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昭劳苦功高,孙权为什么拒绝他担任丞相?

张昭劳苦功高,孙权为什么拒绝他担任丞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88 更新时间:2024/2/15 15:32:5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提起东吴的名臣张昭,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孙策创业之初,张昭被任命为长史,在孙策平定将欧东的战事中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孙策乃至东吴的首席智囊。孙策在弥留之际,将孙权托付给他,张昭不辱使命,率“率群僚立而辅之”。因此,孙权对他也极为敬重,接位之后,“复为长史,授任如前。”

在孙权执政期间,张昭为东吴的发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在许多重大决策中也处处都有他的身影,是东吴前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臣。但是这其中有一个令人十分费解的问题:孙权为什么没有立张昭任命丞相呢?

据《三国志张昭传》载,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就任吴王后,准备设立丞相一职,当时东吴的文武百官都觉得这一职位非张昭莫属,于是众口一词推荐张昭上位。但是孙权给出的说辞是丞相一职事务繁杂,还有更重要的大事需要烦劳张昭去处理,将他留在丞相的位置上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众人也都被这一理由给糊弄过去了。此后,孙权任命了名不见经传的孙邵为东吴的首任丞相。

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孙邵去世后,众文武再次推荐张昭上位。结果孙权依然没有任用张昭,而是任命顾雍继为丞相一职。不过,这一次孙权倒是说了一句大实话,他说:“我怎么会不爱惜张昭的才华呢?只是丞相处理的事物非常繁杂,而张昭性格刚直,如果不采纳他的谏言,就会愤懑不平使性子,这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才不用他。”

孙权说的这个理由倒也确实是真的,这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君臣二人因为辽东公孙渊的事情而出现的一场闹剧就能看出来。当时,孙权没有采纳张昭的建议,张昭就称病罢朝不理政务,两个人经过几轮的交锋没有决出胜负,最后还是在张昭子孙们的劝慰之下,双方才罢手言和,结束了这场闹剧。

从这个典型事件上就能看出来,张昭的胸襟确实不大,器量也过于狭隘。作为百官之首,每天都要面对诸多繁杂的人事,没有博大的胸襟和高雅的器量,是很难做好这份工作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张昭确实不太适合当丞相。

当然,这只是孙权摆在明面上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潜在的原因不好明说,但通过史料上的记载就能看出来。

孙权接掌江东最初的两年,对张昭确实很敬重,也很信任和依赖,遇到大事小情也都会跟他协商,张昭提出来的建议,孙权也都会采纳。但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开始,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开始疏远,张昭在东吴的政治地位也逐渐下降,这一时期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曹操命孙权遣送质子的事情。据《江表传》载,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命孙权向朝廷遣送质子。当时面对这件事情,孙权本身的意思就是不送,但是又一时拿不定主意,所以召集众臣开会协商。“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张昭的这一表态让孙权非常失望。最终还是在周瑜的坚持下“遂不送质”。从这件事情开始,孙权对张昭的态度就发生了改变,其地位也开始下降。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面对曹操的大举进攻,孙权、周瑜、鲁肃主战,而张昭等人主张避战归降。如果说第一件事让孙权感到失望的话,那么这一次则是让孙权彻底对张昭失去了信心。据《三国志鲁肃传》载:“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该传注引《江表传》中也有同样记载:“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通过这两件事情,孙权已经将张昭彻底排挤出了核心决策层。孙权虽然对张昭非常敬重,但对于张昭屡次主张归附曹魏并诋毁、驳斥周瑜、鲁肃等人的行为非常的反感和不满,这也是孙权不用张昭担任丞相的一个原因。

不过,通过孙权设立的几位丞相可以发现另外一个问题:东吴的丞相跟其它丞相在职能和权限上有很大的不同。

丞相一职,被誉为是百官之首、文武之尊,在朝廷中相权仅次于皇权,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会超越皇权。例如东汉丞相曹操和蜀汉丞相诸葛亮,他们都把相权发挥到了极致,权力之大这是有目共睹的,可谓军政大权一手在握。

反观孙权设立的五位丞相中,孙邵、顾雍、步骘这三位是孙权一步步提拔起来的大臣。虽然他们在担任丞相位比较耿直,给孙权找一些不痛快,但是还没有一个敢像张昭那样怒触龙颜、宁折不弯。陆逊朱据就更为明显,一个是侄女婿,一个正牌女婿,在孙权看来都是后辈,语言上的数次斥责还在其次,罢免、下狱更是手到擒来。

