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丁原为什么非死不可 吕布为什么要非杀他不可

丁原为什么非死不可 吕布为什么要非杀他不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32 更新时间:2024/2/13 17:57:25

吕布为何杀丁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丁原,字建阳,本出自寒家,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为南县吏,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裁知书,少有吏用。丁原出身贫寒卑微,因会写文章,年少时被任用为官吏,因作战时勇猛,之后立功任并州刺史。手下并州军团有吕布、张辽张杨这三位猛将。这三人后来在三国中大放光彩,都成为一代名将。

汉灵帝驾崩后,丁原受大将军何进所邀,入洛阳诛杀十常侍。他还未赶到洛阳,何进已被十常侍所杀。之后,京城动荡,十常侍胁迫天子与陈留王出宫,董卓带西凉军入京后先找到天子,一举控制朝廷,把持朝政。

董卓控制朝堂后,想要废立皇帝。丁原推案而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卓视之,乃荆州刺史丁原也。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但丁原的保镖吕布威风凛凛的站在丁原身后,董卓没敢当场发作。

丁原因阻止董卓废天子立陈留王为帝,矛盾越演越烈。次日,丁原与董卓发生军事冲突,两人各率大军于城外交战,吕布勇不可挡,董卓大败,退军三十余里。

董卓战事不利,得知吕布唯利是图,便派遣部下李肃去挑拨诱惑吕布,吕布果然中计,转投董卓,将丁原杀害。后丁原的大部分兵马随吕布转投董卓。

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被认为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历来评论者在这一点上紧抓住吕布的小辫子不放,认为吕布忘恩负义。吕布杀丁原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后人对吕布没有好感,认为他背叛两任义父是不忠,杀了两个干爹是不孝,总之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那么吕布为什么杀了上司丁原?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呢?其实,吕布杀丁原主要由四点原因。

1

史书上说:“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

史料上首先介绍的是吕布的“骁武”,也就是说吕布以“骁武”著称,当初吕布投奔丁原是为了沙场建功立业的,万万没想到的是丁原却给了他一个“主簿”的职位,如此骁勇的武将,却做了一个文官,这岂不是大大的寒了吕布的心?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越是文凭高、能力强,越是受到各方力量的排挤,比如,同事会给你白眼,讽刺挖苦你,上司会认为你想出风头,一旦你超过上司,那么他的地位就会不保,所以他会处处给你小鞋穿,安排给你并不擅长的工作,如此你就会产生怨恨,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

吕布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投奔到刺史丁原帐下,本以为平生所学能够得到施展,自己的抱负能够得以实现,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领导只给了他一个“主簿”的差事。主簿是什么?是辅佐主吏的文职官员,让一个舞枪弄剑的人成天同笔墨纸砚打交道,这是怎样的怀才不遇?

那么,丁原为什么任用吕布为主簿呢?

丁原,有武勇,杀敌总冲在最前面,稍知礼节,但没有当官为政的才干。一句话,丁原武艺不错,可以带兵打仗,但不适合处理政务。由此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给吕布一个主簿,而不是别驾、治中或其它武官。

通过以上背景,我们就可以理解董卓为什么能够说服吕布而让他杀掉丁原。董卓兵力有限,与丁原正面交锋并无胜算。如果硬拼下去,只能是两败俱伤,反而会让别人渔翁得利得益,这是董卓不愿看到的。因此董卓决意使用阴谋手段诛杀丁原并控制其武装。董卓能否铲除丁原,关键在于吕布。

据史书记载:“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就是说,董卓引诱吕布杀了丁原,怎么引诱的?这个史料没有记载,反而《三国演义》有详细的介绍,吕布的老乡李肃成为策反吕布的说客,以赤兔马、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以及出任将军为诱饵。如此重礼以及高官厚禄对当时还是小吏的吕布来说,其诱惑力是难以抗拒的。

吕布与李肃对话中,尽是些“委身于丁原实出无奈······恨不逢其主”等等一类的牢骚,这表明了他怀才不遇的境况和心情。李肃说,像我这样没什么本事的人都当上了虎贲中郎将,你吕布的才能,肯定贵不可言。金银珠宝,高官厚禄,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又能让自己的仕途大进。李肃的话可谓正中吕布的心意,所以,吕布跳槽,那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此,吕布转投董卓的内情也可以从以后的封赏看出来。至于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说法,仅出现在《三国演义》之中。史料记载的是丁原对吕布“大见亲待”,仅此而已。

