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最怕的人居然不是司马懿,而是他?

诸葛亮最怕的人居然不是司马懿,而是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732 更新时间:2024/3/16 4:26:42

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

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怕,这很耐人寻味。

诸葛亮怕关羽什么?是怕他身在汉营心在曹?证据不足。他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但据此认为他卖国通敌,恐怕不妥。

是怕他武艺不精,不能在两军阵前斩将夺旗?也不是。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是怕他轻举妄动,不堪军国大任?还不是。不能谋而后动,并不是他的主要缺点。

到底怕他什么?

1、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2、怕他使自己的《隆中对》毁于一旦。

3、怕他终究会变成一块暗礁,撞沉联吴抗曹的联合舰队。

网络配图

而联吴抗曹,则是诸葛亮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此计不成,蜀国难保,诸葛孔明的殷殷心血将付诸东流。

说到底,是怕他搞不好与东吴的关系。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

作为这个地方的守臣,最难处理的是保住荆州与维护孙刘联盟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上策是既不伤害吴蜀联盟,又长借荆州不还。

这正是诸葛亮处理这个难题的一贯方针。

但诸葛亮害怕关羽不能贯彻这个方针。

他深知关羽其人,识小义而未必明大义,尽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能奋大勇。

关羽浓厚桃园之义,却淡泊天下大义。

否则,他不会再三阻挠刘备三顾茅庐,也不会刁难诸葛亮初行军令。

他只知道诸葛避见乃兄,使三兄弟失了面子,不知道乃兄如果见不到诸葛,会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会在瓜分国土的军事竞赛中被淘汰出局,连最后一勺残山剩水也得不到。

马超不懂规矩,口称玄德,而不称陛下。关羽和张飞都很恼怒。但两人要出的招数却不相同。

关羽要处死马超,张飞则要做个样子给马超看。

第二天上朝,马超不见关张二人在班,正自纳罕,一抬头,看见二公正站在蜀帝身后,垂手而立,甚是恭敬。马超深自惭愧,从此对玄德再不敢失礼。

可见,张飞识大体而关羽执小义。张飞比关公更懂得,得人和,是刘备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的最大资本。

如果因失礼而失人,刘备就会失去这个资本。况且蜀国偏居一隅,人才凋零,得失一员身经百战的虎将,关系军国大计。

依张飞,刘备得义得计得人和;如果依关羽,刘备则可能失义失计失人和。

关羽降曹,曹操善待于他,此"义"(其实是计)不忘,故有华容放曹,遗祸国家之举。

网络配图

联吴抗曹,对关羽来说,似乎是联疏(吴)抗亲(曹),此"义"(国家大义)不记,故有拒亲辱吴、丧盟失地之举。

这正是诸葛亮最怕的。

怕关公守荆州,荆州与孙刘联盟不可兼得,却可能俱失。

既如此,换个人守荆州行不行?不行。

荆州重地,非至亲之人,非文武双全之臣不能守。刘备至亲之人唯关张,关张之中,文武兼备是关公。

诸葛亮怎能不怕?在刘备看来,非关公不能守荆州;而在诸葛亮看来,关公最不能守荆州。但疏不间亲,此话怎好对刘备直说?

为了让关公心悦诚服地执行他亲手制订的联吴抗曹之基本路线,诸葛亮可谓煞费苦心。

他智算华容,阳算曹操,阴算关公。他料定关公的曹操情结不解,不能真心联吴抗曹。

所以,故意给关公一个放走曹操的机会,同时又要他立下军令状。

其目的有四:

一是杀杀他的傲气,赢了他的脑袋,又还给他,是要折服他的心;

二是抓抓他的把柄,提醒他注意,他有历史问题,他的历史并不清白,正因为这个原因,才不让他执行重要军事任务,如果放走曹操,则又有了现行问题;

三是解除他的曹操情结,放曹操一条生路,足以报答曹操所给他的一切,此后抗曹不会背不义的名声;

四是晓以大义,让他体会守小义(报曹)而损大义(误国)的真实后果。

尽管诸葛费尽心机,但关公有他自己的行为逻辑。

逻辑的结果是腹背受敌:腹受国家之敌曹军,背受自己制造的敌人吴军。结局是丧师失地,败走麦城,穷途末路,军没身死。

网络配图

这就造成了刘备的大不幸,逼着他面对自己一生最困难的选择:要顾孙刘联盟的大局,就不能为关羽报仇。

不报仇,结义誓言(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便不能遵守,便会失去自己的立身之本——人和;要报仇,就要伤害自己的立国之本——孙刘联盟。

