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忽略的历史:周瑜一直支持孙权抗曹

三国演义中忽略的历史:周瑜一直支持孙权抗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122 更新时间:2024/1/20 13:16:59

历史上雄姿英发、功勋卓著的周瑜,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成了器量狭窄、专与诸葛亮作对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窝囊人物?原因很复杂,既有文艺创作上人物塑造的需要,更有政治倾向上拥刘贬吴的因素。

从文艺创作上讲,贬瑜是为了褒亮,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才能。按照史实,诸葛亮出山前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表露出他的不凡智慧,出山后只是在智激孙权这件事上亮了一下相,充分展示其才能要到刘备去世之后治蜀、南征及北伐之时。而整个《三国演义》的创作脉络是以刘备集团为主线的,诸葛亮又是小说着力塑造的重点人物,诸葛亮出山之后就逢到赤壁之战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如果不突出显露他的才能,就不符合小说的创作意图。而要显示他的才能又史无所据,于是就大加虚构,发挥文学的想象力、创造力,把周瑜作为对立面,作为表现诸葛亮智慧才能的陪衬。因为只有把周瑜压下去,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形象才能树起来。

任何文学创作都不是信手拈来随便拉扯的,都有一个创作意图,而这个创作意图,是跟作者的政治思想倾向及社会思潮分不开的。唐、宋(主要是南宋)之后的三国故事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拥刘反曹贬吴,这在宋、元三国平话中已反映得十分明显,罗贯中在此基础上创作《三国演义》,加上他本人的拥刘倾向,周瑜成为他笔下的牺牲品,成为孔明的陪衬,也就不足为怪了。问题是为什么把周瑜写得那么狼狈,成为《演义》中与史实差距最大的一个人物?这恐怕跟吴、蜀荆州之争有很大关系。因为周瑜是坚决反对借荆州的东吴鹰派人物的代表。

赤壁之战后,周瑜与刘备追击曹操至南郡,合力攻取江陵。在隔江相持之时,刘备南取荆州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江陵则到209年冬才被周瑜攻下,周瑜并在攻城中肩部中箭受伤。同年冬,孙权见刘备取得江南四郡,实力有了发展,遂将其妹嫁给刘备,以巩固双方的联盟。周瑜攻下江陵后将长江南岸地让给刘备,刘备得以在公安立营,但认为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排部下,于是在210年去见孙权,提出借荆州(主要是南郡)的要求。周瑜问讯,上书孙权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滥之意)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三国志·周瑜传》。周瑜不仅坚决反对借荆州,而且提出扣留刘备、分割关、张,其目的显然是要消灭刘备集团。孙权出于当时形势考虑,未予采纳,也没答应刘备要求。周瑜随即又进见孙权,建议攻取西蜀,当他回返江陵作西上准备时,中途病故于巴丘(巴丘为山名,在今湖南岳阳境),时年36岁。

正因为周瑜反对借荆州,主张采取扣留刘备、分割关、张以逐个攻击的办法消灭刘备集团(当时周瑜还没有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只认为关、张是刘备的主要帮手),拥刘者自然对他耿耿于怀,要在三国故事中给他点难堪,把他塑造成心胸特别狭窄的人物。

历史上的周瑜,其本传专门讲到他“性度恢廊,大率为得人”,心胸一点不狭窄,人缘也挺好。老将程普自恃年长,原先常欺侮周瑜,周瑜总不计较,后来程普终于从内心佩服,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美酒),不觉自醉。”曹操使蒋干游说周瑜(《资治通鉴》写在209年周瑜攻下江陵之后,也有认为应在赤壁之战前),蒋干见周瑜心坚志高,无法开口,回去也说周瑜“雅量高致”,甘拜下风。作为东吴开国元勋,且周瑜与孙策情同手足,又是连襟,吴老夫人并嘱咐孙权“以兄奉之”,在东吴的声望很高,但他始终以辅吴事业为重,虚怀若谷,不摆架子,带头执行臣节,敬重孙权。他精通音乐,吴人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赞语,说明他日常作风也是平易近人的。