董卓需要吕布行刺政敌,吕布也想攀上高枝找到更好的靠山,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当然,吕布自身人格上是有缺陷的,这个无法否认。

2

丁原是有野心的,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坐到了刺史的位置,中央又大乱,自己手里还有出色的将领和精锐的军队。如何能够心如止水地看别人弄权?但是丁原身边没有靠谱的谋士,又少了一点运气,他向朝堂伸手的几次机会,都慢了几步,事事受人掣肘不说,连续的失利让丁原的威信受到了影响,也让吕布等人看到了新的选择。

丁原同董卓的争锋在军事上虽然略占上风,却在政治上节节失利。董卓控制了皇帝以及文武百官,占领了政治上的制高点,丁原的行动就失去了法律的正当性,更重要的是所有军队的补给都掌控在董卓手中。董卓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掌握着笔杆子和钱袋子。两人相争的结果,必然是丁原失败的结局。

丁原出任并州刺史不过短短的一年,可以说在军中尚未形成重要的影响力。吕布这群人跟丁原之间,恐怕并不能同心同德,更不可能为了丁原冒着杀头的风险同董卓硬拼。相反,丁原把吕布任用为主簿,打仗的时候却需要他去冲锋陷阵。一定程度上来说丁原还架空了吕布。

在这种情况下,吕布面临董卓的拉拢。难免心中就会蠢蠢欲动。既然丁原想捞更大的官做,为什么吕布何尝不想要更大的利益?丁原只是并州军团挂名的领导,吕布却是部队的中坚,吕布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早已在军队中建立了强大的威望。董卓又适当地出现,他只要能够给吕布带了更广的舞台,吕布就不会拒绝他。

历史上比比皆是的例子,面对强大到不可战胜的敌人时,团队内部就会产生分歧。当团队领导人没有足够的智慧给大家指明新的道路,还没有足够的威望解决大家的分歧时,往往面临倾覆之祸。

3

董卓早年也当过并州刺史,而且时间远比丁原要长,加上董卓本身也能征善战,在军队中威望甚高。董卓从政经历更加丰富,势力盘根错节,当过司徒掾,后升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等职,我们来看一看董卓早年的履历:

《三国志》:(桓帝末)董卓任羽林郎→(167.10在任)军司马→(班师后)郎中→(并州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172.12-176.10)司徒袁隗府掾→并州刺史→河东太守(181年至184年)。

通过董卓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董卓176年就担任了并州刺史,直到181年调任河东太守,董卓在这个位子上干了五年。董卓还很有能力,陈寿说董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董卓不但个人武艺出众,还懂得收买人心。董卓跟随张奂作战有功,官拜郎中,朝廷赏赐九千匹缣(一种丝织物,汉时可做货币流通),董卓全部分给部下将士。

范书《董卓传》:(董卓)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

可见,董卓在并州任职时间长,有能力,还很会拉拢人心。反观丁原,任职资历短,尽管也有能力,却不能像董卓一样拉拢人心,反倒还要防止吕布功高盖主,恐怕掩藏在亲密关系的背后也不那么和谐。杀主将而投靠敌对阵营,这可是一件大事。吕布绝无可能自顾自的就往上冲,否则丁原一死,并州兵将却不服,发起兵变咋办?他在动手之前,肯定跟几个重要人物商量过,取得大家的默契了。所以说,坏事儿是吕布一人干的,但实际应是并州军官的集体决议,绝不是吕布的个人行为。只是因为吕布在并州军中威望最高胆子最大,所以带了这个头罢了。

4

吕布及并州官军从小生活在边塞,受胡人影响甚大,而胡人大多信奉武力,崇拜强者,难养易败,叛服无常。丁原虽然也很强,但论野心、论武力、论气魄,都差着董卓一个数量级,吕布当然选择后者。至于什么党争派系、政治方向,完全不在吕布的考虑范围内。因此中原社会里的儒家忠君爱国那一套,对并州军团并不适用。

当丁原受挫,面临倾覆之灾,更强的人升来橄榄枝时,吕布及并州军团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丁原。同样当董卓势颓之时,吕布倒戈一击,投靠了更强者。

丁原和董卓的交锋中,不占任何优势,更有这4个致命的弱点,这是他被杀的根本原因。本该是作为反抗董卓的英雄,丁原的出发点却是政权夺利,还纵容并州军团为害百姓,也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标签: 吕布丁原

