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为什么会从明君变昏君

孙权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为什么会从明君变昏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456 更新时间:2024/2/15 15:35:13

众所周知,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中,打败了倾巢而出的刘备所率的蜀军,而天下闻名。但功成名就后的陆逊过的并不快乐,原因是他所伺奉的主子孙权“变了”。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晚年的孙权一改早期推诚相与、同舟济水的贤明之君的形象,而变成了一个“性多猜忌,果于杀戮”的昏聩之君。

“存在决定意识”,没有抽象的性格转变,孙权性格的前后变化,也是与维护江东政权和王室利益有关的孙权的晚年,面临的主要矛盾已从国外转到了国内,蜀汉偏处蜀川一隅,东吴则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和岭南一大片土地,凭借长江天堑足以阻挡曹军南下,江南经济的发展也足以划江自守。加之卓有成效的外交手段,吴蜀、吴魏之间,故事不是很多、但国内的情况则与立国之初大有不同。主要是江东大族的势力有了急剧扩张和发展。

早年,孙权为了拉拢统兵将领,曾实行军事世袭和复客制度,又把大量的土地赏给他们。东吴的将领大多出身大族,原来就有世袭的土地和部曲,加上不断赏赐,拥有的土地和部曲越来越多。“值什仆成军,闭门为市”是当时大族势力的真实写照。

孙权晚年,因长子孙登早卒,本人年事已高,担心大族势力的急剧影胀会危及孙氏王室的权力,为此,他对江东大族的态度从拉拢转为控制孙权对东吴重臣陆逊的态度转变,很能反映他思想上的这种状态。

公元244年,陆逊被任命为东吴的第三任丞相。称帝之前的孙权尚能认识到“孤与君分义特异,荣实同”。到了此时,却对陆逊也产生了疑虑和戒心。陆逊虽为丞相,但“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即依然带兵驻扎武昌,不能回京管理国政。对于忠实于他的陆逊,孙权还这样猜忌,对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陆逊死后,孙权又把荆州分为两部,以昌岱为上将军,督守荆州的右部,以诸葛格为大将军,督守荆州的左部。原来镇守武昌的陆逊之子陆抗则调离武昌。其实,诸葛格的军事才能远远比不上陆抗,史书上有一段记载是很能说明两人的军事才能的:“(陆抗)迁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换屯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抗临去,皆更缮完城围,葺其墙屋,居庐桑果,不得妄败。格入电,俨然若新。而恪柴桑故电,顺有毁坏,深以为惭。”孙权当然知道诸葛恪的军事才能逊色于陆抗,但仍要把陆抗调离武昌,这显然是出于对陆氏世代为将有所顾忌。

在孙权死前的两年间,吴国宫廷发生了一柱大案。为争立太子一事,大批重臣被贬、被。孙权长子孙登死后,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又封孙霸为鲁王,孙不服,到处拉拢势力,谋夺太子地位,孙和也在臣僚们的支持下进行反击。当时几乎所有的重臣都卷入太子党争事件中去了。“自侍御、宾客造为二端,仇党疑貳,滋延大臣”,乃至“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以全寄、杨竺为首的大臣们主张废和立霸,陆逊、朱据、诸葛恪为首的大臣们则支持孙和,主张“明嫡底之分”。因为太子和与鲁王霸的争斗夺宠,使群臣分为两大派,孙权对此深感不安。最后他作出了既废太子又赐鲁王死的决定。与此同时,又诛系进谏大臣十余家,就是陆逊也受到孙权多次责,最后忧愤死去。

孙权晚年的性格变态,尽管其出发点是为了保有江东政权,借机削弱大族势力来维护王室利益,但与其主观愿望相反,这样做的客观效果却是朝野震恐,人心撼动。大臣们再也不敢像过去那样尽言直谏,东吴王朝出现了“旧将已尽,新将未信”的境况。这一事件引起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东吴的亡国之主是孙皓,但孙权去世以前,已经出现亡国的征兆。