由此可以看出,孙权始终是把皇权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东吴的丞相就是一个助手而已,只不过是掩人耳目、安百官之心挂了一个名头。而张昭却不符合这些条件,因此才没有获得孙权的任用。

标签: 张昭三国

更多文章

  • 陆逊一介书生,却甘愿做武将,陆逊到底有多优秀?陆逊一代英杰,晚年为何被孙权几乎迫害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

    陆逊一介书生,却甘愿做武将,陆逊到底有多优秀?陆逊一代英杰,晚年为何被孙权几乎迫害致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陆逊是吴国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一个著名将领,智勇双全,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孙权把他比做成汤时的伊尹和周初的姜尚,然而晚年的陆

  • 陆逊和孙权的关系为什么越来越僵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陆逊,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陆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话说在三国时期的时候,有这么两个人有着单独列传,而这两个人分别是蜀汉的诸葛亮,另外一个他就是东吴的陆逊。陆逊他能够让孙权对自己的信任是非常的不容易,深受孙权的喜爱,但是在最后的时候,陆逊这个能人被孙权给活活的气死了。首先陆逊他这个人,

  • 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最有能力的都英年早逝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字仲谋,孙坚的第二子,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执掌东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他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孙权共有七个儿子,但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

  • 三国时期各国的军费都从哪儿来?孙权最富、刘备最狠,曹操的办法最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

    三国时期各国的军费都从哪儿来?孙权最富、刘备最狠,曹操的办法最高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行人才济济,为统一大业而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战斗就是说拼整体实力、资金,魏蜀吴这3个国家年年争霸,他们的军费银子究竟是从哪里而来的呢?,怎样确保兵士的耗费,该国老百姓的生活难

  • 孙权追封父亲孙坚为帝,为何追封哥哥孙策为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权,三国

    你真的了解孙权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东吴这份儿家业他是从父兄手中接过来的。然而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他的父亲孙坚被武烈皇帝,母亲为武烈皇后,哥哥孙策却只追封了个长沙桓王。“ 追封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三国志》有人会

  • 孙权的一生经历了哪些事件 为什么他晚年会变得如此昏庸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权,东吴

    还不知道:孙权晚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建立吴国,刘备建立蜀国,曹丕建立魏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时代——三国。这里咱们就来说说孙权,看一看孙权的一生经历了哪些事件。吴太祖孙权简介孙权,生于公元182年,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 曹操如果不是对徐庶欺骗 他就能消灭刘备孙权统一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统一三国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所击败,只好南下依附刘表,刘表为了能让刘备替自己分担,便让他驻扎新野抵御曹操。曹操得知后便派出大将曹仁出兵攻打刘备,此时徐庶便用计击退了曹军的前锋部队,斩杀了吕旷和吕翔。随后曹仁便亲自带兵前来,可是

  • 孙权六次打合肥都失败,他在想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权,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孙权。淮南的重要性我们先说说淮南有多么重要。在三国后来的南北朝时期,南朝能够长期保持军事优势地位,除了北方长期战乱外,有淮南一线是关键。到了后来的陈朝,丢掉了淮南一线,南北统一从军事角度上说已经没有了阻碍。唯一的阻碍,就是汉文化南北方的融合程度.过了南北朝隋

  • 孙尚香真的是孙权的妹妹吗?历史上有没有孙尚香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孙尚香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历史上有没有孙尚香这个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一直以来,孙尚香是孙权的妹妹,这一点很少有人怀疑,不管是史书记载,还是民间传说,还是小说故事,亦或是现代的游戏动漫,对于这个设定都从来没有变过,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事实。但是如果看看他们的年龄就会让人感到很奇怪,孙坚

  • 孙策将位置传给孙权之后 孙权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代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权,孙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和孙策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的父亲和哥哥都非常的英勇善战,东吴这片土地最早也是由孙策打下来的,但是无奈孙策遭刺杀身亡年仅26岁。而且当时孙策的孩子都还太小,不然这个位置也不会传给孙权。但是孙权称帝以后并没有追封孙策皇位,只封了一个长沙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