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中第一大将张任为何不降新主刘备?

蜀中第一大将张任为何不降新主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58 更新时间:2024/2/16 23:42:17

蜀中第一大将张任为何不降新主刘备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此人是刘璋手下为数不多的死节将领之一,而且他还在“落凤坡”射杀了刘备的“凤雏”庞统。最后,他中了诸葛亮的诱敌之计,被刘备擒获,宁死不屈,遂被杀死。

在小说中,张任已经很牛叉了,但其实在历史上,张任的作用和能力恐怕比《三国演义》中更大。

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历史上的“蜀中第一大将”吧。

史书上对于张任的记载很少,只有聊聊几句话,一百个字。

张任,蜀郡人,家世寒门。少有胆勇,有志节,仕州为从事。…….刘璋遣张任、刘跂率精兵拒捍先主於涪,为先主所破,退与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於雁桥,战复败。禽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先主叹惜焉。

网络配图

这段记载就是说:张任是蜀郡本地人,出身寒微,却胆识过人,早年跟随刘璋的父亲刘焉,刘焉死后跟刘璋。

刘备袭击巴蜀,刘璋派张任等率领精锐部队在涪水关抵挡刘备,战败后退守雒城。后张任出战于雁桥,战败被擒。刘备知道他忠勇,希望劝降他,但张任厉声回答道:“老臣终不复事二主”,于是被杀,刘备也为之惋惜。

如果单看史书的记载,我们只能知道张任忠义不屈,打仗似乎很一般,难称大将。但是,通观其它史籍记载,我们其实能看到一个更加全面的张任,他还是很有能力的。

上面两条记载出自《益部耆旧杂记》,在这部史书中,称张任所率部队是“精兵”,也就是刘璋的精锐部队。

那么我们就要先看,刘璋的精锐到底是什么样的部队呢?

事情还要从刘焉说起了。

刘焉占据益州后,一直都野心勃勃(他早年入主益州就是想有朝一日做皇帝,参阅拙作《这是曹操这辈子说的最豪迈的一句话,到底是吹牛X还是真性情?》)。后李傕郭汜乱关中南阳,当地百姓多逃亡至益州。刘焉父子便趁机将北来的人口进行整编,收取青壮年组建了一支新的部队,叫做“东州兵。”

英雄记曰:先是,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

刘焉死后,刘璋性格懦弱,优柔寡断,不能制衡好东州兵与巴蜀本地人的关系,导致巴蜀人不满,引起了一场内讧。

当时有一个叫赵韪的大官,率领巴蜀人攻击刘璋,号称要灭掉“东州兵”,刘璋惧怕,死守成都,“东州兵”为了活命,拼死帮助刘璋抵抗,结果赵韪战败,被部下杀死。

所以,在刘璋的部队中,“东州兵”就算是他的精锐了。

笔者认为,刘璋派给张任抵挡刘备的“精兵”应为东州兵。

或许有细心的朋友会问:张任作为巴蜀本地人,他有资格有能力统率“东州兵”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来看看刘璋用人的模式。

我们看,在背叛刘璋的人中,既有张松这样的巴蜀本地人,也有法正李严这样的“东州人”,这似乎可以说明:刘璋对内部各个派系的协调上很不利,导致众叛亲离。

网络配图

刘璋用人颇有一些“不拘一格”的意思,或许就是这种“不拘一格”,没有主次,不分轻重缓急,内外亲疏,让他没能理顺巴蜀人和东州人的关系,导致双方都有人反对他。

但也正是刘璋的“大公无私”,使得相当一批人,无论是巴蜀本地人还是“东州人”,他们是愿意为刘璋尽忠的。

其中既有来自“东州”的南阳人王连,也有来自巴蜀本地的蜀郡黄权,他们都是抵抗到最后,刘璋投降后才归顺刘备的。

从刘璋手下人对刘璋的态度可以看到,刘璋用人不重派系,没有主次。

所以他有可能“大胆”用巴蜀人与东州人“混搭”,并任命蜀人张任统率“东州兵。”

张任统率刘璋的精锐部队与刘备作战,没有讨到便宜,但这也不能怪张任无能。

刘备作为一个“老兵痞”,打仗打了几十年,手下有一批经验丰富,骁勇善战的“部曲”,其中就包括勇冠三军的黄忠和魏延。再看看黄忠率领的刘备部曲,在定军山之战中硬生生灭掉虎豹骑的赫赫战功(参阅拙作《此人一日之中手刃上百虎豹骑,与曹操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我们还能要求张任面对这样一群人做什么呢?

张任在涪城战败后,退守绵竹,李严等人开城投降刘备,张任又退到雒城。

雒城是成都最后的屏障,张任率领蜀郡精锐在此与刘备攻战足足一年有余,期间,射杀刘备军师庞统,史书称:

“先主(刘备)痛惜,言则流涕。”

后诸葛亮、张飞、赵云率荆州军再入巴蜀,合围成都,张任无奈出城作战,在雁桥被俘,临终不屈,高呼:“老臣终不事二主。”慷慨就义。就连敌人刘备也不禁惋惜这位忠臣良将。

从那个“老臣”也可见,张任死的时候年纪应该不小了。(老臣未必是年纪太老,但却肯定不年轻)

蜀中大将张任死的悲壮,他的一生在雒城被终结。但是,他的故事却并没有结束。

其实要说起来,张任还有一项战绩或许被我们大家忽略了。那就是,他曾踢飞了东吴名将甘宁!

