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如何将诸葛亮绑上战车为其卖命一辈子?

刘备如何将诸葛亮绑上战车为其卖命一辈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520 更新时间:2024/3/19 15:35:35

诸葛亮在离开隆中追随刘备时,曾再三告诫他的兄弟要看好家园,他将来还要回来。而多年以后,当他位极人臣,身为蜀汉的第二号人物时,他在给后主的奏章中又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时的诸葛亮再也无法回到青年时的隆中了,但他希望子孙能够自食其力,囿于农桑。这到底说明了诸葛亮性格的淡泊(他曾说过“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话),还是说明了他一开始就明白自己在打一场根本没有可能赢得胜利的战争,在从事一场知其不可为而为知之的事业?

网络配图

许倬云在《从历史看组织》一书中,以现代企业为喻,对诸葛亮和他一生的事业作了一个形象的定位分析,他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预料天下的局面仍大有可为,他没有想到原本可用的本钱少了一大半,没有想到要开拓软市场,也没有想要借贷。但是因为董事长做错事,刘备把荆州的这笔本钱压在赌桌上,一把输光了。关公麦城败亡,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集合全国的力量,连营七百里伐东吴,这个意气用事的豪赌,把本钱折掉了一半。换句话说,诸葛亮收拾了残局,不得不以一半的本钱,做一倍半的买卖——当然办不到。刘备董事长做出了这个错误的决定,却要由诸葛亮来收拾残局,诸葛亮送掉了一条命,却依然收拾不了。所以蜀汉之所以败,并不是败在阿斗手上,是败在刘备的一场豪赌,使得诸葛亮总经理无法挽回。诸葛亮也晓得难以成事,之所以仍然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是为了在情感上报答刘备,能多做一分是一分。诸葛亮明知后果,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五十四岁就死了。其实即使他多活二十年,结果也未必改变。”

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将他和自己视为鱼水关系,这自然令身为儒者的诸葛亮会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而诸葛亮偏偏在人格上又是一个执著隐忍而且一板一眼皆有度的人,这当然更使这种决心从下定之日起就坚如磐石。不知晚年的诸葛亮在锦官城外,浣花溪旁,是否为他一生的选择感到后悔过?因为当刘备一意孤行,不但失掉荆州而且失掉了蜀汉最基本的国力之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远大前程早已没有实现的可能,诸葛亮是否会为此感到当初跟随刘备是一种人生的错误选择呢?

网络配图

在东汉末年那样一个群雄割据的岁月里,诸侯间的地位应该说是平等的,都是东汉的臣子,都是因为天下大乱才雄心勃勃地拥兵自重,因而从本质上讲,刘备也并不因为他和东汉的皇帝同一个姓,而且据说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这种后裔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早已血淡于水),从而就具有更大的号召力或凝聚力——将刘备称为皇叔,并认定百姓对他一往情深乃是罗贯中小说一家之言而已,原本当不得真的。因此,诸葛亮在隆中隐居出山之前,完全可以投靠当时的任何人,在“任何人”中,曹操身为汉室丞相,亦雄才大略,算得上是诸葛亮投靠的最佳人选;此外,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乃至当时据有河北方面的袁绍,每一位主公都比刘备要有势力得多——刘备在起用诸葛亮之前,一向惶惶如丧家之犬,先后投奔过公孙瓒吕布、曹操等人,在新野亦只是在刘表手里分得一杯羹。

因而,如果我们像许倬云那样以现代企业来形象化三国的话,那么诸葛亮显然进了一家业绩相当差劲,且后续乏力的公司;相反,像曹操和孙权这样的强势公司,因为其董事长没有对诸葛亮来一番虚伪的礼贤下士,诸葛亮竟轻易地将它们放过了。他决心为刘氏集团打工,并不是因为这家公司是一只绩优股,有着如何光明远大的未来,而是因为它的董事长对他有知遇之恩,对他求贤若渴。

因此,诸葛亮感动了。他改变了苟全性命于乱世的人生规划,遂许驱驰,从此被绑上了刘氏集团的战车。

因此,中国知识分子也感动了,从此认定士为知己者死,哪怕这个知己乃是谬托,乃是作秀,乃是披着羊皮的狼。

因此,中国知识分子总是在缅怀诸葛亮这位士之楷模时感叹生不逢时,没有运气遇到刘备那么礼贤下士的主子。

因此,没有找到好主子的奴才们总是自怨自艾,在诗词歌赋里发着怀才不遇的酸味牢骚。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千载以来最优秀的文章之一,曾长期使那些处于逆境的孤臣和愤懑之士诵读不已,为之怒发冲冠。一千七百年后,它甚至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它是要教我们成为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忠烈之人吗?

