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三国中除了关羽宁死不降外还有谁有这忠心

揭秘三国中除了关羽宁死不降外还有谁有这忠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40 更新时间:2024/2/22 5:05:17

武圣人关羽,失荆州,走麦城,最终被东吴活捉。关羽长期镇守荆州,锋芒直逼曹操。孙权如果能够招降关羽,以之对付曹操、刘备,就有机会从被动防守转入主动进攻。但是任凭东吴君臣怎么劝降,关羽只求一死。孙权杀了关羽,为了转嫁危机,还把人头送给了曹操。曹操不愿意当冤大头,用黄金、沉香木给关羽打造金身,又是封王,又是厚葬,旨在把刘备的怨气引向孙权。在关羽的大义凛然面前,孙权、曹操之流何其渺小。

死于关羽之手的庞德也是一条硬汉子。庞德最初是马超的部将,跟着打曹操,让曹操吃足了苦头。马超降蜀后,庞德因病未能跟随。几经辗转,庞德归顺了曹操。樊城之战,庞德以先锋的身份跟随于禁对抗关羽。关羽水淹七军,于禁跪地求饶。庞德弓矢尽失,独抱船覆于水中,为关羽所擒,被解回蜀营立而不跪。对于庞德这样的猛将,关羽当然要拉拢一下,便道:“你哥哥庞柔是我们的人,你为什么不投降?”关羽的热心迎来的是庞德的大骂:“你算什么东西,要我投降。我们魏王有百万大军,不是刘备这种庸才能够比的。我宁为国家鬼,也不为贼将。”庞德辱骂刘备,关羽只能杀了他。于禁跟了曹操30年,是所谓的“五子良将”之首,生死关头扛不住,投降了。庞德归降不久,竟能够以死尽忠。曹操听了,感慨不已,眼泪鼻涕一起流,给庞德的两个儿子封了大大的官。

刘备取西川,一路上,刘璋手下的实力派纷纷投降。其原因是大家觉得刘璋太老实,太忠厚,跟着他没有前途。张松法正这样的人,心眼很活,觉得以刘璋的领导风格走下去,西川迟早保不住。既然保不住,我就那它做礼物送人。所以,张松先送曹操,再送刘备,送是送出去了,张松却没有命来享受。一样出卖主公做内应,法正运气就好得多。刘备做了汉中王之后,法正的官封得很大,诸葛亮也要让他三分。法正、张松在三国里虽然也是聪明人,但是不怎么讲道德,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并不高。

老实巴交的刘璋,也有几个忠臣,如慷慨就义的张任,断头将军严颜,磕断牙齿的黄权,等等。张任算是最突出的一个。刘备请刘璋吃饭,庞统安排魏延舞剑,企图刺杀刘璋,张松拔剑而起,保护了刘璋。刘备撕破脸皮,带兵攻打城池,刘璋手下大多数将军都投降了,只有张任拼死抵抗,在落凤坡射死了庞统。诸葛亮设计活捉了张任,劝其投降。诸葛亮的理由是天时不在刘璋那一边,也就是说,刘备取西川是历史得大趋势。对于这一点,张任不否认,但是他的不肯投降,他的理由只有一句话,忠臣不事二主。刘备爱才,不忍杀之。张任说,你放了我,我还会跟你对着干。书中说,诸葛亮为了成全张任的名声,还是杀了他。

张任的倔脾气,跟吕布的谋士陈宫有一拼。陈宫冒死放了曹操,自以为找到了救世英雄,并且倾心追随。但自私残忍的曹操无辜杀害吕伯奢一家,陈宫失望了,杀掉曹操,下不了手,继续跟着他,良心上又过不去。陈宫只有弃曹而去,另寻明主。陈宫的运气不怎么好,他只能跟着吕布干。吕布对他的计谋有时用,有时不用,因而形势一直不怎么妙。最终,吕布失败了,死在曹操和刘备的手下。曹操因为前情,也因为陈宫的才华,希望招降。陈宫选择了毅然赴死。陈宫的死,是“忠臣不事二主”吗?好像远远不止,与其说陈宫终于曹操,毋宁说陈宫忠于自己的良心和理想。理想幻灭,生命也就终结了。

《说唐》中的单雄信和王伯当也是这样的人。比起《三国》,《说唐》主要是民间野史,更能反应老百姓的价值取向。

单雄信与李唐有杀兄之仇,当秦叔宝、程咬金等兄弟们选择了李世民的时候,单雄信却选择了王世充。单雄信当过黑道老大,王世充干不过李世民,这一点他很清楚。大唐一统天下,这是历史大趋势,谁也阻挡不了。在兄弟情和历史大趋势面前,单雄信选择了兄弟情。我们可以嘲笑单雄信不识大体,但不得不承认他是条硬汉子。在《说唐》中,单雄信武功不高,一次次进攻,一次次被擒,一次次被放,再一次次反扑,直到独踹唐营,李世民失去耐心,把他杀了。

王伯当忠于的主公是瓦岗寨的昏君李密。当李密胡作非为,好汉们弃之而去时,王伯当选择了留下,理由是为了回报李密当日的知遇之恩。在瓦岗一班草莽英雄中,王伯当是真正文武全才的人,因为跟错了人,最终乱箭穿身而死。他的理由是,兄弟们结义,有始无终,已经不义,如果再抛弃主公,那就是不忠,一个人不忠不义,怎么才能立于天地之间?