网络配图

甘宁大家应该都知道,骁勇善战,被称为“锦帆贼”,是吴国数一数二的猛将。他先归刘表,后依黄祖,最后归顺孙权,做了东吴大将。

历史上此人确实曾“百骑劫魏营”,孙权也确实称赞他:“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甘宁),足相敌也。”

而张任踢飞的,就是这位与张辽并称的猛男。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国志》称: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

《吴书》则称他:

(甘)宁为吏举计掾,补蜀郡丞。

这两个记载是说,甘宁是生于巴郡的人,也就是巴蜀人(虽然他祖上是南阳人),而且,他曾做过蜀郡的官吏。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刘备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

    221年5月15日,刘备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

  • 揭秘:枭雄刘备白帝城托孤到底玩了什么把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白帝城托孤便是其中之一。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以白帝城托孤为由,南征孟获,北伐中原。一时传为美谈。今天我就想以白帝城托孤说一下自己的想法。首先,刘备不是一个真正的所谓仁义之主!这一点恐怕有很多朋友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吧?过去的“尊刘抑曹”只是为了帝王的封建统治罢了,

  • 夷陵之战作为刘备复仇的战役 其中水分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夷陵之战

    讲的是关于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战役——夷陵之战。三国时期的这三场战役都是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相比较其它两场战役,夷陵之战似乎并没有那么的出名,相传这场战役的导火线是刘备要给关羽复仇,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探究竟。网络配图孙权和刘备本身的恩仇不是很大,当初两人还为了结盟,孙权将他的妹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甘心拜马超为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诸葛亮

    刘备死后诸葛亮向马超学习什么,曾经将曹操打得割须弃袍的马超,入川以后他的部队似乎并不是特别出彩,不过历史有的时候并不仅仅体现在表面上的,其实马超军团对于蜀汉军队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在刘备死后的一段时期内诸葛亮的用兵方略都是从马超那里现拿现用的。先说一个题外话,就是马超是否受蜀汉的信任和重用。事实上马

  • 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中为什么刘备会输得这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夷陵之战

    说起夷陵之战,世人皆知“先主征吴赏六军,陆逊营烧七百里”。这场战役看似是刘备与陆逊两个指挥官之间的斗智斗勇,实则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女人对这场战争产生了诸多影响,剪不断,理还乱。网络配图这事还需从“刘备招亲”说起。赤壁之战前后,刘备两位夫人相继去世,而此时孙刘联盟正值蜜月期,为巩固政治友谊,两家上演了一

  • 从苦命商贩到开国皇帝:刘备发迹背后的密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

    导读:《三国演义》里只要一提“刘皇叔”,人们都肃然起敬。刘备不管投奔谁,都被奉若上宾,这充分说明“刘皇叔”这一称谓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幸运小子刘备,能够以一个“织席贩履”的贫儿摇身一变为大汉皇叔,最后竟能成为蜀汉的开国君主,汉代皇家谱牒帮了他的大忙。网络配图三国时期,蜀汉王朝的创建者刘备在未发迹

  • 诸葛亮为何投靠刘备:诸葛亮跟刘备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

    诸葛亮,这位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化身,虽历经了从三国时期至今的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但仍为世人所称颂。那么,就是这位英雄,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唯独看中了走投无路的刘备呢?网络配图诸葛亮,琅邪郡阳都县人,从17岁起开始,就

  • 刘备称王后唯一可以接近他的武将 竟不是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

    从诸葛亮北伐至死都是由汉中出发来看,魏延在汉中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关羽蜀汉大将魏延的冤死,《资治通鉴》早就公正的下过定论:他没有叛蜀意图。但明代以来《三国演义》的扭曲、丑化与巨大影响,使他冤了五、六百年,直到民国后才为他“沉冤昭雪。网络配图魏延冤案要从刘备说起,先主半生戎马打天下,第一器重的将才,其实

  • 关羽随口拒绝和孙权联姻 孙权调转枪口瞄准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权

    风起于青萍之末,孙权、刘备由于平分荆州本来已经握手言和,却因为关羽随口说的一句话又让孙权动了杀机。蜀方在荆州的一把手是关羽,孙权很想和这个邻居处好关系,联合抗曹。于是又打出了政治婚姻这张牌,派人到关羽处为自己儿子提亲,娶他的女儿做儿媳。关羽这个人自负自傲,毫无政治大局观,他一向看不起士大夫,也看不起

  • 刘备墓暗藏诅咒 一块墓砖致使五人搭上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墓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知名人物,死后其墓地的所在地,人们也是众说纷纭。官方的说法是,刘备葬在了成都市南郊武侯祠正殿西侧的惠陵,因为其最宠爱的妃子甘夫人就埋葬在此。但其实,刘备的真身是葬在彭山县一个叫做莲花坝的地方,成都的那个,不过是刘备的衣冠冢。网络配图莲花坝这个地方是个风水宝地。刘备之所以选择葬在这里,