标签: 三国孙权

更多文章

  • 三国中孙权和曹操都有宗亲相助,为什么只有刘备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三国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是全家人团结一致,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很多事情就好做了,这个道理不管是帝王君主,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很认同。比如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往往都会分封自己的宗室当亲王,以此捍卫整个家族宗室的利益。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曹操、孙权、刘备最终建立了魏蜀吴三大势力。就孙权来说,

  • 孙权为什么要砍掉关羽的头 关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权,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末,曹操认为汉献帝在许昌,和关羽的驻军很近,便有了迁都避其锋芒的想法。司马懿、蒋济得知后极力劝阻,他们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打关羽。同时曹操再派遣徐晃、赵俨等大将率军救援樊城。开战后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源不足,便认为其很难再和关

  • 东吴第一将,曾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却被孙权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火烧连营,刘备

    三国演义:他是东吴第一将,曾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却被孙权逼死!简单聊聊东吴,说到东吴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陆逊。出身名门陆逊的原名叫做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出身于江东大族。陆逊的祖父、父亲都在江东为官,叔父陆绩还是大儒,只不过跛脚,32岁就去世了。建安八年,陆逊21岁时,入孙权幕府

  • 孙权堪称一代雄主,晚年为什么会犯致命错误毁掉东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三国

    你们知道孙权堪称一代雄主,晚年却铸成大错,致命失误毁掉东吴,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三国时期,坐拥江南地区的孙权也是一代雄主,曹操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孙权知人善任,孙权知人善任,善于利用时机,最终建立东吴政权,与魏、蜀两国三分天下。但到了孙权晚年,他

  • 孙权19岁坐拥江东,为什么他们子孙不能固守领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1为何后世子孙大都早逝,不能固守领土?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孙权,是三国时期比较传奇的人物。他创造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曾以数万之众破曹操于赤壁,但其十万雄师也曾被八百士卒所吞没;在其执政期间历次防御战中几无败绩,但数次北伐其功绩却乏善可陈;

  • 东吴孙权夺得荆州,为什么还要杀掉已经被擒住的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三国

    当年东吴已夺得荆州,关羽也被生擒,为什么孙权还是要杀关羽呢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当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关羽从荆州出兵,攻打襄樊。他利用天时地利,引汉水淹曹魏七军,于阵前斩杀庞德,逼得于禁投降。只可惜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南部的南郡敦化武陵与零陵三郡,曹操也派

  • 孙权的奇耻:玩了一辈子鹰,竟被家雀儿啄瞎眼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三国

    “玩了一辈子鹰,竟被家雀儿啄瞎眼”一世枭雄孙权的平生奇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权(生卒年:182年—252年5月21日。在位年:229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孙吴政权的建立者。他承袭了父亲孙坚、哥哥孙策艰辛创立的基业,在张

  • 孙权提出和刘备议和 为什么他就是没有答应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刘备

    刘备为什么不答应孙权的议和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关羽死后,刘备亲率几十万蜀军讨伐孙权,为自己的兄弟的报仇。而孙权却提出了议和,愿意归还荆州,并许诺了其他条件,刘备断然拒绝,这是出资何种原因呢?刘备和孙权矛盾由来已久,实刘备和孙权的矛盾从赤壁

  • 刘备和孙权既然已经联手了 为什么最后的关系会破裂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刘备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权和刘备联手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读过历史的小伙伴们都会发现,孙权和刘备两个人是结盟了的,为什么在后期的时候,这个联盟的关系就破裂了呢?有人说这个关系的破裂还跟他有关。这个人就是关羽。若是这样说的话,可能就会让我们有一个疑问,关于这是

  • 刘备两人联手击败曹操 为什么孙权没有除掉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刘备

    孙权和刘备最后为什么没有除掉对方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出现过很多因为利益而达成的联盟,尤其是在时局不稳的动乱时代。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个联盟是三国的,当时刘备和孙权为了共同对付曹军,而达成了联盟,他们联手在赤壁打败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