也许比较好的选择是做做样子的报仇。

刘备一生,也是个好演员,而且是个相当本色的演员,其主要演技是哭。痛哭了几场,便决定为义弟报仇。

也许开始是演戏,但开场的精彩误了他。连胜过几战之后,真的进入了角色,以为甩掉军师这根拐杖,也能顺水推舟地灭了吴国。

结果自然是自误误国。

网络配图

有了诸葛,才有联吴抗曹;有了孙刘联盟,才有赤壁之胜,才有吴国转危为安蜀国从无到有,才有三国鼎立之势。

因为关公,才有荆州之失;有荆州之失义弟之死,才有亭之败,才有蜀国伤筋动骨大流血,从此一蹶不振,卒为司马氏所灭。

有诸葛,才有三国,所以说三国成于诸葛;因关公,盟友相攻,蜀国败亡,所以说三国毁于关羽。

三国之成,成于两弱相加攻一强;三国之败,败于两弱相减养一强。

联吴抗曹,就是加一(吴)减一(曹)的战略,这是正确的加减法。

诸葛与鲁肃正确地使用这种方法,使国家从无到有转危为安。

周瑜与关羽不懂这种方法,以一(己方)减二(敌方),都没有好结果。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揭秘: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不停地在和诸葛亮“磨”,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牛皮糖”战术——(一)难寻破绽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司马懿是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最后诸葛亮“秋风五丈原

  • 曹操明知司马懿会造反夺朝 为何不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

    熟读三国的朋友们肯定对曹操这个人是耳熟能详的,乱世奸雄也正是世人给他的称谓,历史上的曹操也确实是一位英雄。曹操为人奸诈不假,但却不失为一个真英雄。他求贤若渴,曾多次大胆任用贤才,三国君主中,曹操对贤才的态度是最好的,所以他手下不乏栋梁之才,人才济济!网络配图说道曹操手下的人才,就不得不说杨修与司马懿

  • 司马懿是如何获得兵权的,全靠诸葛亮帮忙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懿

    三国后期,从曹操死后,无人能掌控司马懿,所以本着不把威胁留在身边的原则。曹丕把司马懿的兵权给卸了,让他回家种地去。本以为这样就能把危险分子给处理了。没曾想,诸葛亮六出岐山,把曹军打的不要不要的。网络配图没法了,只能去启用司马懿。然而这时候的司马懿想法就变了,我也是个有禀性的人,你说用就用,说让种田就

  • 不是司马懿 诸葛亮平生最憎恨的人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提到诸葛亮生平的大敌,很多人会想到司马懿,因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让人感觉,只要司马懿出马,诸葛亮北伐就要出岔子,貌似这个司马懿就是为了克诸葛亮而存在的一般。当然了,毕竟《三国演义》是一部尊刘贬曹的作品,诸葛亮又被神化了,所以基本上在和司马懿的PK中,诸葛亮还是占上风的,每次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都不

  • 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三国演义居然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懿三次大败诸葛亮

    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众说纷纭。但民间多认为诸葛亮的谋略要高于司马懿,这得益于四大名著《三国演义》里对于诸葛亮的神化。比如在小说里,诸葛亮永远不可能被打败,被打败的原因都是别人的问题,而实际上我们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诸葛亮其实多次被司马懿打败,这对欢喜冤家,哪怕在诸葛亮最后的生命里,也依然

  • 曹魏大臣司马懿并没有篡夺曹家天下是忠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魏大臣司马懿

    司马懿是不是忠臣,一直很有争议。很多人觉得司马懿就是篡夺曹魏皇权的乱臣贼子。不过就正史记载来看,司马懿并没有篡夺曹家天下,一直以臣居之,真正的篡位要到他孙子司马炎才算。但是文学作品中认为司马懿就是篡位了,他一直对魏心怀不轨,曹操在世时候,司马懿没机会,曹操死了,他就活跃起来。其实大多数人关注的是他对

  • 司马氏专权能够成功全靠司马懿可以“隐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氏专权

    西晋(265—316年)是中国一个朝代名,且具有政治意义,西晋君臣在政治上是得到北魏承认的,这点有别于东晋。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公元26

  • 揭秘诸葛亮的对头不是凤雏而竟然是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

    庞统在三国演义里,应该是风云人物,他曾经与诸葛亮齐名,道号“凤雏先生”。民间的广告传得更邪乎,得一人可以安天下。跟现在某些药品广告差不多:用一粒即可康复。网络配图等庞统出场时,却成了一个陪衬人物,他要陪衬诸葛亮。简单的讲,因为民间所说“卧龙凤雏的一人可安天下”诸葛亮嫉妒之心大增,凭什么你和我并肩,所

  • 司马懿很多办法能玩死诸葛亮,为何放走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

    三国、西晋之交的时候,有个文学青年叫郭冲,小郭同志是诸葛亮铁杆粉丝。他写了《条亮五事》,其中第三件事情就记载了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自从《条亮五事》之后,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杂文、小说、戏曲、野史、方志、影视各种版本没有一万种,也至少有七八千个版本。网络配图郭冲记载空城计以后,关于空城计真假的问题引

  • 揭秘:为何司马懿如此厉害 张郃却看不起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公元231年3月,大将军司马懿从荆豫都督转任雍凉都督。他是临危受命,因为此时,诸葛亮已经率蜀军侵入了雍州西部的祁山。司马懿火速整军备战。很快,他意识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