无论从政治抱负还是从才能看,周瑜是三国时代的杰出人物之一。孙权曾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裴引《江表传》)。他评论周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远之意)焉难继”(见《吕蒙传》)。陈寿认为:“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这些评论都是确切的,只可惜周瑜英年早逝,不然的话,刘备难以在荆州立足,诸葛亮日后可能也不会那样出名了。

标签: 三国周瑜孙权

更多文章

  • 解密:曹操用什么锦囊妙计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孙权,三国,

    提起锦囊妙计,网友们想到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其实三国之中,曹操也使用过锦囊妙计,而且还用得非常成功。用七千人吃掉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

  • 三国历史上曹操什么妙计打败孙权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孙权,三国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回师同曹操争夺汉中。孙权在同刘备合解之后,也赶紧班师,集中10万人企图吃掉合肥守军。曹操对此早有防备,在出征张鲁前,曹操派护军薛

  • 三国的帝王们:曹操刘备孙权三帝王谁更有气节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曹操,孙权,刘备

    中国人讲究一个气节,尤其是古代士子,这会被看成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事情,因此才会有“杀身成仁”、“宁折不弯”、“士可杀不可辱”等说法。但在三国鼎立之前,有一个特殊现象,将军士子改换门庭是家常便饭,有人说成是一种投降文化。实际上,这种现象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汉朝的名存实亡。名存,就是还有一个汉献帝,不管是董

  • 孙权杀关羽后为何要向曹操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孙权,曹操,关羽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东吴版图的奠基人孙策在临终前,将印绶交给其弟孙权并嘱咐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事实证明,孙权不负兄望,在弱肉强食的军阀混战时代,不但终其一生未失江东寸土,而且使基业不断拓展,算得上一位成功的守业之主。

  • 揭秘:孙权送上美女妹妹为何没套住大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孙权,刘备

    东汉末年,东吴孙权想取回刘备“有借无还”的荆州,于是,大都督周瑜提出最佳方案,就是“假招亲扣人质”。诸葛亮识破了东吴的美人计,便安排赵云陪同前往,首先拜会了周瑜的岳父乔国老。乔国老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见刘备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就真的将女儿孙尚香嫁给了刘备。但是,如愿以偿的刘备还是没有将荆

  • 孙权昏庸的晚年 纵容两儿子内斗导致东吴国力大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孙权

    历史上的南鲁党争,又叫“二宫并阙”,指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按制度,太子作为储君,仪仗、供养等各方面待遇理应高于藩王。但孙权是情种啊,后宫妃嫔不少,他独宠王夫人。孙和、孙霸,均为王夫人所出,爱屋及乌,对两儿子的感情也就难分彼此。僭越,本身就是一种腐败。好比处长坐着厅长的车,科长拿了

  • 刘备与孙权曾有的幕后权色交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孙权

    人家刘玄德才是真正的又娶媳妇又过年!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再也不是三五个人、七八条枪时的刚拉队伍光景,现在是四大郡的主人,几万人马的大司令了!而柴桑的孙权却前景不看好:与曹操已经有了难解血仇,身边突然又多了这么个枭雄,实力已近乎与自己相当,孙权越琢磨越不是滋味。孙权要采取行动,而且是紧急有效的行动,出

  • 步步惊心:东吴皇帝孙权的后妃都有哪些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权

    在民间,大家都说皇帝的后宫拥有无数美女,这也是很多人想要当皇帝的原因之一,不过,在古代宫廷中,后宫其实更像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很多人在这里输掉了一切,甚至赔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后宫中的女人就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和结局。孙权的后妃主要有以下八位:一、谢夫人。据记载,谢夫人容貌十分美丽

  • 三国密史:曹操什么妙计击退孙权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曹操,孙权

    提起锦囊妙计,网友们想到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其实三国之中,曹操也使用过锦囊妙计,而且还用得非常成功。用七千人吃掉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

  • 孙权长相是怎么样的 孙权的故居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

    孙权长相孙权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代表人物,大家对孙权长相的讨论也是很激烈的。自古以来,中国的那些帝王将相总是有许多神异的记载,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那么孙权作为东吴的开国皇帝,自然也少不了那些又神奇又神秘的传闻了,其中不乏与孙权长相相关的。孙权画像南宋著名的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时,曾经写下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