网络配图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即是针对《出师表》而发出来的。它的全文如下:

恍然,错觉那是一个远行的父亲对留在家乡的儿子的谆谆教诲。

然而,篇首的“臣亮言”三字,又无情地表明了这只是一个出征的臣子向君父所上的奏章而已。

从指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的危机到“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规劝,诸葛之心可谓人神共鉴。其一生擒孟获、定南方、出祁山、伐中原,的确做到了他所许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然而,恐怕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自己一生苦心扶持的蜀汉王国,在他死后仅二十来年,就败在了自己曾寄予了无限希望的君主刘禅手上。

刘禅的平庸无能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是人所共知的,连先主刘备临终向诸葛托孤,也不得不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刘备的意思似乎是说,如他的儿子刘禅不能胜任的话,诸葛亮可自己做蜀国之君。不少人读书至此,大多称赞刘备的宽宏与气度。实则大谬也!这一招正是刘备把诸葛亮推向死心塌地为他的傻儿子做儿子(臣子)卖命的一条毒计。

以刘备一生之虚伪狡诈,安能不知诸葛亮知识分子气质中的那种恪守臣道、投桃报李的愚忠思想?岂能不知自己的儿子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刘备这一招欲擒故纵的手法便使得诸葛亮绝不敢动废主自立的“贼心”。是时,“孔明听毕,汗流满面,手足无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见《三国志》)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同为汉室后裔的刘备与刘秀 到底哪个厉害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

    他们两人都是汉室后裔,都有自己的政治军事集团,以匡复汉室为口号起事,去争夺天下。虽二人同为皇室后裔,但那是数代以前的事。刘秀是长沙定王之后,是地主贵族,而刘备虽为中山靖王之后,却早已败落,靠贩履维持生活,所以两人虽然都姓刘,却早已与皇室脱离关系,连几亩良田都没有继承!打出皇室宗亲的旗号,就是为自己立

  • 三国刘备摔阿斗,是为了收买人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个歇后语是在中国使用率颇广的歇后语之一。其出处应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赵子龙长坂坡救主。赵子龙在曹营中杀了数进数出,险些将性命丢在曹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方将幼主阿斗救出,刘备从赵云手中接过阿斗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高兴,反而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掷之于地,说:为你这乳子,几乎

  • 三国疑案:关羽北伐失败刘备为何不救?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其后,曹操不断派兵增援,关羽渐渐力不从心,吕蒙也趁机下手夺取荆州。最终,关羽在曹操、孙权的联合绞杀下失败,失荆州,走麦城,走上了不归路……于是,有人问:荆州如此情况,刘备为何不派遣一兵一卒支援关羽?网络配图有人提出了刘备和诸

  • 刘备临终写给阿斗的八个字,到底是哪些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禅

    公元221年,刘备在七月沿江东下,于次年闰六月兵败回川驻在鱼复县白帝城,改称鱼复叫永安。他得了痢疾的病,又加上了“并发症”,医不好,自己知道快死,就派人把诸葛亮召来永安城,托孤给他,请他扶助阿斗刘禅继承帝位。这时候,阿斗的年龄是虚岁十七岁。网络配图刘备写了一封遗书给阿斗,叫阿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

  • 他是刘备手下虚构的黄巾将 勇猛过人擒庞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仓

    在《三国演义》中,先后有许多黄巾将领投靠了刘备,比如刘辟、龚都、廖化等人,这些无论在史书上,还是在《三国演义》中都是留有名号的。网络配图在《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人,他也是黄巾余部的将领,自从投靠了刘备,自身虽然勇猛过人,在樊城之战中生擒魏国名将庞德,可是却不被重用,一生就是给关羽拎大刀的命。这个人

  • 蜀中第一大将张任为何不降新主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

    蜀中第一大将张任为何不降新主刘备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此人是刘璋手下为数不多的死节将领之一,而且他还在“落凤坡”射杀了刘备的“凤雏”庞统。最后,他中了诸葛亮的诱敌之计,被刘备擒获,宁死不屈,遂被杀死。在小说中,张任已经很牛叉了,但其实在历史上,张任的作用和能力恐怕比《三国演义》中更大。就

  • 刘备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

    221年5月15日,刘备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

  • 揭秘:枭雄刘备白帝城托孤到底玩了什么把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白帝城托孤便是其中之一。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以白帝城托孤为由,南征孟获,北伐中原。一时传为美谈。今天我就想以白帝城托孤说一下自己的想法。首先,刘备不是一个真正的所谓仁义之主!这一点恐怕有很多朋友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吧?过去的“尊刘抑曹”只是为了帝王的封建统治罢了,

  • 夷陵之战作为刘备复仇的战役 其中水分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夷陵之战

    讲的是关于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战役——夷陵之战。三国时期的这三场战役都是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相比较其它两场战役,夷陵之战似乎并没有那么的出名,相传这场战役的导火线是刘备要给关羽复仇,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探究竟。网络配图孙权和刘备本身的恩仇不是很大,当初两人还为了结盟,孙权将他的妹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甘心拜马超为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诸葛亮

    刘备死后诸葛亮向马超学习什么,曾经将曹操打得割须弃袍的马超,入川以后他的部队似乎并不是特别出彩,不过历史有的时候并不仅仅体现在表面上的,其实马超军团对于蜀汉军队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在刘备死后的一段时期内诸葛亮的用兵方略都是从马超那里现拿现用的。先说一个题外话,就是马超是否受蜀汉的信任和重用。事实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