更多文章

  • 评价都说吕布是“三姓家奴”,为什么吕布背叛了一个又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吕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吕布背叛了一个又一个?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张飞在与吕布对战中,曾怒骂吕布是“三姓家奴”。张飞尽管为人颇为粗鲁,但他痛骂吕布的这番言语却是有理有据。众所周知,吕布本姓吕,初投丁原并任丁原为义父。然而,董卓擅权以后,吕布又背叛丁原而认董卓为

  • 刘备的绰号到底是怎么来的 吕布为什么叫刘备为大耳贼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绰号

    刘备的绰号为啥叫大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刘备,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了,三国时期蜀国的主公。很多人都觉得刘备是个伪君子,那些什么义气都是假的。但是要注意的是,环境不同,在那样一个年代,只要能达到目的,过程是称不上判理违道的,其实都不算什么。更有

  • 吕布的故事告诉我们 无论条件再好都不能背离三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吕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吕布的故事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他武艺高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无人能敌。不管是按什么规矩排,都不敢把他排到第二位去。他来势凶猛。继承了丁原的并州军团,拥有当时最强大的骑兵队伍,本人就号称“飞将”,董卓死后还有一部分凉州铁骑被他收容,以骑战步,无人能敌。

  • 三英战吕布的时候如果刘备不出手会怎么样 关羽和张飞能打败吕布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吕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英战吕布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时期可以说名将云集,大多数的名将好像都是从虎牢头一战开始出得名,比如说当时的三英战吕布,一下成就了兄弟三个武艺高强跟兄弟情深这两个出色的特点,然而今天我们来假设一下当时的虎牢关如果最后刘备没有上场,关羽跟张飞会不会

  • 乐进:曹操手下的不败战神,曾打败过吕布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乐进,三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乐进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五子良将”当中,有一个人曾经打败过吕布孙权和刘备,这个人就是乐进!能力显露乐进从小出生在卫国,虽然长得其貌不扬,还是胜在有胆识,有魄力,曹操便把他纳入麾下做了帐下吏。公元190年的时候,乐进被曹操派去他的家乡募兵,还给他升了官。

  • 吕布的准女婿高顺,想投降为何无人敢收?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顺,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高顺。高顺是吕布手下第一战将,因为吕布实在是太厉害了,三国第一猛将的称呼不是白叫的,南征北战从未受伤就是对他实力最大的肯定。有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领导,高顺的名头完全被压过去了。吕布是出了名的有勇无谋,手下文有陈宫,武有高顺。陈宫的能力暂且不提,要不是他吕布也

  • 孙坚:江东猛将,曾两次大败吕布,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坚,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孙坚。一、一人破贼,受封假尉回顾孙坚起家之路,十七岁那年,他与父亲一同坐船到钱塘,碰上海盗胡玉,海盗上岸抢掠商人钱财后,在岸上分赃,来往行人、过路船只都不敢靠近。孙坚对父亲说:我可以抓住这些强盗,请让我去。他的父亲说:这种事不是你一个人能做到的。孙坚当即提刀

  • 方天画戟究竟是什么来头 为什么只有吕布一个人才拿得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布,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吕布的武器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给每一个角色都配了一把属于这个角色的武器,曹操配倚天剑,董卓配七星宝刀,刘备配雌雄双股剑 关羽配青龙偃月刀,张飞配丈八蛇矛,赵云配青虹剑,吕布配方天画戟,典韦配双铁戟。每个人的武器都是最适合他们的武器,其中

  • 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 能单挑吕布的人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布,三国

    还不知道:能和吕布单挑的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若是喜爱三国历史的人,恐怕对吕布的大名,都是如雷贯耳。毕竟这位武将虽然说人品不行,被后世蔑称为背信弃义的家奴,但是他的武力,的确是在演义当中,得到了认可的。在吕布刚刚出场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他勇武过人的一面。在

  • 吕布杀人时的口头禅!三个字沿用至今成为现在的流行语!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吕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吕布杀人时的口头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吕布字奉先,是现在的内蒙古包头人,先是依附袁绍,但袁绍猜忌心很重,遂依附张扬,后面拜倒在貂蝉的石榴裙下,被戏弄后投奔了刘备,但却抢夺了刘备的城池,最后跟刘备互掐,死于曹操之手,令人唏嘘。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不停的在依附他人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