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湘水划界时,刘备从荆州分出两郡给孙权?

湘水划界时,刘备从荆州分出两郡给孙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73 更新时间:2024/1/21 4:15:47

湘水划界,又称湘水之盟,是东汉末年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孙权双方为解决荆州疆域归属问题而达成的划分边界的协议。对于湘水划界来说,主要内容为:刘备和孙权平分荆州,即以湘水为界,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

周瑜去世后,刘备向孙权两次索要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而孙权在荆州只有江夏郡这一个郡了。因此,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自然需要向刘备讨要荆州。在此基础上,湘水划界时,刘备从荆州分出长沙郡、桂阳郡这两个郡给孙权。那么,问题来了,湘水划界时,刘备实力不输孙权,为何还要割地求和呢?

首先,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从刘璋手中取得巴蜀之地,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收回荆州的南郡,刘备却说:“当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交还。”孙权对此十分怨恨,便派鲁肃索要荆州。于是,孙权和刘备两方的将领先礼后兵,不过,对于镇守荆州的关羽,自然不愿意让出荆州的郡县。因此,双方不欢而散后,孙权命吕蒙准备进攻荆州南部,鲁肃将万余人马于益阳牵制关羽,刘备从益州带兵回援。彼时,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吴将甘宁率领一千人前往驻守,关羽得知后就没有过河,在河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

不过,对于刘备来说,却没有和孙权长期对峙,而是选择了退步,也即分荆州的两个郡给东吴,从而避免双方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但是,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了,公元215年时,刘备已经夺取益州之地,整体实力完全不输当时的江东。既然如此,刘备为何要割地求和,而不是和孙权一较高下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湘水划界时,刘备之所以选择退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曹操已经平定了汉中,这直接给益州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抵达阳平关,张鲁想要投降曹操。但张鲁弟张卫不听,率数万人马坚守阳平关,为曹操所破。张鲁于是率军前往巴中,也即选择归降曹操。对此,曹操到达南郑后,对张鲁的行为深加赞许,又因张鲁早有归顺之意,所以派人前去慰问。

因此,在公元215年的时候,曹操已经攻下了汉中之地了。众所周知,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和咽喉,一旦汉中被曹操长期占据的话,那么刘备的益州将面临非常大的防御压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平定张鲁后,曹操没有进一步攻打益州。但是,一旦刘备在荆州和孙权交手的话,曹操显然不会放弃这一机会的。换而言之,刘备在湘水划界时选择让步,分出荆州的两个郡给孙权,目的是为了专心应对曹操。因为相对于孙权,曹操才是刘备的主要敌人,这无疑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对于刘备来说,不能为了次要矛盾,而忽略了主要矛盾。

另一方面,不仅汉中的曹操虎视眈眈,刘备自己因为刚刚从刘璋手中夺取益州,所以面临着人心还没有完全归附的问题。建安十九年(214年),雒城被围近一年才被攻克,刘备乃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共围成都。时刘备派建宁督邮李恢说降马超。马超来到成都,刘备命他率军屯城北,一时城中震怖。刘备于是派简雍劝降了刘璋,遂领益州牧,用蜀中诸多人才。在公元215年的时候,刘备才刚刚攻占了益州,也即刘备在益州的根基不是非常深厚。

与此相对应的是,刘焉、刘璋父子在益州则是割据数十年时间了。虽然刘璋已经归降了,但是,益州的文臣武将中,还有不少是忠于刘璋的,也即他们是迫于形势才归降刘备的。因此,如果刘备将益州的精锐长期放在荆州,以此和孙权交手的话,那么益州的刘璋势力很可能就会蠢蠢欲动,甚至趁机发难,从而给刘备制造麻烦了。

最后,进一步来说,益州是刘备辛苦数年才攻占的,为此,刘备甚至付出了庞统阵亡的代价。对于得来不易的益州,刘备自然是非常珍惜的。况且,相对于荆州的数个郡,益州作为一易守难攻之地,无疑是更适合刘备建立基业的地方。换而言之,如果要在荆州和益州之间做出一个抉择的话,刘备很大概率会选择益州,而不是荆州。综上,在湘水划界时,刘备在整体实力不输孙权的背景下,依然选择了退步。对于湘水划界来说,内容就是以湘水为界,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湘水划界之后,关羽实际上镇守荆州三郡(南郡、零陵郡、武陵郡)。而在湘水划界之前,关羽则拥有荆州五郡之地。

