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密史:曹操什么妙计击退孙权十万大军

三国密史:曹操什么妙计击退孙权十万大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60 更新时间:2024/1/16 22:57:07

提起锦囊妙计,网友们想到的可能就是诸葛亮,其实三国之中,曹操也使用过锦囊妙计,而且还用得非常成功。用七千人吃掉了孙权的十万大军。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只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后第二年,孙刘在荆州火拼,曹操乘机占领了汉中。刘备妥协后送给孙权三郡,自己率军回师同曹操争夺汉中。孙权在同刘备合解之后,也赶紧班师,集中10万人企图吃掉合肥守军。曹操对此早有防备,在出征张鲁前,曹操派护军薛悌送函到合肥,命令张辽只有在孙权率军攻打时才准打开。

孙权见曹操在汉中,未能及时回到东边,便亲自率十万人出征合肥。张辽和乐进李典素有矛盾,在孙权进攻前夕,张辽打开曹操送来的函件,曹操叮嘱,如若孙权军来到,张辽和李典应出城迎战,乐进率军守城,至于护军薛悌则不要出战。

当时魏军才七千人,吴军十万,双方兵力悬殊,各将都对此指示感到疑惑。张辽认为曹操正率军在外作战,等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孙权军必定已攻破我们。所以教函要我们在敌军集结完毕前反过来攻击他们,先挫折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有何疑惑?李典对张辽的想法比较认同。李典张辽都是勇将,于是他们连夜募集勇士,一共得到了八百人,张辽下令杀牛犒赏军士,准备明日大战,吴军士气高昂。天亮时,张辽被甲持戟,率先发动攻击,魏军虽少,但全是骑兵,吴军虽多,但多为步兵,骑兵机动性好,杀了就走,吴军怎么都围不住八百魏兵。

张辽杀入吴军大营后,他一个人就杀死吴兵数十人,斩大将二人,在突击的过程中张辽大呼自己的名字,让东吴军马彻底记得了名字。冲入大营后,张辽望见孙权帅旗,发了疯的杀过去,吴军宋谦、徐盛两部都抵挡不住,吴军从来没见过这么能冲能砍的人,慌忙之下士兵全部溃散,纷纷向后逃,幸亏潘璋在后督战,见吴军败退,急忙驰马追上,在乱军斩杀二个逃兵,士兵见此,都回头再战,将张辽挡在孙权营前。孙权见情形如此紧张,急忙登上附近的山顶,拿着长戟自守。吴军将张辽挡在山下,张辽冲不上山去,便在山下大骂孙权,企图激怒孙权下山迎战,孙权不是孙策,没有自己哥哥动辄就单挑的胆量。

不过孙权眼睛还算不错,心理也过硬,虽然性命危急,但还是清醒的看见张辽只带了几百人,于是下令让军士将张辽八百军团团围住。张辽的坐骑体格比较好,打了半天没有累,带着张辽从乱军中冲了出去。有几十个魏军见张辽冲出,纷纷高呼将军难道要抛弃我们了吗?张辽见壮又再度冲进包围网,从吴军中冲出一个口子,救出了被围的几个人,余部几百人全部退入合肥城。经此一战,吴军被吓破了胆,本来还指望十万人打七千人能占点便宜,结果这仗之后吴军士气全失,顿失锐气。孙权只能下令全军修整守备,合肥城内的曹军也有了准备的时间。魏军死守合肥,孙权轻松率军围住了合肥。但是吴军连续攻打了十多日,遇到守军的死守,吴军死伤惨重,恰逢当时淮南疫疾流行,吴军病死不少。孙权不得以,只能命大军班师,而他自己则莫名其妙的带着一千虎士和凌统甘宁吕蒙蒋钦几员大将断后。

吴军从逍遥津北撤退,张辽在合肥城上看到吴军主力撤退,乘机率军追击围住了孙权。孙军一千人顿时混乱,孙权被围后凌统亲率三百近兵冲入重围,甘宁在外围引弓射击,吕蒙、蒋钦率几百人死战挡住魏军。凌统一阵拼杀,终于救出孙权,凌统让孙权一个人先走,他自己回头再战抵挡魏军。但孙权在逃跑的路途中碰到被自己人毁掉的桥,桥板被拆,孙权过不去,魏军杀到,孙权狗急跳墙,抓着马鞍、用助跑冲过断桥,孙权在逍遥津南面遇到三千人吴军,小命总算是拣回来了。孙权成功逃脱后,凌统和甘宁在自己也身受创伤的情况下,杀死数十人后,披甲潜行逃走。此战,是孙权一生中最屈辱的一战,10万人打七千,不仅输的惨,而且自己也差点被活捉。能把仗打的这个份,孙权的军事水平真是低到了极点。

来分析一下曹操的这条锦囊妙计。

张辽这个人,“少为郡史,武力过人,”张辽率众归降了曹操后曾不避大险只身到敌营威劝昌郗投降成功,又在败袁绍、攻袁谭、征柳城等大战中屡建功勋,并多次得到曹操的赏识。曹操把张辽放在合肥的目的就是要他组织和协调守军的核心作用。张辽果然不负曹操所望。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曹操为什么不让李典守城,乐进出战?