比起单雄信和王伯当,那些成功的兄弟们显然更有灵活性。魏征、尉迟恭一文一武,改投明主都很及时,最终都成了大气候。但民间还是喜欢单雄信,一提到死不降唐,人们就热血沸腾。

张任、单雄信、王伯当是中国文化中的悲剧英雄。不遇明主是他们的宿命,在这样的命运之下,仍然按照旧的道德要求走下去,和诸葛亮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无多大区别。命之于他们,既是外在的限制,也是主动的选择。改朝换代之际,每每有人因为世受国恩而以死。晚清覆亡,梁漱溟的父亲粱巨川,大儒王国维都选择了沉湖而死,绝不仅仅是效忠旧的王朝,其中有对某种文化、某种秩序的留恋和不舍,闪烁着超越生死的人性光辉。

标签: 庞德

更多文章

  • 魏延勇过关羽官盖赵云却被冤枉一千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

    魏延是刘备最器重的人,胜过张飞和赵云,历史上的赵云,一直是被刘备冷落的,虽然他多次为刘备乃至蜀汉建立不世功勋,可是从来没有得到重用,刘备每次打仗都不带他,更没有给他封什么5虎大将,如果当年刘备带他去打孙权或许不会败的那么惨。而魏延是一个外臣,但是如果没有他刘备得不了益州、更得不了汉中。这对于从来都没

  • 三国中与关羽牵扯最多的神秘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

    邓小秋先生在《关羽的神秘妻子到底是谁》一文中说:“淮剧《关公辞曹》中,关羽的老婆成了曹月娥。曹月娥原是曹府的使女,被曹操收为义女,许配给关羽。但是,关羽与她同床异梦,终于辞曹出走。曹月娥闻讯追赶,恳求同行。关羽不允,曹月娥便拔剑自尽。情怀壮烈,是一出颇有特色的悲剧。”网络配图千百年来,关羽被人们传唱

  • 关羽失荆州不是因为“大意” 而是因为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

    中国有一句成语:“大意失荆州”,很多英雄用这句话来为自己的工作失误做辨解,说:我本来是行的,仅仅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没注意到这微小的细节问题,才造成了工作被动乃至失败。或是因为一个小数点,或是因为记差某个字,或偶尔用错某个人,等等,真是千古遗恨啊!辨解的最后结果,无非是想说明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自责

  • 从平凡武将走上神坛 揭秘关羽的封神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

    关羽,是很多朋友再熟悉不过了的三国人物,赤兔马,青龙刀,大胡子,绿帽子,手挼长髯,大喝一声:“吾视汝如土鸡瓦犬泥猫陶猪纸兔子耳。”他不仅活着的时候厉害非凡,死后更是了不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的封神之路。有人评《三国演义》,说此书其实只说了三绝,即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武绝(忠绝)关羽。其中曹操

  • 穿越千年的对决:关羽与岳飞究竟谁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岳飞

    据《凌霄一士随笔》记载,清代关庙有对联如此: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被拿来衬托关公神威的,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岳飞。关羽被拔高到武圣人的地位,是在清代。传说清帝也曾想抬举岳飞做武圣人的,只是顾及岳飞用武的对象是女真人,才最后圈定了关羽。岳飞虽然没当上武圣人,但

  • 是谁谋杀了关羽:揭开一段隐藏了千年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

    诸葛亮谋杀了关羽,刘备、曹操、孙权都是帮凶。整个三国期间,他们共谋作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谋杀了关羽。也许正因为如此,关羽比他们都要高尚,所以关羽成了圣人,而他们没有。网络配图从小看三国,看到关羽之死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蹊跷。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么?就算关羽看

  • 关羽与诸葛亮:揭秘关羽为何看不起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羽

    关羽一直心高气傲看不起诸葛亮,那是从骨子里看不起。从刘备第一次把诸葛亮从隆中那一所破房子里请出来的那一瞬间。关羽就感到大哥变了,变得不再像以前对自己贴心贴肺了。关羽为什么看不起诸葛亮?《三国志》评价张飞、关羽时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诸葛亮对待关羽,特别注意分寸,并努力

  • 揭秘关羽身世之谜:关羽也是官二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羽

    关羽家谱揭开其身世,蜀国大将关羽后裔由山西迁往邓州的历史,该家谱印证了以前发现的一些文献的说法:关羽的祖父关审“为汉谏议大夫功德史书可考”。三国名将关羽的祖父和父亲是谁?他的夫人姓什么?他到底有两个还是三个儿子?关平到底是他亲生的还是他的义子……历史故事网带你去了解下事情的真相。日前,邓州市爆出发现

  • 关羽死因之谜:三国时期关羽的死成千古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羽

    三国时期的蜀国,是刘备一手创建,刘备依靠的就是“刘关张三结义”及赵云等的兄弟伙核心集团,再加上所谓“仁义布四海”策略收买人心,最终吸引的诸葛亮、庞统、法正等大批天下奇才人物加盟而建立的。关羽就是其中的一员大将,勇猛无敌的关羽最后不明不白的战死,他的死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到底是战死还是他杀,且看本文分析

  • 武圣关羽一生中唯一的“污点”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关羽

    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据说满清未入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