命: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被一个魏国降将郭循砍死。

费祎这人人品比较复杂,因为魏延杨仪之死都与他有关。魏延与杨仪不和,本来想拉费祎一起共事,费祎当面答应,随后却马上溜掉去告密,令老魏追悔莫及。杨仪因爱口无遮拦发牢骚,没人敢接近,只有费祎前去抚慰。

杨仪觉得可遇到知己了,就对费祎表示后悔当初没有降魏,费祎又马上向皇上打小报告,使得杨仪被削职为民。费祎的行为,从官场操守说可以解释为国事为重,但从人际交往看,又难逃卖友求荣之嫌。

诸葛亮的四个潜在接班人,如果再加上姜维共是五人,只有蒋琬一人得以善终。魏延、姜维的结局众所周知,杨仪是自己作死:被贬之后,这老杨还“上述诽谤,辞指激切”,最后只能是被逼自杀。魏延杨仪之死都属于

“性格悲剧”。费祎最后死于他不曾对之设防的降将之手,则属现世报——魏延杨仪都间接死于对费祎的信任。他的死可谓“命运悲剧”。

更多文章

  • 姜维尽得诸葛亮真传,为何却始终斗不过邓艾?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姜维

    姜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收服的曹魏降将,后来诸葛亮发现姜维是一个将才,便开始重点培养他。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为了继续北伐大任,诸葛亮临终前将大事托付给了蒋琬,董允,费祎等人,还把自己生平所学传授给了姜维。姜维在拿到诸葛亮兵书之时,刚好33岁,但姜维真正意义上开始北伐则是在大将军费祎死后。

  • 诸葛亮苦心培养想收降姜维,为何无意让其接班?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当初那么想收降姜维,是有本人的计划的。与魏国想比,蜀国人才匮乏得很,姜维是一个能够调教的帅才。姜维看到诸葛亮这么看重他,也就很高兴地归顺了,做了孔明的学生。在诸葛亮的苦心栽培下,姜维很有上进,各方面都日臻成熟。但是,出人预料的是,就在诸葛亮生命垂危之际,本来等着做接班人的姜维,等来的倒是一场空

  •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最后竟惨死在自己人手中?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姜维

    姜维,字伯约,今甘肃天水甘谷县人。他27岁以前是魏国的天水郡中郎将。在他27岁那年,诸葛亮一伐中原,兵围天水,天水太守马遵怀疑姜维等人叛国,于是关闭城门。姜维等人走投无路,只得降了诸葛丞相。关于这件事,史书上还有另一种说法,即伯约回到冀县后,那里的人民推他为代表,向丞相投诚。不管怎么样,从中都可以看

  • 诸葛亮死前,为什么没让姜维留兵守阴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刘禅,刘邦,姜维,

    众所周知,蜀汉丞相诸葛亮乃古今六十四将名单之中“十哲”之一,其名仅排张良,韩信之后,他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功劳足可留芳百世,世人称其为卧龙,这确实不为过。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再兴蜀汉基业,帮助恢复其国力,然后兴师北上与曹魏交战,誓除国贼,然而功未成,却身先死,诸葛亮只能带着遗

  • 姜维为什么要九伐中原?详细经过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九伐中原,诸葛亮,姜维,三国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惊走生仲达”。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

  • 蜀国后期被称之为““小五虎””之首的张嶷 才比姜维可惜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张嶷

    很多人都知道这么一句俗话,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所以觉得蜀国自打五虎将死后,就没什么名将了,也因没有名将,所以成了三国里最先亡国的国家。其实不然,蜀汉后期还是有不少良将的,诸如诸葛亮就曾给刘禅推荐了一个“小五虎”组合,他们分别是“王平、马岱、廖化、张翼、张嶷(音ni)”。在这五人中,张翼和张

  • 姜维死前留给刘禅的密信到底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维

    姜维号称诸葛第二,也就是说他的才能仅次于诸葛亮,还有人认为其实姜维比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是天水人,年幼跟着寡母一起生活,喜欢郑玄的儒学。他的父亲因为战事牺牲,所以赐给姜维中郎官位。228年,诸葛亮北伐,天水的太守直接就号召各县各地人马投靠诸葛亮,但是他怀疑姜维有二心,所以他就没有带上姜维,而是连

  • 历史上的张翼和小说中完全不一样,姜维时期帮倒忙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翼

    张翼本是刘璋所属人物,刘备平定益州后得以被举为孝廉,开始为刘备效命,在赵云麾下参加了汉水之战。而后张翼逐渐成长为蜀汉的中流砥柱,并且与廖化等有着同样长的寿命,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那一天。最广为认知的小说《三国演义》当中,并未对张翼这个角色有过多的刻画,虽然也是北伐战场上的主要蜀汉将领,但是无论是武力和

  • 蜀国费袆是怎么死的?和姜维有什么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费袆

    公元253年,蜀国二号人物费祎在岁首大会上遇刺身亡,费祎被刺可以说是蜀国政坛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蜀国自诸葛亮死后,蜀国近三十年的防御性战略宣告结束,紧接着而来就是姜维采取的北伐战略。如果单从费祎之死这件事上看,也许只是一件轰动的刺杀事

  • 诸葛亮的传人是姜维,司马懿的传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懿

    三国时期的故事可以说是道不完,说不尽。当年刘备为了一统天下,曾经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其主持大局,而诸葛亮也不负刘备所望,在草庐之中为刘备定制了兴汉之蓝图,历史上称之为隆中对。由于刘备势弱,诸葛亮一直都是以“联吴抗曹”为战略方针。一方面与东吴孙权搞好关系,另一方面对付曹操,再者就是不断强大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