看过三国的我们都知道,乐进是个性情如烈火的武将。曹操称他“每临功战,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摧,自援炮鼓,手不知倦。”为此特封他个雅号叫“冲折将军。”

而李典的性格与乐进不大为同,“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但他好象与张辽不和)李典年仅35岁就死了,但却得到了长者的美誉,不难看出他是个爱学习,有修养,顾全大局的人。按常理叫李典守城,乐进出战更加适合。曹操偏偏倒用二人,这不令人费解吗?细细分析一下,这正是曹操用人的超长表现。

在曹操看来,大敌当前,张辽置个人得失于度外是没问题的,李典有“素不与诸将争功”的品格,如见张辽以大局为重,配合张辽也没有问题。有了这二人的团结和统一,就不愁把乐进带起来了。如果让乐进出战,很难保证不与张辽争功斗气,如果二人发生争吵李典很难协调,那样三人就不能形成一个整体。

这里还隐藏着一层意思:明明应该乐进出战而令其守城,又说乐进“将军”其实是说你乐进如果争着出战,那么三个人的凝聚力会更大,这才是曹操希望的第一方案:如果说乐进不明白这个意思。老老实实的守护,也是不错的第二方案曹操的一封密信,为三人的团结对敌设了一个“双重保险”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能做到万无一失。正如曹操所料,张辽见信,率先表态,慷慨激昂的表示决一死战,紧接着附和的就是李典。《三国志·李典传》是这样写李典的:“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何以私憾而忘公义乎!”

《三国演义》描绘此战更为神奇:“这一阵杀的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夜不敢蹄”如果说,团结就是力量,那么人和就是战斗力。这件事也充分的体现了曹操“仁者用其仁,智者用其智”的用人之所长。曹操果然是“超世之杰。”

标签: 三国曹操孙权

更多文章

  • 孙权长相是怎么样的 孙权的故居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

    孙权长相孙权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代表人物,大家对孙权长相的讨论也是很激烈的。自古以来,中国的那些帝王将相总是有许多神异的记载,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那么孙权作为东吴的开国皇帝,自然也少不了那些又神奇又神秘的传闻了,其中不乏与孙权长相相关的。孙权画像南宋著名的史学家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时,曾经写下了这样

  • 孙权劝学是怎么回事 孙权劝学的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

    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文章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

  • 赤壁之战东吴完胜 孙权为何还要投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

    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了曹操,获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那时的孙权,是何等的豪壮!可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又夺取了荆州的江北南郡

  • 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为什么还要向曹操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曹操

    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曹操有利。 但是,孙权在鲁肃的劝说下,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了曹操,获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那时的孙权,是何等的豪壮!可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又夺取了荆州的江北南

  • 为何孙权精心培养的接班人 年仅33岁就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

    公元241年,对于步入60岁的孙权来说,是极为悲痛的一年,因为他的长子孙登死了,才33岁。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已伤心欲绝。而孙登又是他耗尽大量心血培养的接班人,寄托了无限的希望。他的死如同一把尖刀刺过孙权胸膛,痛得难以言说。更令孙权意想不到的是,太子的死是东吴大乱的序幕。孙登对下属很尊重孙登

  • 揭秘孙权为何选美女罪犯为妻并立为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权

    孙权(182~252年)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公元229~252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又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在位期间赋役繁重,刑罚残酷,人民

  • 孙权"定都"秣陵是张纮一锤定音:对其言听计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权"定都"秣陵

    张纮对孙策纵论天下大势,思想也是前卫的。他说:北方豪杰太多,有所作为不容易,不如到南方去,闯出一片新天地。我将与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持您。张纮劝孙策到南方发展当时的能人基本都集中在北方。周、秦、汉的都城在长安、洛阳,英雄豪杰们的思维定势就是:全国的中心地区在黄河流域,问鼎中原才是一生的追求和梦想。南方是

  • 历史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后的悲惨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尚香

    孙夫人穿梭在那个权谋交错的时代,周转于野心与利益之间,被利用、被谋夺、被防备、被设计,直至投水殉情而亡。而所谓女中豪杰如她,其实不过是个单纯想爱的女人。政治,让女人走开。故事从什么开始呢?有些东西本来跟她不相干,作为江东郡主,大哥孙策是名动一时的英雄豪杰,二哥孙权是一代霸主,天之娇女,自幼尚武,无忧

  • 孙权晚年到底是有多荒唐?竟死的这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孙权

    孙权是将帅之才年仅27岁就成为了一方帝王,但孙权的晚年生活却十分的骄奢糜烂,滥杀忠臣的举动导致朝政紊乱,也许是报应吧,孙权在70岁那年突然卧床不起,有传言称孙权是被毒死的,是这样吗?下面小编带你看。网络配图孙权于公元229年时建立了自己的东吴帝国,三国时期,他在帝位时间长达24年,年为70岁的孙权在

  • 他是孙权的伴读 37岁生擒关羽39岁破刘备70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孙权,关羽,刘备

    核心提示:吕蒙一言道出朱然“胆守有余”,由于大将吕蒙临终的重托,朱然继而成为驻守荆州的东吴主将。网络配图一东汉末年,三国乱世,先后辅佐孙坚、孙策、孙权的东吴权臣朱治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元老级人物。此人一生行事谨小慎微,故也落得善始善终。他将近不惑之年时仍无子嗣,只好将姐姐的儿子朱然过继给自己。二朱然认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