此消彼长的是,在湘水划界前,孙权只有荆州一个郡,也即江夏郡,现在,通过湘水划界后,孙权在荆州拥有三个郡了,也即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孙权在荆州的实力,已经不输关羽了。一定程度上,这也为吕蒙偷袭荆州埋下了伏笔,从而应验了得寸进尺这一成语典故。在刘备分出荆州两个郡后,孙权一方不会就此罢手,更不会感到知足。于是,公元219年,也即湘水划界的四年后,趁着关羽北伐襄樊的机会,孙权派遣吕蒙偷袭荆州。此战,孙权不仅夺取了关羽镇守的荆州三郡,更成功斩杀了关羽父子。自此之后,到公元280年东吴灭亡之前,荆州的大部分疆域都被东吴一直占据了。

标签: 三国刘备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何孙权的后宫10个皇妃没出现宫斗的现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三国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孙权,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后宫中的女人为了获得皇帝的恩宠互相争斗,相当惨烈,俨然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各种手段用尽,心机算尽,总之是无所不用其极。最有名的比如吕雉,在刘邦去世后,为了打击报复,残害了许多刘邦的妃子,

  • 吴大帝孙仲谋渣权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孙权这个称号是不是很冤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渣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近些年随着电视剧的播出,三国的那位吴大帝孙仲谋被安上了一个称号——渣权。为什么呢?网友这么说主要是看他在电视剧三国里的表现。周公瑾在的时候猜忌周公瑾,周郎死了以后又不信任鲁子敬。吕蒙取了荆州转眼之间就被孙权毒死,陆逊那更是夹着尾巴

  • 同样被擒住,为何曹操待为上宾而孙权一定要杀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关羽

    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分析一下,笔者认为关羽看不起孙权有这样两点原因。第一点关羽认为孙权是一个反复无常之人,有时候和蜀国交好,有时候又和魏国交好,是一个十足的墙头草。然而即便如此也并不能说孙权没有什么能力,关羽瞧不起孙权,孙权也从来没有把关羽放在眼里。虽然关羽对孙权的偷袭战术非常鄙夷,但是不得不承认孙权

  • 孙权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孙权是如何从一个贤明的君主走向昏庸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东吴

    你真的了解晚年孙权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因为重创蜀国军队,陆逊的名气也开始响彻,但是得到声明与重用的他却不怎么开心,因为他的老板变了。晚年的孙权变得猜疑心中而且喜好杀戮,曾经那个贤明的君主已经彻底变了。当然他的变化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要还是为了维护皇室的利益,在他晚年的时候,

  • 年轻时勇武才气的孙权,为何到了老年变得那么昏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孙权

    纵观魏蜀吴三国,曹操的能力不用多说,曹魏的江山几乎都是曹操生前打下来的,刘备虽然半生都在漂泊,但幸好的四十岁后,终于有机会出人头地,甚至一度成为过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作用荆州,益州还有汉中,而孙权是里面唯一没有打天下的皇帝,因为兄长孙策早已经给他打好了现成的天下,而且孙策临死前告知孙权的话中也明确表

  • 关羽拒绝了孙权的提亲,是导致关羽最后被杀的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关羽

    关羽(161年-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的名将,关羽早早年间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经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了颜良,跟张飞同为三国时期的万人敌,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派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的援军,曹仁退走之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后,使

  • 关羽被杀前曾经主动向孙权投降 孙权为什么会拒绝关羽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孙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投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自然是人气最高的几个角色,在演义中,关羽的死也极其的悲壮,率兵攻打曹魏的时候,不料被东吴偷袭了后路,最终败走麦城,从而被俘虏,英勇就义。不过关羽确实是自有取死之道,他轻敌骄傲,数次侮辱孙权来使,对于部下糜芳

  • 周瑜的主要贡献是什么?镇压了孙权即位初期,反叛的部分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瑜,三国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周瑜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东吴如果真想搞蜀中,基本还是得搞统战。蜀中那时多三辅与南阳避乱之人,刘焉自己是江夏人,东吴又有甘宁这一流重庆老乡,真盘盘关系也不是没指望。但周郎好像不是统战风格的,所以真不大可能打下来。自古未有不占荆楚而能西行入蜀的

  • 曹丕称帝的时候,孙权投降曹魏出于哪些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孙权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这一年曹魏发生重大的变故。年初时,英才盖世的曹操突然离世。这年冬天,曹丕继承父位,三国中率先称帝。这一年简直就是巨星的坟墓,曹丕称帝正式开启“三国鼎立”的局面,同时又是新老交替、更新换代的时刻。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之后,天下

  • 陆逊堪称是东吴的社稷之臣 最后为何会被孙权所害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陆逊,孙权

    很多人都不了解陆逊被杀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245年3月,东吴的上大将军、丞相陆逊愤懑而死。陆逊之死与孙权有直接关系,孙权一直派人责骂陆逊,结果“逊愤恚致卒”。甚至在陆逊死后,孙权还派人向陆逊之子陆抗问罪。陆逊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在夷陵之战中击破刘备,后来又在石亭之战中大破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